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从2007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始实施。一、指导思想(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描述学生高中期间学习情况、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结果为学生发展提供信息,为学生毕业提供依据,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条件。通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三)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二、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高中教育正确的导向。(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三)公平性原则。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三、组织机构(一)成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工作进行全面指导。(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学校评价工作的监督指导,咨询、投诉和复议等事宜的处理。各市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实施,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负责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四、评价内容和方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等四个方面。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和各科目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评价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一)模块修习记录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高中三年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文字描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0447号)的要求,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为: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生毕业的选修学分要求: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要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各学分对应修习的模块名称记入学生电子档案。(二)基本素质评价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基本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结合粤教基2004115号文要求建立的普通高中学生档案进行。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见附件2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细目表。2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1)道德素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主要包括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团队精神等方面,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有关材料进行评价。(2)文化素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学分管理档案,对学生所得学分的总量、学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评价,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3)综合实践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4)身心健康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体能素质、体质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5)艺术素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艺术课程和参加学校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3评价结果呈现基本素质评价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和具体作品名称等呈现,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三)实验操作考查1考查内容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科学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见附件4),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2考查方法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条件不具备的学校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指定代理考查学校。3考查结果呈现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按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方案(粤教研20067号)实施。1考试内容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2考试组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五、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学校要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及家长;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也是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六、保障措施为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一)各市在评价工作开展前,要将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校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并对学校进行评价工作的培训,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受理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学校评价工作的投诉。(二)学校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必须公示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指导监督以班级为单位的评价小组工作,审定、公示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复议申请,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三)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构成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的评价小组,由在本班授课不少于一年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综合评价诚信等级制度,省教育厅将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认定制度,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对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进行认定,并向社会公布。附件:1.普通高中学生模块修习记录表2.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细目表3.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4.