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种群和群落》学案.doc
-
资源ID:4224503
资源大小:23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种群和群落》学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种群和群落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说明群落的结构特征3概述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整合问题探究:图示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1)生物个体是否具备以上特征?答案 不具备。生物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答案 因为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衰老、死亡及年龄有密切关系,所以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又因为如果性别比例失调,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较少,种群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也将逐渐减少。下图是对某天然林场山毛榉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下列对该调查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大树多,说明对该林场的保护力度大,有效地防止了乱伐现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B.从长远的角度看,该种群密度将要下降C.该种群的环境阻力很小,种群在一定阶段将呈“J”型增长D.树苗少,说明这种植物繁殖力低下,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热点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问题探究:构建出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答案 其一:理想条件下,数学模型之一为Nt=N0t(其中N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为种群变化延续时间)。其二:曲线模型(“J”型曲线为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S”型曲线为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1)比较两种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区别。答案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条件为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特点为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无K值。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产生条件为有限制的自然条件下。特点为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其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在K/2时增长速率达最大。2)试分析影响K值的因素是什么?K值能否发生变化?实例分析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答案 影响K值因素有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所以K值是可变的。为保持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合理放牧,适当控制草场承载量;可以适时施肥,进行田间管理,改善农作物的生存环境,提高K值;对生物品种进行改良,改变其遗传特性,适应环境,提高K值。(3)试绘出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倍数、增长率、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答案 “J”型曲线:“S”型曲线:(4)依据图示分析,在何时种内斗争最激烈?为了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我们应该将生物种群控制在何种水平?在害虫防治方面,应该将生物种群控制在何时?答案 种内斗争最激烈是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为了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我们应该将生物种群控制在K/2水平,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具有比较强的更新能力。在害虫防治方面,应该将生物种群控制在K/2之下,尽可能的低。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关键信息 理想环境、“J”型曲线、环境阻力、“S”型曲线、图中a、b、c、d、e点的含义知识依据 “J”型曲线增长和“S”型曲线增长比较分析、增长速率的含义和在曲线中的变化规律、环境阻力的含义以及与图中的对应关系、环境容纳量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完整分析 由题干图中可知,e点已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交叉阴影部分是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被淘汰的个数,即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所以出现环境阻力应该出现在b点之后;防治害虫应该越早越好,而在c点时蝗虫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个时候防治的效果甚微,应该在b点之前防治;K值是环境容纳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有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所以只要是环境条件或自身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其K值就会发生改变。热点三: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该杂草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该杂草地群落中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A.B.C.D.完整分析 甘蔗田弃耕后形成杂草地的过程应属于次生演替,而演替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条件,若严重缺水是不可能演替为森林,只有在水分条件充沛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所以错误、正确;甘蔗田弃耕后杂草丛生,生物种类增多,物种种类比甘蔗田复杂,所以其物种丰富度高,所以正确;该草地群落中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具有明显的分层,如地上、地表、地下都有动植物的分布,因此正确,所以答案为B。1.“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曲线。“J”型曲线由始到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2.种间关系与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所强调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包括种间斗争(竞争、寄生、捕食等),也包括种间互助(如互利共生),而不包含种内关系。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指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所以,在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存在上述“相互影响”,而种群内不存在。3.群落演替与种群基因频率在遵循遗传平衡条件下(种群足够大,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产生,没有自然选择作用,在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的交流)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生物种群也就不会进化。但是若有迁入迁出,则可以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引起生物的进化。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群落中的弱势种群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其基因频率往往会发生改变,但是优势种群无自然选择的压力,其基因频率往往相对稳定。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B.300只C.200只D.大于300只3.(09·泰安期末)下图中的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4.(09·临沂质检)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 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5.下图表示野兔进入缺少天敌的某海岛后,几年来的种群增长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点时兔群数量较少,因而不存在生存斗争B.B点时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BC段兔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DE段兔群的自然增长速率最大6.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较长时间表现为a曲线,带来的后果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B.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b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资源的有限C.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D.全世界人口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9.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10.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12.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13.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历程一般较长、速率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强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14.(09·聊城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二、非选择题15.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植物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C,请在上述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物种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该探究小组想调查该荒地A植物和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应分别采用的方法是 、 。(4)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如果你是该探究小组的一员,请回答:要探究的问题: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 的群落。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 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