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莱阳至海阳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

    • 资源ID:4215965       资源大小:1.54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莱阳至海阳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 莱阳至海阳二级公路K0+000K1+171.793段初步设计作者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 摘 要本设计为山东省海阳市至莱阳市二级公路K0+000K1+171.793段的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挡土墙设计、公路排水及防护工程、路面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设计。线形设计部分,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质、安全、环保、土地利用、施工条件及经济等因素;纵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在横断面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公路等级、行车要求、自然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兼顾当地农田建设,保证路基的稳定和排水,来作出正确的设计。在路基设计部分选择合理的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在挡土墙设计部分,采用了重力式挡土墙,倾斜基底,充分考虑了挡土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公路排水及防护工程部分充分考虑到当地地质状况,以及美化环境、改善景观和舒缓驾驶人员视觉疲劳等因素,对该路段部分边坡采用草皮护坡以及窗式护面墙等进行防护;在路面结构设计部分,根据设计要求和实地情况选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关键词:平纵横设计;路基设计;挡土墙设计;路面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studies the second-class highway from Haiyang, Shandong to Laiyang which covers K0 + 000 K1 + 171.793,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alignment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roadbed design, retaining wall design, road drainage as well as protective engineering and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The design i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de standard and consults related references. The factors of topography, geology,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us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and economic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linear desin; in the lignment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oad gra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ontrol elevation of structure, the design determines the appropriate elevation, the longitudinal slope and slope length of each slope section, and designs vertical curve; in the part of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considers highway grade, driving requirements, natural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local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roadbed and drainage. In the roadbed design part we should select reasonable embankment packing and compacted standards; in the part of retaining wall design, the designer uses a gravity retaining wall and sloping base and the economy and safety of retaining wall are taken in account; in the design of highway drainage and protective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factors of local geology condition, landscaping, landscape improvement and relieving of visual fatigue of drivers, the design uses grass sod as well as facingwall of window-type to protect part of the side slope; in the part of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local conditions, the design selects bituminous concrete pavement.Keywords: flat freely design; roadbed design; retaining wall design; pavement design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第二章 路线设计22.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32.2 平面线形要素及组合类型 32.3 平面设计方法 42.4 平曲线设计 42.4.1平曲线要素计算52.4.2逐桩坐标计算62.5 纵断面设计 62.5.1纵坡62.5.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72.5.3纵坡设计的步骤72.5.4竖曲线82.5.5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02.6 横断面设计 102.6.1横断面组成102.6.2 行车道宽度112.6.3 路肩112.6.4 路拱122.6.5 边沟122.6.6 边坡122.6.7 超高122.6.8 行车视距验算182.6.9 填挖方计算20第三章 路基设计03.1 概述3.1.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3.1.2路基路面应具备的性能3.2 一般路基设计3.2.1路基的类型和构造3.2.2设计依据3.2.3路基填土与压实3.3 路基稳定性分析3.3.1路堑边坡稳定性验算 3.3.2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 3.4 路基防护与加固3.4.1路基防护工程 3.4.2路基加固工程 3.5 支挡结构设计3.5.1概述 3.5.2挡土墙设计计算 3.5.3挡土墙附属设施设计 第四章 排水设计 4.1 概述4.1.1 公路排水设计的内容4.1.2 设计依据4.1.3 公路排水设计一般原则 4.2 路基排水4.2.1 地表排水设备4.2.2 边沟设计4.2.3 截水沟设计4.2.4 排水沟构造设计 4.3 路拱形式的确定4.3.1 路拱横向坡度第五章 涵洞设计5.1 概述5.1.1 涵洞分类5.1.2 涵洞选用原则5.2 涵洞拟定与设计5.2.1 圆管涵设计5.2.2 盖板涵设计 第六章 路面设计第七章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附录A 18第一章 前 言(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段前段后1行,单倍行距,居中)外汇储备是指国际储备中的各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资产,它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第一,为国家直接持有;第二,是国际通行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第三,储备资产必须具有流动性的性质;第四,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为了分析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还可以将外汇储备划分为债权性储备和债务性储备,前者由商品出口、劳务出口等创汇形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为经常项目顺差;后者由国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及国际游资构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者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质量。外汇储备与货币当局的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头寸、特别提款权及其他债权一起,构成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储备。