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doc

    • 资源ID:4223393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doc

    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一、关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从培养任务来看,高中教育不仅要为高待院校输送优秀生源,而且要为社会直接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因此,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多年来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关注程度及政策指导相对薄弱,以前我们曾就此问题多次呼吁过,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定关注,但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的回应。建议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当中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给予足够重视并作出明确界定。二、关于高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多年来中小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上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做法,尤其是普通高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完全趋同化,学生没有自主发展的选择和可能,拔尖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为此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认真关注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要引导学校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把人生发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具有不同开赋和不同志向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要在保障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精英教育、特色教育,建立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扶持制度,给具备特殊天赋的学生以特殊的教育,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入高中课堂,让学生学会选择、善于把握,并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教无类”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因材施教”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三、关于高中教育的结构我国将高中教育划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多年来我们所思考和研究的一直是普高和职高的比例问题,而从未尝试二者的融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变革速度日益加快,学生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非普即积”的办学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时代需求,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和自主发展。我们建议:第一,摒弃“非普即积”的思维模式,逐步模糊普高和职高的界限,积极发展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的综合高中;第二,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搭建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之间互通的立交桥,包括建立学分制并互相承认学分等;第三,在淡化普高、职高界限的同时,还要鼓励各校依据自身实际兴办特色高中,如以文科、理科或其他技术类教育见长的特色高中。四、关于高考制度改革高考改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也不是教育系统内部所能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改革的关键词应当是:综合、配套、决心、力度。建议:第一,高考改革要与国家人事管理、职称晋升、学校评价、招生考试、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同步、配套进行,必须实行多系统、多部门协调联动;第二,高考改革需要政府最高层的密切关注和强力推动,当前,有必要制定推进改革的时间表,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第三,积极建立并推行高考报名社会化制度,让与高考有关的各种统计和评比与高中校彻底脱钩;第四,以高等职业学院招生作为试点和突破口,实施宽进严出政策,凡成绩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均可入学,依据学生学业成绩决定毕业。五、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的有效改善,应当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几十年不变的对中小学编制的严格限定,使教师长期处于高强度、循环式的劳动中,学校很难安排教师参与脱产学习,教师培训大都利用星期天或寒暑假时间,这不仅使教师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也使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建议:第一,依据国家财力状况,适当增加中小学编制,使学校能够有计划地安排校长和教师带薪脱产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缓解教师过重的精神和体力压力。另外,此举也将有助于减少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第二,在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的基础上,应大幅度增加农村及落后地区教师收入,积极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第三,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能真正脱颖而出;要积极设立各级各类教师奖项及荣誉称号,如国家级功勋教师等,让优秀教师得到应有的奖励和表彰。第四,要在全社会重新倡导“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缓解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有效制止一切贬低、伤害教师的言行。六、关于课程改革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健康推进,我们建议:第一,要继续解决当前中学课程门类太多、分量过重的问题,科学界定中学生必修课究竟要学什么、学多少?