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初中科学试卷讲评策略思考.doc
初中科学试卷有效讲评策略研究摘要: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课型,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实际教学中许多科学教师对试卷讲评课不够重视,有的只是蜻蜓点水地对答案,有的不分主次按顺序逐题讲解,有的虽挑选出重点、难点进行仔细剖析,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仍脱离不了低效乏味的现状。为提高科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笔者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巩固三方面对提高科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关键词:初中科学 试卷讲评 有效性 策略研究【前言】毋庸置疑,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教学的一个永远追求。只有教师从优质教学升至有效教学,学生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而试卷讲评课是一种反馈教与学效果的常见综合课,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能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来说,上好试卷讲评课难度更大。如果说考试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通过试卷讲评则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缺陷。从而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明确下一次自己的努力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试卷讲评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在试卷的讲评课中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不批试卷(尤其是一些练习卷),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对一下答案,或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核对,然后让学生主动提问。二、批阅试卷,批完后不分主次按顺序逐题仔细地讲解,实行“面面俱到”的教学。三、认真批阅试卷,凭经验和感觉挑出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仔细讲解,讲评中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那么这三种情况到底教学效果如何呢,第一种情况的教学会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把答案抄好就万事大吉了,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了。第二种情况往往导致老师讲的很累,学生听的也很累,一份试卷往往分析三、四节课。仍有很多题目是常讲常错,弄得教师无信心(老师想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要了很多课,这批学生太不认真了),学生学的无兴趣(学生想这个老师真烦,水平太差,浪费了我太多时间)。第三种情况是我们教师试卷讲评课中最常见的,相对前两种而言他更为科学,但这种讲评方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效率仍不够高。因为这种方法还是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很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那么,科学试卷讲评课到底应该怎么讲?如何将试卷讲评的有效性落实到实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巩固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课前准备要想上好试卷讲评课,笔者在课前就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笔者主要进行了如下尝试:1.精心挑选试题,提高试题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笔者从出试卷时就做好准备,因为一份好的试卷既是对某一阶段知识学习、复习效果的考查, 既可以体现学生学的情况,又可以反馈老师教的效果。所以在编选题目的时候笔者就加以选择,不为图方便而任意选择一份现成的卷子给学生测试练习。因为任何一份好的卷子总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我们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不一定符合现成练习卷的水平,所以切不可完全拿来主义。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重分析每一道试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试题考查了哪些科学能力,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题意图,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分析、思考试题与知识切入的整合点,特别是情景信息题要分析如何从背景材料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解题等。为了挑好试题笔者还经常研读考试中的科学知识条目,对试卷的题型,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的难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挑选试题时才能做到精挑细选,有的放矢。也唯有这样的测试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并帮助他们及时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本届学生的简单机械测试中,本人首先进行试卷难度定位0.65,然后根据考纲,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筛选。2.善于总结考试中的问题,提前做好问题分析对于每次测试笔者都及时认真批阅,并备好学生答题情况。讲评前准确无误的把握学生答题情况,弄清哪些题错得多,错在哪里,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何种能力需要加强做要到心中有数。这样讲评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为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的办法是做好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考查题型的统计,即按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分析计算四种题型统计相应的得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甚至是名单。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了统计,试题的难易和学生解答状况一目了然。这项工作做起来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坚持了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不做统计往往不了解情况也就是无的放矢,根本就谈不上试卷讲评的有效性了。例如简单机械的测试笔者就把情况填入下表:题 号考 点错误人数错误率原因概述平均分第一题拉力F和G物的关系715.6%不清楚绳子的股数看动滑轮,误把定滑轮上的绳子计算在内第二题总计在讲评试卷时,我也常常把易错题归纳为几个知识点,找出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总结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易错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错误原因;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考虑多种方法;较难的问题一定要分析透彻,想方设法把它转化为容易问题或分成若干个小题以降低难度;加以研究,并从中寻找突破口。3.引导学生主动纠错,做好课前准备一份卷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题目出错,如果每题都讲就会导致时间大量的浪费。尤其是些较简单的,很多同学都会不感兴趣,听多了还会挫伤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所以对出一些出错率较低的题目,笔者就放手给学生,学生可通过查阅教材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动纠错习惯。并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该记的没记住,还是表述不清、书写不规范引起,还是方法不对。学生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就会注意。试卷提前下发,学生独立自主纠错,一般能解决总问题量的20%左右。尤其是错误率在10%以下的题目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对于一些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也可以请几个同学将原先错误想法进行“再现”,然后帮他们进行纠错,最后让他们把错误思维在课堂中展现,同时让他们在课堂上分析讲解正确思维。这样这些学生不仅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此,试卷讲评前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反之,如果试卷讲评课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教师对试卷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总以为本次考试简单,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学生也不弄清自己的错误所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的试卷讲评行为一定是低效乏味。因此,要想提高科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前提条件。二、课堂实施如果说课前准备是试卷讲评的前提条件,那么课堂实施是试卷讲评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堂实施到位了,那么试卷讲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堂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笔者实施了以下几点:1.讲评要及时,注重讲评的时效性及时讲评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有些老师在考试完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想起讲评,这样往往会降低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对于考试的目的及作用大打折扣。我们一定要在考后及时的做好讲评分析,隔的时间长了,有很多学生不仅因为找不到试卷而苦恼,影响上课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疑问都会模糊,甚至忘记。这样,师生在具体问题上思维就产生不了摩擦,更产生不出火花。学生在讲评课上的收获当然会大打折扣,使学生产生疲劳和不紧凑的感觉,影响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所以笔者通常在考完的第二天进行试卷讲评。