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doc
-
资源ID:4217532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doc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近年来表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分析并阐述了原因,然后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部分优秀教师的成功课例,从情感的角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按照三步走的方法构建和谐课堂,总结出了“一线三体验”的教改尝试,既以音乐的情感教学为主线,以学生的三个层次的参与体验为步骤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教学的成功构建。关键词课程改革/和谐课堂/以人为本/自信心随着音乐课程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走在了最前面,提起音乐课堂教学来,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音乐教师来说,可谓驾轻就熟,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单一性的,皆能滔滔不绝的上演一番,甚至可以达到精彩绝伦、毫无瑕疵。可是,在这精彩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一个本末倒置的疏忽,那就是本来属于学生的音乐课堂成了我们部分老师的演武场,能歌善舞、说学逗唱、抑扬顿挫、激昂澎湃,完全沉醉于自我本领的表现之中去了。但是,学生的地位被无情的践踏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未能体现,自我表现的愿望被老师的风头压住,一种自愧不如、缺乏信心的感觉油然而生,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自信心未能健康的培养,下课后也就感觉到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疏忽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本应该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却被冷落,这与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大相径庭的,而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音乐课程基础教学改革实施已经有段时间了,指示明确的讲座、课例、培训也参加了不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实施却是步履蹒跚,就象刚才描述的课堂一样,只重教师的表演,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放弃了学生学习的根本。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完全背弃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使课堂变的花哨而不实用,教而不学。那么,在改革的呼声下,能够符合在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课堂究竟该如何开展呢?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该怎么体现呢?教师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下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人经过探索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在这里愿和大家一起商榷。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遇到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不自信,一种自卑胆怯的心理占据着许多学生的心灵,使音乐课堂变的沉闷、压抑,学生在本来就该活泼的课堂上找不到自我,放弃了表现自我的最好的机会。要想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就必须在课堂上树立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充满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基石,缺少自信则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在这方面,音乐课堂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放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的提问题。那么,在音乐课堂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结合新课程标准和符合课程改革的一些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我分析总结出了“一线三体验”的教改尝试,既以音乐的情感教学为主线,以学生的三个层次的参与体验为步骤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这里,我愿和所有热爱音乐教育的老师们共勉。步骤一、 情感呼唤为前提,主动参与看自己。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情感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给未来一片绿色(人音版第十六册第一单元)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给未来一片绿色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呼唤学生的情感也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当兵的人这首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军人形象的认识、军容军姿的印象并加以模仿,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这首歌曲的学唱和表演活动中来,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又一次认识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创造活动埋好了伏笔。步骤二、 情感深入为基础,积极体验生为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的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那么首先就要利用优越的音响条件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在教授电子音乐一课时,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音响资料不够满意,无法体会到电声音乐的魅力,于是,我拿出了我珍藏的雅尼演唱专辑,动感激烈的音乐顿时让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大多能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身体的律动,直到下课了学生也不想离开音乐课堂。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体验强烈的感受到了现代电声音乐的巨大魅力,这要比老师的空洞讲解强了许多倍。对于学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不仅认识了音乐,同时也表现了自我,这在学生的自信能力培养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步骤三、 情感表达是关键,探索创造我表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是情感表达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例如: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感,感受到歌曲的内在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采茶姑娘采茶的画面,配以悦耳的山歌,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随音乐在“茶园中、茶山上”即兴表演。有的学生表现了采茶姑娘的灵巧飞舞的双手,有的学生表现了采茶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身形,更意想不到的是有个男同学竟能扮演出一个挑夫在收集姑娘们刚刚采摘下来的新茶等等。学生的表现令老师叹服。他们把歌曲的内在美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了出来。歌曲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无拘无束的创造了自我,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自信才能成功。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的创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主导”与“主体”有机的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音乐的目的。当然,音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单是音乐课堂的改革,音乐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不能局限与单纯的音乐学科上,新课标指出:“要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姿态,那么就要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外部音乐环境结合起来,让它们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音乐教学的课堂延伸。”显然,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延伸我们的课堂,共建丰富的、多途径的教育,呈现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今,多数学校已将上下课的铃声改为轻松的音乐来提醒学生;许多学校广播站都有计划,有选择地在每天特定学生活动的时间(如大课间、小课间十分钟或者劳动时、就餐时等)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健康向上的歌曲;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有益的音乐竞赛及演出活动;校宣传栏,黑板报,音乐小报定期展示一些有关音乐的图片与文字资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队活动,如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腰鼓队,韵律操队,时装表演队等。新课标中还提出“音乐学科的综合”,讲到“学生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其它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最大获得”。它倡导将音乐课程融合到其它非艺术课程中去,体现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发展”。总之,在音乐教师和学生及其它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和以及支持音乐教学改革的多方领导的支持下,学生接受音乐综合教育的途径变得是多种多样,音乐教育无处不在的,而 “以人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教学也最能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而这一切则有益于改变学生人格片断化生成而向人格完整化的和谐发展。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让音乐课变得难上了,而是要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实用,只要本着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自信中健康的成长,那么,你的音乐课堂,你的音乐教学就是成功的、人文的、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