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地位最重要的资产,占国际储备资产总额的绝大比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中文宋体小四号字,英文、数字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多倍行距的设置值为1.25)第二章 路线设计2.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微丘区,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2)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一般按6 s的通过时间来设置最小平曲线长度,当设计车速为6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200m,最小值取125m。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当路线转角7°时称为小偏角。设计计算时,当转角等于7°时,平曲线按6 s行程考虑;当转角小于7°时,曲线长度与成反比增加;当转角小于2°时,按2°计。2.2 平面线形要素及组合类型平面线形的几何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这三种基本线形要素可以组合得到很多种平面线形的形式。就公路平面线形设计而言,主要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C型和复合型六种。直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和行车方向明确的特点。视距良好,易于排水。但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的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也容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采用直线线形时应该特别注意直线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采取严谨的态度,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在我国,根据经验,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直线的距离也不能过短,特别是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之间不能设置过短的直线。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其中间直线长度就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至后一曲线的起点之间的长度。当此直线的长度很短的时候,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使整个线形缺乏连续性,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短长度以不小于设计行车速度的6倍(以m计)为宜; 反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短长度以不小于设计行车速度(以m计)的2倍为宜;当曲线两端设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S形曲线。圆曲线半径是圆曲线的主要技术指标。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驾驶员操作困难,对行车不利。所以在选择圆曲线半径时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值。圆曲线半径有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的要求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最小半径只有在地形困难时才采用,根据行车速度的不同而不同。本次毕业设计道路为二级公路某段,设计速度60km/h,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规定其极限最小半径为125m,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2.3 平面设计方法(1)平面设计的重点 公路平面设计的重点是选线和定线,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路线距离短,挖方量少,土石方平衡时公路平面的主要内容。(2)平面设计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 选线与定线 校核与审核2.4 平曲线设计 本路段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 标 名 称规 范 值序号指 标 名 称规 范 值1公路等级两车道二级公路8停车视距(m)752路基宽度(m)109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03设计行车速度(km/h)601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00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2511最短坡长(m)1505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12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6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0其他1/1007最大纵坡()61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根据指导老师给的地形图,由于本身地形图存在限制,最大化选线,总长1117.793m。总共有五个交点。 2.4.1平曲线要素计算内移值:切线增长值:缓和曲线角:切线长:平曲线长:外距:切曲差: 式中: 转角(度); 缓和曲线长(m); 圆曲线半径(m)。 具体计算结果见设计图纸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4.2逐桩坐标计算图1-3 中桩坐标计算示意图 放线时一般是根据导线点坐标用全站仪或者CPS测量路线交点坐标,计算交点转角和方位角,交点间距;再根据计算的结果、选定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中线上各桩坐标。逐桩坐标表详见设计图纸2.5 纵断面设计2.5.1纵坡 (1)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见下表2-7。 表2-7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纵坡(%)3456789(2)理想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 (3)不限长度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容许速度一般为设计速度的1/2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 (4)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最小纵坡值:0.3%,一般情况下0.5%为宜。 (5)最小坡长限制:最小坡长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的915S 的行程为宜。60km/h的公路,最小坡长一般值为200m,最小坡长最小值为150m。 (6)最大坡长限制: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各纵坡坡长限制见下表2-8。 表 2-8 设计速度60km/h时纵坡长度限制表纵坡坡度(%)坡长(m)312004100058002.5.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5)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6)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2.5.3纵坡设计的步骤(1)准备工作:在坐标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如果给定地形图,则不用。(2)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 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等,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5) 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6)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若地形限制不严,当设计速度60km/h时缓和路段宜小于2%,其长度为设置竖曲线后的直线段的长度。2.5.4竖曲线竖曲线是设在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有差别。竖曲线要素计算:如图3-1所示,i1和i2分别为两相邻两纵坡坡度,= i2- i1,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竖曲线切线长T: 竖曲线任意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E 以变坡点1为例计算如下:K0+318,高程239.140 m,i1=-0.407%, i2=-5.052%,= i2-i1=(-5.042%)+0.407%=-4.635%,为凸形。取竖曲线半径R=1400m。曲线长:R=1400*4.635%=64.89m切线长:T=64.89/2=32.445m外距:E=32.445*4.635%/4=1.5m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0+318-32.445=K0+285.555竖曲线起点高程=239.140-T×4.635%=237.64m变坡点2、3、4按照同样方法计算,具体结果见纵坡、竖曲线表2.5.5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平纵线形组合原则: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避免竖曲线的顶低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底部。