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音乐感受与鉴赏中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融合.doc

    • 资源ID:4217980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音乐感受与鉴赏中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融合.doc

    试论音乐感受与鉴赏中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课标中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感受与鉴赏也就是指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受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归宿。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在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中,音乐欣赏是其中最难以捉摸、最神秘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欣赏者都能够轻易地进入那样的境界,许多时候,那怕是听同一首作品,人们的感受也很不相同。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欣赏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在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学生积累音乐鉴赏的经验,使学生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人生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享受音乐打下良好基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音乐感受与鉴赏中审美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将促使音乐教学目标更明确,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将从音乐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方面入手,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对审美客体的研究一、掌握音乐美的形态是培养感受与鉴赏能力的首要条件懂得音乐的构成,掌握音乐的要素,了解音乐的不同体裁和不同流派的特点,这些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音乐美的形态主要是指由音乐的体裁和形式,即由音乐的外部形式所表现出的美的样态。从音乐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音乐美的形态大体上划分为:综合性音乐体裁的美、标题音乐的美、无标题音乐的美等三种形态。”1、综合性音乐体裁的美综合性音乐包括歌曲和歌剧两种体裁。其中,歌曲是最具群众性的音乐形式,它贯穿了音乐发展的全部历史。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了音乐美、伴奏美、诗词美。音乐美主要是指歌唱旋律的美,它是构成歌曲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伴奏美主要作用是对歌曲旋律进行烘托和渲染,优秀的歌曲伴奏还能表达旋律美所不能表达的意境和形象,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诗词美即歌词的遣词造句和表达形象与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言把歌曲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形象、意境、思想等具体地揭示出来。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湘版初中教材中选用了我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创作的一首歌曲桥,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全曲为两段体结构。前奏部分琶音的连续使用,如潺潺流水,紧接着第一段略带自由的旋律,特别是装饰音的使用,把人们带到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歌词中唱到:“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条条玉带映碧波/”家乡的小桥,石板缝里长出的藤萝,玉带般的小河流水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经过四个小节的间奏,右手连贯的四十六节奏跑动与左手交相辉映。第二段,切分音的大量使用,··× × × × ×· ×× ×· 给人一种动感。“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的情景历历在目,11 76 6 3 ·离家 千 年 551 43 2 2 · 36 53 16 5 · 6 3 32 1·, 也恋 水 乡啊, 愿作 人 间 桥 一 座。唱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右手的钢琴伴奏以柱式和弦为主,左手伴以琶音流动,烘托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秀丽景色,一句还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思念,所以再重复一遍,把这首歌推向更高点,在无限留恋中结束全曲。歌曲分别将歌词、旋律、伴奏的美发挥到了极至,它们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了歌曲艺术的综合美。歌剧美,是将音乐与戏剧、诗词、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美有机地加以综合,使其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给人以多方面的美的感觉的综合艺术美。在歌剧艺术美的多种要素中,最主要的是音乐美和戏剧美。音乐美是歌剧美的灵魂。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世界经典歌剧卡门,正由于它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美,使它在欧洲歌剧排行榜上,迄今为止成为世界上上座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歌剧一开始,用回旋曲式写成的前奏曲卡门序曲,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它将歌剧中三个主要音乐主题巧妙地融入乐曲中,特别是比才巧妙地活用歌剧中的“宿命”音乐主题,预示着悲剧性的结局,开幕前就把戏的整个内容,做了恰当的暗示。爱情像一只自由鸟、吉普赛之歌、斗牛士之歌等几首咏叹调唱段,以其鲜明的个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成为传唱佳作。