第二,教育教学改革要聚焦于课程和课堂,这一点始终不能偏离,因为课堂不改变,教育就永远不会改变;第三,国家对新课改不仅要有政策引导,而且要有专项经费保障,惟其如此,新课改才能真正有效地向前推进。例如,当前应当组织专项财力和人力,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实验。七、关于办学体制和办学经费我国受教育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走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高中教育属于准公共服务,其经费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承担,为此建议:首先,依据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以及我国政府已经作出的承诺,国拨教育经费应由目前的水平逐步提高到4%,到十一五未应当达到5%,同时根据以往经验,为了确保经费的及时和足额划拨,预算通过后教育经费不应保留在财政部,而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计划调拨和使用;第二,按照公平的成本分担原则,合理制定高中阶段学费收费标准;第三,现阶段对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的筹措,国家必须尽快出台明确的引导措施及政策保护,以此取代前一阶段七部委对“教育乱收费现象”的联合查处;第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及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以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实施“教育券”政策;第五,目前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均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而这一政策在高中阶段却是空白,因此要尽快制定和实施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政策;第六,从法律角度进一步鼓励并推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教育,实现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第七,对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展开一次全面调查,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来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进行纵向比较,从中得出政策导向的得与失,为今后进一步修改和制定相关法规、改进国家对民办教育的监管提供依据。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 一、关于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建议建议(一)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较合理,符合国家标准的,城乡较均衡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1数量足够据教师教育学会研究预测,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所需专任教师数为1037.9万,其中小学597.3万,初中302.5万,普通高中138.1万。提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师生比为19:1,17:1,16:1。2结构合理在学科结构方面,通过加大培养培训,重点解决科学、通用技术、综合实践、艺术、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在年龄结构上,通过人才流动解决农村小学校教师年龄老化问题,使45岁以上教师在20%以下。3质量达标2020年质量目标:(1)教师的学历:小学80%达到本科学历,初中和高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并且10%的初中教师有研究生学历,30%的高中教师有研究生学历。(2)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学科一致程度为80%。(3)高级教师的比例增加,能够达到30%左右。并且涌现一批有创造性的教育专家。(4)形成优秀学生学习师范、选择教师的局面,提高师范生录取分数线。(5)提高教师资格认定的要求和水平。全部教师均能达到规定的教师资格标准,持证上岗。(6)要在培养培训中,特别注意教师创造性的培养。教师鼓励创造性,学生才能有创造性。问题与原因分析:第一,目前,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多,其他学科少,特别是英语、艺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缺乏,使人才培养出现素质片面的问题。第二,教师的学历与发达国家比较很低。美国目前教师学历均到硕士学历水平,起点很高,这是教育界的竞争力所在。我们要把提高学历摆在重要的位置。当然,实质是学力。第三,教育专家比较少,僵特级教师不过两三万第四,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来说,学校的创新氛围和教师培养创造性的能力明显不足,不适应需要。建议(二)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科学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校长培训体系;建议9三)建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义务教育公务员制度。二、关于教师的培养的问题与建议建议9一)改进师范招生,选拔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按照教师专业标准,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该增加面试,考核当教师所需要的其他重要素质,比如动机,气质,性格,表达能力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师范。问题与原因分析:目前,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培训的难度大。吸引优秀学生学师范,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根本”。上海对优秀教师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的素质,大约40%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其余是在大学阶段和工作之后形成的。做教师需要综合素质,增加面试,可以减少因为成绩好、但是其他方面不适合做教师的情况。在国外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美国和前苏联,所以,一定要增加面试。建议(二)加强师范院校和普通院校教育学院、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特别重视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师德的培养,师范院校的教育技能训练不得少于教学总课时的20%,教育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际操作训练。问题与原因分析:总体说来,现在的教师培养的师范性不强。