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课标高中地理全套说课稿AA【教师招聘必备】.doc

    • 资源ID:4224296       资源大小:1.77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高中地理全套说课稿AA【教师招聘必备】.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公转的地理意义【板书题目】,我将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必修一开篇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节是必修一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能力,特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入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环境观。知识和技能:(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 (3)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过程与方法:运用绘图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二、说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的重、难点。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说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 多媒体演示法 学案导学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我主要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设计。第一步,复习导入复习前面讲过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展示地球运动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点随直射点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适当引导学生昼夜长短的变化。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欲望第二步,知识要点讲解 要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从时间变化上来分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图表转化,学生绘图,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 1。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立体图,图上能清晰的看出某一纬线随地球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让学生有一个立体感知。导入这个知识点。2。根据课本上的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学案上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图中的数据,让学生绘图,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转绘成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二分二至时间,纵坐标表示昼长,最长为24小时。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 90°N60°N40°N20°N0°20°S40°S60°S90°S夏至日24h18h29m14h51m13h13m12h10h47m9h9m5h31m0二分日12h12h12h12h12h12h12h12h12h冬至日05h31m9h9m10h47m12h13h13m14h51m18h29m24h3。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总结昼夜长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4. 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说出世界杯的举办地约翰内斯堡和北京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今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5。引入日出、日落和昼夜长短的关系。要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类似的方法,加上案例探究,突破重点。这个知识点由定义、变化规律、计算、应用四大方面。1。定义展示太阳高度示意图,讲清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2。变化规律根据学案上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数据,让学生绘图,一幅是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另一幅是横坐标为二分二至,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同样是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计算给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与直射点相差一定纬度的地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你能否发现规律?4。应用采用案例展示的方法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案例一:本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问题案例二:本地区与上海的楼房间距问题 要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这个知识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讲解。应用天气预报前的一段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接触过,难度较小,让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但为了与高中地理衔接,我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进而引申到气候会不会变化,也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个铺垫。目的:重在能力培养第三步,课堂练习(实施: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学生解答分析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目的: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第四步,课堂小结(强调重难点和考点)目的:让学生课下的复习有侧重点第五步,布置作业(最好是开放性题目)探讨“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目的: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五、本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内容多,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办法:根据学生程度,案例探究数量适当减少。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板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二)能力目标: 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教学重、难点及依据: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三、说学法(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四、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新课教学1、昼夜长短的变化(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五、板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判断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三、四季、五带的划分1、四季的划分2、五带的划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地方时。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说教法: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高兴趣。说学法: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说教学程序:说导入: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说重点:观察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但是,当我在重庆106。5E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思考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说难点:对比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纠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出计算规律。辨析法突破难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时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区别的。说兴趣点:若时间充足,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紧迫,让学生观察视频“厄瓜多尔赤道线上的怪现象”,总结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游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小结:课堂小结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握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是自东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此处临时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地方时。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说教法: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高兴趣。说学法: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说教学程序:说导入: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说重点:观察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但是,当我在重庆106。5E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思考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说难点:对比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纠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出计算规律。辨析法突破难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时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区别的。说兴趣点:若时间充足,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紧迫,让学生观察视频“厄瓜多尔赤道线上的怪现象”,总结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游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小结:课堂小结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握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是自东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此处临时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第二章的是基础,又是大气运动的理论依据,对后面章节的教与学都具有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理念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本节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明确大气的热源;大气的热力作用;能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大气热力环流的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能联系实际解释风的形成。过程与方法:探究法学习大气的热量来源;图表分析大气的保温作用;联系实际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风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气的环保意识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培养地理审美情趣。(2)确定依据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本节内容:从大气冷热方面来探索大气的运动。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风的形成有较高的认识。学生的期待:想了解大气冷热及运动的奥秘,理解风的形成,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培养地理探究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面是大气的热源;大气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风向的确定。教学难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向的确定。(2)确定依据: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本节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涉及等温线、等压面难度大,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风的形成对三圈环流、季风等知识的学习有引导作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大气的运动不易理解。4、对教材的建议课标版教材,加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但知识点上出现了断层。应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材料比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知识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欲望。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地理基本知识,但是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原理性认知比较少。