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美术鉴赏基础常识——中外雕塑与建筑.doc

    • 资源ID:4217930       资源大小:49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美术鉴赏基础常识——中外雕塑与建筑.doc

    美术鉴赏基础常识中外雕塑与建筑1、四大石窟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莫高窟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十个朝代的洞439 个,像许多个蜂窝聚集在一起。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赤身女人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它的石窟主要开凿于盛唐时期。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并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册)18课课文,题为莫高窟,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题为敦煌壁画。石雕为主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 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历史沿革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所获荣誉: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2开凿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 “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龙门二十品”计有: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佑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文化遗产价值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 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积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2、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th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总体结构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3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图案创作浮雕创作者张松鹤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1、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祖韶,助手李祯祥;2、太平天国 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3、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4、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5、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6、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7、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8、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胜利渡长江由于彦涵画过渡长江的油画,因此胜利渡长江的画稿便由他来设计。稿子画了三遍,第一遍画的是战士头戴美式钢盔冲锋的场景,这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渡江战斗的情形,但考虑到群众对解放军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现存连云港市彦涵美术馆)将战士们改为头戴布军帽,并且突出了指挥员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而后来纪念碑建设时采用了此稿。3艰苦岁月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已建立长期性大型户外雕塑作品近百座,多座作品获国家级最高金牌奖和最佳奖。代表作有艰苦岁月、拓荒牛、珠海渔女、和平少女等。曾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及终身特殊津贴;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潘鹤雕塑园”。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当时就被这件作品深深感染了艰苦岁月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坚持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并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情感,艰苦岁月以大的起伏造成丰富动人的神态,真实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希望的向往。艰苦岁月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战士们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战士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苦中作乐,充满了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作品又极具诗意性。4、收租院雕塑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创作于1965年610月,陈列于四川省大邑县刘文彩庄园。作者是当时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赵树桐、王官乙,学生李绍瑞、龙绪理、廖德虎、张绍熙、范德高及校外雕塑工作者李奇生、张富纶、任义伯、唐顺安和民间艺人姜全贵。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伍明万、龙德辉带领一年级学生隆太成、黄守江、李美述、马赫土格(彝族)、洛加泽仁(藏族)参加了后期的创作。 收租院根据当年地主收租情况,在现场构思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它们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收租院于19651966年间在北京复制展出,曾引起很大反响。其后曾在阿尔巴尼亚、越南展览,1988年则以玻璃钢镀铜新材料的复制品在日本巡回展出。收租院制作方法收租院采用中国古代民间庙宇泥塑的传统方法,即用稻草与棉絮和泥在木扎骨架上塑成,眼睛是黑色玻璃球镶上去的。人物结构则运用西方写实雕塑的手法,造型准确,具有真实感。收租院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塑像手法与现代雕塑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从而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5、和平雕塑和平雕塑坐落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内。