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附件1:普通高中学生模块修习记录表科目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一二学分修习模块学分修习模块学分修习模块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音乐艺术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分合计附件2: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细目表维度要素评价内容评价描述道德素养文明礼貌对师长、同学的态度,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合群性表现,自我修养诚实守信诚信表现,考试守纪情况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情况社会责任关心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参加公益活动的表现公民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有公德意识,有环境意识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各学科学习情况,选修情况,参加考试、测验的情况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形成情况,善于思考,合作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与习惯求知欲及兴趣表现,自主学习情况学科获奖记录参加学科竞赛及科技活动获奖情况综合实践能力技能联系社会、生活、学习实际提出问题情况,综合知识,利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表现活动次量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课题方案所涉及的领域的专题数量,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的次量成果表现已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数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身心健康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健康标准是否合格,体育课成绩、参加体育活动态度和健康习惯情况体能素质标准体能素质标准是否符合要求,速度、力量、耐力情况,在各种体育竞赛及活动中的特长及表现情况心理健康水平反映心理健康的情况艺术素养审美与情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与高尚情感,艺术素养、艺术鉴赏力情况艺术能力与特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情况,个人艺术兴趣与特长,能用某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思想艺术水平与成就参加各类艺术活动获奖记录,掌握艺术技能情况,参加艺术表现情况附件3: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修习记录见附件1基本素质见附件2实验操作考查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级校长(签章):年 月 日 附件4:广东省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要求一、考查目标实验操作考查是指经过普通高中正常学习的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考查方法1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考查时考生一人一桌,独立操作、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每个实验操作时间为15分钟。监考老师当场评定成绩,每位监考老师一次监考学生人数一般不要超过6人。2实验考查试卷提前一周时间拆封卷,由各校准备实验器材。考生只考一道试题,在考前通过抽签确定。3试题满分100分,分若干个评分点,达到80分为“优秀”,达到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4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三、考查内容与要求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物理的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命题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1物理实验操作考查的范围有下面5个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因素;练习使用多用电表。2考查水平分、两级,级指一般会观察、会操作,级要求比较熟练、规范地观察和操作。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考查项目考查要点水平器材使用(1)知道本实验所需的器材。(2)知道打点计时器应接的电源、电压,打点的时间间隔,打针的调整,纸带的接法。(3)检查滑轮、车轮转动是否灵活。组装器材(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桌上,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外。(2)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电源接线正确。(3)小车一端拴细绳,细绳另一端挂钩码,细绳长度短于桌面到地面距离。(4)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正中,纸带不扭转地从限位孔穿过,放在复写纸下面,引直纸带放在桌面上。实验操作(1)把小车靠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打点正常后释放小车。(2)确保小车不碰撞滑轮、不翻倒,钩码不与地面接触。(3)及时切断电源,取下纸带。(4)更换纸带,重复实验3次。数据处理(1)选取点迹清晰、点子间隔合理的纸带进行测量。(2)合理选择5个计数点(舍去前面较密的点)。(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并记录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4)会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5)会计算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二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考查项目考查要点水平提出问题能提出有关加速度的一些问题,如(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2)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3)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受外力的作用;(4)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现象猜想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现象猜想,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由决定。(2)由于对猜测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将逐个研究,当研究其中的一个因素时,要保证可能对它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不发生变化,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的方法。参考器材 下列所给器材中,你若需要请在器材后面打“”,若还不够,在空格处写上需要的器材名称。(1)附有刻度尺的长木板(2)数字采集器(3)学生天平(4)秒表(5)剪刀(6)小钩码(7)小车(8)微机(9)配重片(10)钩码(11)铁架台(12)细线(13)气垫导轨实验设计测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1)由静止状态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 。(2)间接测定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的公式 。操作与记录图1(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一端用木块垫起成一角度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通过细线拉住小车,使小车静止,读出此时弹簧秤的拉力F。FL12345(2)用剪刀剪断细线,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在忽略小车与斜面间的摩擦时,可以认为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为F,小车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小车运动到木板末端时,再按下秒表结束计时,将测量到的各量记录到下表中。(3)调节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重复上面步骤。图2aF(4)以加速度为纵轴,力F为横轴,根据你测量出的对应量在图2的方格纸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分析与结论分析图2中的曲线,总结当物体质量保持不变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随物体所受合外力变化的情况是 。