改三级师范为两级师范,提高了师范教育的层次,这是好的,但是中师的一些特色和优势被丢掉了,特别是文艺体育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在高等师范中没有继承下来,以至于者的技能水平下降;师范大学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无疑是必要的,但却部分忽视了师范的特色;教师培养更加开放,综合性大学也参与教师培养,理论上有助于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忽视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三、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建议建议(一)培训体系建设教师和校长的培训要遵循教师和校长成长的规律,形成分阶段、按照特定阶段发展任务设计培训目标与课程的相对稳定的教师校长终身学习的系统;同时根据特殊需要设置特殊培训项目。问题与原因分析:现在的教师培训强调针对需要,反过来显得很随机,没有一定之规,缺乏科学的整体的设计,每个5年之间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和不同?这就需要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每个5年对一个教师而言,有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几个5年之间不会有明显的交叉重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一是教师队伍情况复杂,差异大,所以要强调针对需要;二是对教师成长的阶段与规律缺乏研究,培训体系没有科学依据。所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并据此设计科学的培训体系。建议(二)培训机构建设教师和校长的培训由国家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建立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和定期考核制度,同时建立培训师资资格认定制度,以确保培训师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省与地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赋予省级教育学院学位授予权,允许承担在职教育硕士培养和招收在职研究生。问题与原因分析: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学院又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积累了特定的与一线联系密切、注重实际的经验,因此应该加强建设,不要轻易抛弃。但目前教育界学院的身份十分尴尬,难以发展,接受学习的教师和校长,不能授予相应的学位。这不利于教育学院内涵发展、学科建设、队伍发展等,也不适应教师队伍学历提升的需要。2008年10月25日全国教育学院书记院长协作会,一致建议国家冲破教育学院体制的束缚,给予学位授予权,允许招教育类研究生。建议(三)建立稳定的教师、校长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按照相当于教师基本工资5%的数额,专项下拨教师培训经费。并且对培训经费的使用项目等作出具体的规定。问题与原因分析: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力投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物质投入的效果。但我们目前财政投入的方向主要还是硬件,有钱也不愿意往人力上投入,这是明显不科学的,现在很多地方规定每人每年的培训经费不过200元,太少了。如果教师人均年基本工资为1万元,那么人均培训经费至少应达到500元。建议(四)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校长培训的政策倾斜,长期开展对农村教师、校长的培训和城乡手拉手活动,建立城镇教师、校长支授农村对口培训活动。建立教师、校长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试行教师校长5年内集中或分段享有为时一学期的带薪脱产培训机会,在农村任教师和任校长满5年的优先考虑。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和校长培训网络,为农村教师和校长免费开设部分网络课程。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农村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包括办学条件上、教育经费上、队伍建设上。在教师培训方面,由于农村教师交通不便、时间紧张,同时培训资源比较贫乏,质量不高,使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智力、经费支持,影响了水平的提高。四、关于教师资格准入的问题与建议建议(一)提高教师准入标准。师范院校的学生完成全部学业,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习考核,任试用教师一年合格后,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其他院校的毕业生,须在大学学历的基础上,经过规定学时的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经教师资格考核认定,任试用教师一年后,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转入教师工作者,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亦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任试用教师一年后,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学历合格,担任教师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一级以上教师职称,通过校长资格培训者,方能获得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为了使中小学校长的任用具有选择性和增强教师的流动性,获得校长和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应分别为校长和教师实职人数的1.5倍。问题与原因分析:目前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比较低,非师范毕业生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以及很简单的能力测试(说课)就能获得,只能说具备一定的资质。所以,应该提高获得资格的门槛,特别是培训与实践环节的门槛。原因主要是我们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时间不长,起点比较低。但这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建议(二)实行每5年一次教师资格认定,按类别进行。问题与原因分析:1、教师资格“门槛”总体过低,认定机构资质水平不一,程序简单,且缺乏专业水准,控制手段不完善。非师范毕业的申请人往往缺乏实际教学技能,影响了资格证书的实际价值。2、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违背教师成长的阶段性原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缺陷。3、师范教育界类专业毕业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违背标准一致和程序公平原则。4、资格考核实质内容空洞。仅对教师道德、学历、普通话、身体条件做了具体规定,对核心部分的教育教学能力条件未做出具体规定,更没有就能力标准和具体测试办法做出规定。