纪念馆占地面积732公顷,总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设计总体构思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有新馆、老馆、万人坑遗址、冥思厅及祭场、和平公园。空间布局寓意为“铸剑为犁”,平面布局映现“和平之舟”。工程于2005年12月13日奠基,200 7年12月13日竣。和平公园内的主题雕塑“和平女神”基座高18米、主体高12米,主体由母亲、孩子及和平鸽组成,高10米,本体为汉白玉制作;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汉白玉的雕塑在阳光下更显得纯洁、美好;雕塑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雕塑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9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世界和平。和平雕塑面向东方、迎着朝阳,展示的是中国母亲的伟大风采。“和平女神”的艺术造型静中有动、优美和谐、端庄大气、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地表达出了中国人民痛恨侵略战争、追求和平发展的伟大民族情怀。“和平女神”雕塑由我国雕塑大师孙家彬教授设计、制作。孙家彬教授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前系主任,1972年,他因作品毛泽东主席坐像而被邀请参加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并参与完成毛泽东主席汉白玉纪念像,随后上海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汉白玉纪念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在梅园铜像,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周恩来总理汉白玉纪念像,等伟人雕像让他的艺术作品名扬海内外。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以抗日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备受瞩目,中国国防大学转战于白山黑水的抗日勇士、抗日名将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女神,展现了其50年的功力。6、兰州黄河母亲像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母亲(象征黄河)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象征中华人民),头微左顾,举首憨 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中国人内在的实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84年8月所立“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碑。7、五月的风黄震,自由艺术家,1965年生。主要作品有城市雕塑:五月的风(青岛五四广场主题雕塑)、拂晓(宿州市中心广场雕塑)世纪乐章(巢湖市世纪广场雕塑)日出(舟山市主题雕塑)等。架上雕塑作品:夏娃逝者如斯向弗洛伊德致敬滑行的腿等。行为艺术作品:葬花烤山芋幸福就是挠痒痒魇(正在持续实施)神坛(即将实施)等。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8年1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10月1993年4月在日本群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9月1996年3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客座教授。“五月的风”是坐落在“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该雕塑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摧人向上的浓厚意蕴。雕塑取材于钢板,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雕塑整体与浩瀚的大海和典雅的园林融为一体,成为“五四广场”的灵魂。雕塑寓意: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五四广场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为主调,以小龙柏、金叶女贞、龟早冬青、紫叶小檗、丰花月季等组图,构成富有现代园林气息的大色块花带,松柏、合欢、耐冬等花木点缀其中,与主体雕塑和海天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园区蔚为壮观的景色。8世界各地的十大金字塔<1>埃及吉萨金字塔埃及吉萨的10座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它们耸立在尼罗河两岸的沙漠之上,代表着古埃及时期最高的建筑成就。 3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胡夫(Khufu)、海夫拉(Khafra)和门卡乌拉(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海夫拉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在这3座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用200多万块巨石砌成。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金字塔的旁边还有一些皇族和贵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长方形台式陵墓。<2>墨西哥城附近的日月金字塔(Teotihuacan),属于阿兹特克金字塔,比玛雅金字塔体积要大。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城东北20多公里的山谷盆地中,这两座金字塔是特奥蒂华坎古城遗址的一部分。太阳金字塔建于公元2世纪,高65米,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在规模上名列世界第三,塔顶曾建有太阳神庙,现在只剩下一个大平台了。四周有台阶通向塔顶。墨西哥的金字塔同古埃及的不同。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寝,而墨西哥的金字塔则是印第安人祭天的圣坛。 月亮金字塔高46米,塔基宽150米,比太阳金字塔规模要小,但据考证重大的宗教仪式都在它前面的月亮广场举行。两座金字塔均由小块石头逐级砌成,顶部平坦,游人可拾阶而上。在这两千余米的高原上,攀登那两百多级几近60度的台阶,每一步都要付出汗水。 <3>霍奇卡尔科(Xochicalco)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库埃纳瓦卡一带与山顶上的遗迹遥相呼应的是一系列的寺庙,其中较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大金字塔,它依山势的自然坡度而建,以增加其高度及气势。在这座寺庙前立有一个刻有碑文的小石碑,沿着一段防御墙,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有祭祀用的彩绘长凳的房间,长凳上的彩色已模糊不清。