其次,歌剧中的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音乐也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构成了歌剧美的特质,歌剧卡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典,除了它的音乐美以外,还有就是它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全剧围绕着吉普赛女郎卡门、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军人霍塞三人的三角恋爱关系而展开。在歌剧中,音乐因素和戏剧因素都试图按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进行运动,因此这个运动过程不但充满了矛盾,而且也在不断的互相交融、制约、影响、渗透中产生异化效果。音乐有了戏剧化的素质,变得具体、明确、有力了,戏剧有了音乐化的素质,显得诗意盎然而充满激情。造成情感与戏剧冲突的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发展,构成极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美的境界。2、标题音乐的美标题音乐作为音乐美的形态之一,是自古就有的。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采用标题或说明文字提出作品文学性、描绘性或戏剧性内容的器乐曲。常用造型性表现手法,题材鲜明具体。作曲家心中有一个含有细节的设计,通常是一个故事,并使音乐和它密切联系。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在五个乐章前都有描绘性的标题,它们描绘了乡村的情景:“农民的欢聚”、“暴风雨”、“暴风雨后的谢神歌”等等,某些自然界的音响效果,如鸟鸣和雷声,都得到清晰的描绘。首先,标题音乐总是与某种标题内容,或内心情感,或自然景象,或生活风格,或戏剧情节相联系。欧洲音乐浪漫时期更为激进的作曲家,把标题音乐的技巧用在非常直接、富于戏剧性的方式之中。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是一部强有力的五个乐章的音乐戏剧,“梦想与激情”、“舞会”、“田野情景”、“赴刑进行曲”、“女巫安息日夜会之梦”等,故事就是根据下列情节写成:一位非常敏感、富于幻想的年轻音乐家在失恋的绝望深渊中吞服鸦片自杀。由于剂量不足未能致命,但却使他陷入沉睡之中,并在梦境中见到许多怪诞的幻象。当他的感受、情感和回忆通过他的不正常的头脑时,它们就变成音乐的意象和构思。他的意中人化为一支旋律,一支使他无法解脱的、反复出现的主题。尽管柏辽兹认为,听众不必知道标题内容,他希望音乐本身能解决问题。然而,标题确实能介绍作品,说明每一乐章是在何种情况下写成的。标题音乐的美从其精神内涵来说,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以情为主。用音乐来描绘客体形象是浪漫时期音乐家们所强调的,柏辽兹在谈到用音乐来描绘那些只能用眼睛才能看到的现象时说:“绘画从来不能利用音乐的长处,而音乐却能利用绘画的长处:它能用它所独有的手段使人得到完全像绘画艺术所给人的感触。”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交响组曲培尔·金特第一曲“晨景”,该曲描写了培尔·金特在非洲流浪时的当地自然风光。乐曲开始,由长笛在高音区奏出四个小节柔美清朗的主题:5 3 2 1 2 3 5 3 2 123235 3 5 6 3 65 3 2 1 0这个主题随后在双簧管声部模仿并由长笛与双簧管交替连续向上方三度转调,造成一种明丽璀璨的色调,仿佛黎明的霞光渐次穿透云层洒向浪涛轻轻拍击的海岸。中段,乐曲进入高潮。以全奏方式发出的大三和弦明亮光彩的音响,先后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流动起伏的分解和弦音型,描绘了喷薄而出的太阳照射在浪涛起伏、波光粼粼的海面与沙滩之上。随后,主题先在F大调上预示,继而回复到原调上重现,音响较乐曲开始增厚,层次加多,但气氛与景象仍是宁静平和的。乐曲通过音色的变化,音响效果的色彩描绘,反射出大自然中五光十色的美。另一种描绘性的作品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写的图画展览会,这套十首描绘性的钢琴曲和间奏曲是作者根据他的一位画家、雕塑家友人所作的十幅画而创作的。它们刻画的形象有侏儒、中古世纪的城堡、波兰牛车、两个犹太人、俄国的基辅大门等。十段音乐的标题直接套用了这十幅画的标题,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与图画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情景十分吻合。这种描绘性的美给人以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感受。作为标题音乐精神内涵的美,描述性是占有一定地位的,然而音乐美的基本规律决定了这种描述性总是与抒发人的心理感受与情感态度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从音乐的本质来说,其特征表现为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具有宽泛性,对客体形象的描述只是笼统的。“无论是标题音乐,还是非标题音乐,总是以抒情性为主的。描绘本身虽然可以构成音乐美的组成部分,然而它的音乐效果总是比较外在和表面的,它在音乐中的作用其实是对抒情的补充,描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贝多芬曾告诉人们不要过多地看待这些标题,他认为音乐应视为“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事物的描述”。标题音乐是根据一定的题材内容写的,许多作品的标题就是从题材内容中孕育而生的。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交响序曲1812序曲,该作品是根据1812年拿破仑调集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进迫莫斯科。俄军采用“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城。拿破仑军队由于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败,最后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乐曲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开始是一个序奏,包括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上帝,拯救你的众民,仿佛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困难当头时祈求上苍的保佑。第二个主题是骑兵主题,象征着俄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敌的英雄形象。音乐进入呈式部,法国国歌马赛曲旋律片段的出现,象征着法国侵略军的步步逼近,以及俄法两军的搏斗场景。副部主题抒情而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民间小调,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另外一个主题,它的旋律具有舞曲的特点,由一首民歌在大门旁演变而来,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幽默的性格,仿佛是对俄国的士兵在战斗的间隙中欢快舞蹈的场景的描绘。