实验三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项目考查要点水平实验目的(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熟练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重锤下落的高度,得到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利用 求出重锤的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比较重力势能的减少与动能的增加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参考器材下面表格中给出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在需要的器材名称下面打,如有需要的器材表格中没有给出,请在表格中填上器材名称:(1)打点计时器(5)夹子(9)重锤(2)低压电源(6)导线两根(3)纸带(7)铁架台(4)天平(8)秒表实验过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减小阻力,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地架稳,我们用什么方法判断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了?(2)怎样做才能确保释放纸带时,重锤的初速度为零?如何从打出的纸带中判断重锤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3)如何由纸带记录的数据求重锤下落的高度和重锤在某一位置的速度?2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代号).A按图所示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好,连接好电路。h7B从打出的纸带挑选出打点清晰且第一、二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作为测量对象。给第一个点标上记号0,然后在距第一点较远的点依次选几个点(不一定是连续相邻的点),并分别标上1、2、3、4、5、6、7等。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这些点到记号点0的距离h1、h2、h3、h4、h5、等,这就是重锤运动到点1、2、3、4、5、6、7、时下降的高度。C接通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释放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D把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算出重锤运动到记号点1、2、3、4、5、6、7、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看机械能是否守恒。E用夹子将纸带的一端夹住,重锤挂在夹子下,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向上提纸带,使重锤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下方。检查并调整打点计时器在竖直平面内。F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出重锤运动到记号点1、2、3、4、5、6、7、的即时速度。G重复步骤C,打出几条纸带记录与分析打点计时器打连续两点的时间间隔T= S序号重锤下落高度h(m)重锤减少势能EP(J)速度v(m/s)增加动能EK(J)123(1)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EPh和EKh的图象,以重锤开始下落点(记号点0)为零势能参考点,重力势能为负值。(2)在作出的图象中,如何证明重锤自由下落时机械能守恒?h/mEK/JEP/J0(3)比较以上两种处理数据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实验四 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因素考查项目考查要点水平器材使用(1)知道本实验所需的器材。(2)知道探究本实验所采取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安培力。(3)知道通过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知磁场力大小变化情况。(4)知道怎样改变直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5)知道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回路中电流的大小。(6)知道蹄形磁铁产生的磁场距两磁极越近,磁场越强,反之越弱。(7)知道本实验中,每次实验接通电源的时间要短。组装器材(1)将一根直导线水平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导线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2)按要求接好电路图,并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实验操作与记录1探究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与电流大小关系(实验条件: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磁场强弱、导体在磁场中长度不变)。(1)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磁场力大小变化后,断开开关。(2)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即导体中电流的大小),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磁场力大小变化)后,断开开关。结论: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大小跟导体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场力_;电流小,磁场力_。2探究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长度有关(实验条件: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磁场强弱、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不变)。(1)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磁场力大小变化后,断开开关。(2)多次改变并排蹄形磁铁个数(即改变磁场区域宽度),来改变导体在磁场中长度,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后,断开开关。结论: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大小跟导体在磁场中长度有关,长度长,磁场力_;长度短,磁场力_。3探究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大小与磁场强弱关系(实验条件:同一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中)。(1)通电直导线放在蹄形磁铁两极间(磁场强),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磁场力大小变化后,断开开关。(2)通电直导线放在距蹄形磁铁两极稍远处(磁场弱),闭合开关,观察直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得磁场力大小变化后,断开开关。结论: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时所受磁场力大小跟导体所处磁场强弱有关,磁场越强,磁场力_;磁场越弱,磁场力_。结论影响通电导体(垂直磁场放置时)所受磁场力大小的因素:磁感应强度、在磁场中导体的长度、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实验五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考查项目考查要点水平器材使用(1)会用调零螺丝调零和欧姆调零旋钮。(2)知道多用电表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组装器材(1)先检查表头的机械零点. 方法是:让多用电表不进行任何测量,这时表针应停在左端零刻线上,否则要用小螺丝刀轻轻地转动表盘下边中间的调零螺丝,使表针指零(这个操作叫检查“机械零点”)。(2)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插入“+”、“”测试插孔。实验操作与记录1测量直流电压(1)把选择开关置于适当的直流电压档。(2)使多用电表同用电器并联,且将红表笔接在用电器电势较高的一端(或电源正极一端)。(3)读数时正确选择刻度,将数据结果填入表格一物理量被测对象电表量程测量值直流电压1节干电池电压学生电源2V挡2测量直流电流(1)把选择开关置于适当的直流电流档。(2)应使多用电表同用电器串联,且要让电流从红表笔流入电表。(3)读数时正确选择刻度,将数据结果填入表格二。物理量被测对象电表量程测量值直流电流电流1电流23测量电阻(1)先检查“机械零点”,后检查“欧姆零点”方法是:把两表笔金属杆相接触,这时两表笔之间电阻为0调整欧姆调零旋钮(通常有字母“”作标志),使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挡刻度的“0”位置注意在每换用欧姆挡的另一倍率或连续使用同一倍率较长时间,都需要重新检查“欧姆零点”。(2)调零后将选择开关置于电阻档并选择适当的量程,使得指针尽可能停在靠近表盘的中央附近。(3)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被测电阻要跟别的元件和电源断开,而且不要用手碰触表笔的金属杆。(4)测量几个给定电阻的阻值和二极管正向、反向电阻,将正确数据记入表三。