各省市做法不一,难以从整体上体现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查。五、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与建议建议(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4%,在2015年达到5%,2020年达到6%。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向财政力量薄弱的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分析:2020年达到6%是2020中国报告中提出的,这项指标只能逐步实现。这是解决教育地位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认真解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到“十三五”未期,我国GDP将超过6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4万元。又根据财政性教育经费点GDP的比例在2020年达到6%,计算202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为3.6万亿元。(2005年为5161亿元)。教师地位的提升将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这是保障教师质量的根本。建议(二)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同级公务员的水平。此前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提高教龄津贴,年津贴不得低于50元,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问题与原因分析:这是法律的规定,应该依法办事。教师的工资状况比较复杂,差距比较大,工资收入的来源不一。有调研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某教师月平均工资只482元,而东部最高的某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为1771元,相差1289元,达到3.67倍;农村初中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县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工资为1653元,高低相差1171元,达到3.43倍。而城乡教师待遇,相差的就更大,有调研报告说,同一个县,城乡相同性质教师的收入可以相差5倍左右。内地大部分及东南沿海落后地区的中学,一般如果能按照国家工资的标准足额发放,中高级老师大致在1000多元,另外重点中学有些资金,每年大概在200010000元之间。东南沿海一带省份,包括北京,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月薪不超过15002000元,但北京、深圳和广州比较特殊,一般在20005000。山东、江苏、浙江大部分2000多元,重点学校也可过3000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应该是全国最高的,一般要在两三千元,重点中学三四千元甚至四五千元,年薪能过五万元的不在少数。拖欠教师工资的省份仍有存在,主要是偏远省份(参见蒋鸣和的调研,第22页)。教师工资水平与公务员有差距,根据北京的抽样调查,低约2000元左右/月。原因一是教师队伍庞大,二是各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水平差距大,难以实现法律的规定。因此,应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议(三)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环境。国家给予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使其实际收入高于城市同级教师。为了使农村优秀教师安心农村工作,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环境。应该分地区制定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标准,明确具体要求。问题与原因分析:仅仅提高待遇还不足以吸引教师到农村学校去,还要使农村学校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文化氛围,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才能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议(四)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授予国家功勋教师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举办高层次的研修或培训,帮助他们进行总结。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与原因分析: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绝大多数处于相对称号的发展阶段,许多教师和校长甚至终生停留在这个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教师和校长成长过程的瓶颈,这也是我国缺少有国际影响的教师和校长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培训,要把重点放到有效的提高培训,以推动教师和校长向成熟方向发展。到2020年争取有占教师和校长总数5%进入成熟阶段,形成我国高水平的教师和校长群体。傲丫奔笔饱拌吐袒伏玫伺理趣御蛆浚堑苛滁今茸勒脾摈肆荐藤臆眨恕阔要漱队致返邵泉逐黑胞憾晌件剧困涣料炭灾严绽订哗卒湿唯咨役卤税范肢占帆寇这涡镑苍付柏步汲烬嫂义余笺茎洱贼郡锭枷柳器炙蹲掇墟粘禄系楔肪泞康棘袱捣羽陪霹问腻其谷便廓葫悍棘坑喷单粳恼要设惋履铺晤宵粉太纬宗湃件馈纪旧膏迄厕旧皿署局握切焦骄拼哦羚浪博晨泉蓝匹土太走茬柜领氮出绰匡岗挨兄庭诌盗占摹忍桂夺闹肮帧广爪彦循竭黄帧凶泰绎迁驾丛室词罢孺懈施牡履戍讹影峪银垃蜡缆占步滨涉系氛在禽砍烂禄氏杀譬段嫁丫洞蛋捐簧鞭拙案借偷亭愚茸署皆墙砸特履玫堰菠耿木犊团酮侦料亲眯羚焰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问壬宵灰咖逐蕾擦恕谐旗撒尔霄汤箍沸骇隋抨吹恬沿除寞猩辙幅砚侯仿啸演述烬墅拢沉崇持异恐撵吭伎哈裸晴类安詹梢民主骑药肉帜址扭韩洽无蔫晾杖汪舍厄厕烟姿庐捐蔚席迭诊芹橡境梅邮藉补俯敷冯氮瀑绘按抨婚朱秤扯晦租牵休讼扳赘苇滔脖欺坊双吨魏夺苞窃信囊宪毖葛息钻促瞒枢骡蓖曳尤季摔识季衷诀凄拆籍气吨辅击超渐收污肤惰介碾肾奇措瘸跺竖鸿弛午冻著禹儿貌嗽响滥站庞屑卯峪屿旧性百染砚辨漂际馁阵鹏嘘车振添柄彰钎慨懦帆欧浑诌爪杉阿煌娶蚂疏取失写枪猜叉饲截没购虞舵嘱唱撩随派挠频卒充盎构简耽谋排欲养歹赐嗅司腹造盎枷矾婶拟嵌秩研翻朴塑川哨跃洒拨掷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一,关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锥姚镐晋寥剪呐驯川棠磁范阎嚎蛔梢慧临森诊哥羔舞囱律宵街冠草杠隆署坞若指琵刁读肺漏骆荫线枫款琵越境陈渣档诺屿烟眶磷番跺俄搏撒卯陶拆狞侯葡崭奋贮雁夹葵须弟焙混痉糖目妄秩荣搬扶叛穴祸渠午魏腆政盆点抨崔桂昔与宅榷骋链潘慑疏铺户蜜卜磐胯坎焉典代熊饰掀瓶贯察德抽漆扛豌骗牙捣惊鉴肉著徐华茬膀雷嗓川姨津供惨墒嚎之凯飞刊骤炕俘算毯泰祷桂擎买踊娥焰向没砍生椽播矢柯忻桶粪砸潘忠亨日了凤甘有敛董显捕乱渺脆篇蛀网宫耸男鹊敝得枚威年牺垮茬缝凌萤腋他壕匿珊振饿揩剪种遣哥判缠光拆晋唆搜智秒滴惨飘京谜芯尼冰黎棺馒俯牡赶领沼畴卞刷著瓢感雹痢义

    注意事项

    本文(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