展开部和再现部是运用上面的各种音乐材料来描绘战斗的场面。乐曲的结尾是灿烂辉煌的,钟声、鼓声、礼炮声响成一片,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盛大场面。尽管作品是根据一定的题材内容写成的,但音乐对这些题材内容的描写也不能像文学和绘画那样具体而细致,音乐形象描绘的概括性和象征性构成了标题音乐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3、无标题音乐的美无标题音乐也称为纯音乐,它是相对标题音乐而言的,指没有标题或文字提示的音乐作品的统称。它甩掉了文字标题,进入一个由音乐本身来进行艺术表现的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它的思想和感情带有更大的概括性,无法用文字标题去局限它。无标题音乐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大多采用纯器乐曲的形式。其特点表现在:第一,无标题音乐的美是纯粹抒情的美。如:贝多芬在他31岁时作了一首#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乐曲作曲家原来只题为幻想风奏鸣曲,并无标题,后来由于一位德国批评家兼诗人雷尔布在文字上的渲染,妇孺皆知的月光标题因此由出版商附加了上去。)他以此曲题赠给一位他所钟爱的钢琴学生朱丽叶塔,一位伯爵的千金。他们情投意合,朱丽叶塔真诚爱他,并且答应下嫁给他。可是由于门第相殊,女方父亲反对,婚事终于失败了。贝多芬在这首乐曲中倾泻了他的纯洁而热情奔放的感情。这和月光的标题并无必然的联系,他用这种无标题音乐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抒发内心世界中难以言传的感受。第二,无标题音乐的形式美表现在它的继承性和规则性。如: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为著名的捷克大提琴家亨纳斯·威汉教授而写的,并且题献给他。该曲按传统的协奏曲形式急、缓、急三乐章写成,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舒畅、愉快的快板。乐曲表达了曲作者真挚而动人的思乡情绪。第三,无标题音乐的形式美和情感美是协调统一的。从整体上来说,无标题音乐是继承与遵循传统的形式美的规则,然而根据乐思发展的需要和情感内容的表达,在细部上还是有各种变化。如: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歌唱青春,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按照传统的习惯,华彩乐段应该放在再现部和结束部之间,柴可夫斯基改变了传统习惯,把华彩乐段放在展开部的最后,目的是为了通过感情激昂、充满了力量的华彩乐段把展开部推向戏剧化的高潮。柴可夫斯基将音乐的形式美与情感美谐和地统一起来,使该作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二、了解音乐美的范畴能培养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由于音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同时我们还认为,音乐美的范畴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一般美学的范畴密切相关的,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此,我们“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欢乐、喜剧、悲剧等六个基本范畴。”1、最具普遍性性格的优美在审美范畴中,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秀美”等。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如:肖邦在1830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夜曲,该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首非常温柔的抒情曲,它像是静夜中从远处飘来的歌声。这歌声带有几分伤感,仿佛是一个孤独的少年在异乡思念着亲人。当时肖邦正流亡在维也纳,而祖国波兰又处在战火弥漫的动荡中,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对朋友、亲人的思念常常成为肖邦创作的感情基础,夜曲第一段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正是由于肖邦思乡念国引起的。又如:由任光作曲、彭修文配器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这是一首优美、典雅的轻音乐曲,其曲调动听、纯朴、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弹拨乐器演奏的探戈节奏轮廓鲜明;竹笛与二胡的对奏,好像是彩云和月亮饶有兴味的对话;最后全曲在探戈节奏的衬托下渐渐消失,只留下人们对这浩瀚夜空的沉思和幻想。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2、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也称雄壮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如果说优美是阴柔美的话,那壮美就是阳刚美,它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通常情况下,现实的壮美往往是在群众性的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音乐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集体歌唱和各种形式的乐队合奏。进行曲和军歌是壮美的典型表现,如:大进行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第二幕中埃及军队凯旋归来、欢庆胜利时所奏的一首乐曲,全曲一开始用“阿依达”小号走奏出威武雄壮、高亢嘹亮,具有号角性的进行曲主题,表现出凯旋之师的飒爽英姿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另一段号角性的旋律主题,情绪热烈欢快。随后,乐曲在明快的进行曲节奏的烘托下,再现开头的凯旋主题,并在新的调性上再次反复。最后,乐曲在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和艺术震撼力,同时登场的合唱队、乐队、芭蕾舞队,气势恢弘,豪华壮丽,群众的欢呼、战士的威武行进、响彻云霄的号角、战俘们求生的恳求、祭司们阴冷的拒绝,与清晰可闻的几个主要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咏叹相互辉映,发出震撼人心的交响并达到光辉灿烂、五彩缤纷的沸点,从而使这首乐曲被公认为意大利歌剧中最为复杂壮观、光芒四射的经典性群众场面。也使它成为今天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世界名曲之一。当然,音乐的壮美不仅仅表现在集体歌唱和乐队合奏中,决定性因素还在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品位。