物理量被测对象电表量程测量值电阻电阻1电阻2电灯泡二极管正向电阻反向电阻(5)使用完毕,应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拔出放好,并把选择开关置于“0FF挡(有些多用电表没有这一挡的,则应置于交流电压挡的最大量程处)。四、考查样题及评分说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班级: 学生: 教师: 步骤得分点分值扣分点分值扣分得分1能从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所用的全部器材。10分多挑或少挑一件扣2分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将其一端夹在小车尾部正中央,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在小车前端系上细绳,细绳、纸带与木板平行,细绳跨过滑轮。20分如无检查细绳、纸带与木板平行,或细绳掉在滑轮外均扣10分。3打开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时释放小车,适时阻止小车与滑轮相碰和使钩码落地,切断电源。20分如先放小车后开电源,或小车与滑轮相碰使小车落地,或过很长时间才切断电源的。扣10分4更换纸带,重复上述的要求重复做三次。10分5选择点迹清晰,没有漏点的纸带,舍弃前部较密集的一段,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并标在纸带上,确定恰当的计数点,并标上序号0、1、2、3。10分不舍弃前段而直接标序号0的扣4分6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六段位移S1、S2、S3、S6的长度,记入表格中。20分若不测量S01、S02、S06,而直接测量S1、S2、S3、S6的长度。扣10分7会写出求a的式子,即能写出S4-S1=a1T2,S5-S2=a2T2,S6-S3=a3T2,a=(a1+a2+a3)/3。10分少一个扣3分合计100分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要求一、考查目标实验操作考查从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和实验习惯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放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1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考查水平分、两级。其具体要求按逐个实验内容分别在考查目标中列出。级为初步学会,即会观察、会操作,级为学会,即要求学生比较熟练、规范地观察和操作,能正确填写实验报告。2实验原理是指学生运用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及对操作要求的理解。3实验习惯包括器材、仪器的取放和要求,操作有条理,桌面保持整洁,及时如实地填写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进行的基本程序。实验习惯的要求对于每个实验都是同一的。二、考查内容与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及要求是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实验的要求为依据,并结合我省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查范围的。2007年高中毕业生只考查两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27个实验,其它实验不列入考查范围。2008年及以后的高中毕业生将考查必修学分对应模块的实验内容,考查内容另制订。1粗盐的提纯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溶解(2)过滤(2)蒸发操作要点(1)使用玻璃棒加速溶解(2)过滤中要注意玻璃棒、滤纸、漏斗,烧杯的使用方法(3)蒸发中蒸发皿的使用方法、蒸发中的有关操作原理分析(1)过滤中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因分析(2)蒸发中当蒸发皿中还有少量液体时即应停止加热的原因分析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固体氯化钠的称取(2)容量瓶的使用操作要点配制100mL、含氯化钠0.04mol的溶液的操作 原理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原理3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市售食盐水溶液的配制过程操作要点(1)选择正确的试剂检验市售食盐中是否有碘元素(2)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原理、现象分析实验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原理解释4胶体知识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操作要点(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2)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3)铝盐和铁盐净水实验原理、现象分析丁达尔现象及铝盐和铁盐净水作用的解释5离子的检验考查项目考查水平操作要点(1)溶液中Ag+ 的检验(2)溶液中 CO32-的检验(3)溶液中 Cl-的检验、(4)溶液中 SO42-的检验原理、现象分析检验以上离子时的实验现象及原理分析6钠的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固体钠的取用(夹取、切块)(2)用试管排水收集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并对它进行检验操作要点(1)取出钠块,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开,观察断面(2)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切好的钠块(3)将切好的钠块放置在空气中(4)将切好的钠块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原理,现象分析(1)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密度、熔点等(2)金属钠新切面的变化现象和原理(3)金属钠在水面上反应的现象和原理(4)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7氢氧化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逐滴滴加溶液操作操作要点(1)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原理、现象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8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操作要点(1)Fe3+的检验(2)铁粉分别与稀硫酸、氯化铁溶液、稀硝酸反应;并分别滴加KSCN溶液(3)氯化亚铁溶液分别与氯水、稀硝酸、锌片反应,并分别滴加KSCN溶液(4)氯化铁溶液分别与铁粉、锌片、铜片反应原理、现象分析铁单质、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9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固体加热(2)粉末状固体的取用(3)固体的溶解操作要点(4)加热碳酸氢钠,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5)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分别滴加稀盐酸(6)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向第二支试管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原理、现象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0氯气的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闻氯气的气味操作要点(1)将装满氯气的试管倒立装满水的水槽中(2)烧热的铁丝与氯气的反应(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4)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现象分析(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2)氯气的相关化学性质(3)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推断11氨的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闻氨气的气味操作要点(1)喷泉实验操作(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操作原理、现象分析喷泉实验形成原理、氨气的性质12铵盐的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固体加热(2)试纸的使用操作要点(1)氯化铵加热操作(2)碳酸氢铵加热并检验二氧化碳操作(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并检验氨气操作原理、现象分析铵盐的通性、铵根离子的检验13硝酸的性质考查项目考查水平基本操作(1)闻硝酸蒸气气味(2)固液不加热反应操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