之所以声名显著是因其非常庞大的圆形天井,一个叫北圆形天井,另一个叫南圆形天井,二者都具有大写的“I”型结构和凹陷的许多标记。 <4>埃尔塔欣(El Tajin)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一带其中最著名的是壁龛金字塔,又叫神龛金字塔。塔基呈方形,每边长约27米,高约18米,共为6层,最上层已经毁损。金字塔正面有一条宽大的阶梯通至塔顶。金字塔各层被布置得像楼房的走廊,上边是宽厚的飞檐,下边是凹进去的神龛,飞檐突出在凹进去的神龛上,产生出不可思议的明暗对比效果。各层神龛的总数是365个。365这个数字是太阳历中一年的天数,据推断,神龛金字塔具有祭祀和历法意义。在神龛金字塔上还可以看到残留的红、蓝、黑彩色痕迹,这里的许多金字塔大多曾经都抹有这样一层色彩艳丽的灰泥。<5>阿尔万山(Monte Alban)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瓦哈卡一带Monte Alban 的建筑物大致上围绕着中央的大广场,广场南北各有一平台,广场中央是几座小建筑物,其中 “J”号建筑的箭头形状较罕见,有人认为古代有天文的用途。南面广场上有一座较大的金字塔,北面广场上却有几座散落的建筑物,广场西南角可看到那些舞蹈员石雕<6>帕伦克(Palenque)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帕伦克一带在中美洲广阔的热带雨林中,静静地坐落着无数的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精美,它们所展现的印第安文明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绝大多数都是实心并以沙土充填,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坛,而不是陵墓。然而帕伦克的金字塔却是一个例外,巴加尔国王的石棺就在铭文神庙底部的墓室中被发现的,这成为玛雅考古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发现。在帕伦克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铭文神庙”。金字塔为正方形,共十层,向上逐层缩小,最低一层有梯阶九级,其余有梯阶七级,共72 级。“铭文神庙”就建筑在金字塔顶平台上。神庙有五个门,走廊上有壁画、浮雕,庙的四壁都雕刻着碑文。可惜,现在还未破译出这些玛雅象形文字,至今尚无人知晓这些碑文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平顶或有平台。金字塔的台阶象征通往宇宙的阶梯,这是玛雅建筑的典型特征。<7>蒂卡尔(Tikal)金字塔,位于危地马拉的Flores一带,代表了玛雅金字塔的最高成就,而且是文化自然双遗产在蒂卡尔,有6座很陡峭的金字塔,长长的电梯引向位于顶部的墓室。这些墓室都戴有颇为壮大的“顶冠”,其中最大的一个金字塔简称为金字塔4号,高达70米。这些金字塔用作达官贵人的墓地,通常还有许多华丽的陪葬品和供他们在进入另一世界旅途中享用的食品。 <8> 乌斯马尔(Uxmal)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梅里达一带乌斯马尔最醒目的标志是高达38米的占卜者金字塔,比起奇琴伊察棱角分明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椭圆形的占卜者金字塔既气宇轩昂,又有阴柔之美。从古到今,每个时代都有爱编故事的人,他们为占卜者金字塔编的故事比较离谱,说一位叫伊兹木那的占卜者在一夜之间建造了它。而实际情况是,动用上千名强壮的工匠,没有半年一年恐怕也建不成这座金字塔。<9>奇琴伊察(Chichenitza)金字塔,位于墨西哥的梅里达一带金字塔的底座是正方形,它的四个阶梯面向着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周各有91个台阶,加起来正好是364个台阶,加上塔顶的一个台阶,所以一共是365个台阶,也正好是我们年历中的365天。玛雅人推算出来的地球年为 365.2420天,也就是说每5000年才误差一天,所以玛雅人的数学体系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成就,也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直试图想要揭开的奥秘。<10>玻利维亚的阿卡帕纳金字塔 阿卡帕纳金字塔塔底平面呈长方形,长180米,140米。塔身是借助于一个小山丘,外层砌上石块而建成的,塔顶上有几个不同形式的建筑遗迹。还有一个类似地下蓄水池的建筑。9、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雕像的代表作品,古埃及雕刻家对人物脸部特征的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眼睛的表现尤为真实,传神,雕像其他部分的塑造相对简略,概括,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特定的身份和精神面貌,王子强壮,机智,王妃丰满,端庄。雕像设色,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淡,这也体现了埃及雕像的作风。10、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是古代希腊艺术与印度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内容主要是佛教,故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古希腊艺术的东传,与亚历山大的东征有关。在佛教兴起之初,是根据印度民间流传的鬼神像来绘制佛像。在犍陀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则参照希腊的人物肖像来绘制佛像。佛像脸部呈椭圆形,眼睛深凹,高鼻梁,头发作波浪形,有发髻。实际上是以希腊的宙斯(主神)、阿波罗(太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为模式制作。在建筑上,多叶板装饰,柱子多中间鼓起的圆柱子和人物像柱子。11、米洛斯的阿芙罗蒂特米洛斯的阿芙罗蒂特罗马名就是维纳斯,相传她诞生于浪花之中,阿芙罗蒂特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意为“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子”。 阿芙罗蒂特全身上下无可挑剔,历来被视为女性美丽的最完美演绎。著名的黄金比例“维纳斯”雕像更是将女性的妩媚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说她的儿子丘比特与她一起掌管神和人的爱情与婚姻。12、拉奥孔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1506年出土于罗马,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划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故事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里,在进城之后特洛伊人还遭到了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警告,但一切都被由希腊人奥德修斯所派去的间谍西农所编的谎话遮掩的天衣无缝,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也深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拉奥孔批判了文克尔曼的古典主义观点和其他一些从法国移植来的古典主义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13、阿波罗与达芙妮巴黎卢浮宫法国夏塞里奥夏塞里奥喜好作一些富有幻想性的神话题材的油画,这幅阿波罗与达芙妮

    注意事项

    本文(美术鉴赏基础常识——中外雕塑与建筑.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