如:毛泽东作词,彦克、吕远谱曲的七律·长征,这是一首男声独唱歌曲。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它是壮美的音乐作品所共有的创作特点,但也有一些壮美作品的音乐是节奏活泼、旋律跳荡、速度偏快,带有明朗、乐观的情调的。如:中国的骑兵进行曲等。3、实现善与真融合的崇高美崇高是人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 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在社会生活中,崇高通过严重的阶级斗争,艰巨的实践,展示出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特别是英雄人物的坚强性格和人的本质力量。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伟岸,并且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在表现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我国著名作曲家刘炽创作了一首混声合唱歌曲祖国颂,该歌曲气势磅礴,优美清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舒展开朗,热情赞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第二部分旋律抒情宽广,描绘了祖国各地繁荣昌盛的景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意境更为瑰丽,显示出伟大祖国的前进步伐和人民的豪迈气概。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虔敬、轻柔、真诚的赞歌与由衷的倾诉。如:我国著名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之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音乐宽广、深情,三段体结构,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歌曲表现出对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的由衷赞美和歌颂。“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当实现了真与善的融合,这时便形成了崇高美。4、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正格表现。高尔基曾说过:“人民生来就是乐观的。人们在获得胜利时感到欢乐,在审视自己的创作成果时感到的喜悦,都是构成欢乐的现实源泉。”音乐的欢乐美往往通过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跳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色彩,轻盈的和声,以及较快的速度等手法来加以表现。喜悦和欢乐是欢乐美的两个层次,喜悦更接近优美,抒情性较强,是在喜悦中见优美。欢乐与喜悦虽是属于同一范畴,但它的旋律更富于跳动性,节奏也更为活跃。如: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在1976年创作的歌曲祝酒歌,全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调舒展委婉,表现了一种深厚长远的情感,第二段节奏紧缩,情绪逐渐昂扬兴奋。这首歌把全国人民在打倒“四人帮”以后,痛饮胜利酒时难以抑制的欢乐之情表现得畅快淋漓,是一首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抒情歌曲。又如:具有中国广东音乐风格的民族管弦乐曲赛龙夺锦,是一首由我国民间艺人何柳堂先生作曲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广东音乐,乐曲以明快、清新、热烈的旋律,描绘了民间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龙舟竞渡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总之,欢乐美主要是为了表现人们的欢乐和喜悦之情而存在的,在世界音乐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引人发笑的喜剧美一般美学的喜剧范畴主要是指讽刺、幽默和滑稽,它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所做的清算,是对丑恶与虚伪的否定。“把生命当作艺术看,言动的丑陋也引起我们的嫌恶和讪笑。就这个意义说,喜剧的情感自然可以说是一种美感了。”喜剧引起的审美效果就是笑。在综合性音乐体裁中,喜歌剧和讽刺歌曲中与喜剧美作品有类似的特点。如:莫扎特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场中有一首著名的咏叹调不要再去做情郎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费加罗向行将被罚往团队去当兵的凯鲁比诺唱的,用回旋曲式写成的歌曲,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思想是:应当抛弃香水、胭脂、花朵,不要再去做情郎,而应当成为一名英勇战士。它的第二个插部,乐队富于表现力地奏出颤音和迅速下行的音阶,强调出音乐的幽默和嘲讽的性格:当个军人可不简单/留起胡子相貌堂堂/腰挎军刀/肩背火枪/伸直头颈/挺起胸膛/穿上军装可真叫漂亮/受尊敬/差事可难当这一乐段是费加罗形象地向凯鲁比诺描述军队的战斗生活。类似进行曲的音调使人联想起肃整的军营中军人威严的风姿,而短小的,带停顿的乐句又使人体验到费加罗幽默、诙谐的性格。又如:穆索尔斯基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这是一首叙事与描写兼有的通谱歌曲,词曲结合紧密,作者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种半朗诵、半歌唱的曲调,还特意重复某些词句,插入一些问话和嘲讽的笑声,使歌曲极富表现力,且更具讽刺性和戏剧性。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事性的旋律,近似口语和朗诵调的特点,描述了国王养了一只跳蚤,召来裁缝给它做官袍。第二部分,旋律模拟威严颂歌的风格,描写跳蚤在宫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丑态。第三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部分旋律交替呈现,描写跳蚤为非作歹,搅得朝廷上下不安。最后在捏死跳蚤的人民群众爽朗、痛快的笑声中结束。歌曲通过采用速度上的时快时慢,以及节奏上的不规则变化等手段,表现出对皇帝和权贵的讥讽,引起人们发笑,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音乐喜剧美的力量。纯音乐中的喜剧美,由于音乐自身表现手段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幽默和谐谑,而且基本属于正面肯定的范畴,通常更带有快乐的色彩,轻松而温和,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同情的苦笑,戏弄的讥笑。在表现手法上常采用超常(即倒错)、夸张以至变形等,以引起人们意想不到的惊愕来达到喜剧性的效果。