避免使竖曲线顶部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2.6 横断面设计2.6.1横断面组成(1)行车道: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车道,有快、慢车道。(2)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3)中间带:高速公路及一级路中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组成部分本公路不做设计。2.6.2行车道宽度行车道是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还有非机动车道。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 行车道宽度应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双车道公路应满足错车、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四车道公路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具体尺寸见下表2-12.公路等级二、三、四级公路设计速度8060403020车道数22221或2车道宽度3.753.53.53.253.5或3行车道宽度7.5776.53.5或6.0本道路为二级公路根据设计车道数和设计速度,行车道宽度采用2×3.5m2.6.3路肩 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成为路肩。其作用在于: 保护支撑路面结构。 供临时停车之用。 作为侧向余宽一部分,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 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本公路属于二级公路硬路肩和土路肩均取0.75m。2.6.4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直线型路拱。其倾斜的大小用百分率表示。路拱横坡的形式有抛物线形、直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沥青混凝土路面及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路拱横坡为3%。2.6.5边沟边沟是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设置于挖方和低填路段,路面和边坡水汇集到边沟后,通过跌水井或急流槽引到桥涵进出口处或通过排水沟引到路堤坡脚以外,排出路基。设计路线的边沟的断面形式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采用矩形。边沟底宽与深度都为0.6m。2.6.6边坡路基边坡坡度对路基稳定十分重要,确定路基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去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高度。拟建公路地处地势崎岖的山岭地区,边坡较为稳定,只设置一级边破,路堤边坡采用1:1.5,路堑边坡采用1:0.5.2.6.7超高(1)为了抵消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超高形式。合理的超高限制,可全部和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2)当设计时速60Km/h,路线设计中平曲线的半径R<1500m(即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必须设置超高段。设计中JD1、JD2、JD3处半径均小于2500m,所以均要设置超高。超高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圆曲线半径 µ横向力系数 v汽车行驶速度具体超高值见超高加宽表。(3)超高过渡方式分有中间带和无中间带两种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各自车道中线旋转。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绕车道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本道路为二级公路,无中间带,采用绕中线旋转的超高过渡方式。 (4)超高缓和段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断面渐变到圆曲线段全超高的单向横坡断面,其间必设超高缓和段,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本设计中取3.5m;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采用1/175;超高缓和段长度确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确定缓和段长度Lc时应考虑一下几点:一般情况下,取Lc=Ls(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若LsLc,应修改平面线性,使LsLc。当平面线性无法修改时,可将超高过渡段起点前移,超高过渡段起点可以设置在缓和曲线前的直线段处。若LsLc,但只要横坡从路拱坡度过渡到超高横坡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Lc=Ls。 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备 注圆曲线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超高缓和段起点:3加宽值按加宽计算公式计算。中线内缘过渡段外缘         中线内缘(5)S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对于两个反向的曲线,并且曲线间的直线距离很小或为零时的超高过渡与单曲线的超高不同。由一个曲线的全超高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方向全超高,中间的过渡应是面到面的过渡,在过渡中只出现一次零坡断面,并且在整个过渡过程中,横断面始终是单坡断面,并且超高过渡过程中没有固定旋转轴。当超高渐变率P1(或P2)1/330时,反向曲线间的超高过渡采用如图6-7 b)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渐变率P1(或P2)1/330时,采用如图6-7 c)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即采用不同的渐变率分段超高,其中零坡断面附近的超高渐变率为1/330,LL的长度根据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计算。下面介绍第一种情况下的超高值计算。图为 S型曲线超高过渡方式图超高渐变率为: 式中: 曲线1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曲线1圆曲线路面内缘最大降低值(m);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降低值(m);超高过渡段长度,;为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曲线1内侧(曲线2外侧)的超高渐变率;曲线2内侧(曲线1外侧)的超高渐变率。零坡断面位置计算式中:零坡断面距曲线1的 YH点的距离(m); 其余同前。任意点超高值计算 S型曲线间超高过渡超高值计算公式 表6-17超高位置超 高 值行车道横坡()备 注内侧()1;为x处的加宽值;2x为距曲线1 YH点的距离;3B为未加宽前的路面宽度。4计算结果为与设计高之高差。5中线()外侧()表中符号同前。(6)超高计算示例以正线JD1为例进行计算。R=150m,Ls=80m, ZH= K0+103.351,路拱坡度2%,土路肩横坡3%。(D道路中线,C右侧路缘带外缘,B硬路肩外缘,A土路肩外缘) 计算超高值 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缓和曲线Ls=80mLc=70.6885m。取Lc=80m时,横坡从路拱坡度过渡到超高横坡时的超高渐变率:所以超高过渡段长度取80m. 过渡段上取桩号K0+140,圆曲线上取桩K0+220,作为计算示例:缓和段上桩号K0+140: 外缘抬高值:中线抬高值为零内缘降低值:圆曲线上桩号K0+220外缘抬高值:中线抬高值为零内缘降低值:2.6.8行车视距的验算行车视距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二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停车视距可分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三部分。时速60km/h的停车视距为75米。视距计算中需确定目高和物高。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对纵断面的凸形竖曲线,在规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已经考虑,只要满足规定的竖曲线半径,亦满足了竖曲线视距的要求。下穿式立体交叉凹形竖曲线的视距本公路没有涉及。所以,在视距检查中,应重点检查路线平面上的“暗弯”,即平曲线内侧有树林、房屋、边坡等阻碍驾驶员视线的平曲线。视距曲线是指驾驶员视点轨迹线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线相切的外边缘线。在视距曲线与轨迹线之间的空间范围,应保持通视,如有障碍物则要予以清除。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叫横净距,用h表示。本公路平曲线设计三个交点都设置缓和曲线,其中JD1、JD2圆曲线长度(L´)大于停车视距,JD3停车视距大于圆曲线长度(L´),小于曲线长度(L)。计算示例中取JD2与JD3作为范例。JD2计算图示:设置缓和曲线L´S岩石路堑边坡坡度为1:0.5,离路面高度1.3m处(驾驶员视点离地面1.2m加上物高0.1m),边坡离坡脚的水平距离为1.3×0.5=0.65m;坡脚离路基边缘有1.5m的碎落台和0.6的边沟;土路肩宽度为0.7

    注意事项

    本文(莱阳至海阳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