(2)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尽量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实例(比如热力环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课堂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知识。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掌握要点和探讨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掌握知识得出结论。如画热力环流图,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2)依据:本节内容多,原理性强;涉及等压面、等温线内复杂难度大,同时要运用物理运动和受力分析的知识,比较抽象,要求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还没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2、具体运用:大气的热量来源和热力环流部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热力环流实例采用讨论式教学法;3、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多媒体演示热力环流,风的形成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引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运用了什么地理知识?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适当补充: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1干洁空气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臭氧等,它们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的伤害。2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虽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调: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和水汽对红外长波辐射具有很强吸收能力。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何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内容学生阅读后大部分能理解。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让学生有比较直观、比较形象的认识。边演示,边解释总结。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大气保温作用。 活动让同学讨论得出:(1)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热量,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2)因为月球上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削弱作用气温会比较高(需要引导),夜晚因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会很低(大部分能得出),温差会激烈。(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同时应该让同学们知道大气逆辐射在全天都有,只是夜晚它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CO2和水汽的多少决定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在短时间内CO2的是不变。(突出重点)同学讨论:为什么在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容易发生霜冻现象?老农在田间烧几堆火有什么好处。阴天和晴天同一地区的温差有什么不同。(引用实例让同学更好理解和运用大气逆辐射的知识。)同时引出,由于地表环境不同,热力性质会有差异,也会带来温差。让同学比较一下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的温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为学习气候做好铺垫。同时可以循序渐进得出:带的水汽越多的环境,升温和降温就越慢,温差越小。二、热力环流引用日常生活“烧开水”的事例,让学生对热力环流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从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低 高 低 叫一位中上水平的学生到黑板前,让他或她按照老师的提示画出热力环流图,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完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后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认识。高 低 高冷切 受热 冷切从物理的受力分析角度和水压大小的原理来解释四地的气压高低。热力环流比较抽象难懂,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体现课改要求加强各个学科的相系渗透。总结:同一水平上(高度),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垂直方面上,越靠近地表的气压越高。综合:在同一等压面的下方气压高,上方气压低。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呈对称形状。(承转)由于物体的比热容不一样,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来完成课本33面的活动。(多媒体演示海陆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海滨白天近地面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海陆风可以调节温差,使海滨地区温差比较小。”同时也为季风的形成,埋下伏笔。让同学讨论,这个句子错在哪里。(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 “夜深人静,无心睡眠,就到海边走走,阵阵海风迎面袭来”引入山谷风和城市的热岛效应。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并做必需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并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加强对其的认知与探索。)山谷风的成因学生不易理解,引用实例着重讲解,深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讨论:该地区的布局是否合理。答:不合理;白天吹谷风,工业区排放出的废气会顺着气流吹到住宅区;应该把住宅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对调一下。课堂小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布置作业: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较快,早期城市设计比较不合理。假定A城与郊区之间存在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请你画一幅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图,说明该企业对城市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处理。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又保温大地。二、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这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最佳切入口,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做好了铺垫。(二)、教学目标依据:本着新课改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结合本课及学生已有的 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本人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2、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依据:根据教学大纲所确定,热力环流是理解本课以及大气环流的关键理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因而将这两部分内容确定为重点。而大气的受热过程环节多,内容较为抽象、综合性较强,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所以确定作为难点。二、说教法确定理念、依据:首先,“兴趣是第一老师” 其次,“不仅为上课而上课,还为不上课而上课”本人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指导自学法等多样教学方式,并结合日常生活现象、知名典故等学生熟知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欲望,同时坚持“启发式”原则,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效率。三、说学法(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但对本节内容却不了解现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实际操作能力(二)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进行小组合作实地调查,学会观测、比较、分析、总结通过绘制大气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分小组对本地近一周气温进行测量,并画出气温日变化曲线课内活动:学生阅读课文、观察课件演示、小组讨论、代表总结、课堂活动等。 课后活动: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学会调查、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整理等学习方法四、说程序 (一)、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测量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日变化数据,并要求对12:00和14:00两个时刻的气温做数据记录和对比,得出午后14:00的气温比正午12:00气温还要高的结论。意图: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课堂得以向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备课件、备学生根据本课时特点,收集资料,备课件,备学生(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2分钟)列出最近一周各小组测出的中午12:00及午后14:00的平均气温数据时刻组别 12:0014:00第一组28.530.2第二组27.429.5第三组29.031.5第四组27.830.0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最热的时刻不是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12:00,而是稍后的14:00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自主学习(8分钟)请同学自己翻看课本P30,根据课本上介绍的知识将大气的受热过程简要画出来,并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辐射是怎样穿过大气层呢?(2)太阳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还是地面吸收?(3)使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还是地面?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激起的求知欲,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问题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3、小结引导(5分钟)结合课件,采用直观图示法教学,按照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这一线索,边讲解边画大书的气受热过程图,明确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意图:结合课件教学,直观、有趣、有效,强化所取得的自学效果4、实战应用(7分钟)引入P31活动(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能用“大气保温作用”来概括吗?(分组讨论)(2)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127,为什么呢?(3)月球表面夜晚则只有-183,这又是为什么?意图:对比月球情况,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保温作用5、实验引入(5分钟)地球表面同一纬度或高低纬度大气所获得的热量有所不同,而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征,所以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大气到底怎样运动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课本P32活动),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并将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也可安排在课前作实验并拍下来,两手准备,以备课堂上实验不成功时用)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去感受热力环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6、原理分析(6分钟)结合课件,采用直观图示法教学,按照太阳辐射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一线索,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7、演绎深化(5分钟)引入P33活动,合作讨论海陆热力环流(1)白天,陆地温度高还是海洋温度高,为什么?夜间呢?(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图2.4,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3)海陆风对海派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意图:启发学生依据模式,熟练绘出热力环流图,进一步明确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8、布置作业(5分钟)播放“火烧葫芦谷”的片段(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失”在那里)意图:通过播放影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依据原理来分析问题(课本P55问题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组织学生分组测量附近市区及郊区气温状况,做好数据记录和对比,并对此进行分析意图:通过分组调查、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还地面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二、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高中地理全套说课稿AA【教师招聘必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