6、震撼心灵的悲剧美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的矛盾冲突,悲剧美是在悲剧性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它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它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不同于戏剧和文学,它在表现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然而它却能以特别强大的力量表现悲剧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现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的情感。如: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作词作曲的一个华沙幸存者,这首乐曲作于1947年,表述了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残暴事件。作曲家1947年夏天在加利福尼亚修养所会见了一位从华沙犹太区侥幸死里逃生的犹太难民,他是因藏身于华沙废墟下的下水道里而得以生存下来的十二个幸存者之一,他向勋伯格详细讲述了他们苦难的非人的生活经历。勋伯格听后激动不已,立即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具有巨大感人力量和震惊世界的纪念碑式的作品。作品在乐队演奏的激动不安的音乐衬托下,出现了华沙幸存者用“宣叙调”似的朗诵音调描述当天事件的经过,揭露德国纳粹用枪托驱赶、殴打、辱骂犹太人,逼迫他们走向屠场,并要他们大声报数的残暴罪行;乐队用打击乐器来强调朗诵调中夹杂的纳粹军官的野蛮嚎叫;最后是犹太人走向死亡时所唱的众赞歌听吧,以色列人,在这里,悲壮的歌声使无数听众激动、惊愕得透不过气来。作曲家所表达的对法西斯的仇恨,和为在法西斯残酷迫害下的犹太民族伸张正义的崇高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成为犹太民族的骄傲。作品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人们在痛苦悲哀中获得了音乐美的体验。(二)对审美主体的研究一、培养音乐审美意识是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前提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第一阶段是美感阶段,第二阶段是表达阶段,第三阶段是纯音乐阶段。”让我们假设人们听音乐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感官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听音乐的方法最简单,听音乐不用思考,只是凭着流动中的音响的兴趣而倾听,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人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但却又充满美丽的心境中去。第二个是表意层面,聆听者希望了解正在播放的音乐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即音乐表达了什么?或我们从音乐中获得什么?我们听音乐不仅听悦耳的声音,还要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每支乐曲都有它的主题,但是,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音乐有不同的感悟。最后一个是纯音乐层面,是聆听者希望从聆听的音乐中了解音乐本体诸种因素在音乐过程中的组织状态和包含演奏方式在内的、较多地指向技能水平的阶段。其实,我们决不会只在这三个层面的某一个层面上听音乐,我们本能地同时在三个层面上听音乐。所以,培养音乐审美意识是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前提。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响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在一般的意识活动中,我们的意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转化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的意识也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感觉到认识的过程,即从最初的音响感知、情绪体验到达理性认识的深化。但是,音乐欣赏绝不是以获得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理性认识只是对最终的审美体验起到一种强化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欣赏中不仅对一首乐曲的感性特征予以充分的把握,还能够从观念上、思想上理解它的内涵。1、音响感知是音乐欣赏的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以其丰富多彩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感觉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人脑的信息加工而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为知觉和其他更复杂的认识阶段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同样,音乐听觉也是复杂的音乐审美过程的基础。如:人们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首先必须以直接感知的方式聆听音乐。尽管他们对音乐的要素、体裁和风格、内容和形式不甚了解,但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好听与否,能否带来愉悦、感动、激情等。虽然这些情感只是感官上的、生理上的,但却是音乐美感的出发点。没有这种初级的生理感受,更为高级的情感和想象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谓知觉,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把握,是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知觉还可以和各种感觉系统联合活动,这种活动又称为“联觉”。音乐知觉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的要素。音响感知,“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是提供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任何有关一部音乐作品的知识都无法替代这部作品直接呈现给听众的感性样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实现的审美需要”。如:我们通过研究历史,得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写于1807年,贝多芬在完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了该乐曲的创作,“啊!你听,这是命运在敲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作曲家的心声。但假如我们从来未听过这部作品,上述认识就仅仅是一些知识而已,我们拥有了这些知识不等于欣赏了音乐。只有当我们亲耳聆听了这部作品的时候,这些知识才能够作为有机成分汇入我们的审美感受之中,才能感受到英雄的信条:没有宿命,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才能深刻体会命运的真正涵义:鼓舞你在困境中站起来拼搏的一支响亮的号角。英雄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显得伟大,那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这便是我们从命运中听到的最本质的东西。“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来说,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重点,在于对音高、节奏及其相关要素的感知,因为音高和节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音乐构成元素。”音乐的美首先为听觉所拥有,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听觉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这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2、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积极的创作过程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它与一般听觉的认知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审美的聆听”,它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主体指的是欣赏者,客体指的是被欣赏的音乐作品。人们借助客体将自己内心某种感受释放出来。如;我们从优美抒情的音乐中获得轻松愉快;从生动活泼的音乐中获得心情舒畅;从雄壮有力的音乐中获得精神振奋;从庄严凝重的音乐中获得心灵震撼 一首乐曲大多要经过三度创作,第一度创作是由作曲家来完成的,演奏家和演唱家的表演活动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者。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创造性是音乐审美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得到最后的完成”。任何音乐作品都要经过听众的欣赏才能真正成为一部现实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共同构成音乐作品的存在价值。音乐对于人类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些能够满足感官刺激的物理现象,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必然要从生理感官的接受到达心理层次的感受,再加上理性认识的参与。从而形成一种全身心的、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当人们欣赏音乐时,音乐审美经验的获得一般是直接以情感体验开始,虽然并不完全排斥对一些外在事物形象的联想和其他观念因素的介入,但主体的情感却并不依赖这些理性认识对象的存在而发生。人对音乐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对音乐作品情绪的把握上,只有当你的意识从日常知觉中摆脱出来,完全进入到由乐音表象所构筑的感性世界中去,沉浸在旋律的一起一伏、节奏的一张一弛之中,用内心无声的歌唱来领会每一个乐句的韵味,用想象和情感来包容每一个流动的音符,音乐的美才会呈现在你的面前。3、审美评价是音乐欣赏的必要手段“在音乐审美鉴赏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审美评价标准。这种内在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一方面表现为主体的审美偏好,外显为对音乐审美对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音乐审美对象审美价值的评价,外显为对音乐审美对象的态度。” 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美的,怎么评价?是否有评价标准?我们从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中去找答案。 从客观上说,音乐审美评价是有标准的,“这种客观标准就是它能否真实地反映和正确地评价客观存在着的音乐美,也即音乐审美判断所认定的是否客观存在着的真实的音乐美。” 但这种标准既不是唯一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标准,它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音乐的审美评价标准存在着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被称为是“继承了古典乐派之精华,开辟了浪漫乐派之先河”,但贝多芬的交响曲的美,并没有构成交响曲音乐美的绝对标准,他只代表维也纳古典乐派交响曲的美。交响曲作为一种体裁,固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曲家都必须遵循这种体裁的共同原则,但其精神内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却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呈现着不同的音乐美的品味。音乐审美评价中的阶级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他采用了法国国歌马赛曲作为侵略者的音乐材料,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它代表着侵略者,随着马赛曲音乐的逐渐衰弱,预示着法国军队节节败退,俄罗斯人民唱响了胜利的赞歌。但对于法国人民来说,它却是奇耻大辱。当然,同一音乐作品,同一种音乐美,往往还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阶级的共鸣,在音乐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某种共同性。正所谓“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它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阶级,超越了民族。特别是音乐艺术由于它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特点,尤其是在没有诗词等非音乐因素介入的纯音乐中,音乐审美评价的共性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这是德沃夏克1892年旅居美国时写下的一部作品,在美国首演时轰动一时,美国报纸甚至把它称为“美国的交响曲”,但是德沃夏克断然反对这种说法,强调指出他在国外创作的作品首先是捷克的音乐。这部交响曲表现了在美国的捷克人的感受以及对祖国不可遏制的思念之情。其实,不论这部作品是美国的还是捷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人民都喜欢它,它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它使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当听到这首乐曲时所唤起的对祖国、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也就是说,音乐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人们把那些能够表现人类共同心声且富于创造性的音乐,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加以热爱和珍惜。基础音乐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只有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作出客观评价以后,才能检验他对该事物的了解程度。音乐欣赏中,当学生能够正确评价音乐作品的良莠时,他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就会向着高水准倾斜。二、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是培养感受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体验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对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和在音乐审美中理性的积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就是聆听,因此,培养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关键在于多听,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首先,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尤其是大型的音乐作品,只有在多次聆听之后才可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把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不同于造型艺术,给我们提供固定的实物。瞬间即逝的音乐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一种对象作用于我们知觉的时间越长,它留给我们意识的印象也就越深。如:选自穆索尔斯基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第六曲两个犹太人,我们从俄国画家、建筑家哈特曼的图画中可以看出:这是两个个性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犹太人,他们一个是穷人,一个是富人。但是,这首两分钟的乐曲,无论你怎么去注意听,你若想加深对它的印象,掌握它的特征,就必须在下一个时间里去重新接触它。所以,我们要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就必须多去听它,这样才能熟悉它。越是好的音乐作品就越要多听几遍,听得越多就越觉得它有开掘不尽的美。其次,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这正如一个偏食者不能成为真正的美食家一样。欣赏的范围越大,鉴赏水平就越高。当然,这也受人的审美趣味的影响。什么是趣味?简单地说就是兴趣和爱好。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不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这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肖邦的钢琴音乐,有人喜欢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有人喜欢戏剧音乐,有人喜欢舞剧音乐,这是非常自然的,无可非议。但就审美倾向和鉴赏力而言,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和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审美趣味分为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两种。“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人类的音乐创造无比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区域内,都产生了大量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西方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产,它体现出人类在听觉审美领域内所取得的极高成就,它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是世界性的,它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容置疑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也同样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及其通俗性和娱乐性而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这类音乐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较大的时尚性,在它所处的时代音乐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此外,我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遗产也十分丰富,民歌、戏曲、说唱、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提高欣赏能力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在亚、非、拉各国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中,都盛开着绚丽的音乐之花。音乐自身的规范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累,也是人们审美观的历史积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表面上似乎与理性、知识及其各方面的素养无直接关系,但实际上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全面文化艺术素养的体现,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音乐感受与鉴赏中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融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