2.讲评要有侧重性,注重讲评的有效性在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后,明确讲评的重难点后,笔者针对学生共性的、典型的错误,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有针对性的把试题重新组合,侧重讲解,提高效率。侧重重点,难点有了课前的精挑细选和错误统计数据,笔者就较容易把握住知识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所在。对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试题,很多学生往往具有迫切的纠错愿望,老师如果及时对这些错题进行抛出,进行讨论,分析,讲解,学生也一定是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于难点我就有目的的进行分解成几个小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降低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这次期中测试中笔者对所教班级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第39题实验题平均得分率只有0.8分(总分有5分),在原因分析时主要有三种情看到实验题就害怕,所以就直接放弃。思考时间来不及。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第一二种情况我给他们再多一点思考时间,结果会做的仍是很少。仔细分析原因,原来这题是有好几个难点,于是笔者对这题进行了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 已知双氧水溶液质量如何知道产生氧气质量(用具体数字)。已知氧气质量如何求双氧水的质量(用具体数字)。用字母M表示氧气,则如何用带有M的字母表示双氧水。经过这三个知识点的引导,分析。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道实验题。然后再请这些学生来分析讲解,老师只要稍加进行语言的修正及表扬就可以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如果老师再给予一些变式和练习效果会更好。例如器材不变,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字母表示其中的表达式。侧重提高能力当然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更要从提高能力的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排除干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而试题是这些能力的载体,通过这样的重点分析和指导我们学生的各种能力就会不断完善,科学素养也就不断得到提高。例如在2009年和2010年杭州市中考中都考了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在平时的试卷上也常出现这一实验,但往往稍加变式学生就无从下手,就其原因是因为我们老师平时分析这类试题时没有侧重提高能力去分析问题。如果我们老师在分析这一实验知识点时,能侧重提高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能力的欠缺点并设置多种故障让学生重新实验,尤其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排除故障,提高他们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理念。侧重解题技巧“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所以教师讲评试卷时不仅要注重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科学试题主要的题型有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和分析计算题四种类型。对于选择题而言,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解题方法;对于填空、实验探究题特别是其中的信息题,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背景材料和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解题能力;分析计算题要注意解题格式的指导等。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笔者在评讲试卷时,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能补充典型试题进行学以致用的即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自然就会更好。侧重错误原因高明的医术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做到对症下药。试卷讲评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学生解题出错的原因,给出正确的方法指导。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些是知识漏洞,有些是在解题过程中题意、概念不清,有些是生活错误经验造成的,有些是忽略了隐含条件,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些是明明会做,但因为心理紧张或格式不规范造成的失分。因此,笔者在讲评时对学生的出错原因分析十分仔细,有时不清楚原因就让学生重新示范错误,进行追根究底。我想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认真总结,吸取教训。3.讲评形式要多样化,注重讲评的主体性对讲评的效果而言,科学试卷讲评的形式非常关键。形式单调常表现为许多教师单方面“演讲式”,他们在分析试卷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比较多的题目做分析并讲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下面听。但令他们困惑的是:讲评完之后,如果下次再遇到这个题型的话,仍有很多学生还会错。这个时候,这些老师就会对学生产生抱怨:为什么我讲了那么多遍,你还不会?其实这很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效率如此低下。这是因为我们的讲评不能吸引学生,这是因为我们的讲评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我们的讲评课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通过这种反思我们就知道要想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言堂”要变为“多言堂”,要注重课堂不是一人的智慧而是大家智慧。为了注重大家的智慧笔者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小组合作讨论与师生点评相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假设和新的问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所以小组讨论与师生点评相结合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小组讨论可以四人一组进行组合,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层次)。学生在考卷上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甚至可以说个别性的问题要多于共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讲评课解决他们的个别问题才是他们进步的关键,而在课堂上要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张考卷可以讲上三、四节课,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被老师的“讲”给抹杀了,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好像在听,其实,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现象。以小组合作讨论为基础的讲评课正是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互启迪,在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能做到情绪亢奋,主动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分析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我们经常说“讲过了学生还不懂”,其实是我们不理解学生的思维。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前我都会让一些学生到我这边来面改几道错误率很高的题目,听听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错误根源,然后对他们及时纠错。纠错后再给他们一个任务,上课时让他们当老师来分析,讲解,并做出适时的点评。虽然一开始会有较多的冷场时间,例如有的学生胆小,内向,不善于表达。但只要老师加以鼓励和赞许,并及时进行情感的交流。不久他们就会找到自信,使语言表达更加流利。当然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每一位学生以及老师都一定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在学生当小老师当众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可能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条理不够清晰,语言繁琐,用词不当等问题,但是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听到一些未曾想到的新方法,新思维,所以经过此环节,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知识点的缺陷,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收获一杯清泉。错误解答展示与优秀解答展示相结合在我们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一些优秀解答和错误解答都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老师如果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则便于错误根源的寻找,二则也是对优秀解答同学的鼓励。例如在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电功计算试卷讲评时,我往往先展示了错误解答,进行生生互动,学生点评,归纳错因,再通过优秀解答展示,进行归纳,同时对优秀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找出错因所在,更是对优秀解答同学的嘉奖无形之中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不同解题思路的展示,还能诱发学生产生思考,对思维进行发散,达到一题多解。正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拓展到课后。同时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我新的教学思路。4.试卷讲评要有拓展,注重讲评的延展性笔者认为讲评试卷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最忌就题论题,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只有这样做了,不仅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在复习试卷中出现浓硫酸做干燥剂时,笔者就会让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试剂可以做干燥剂,他们各有什么应注意的地方?如果是检测水是浓硫酸好还是硫酸铜粉末好,为什么?如果要检验水和二氧化碳谁先检验,为什么?如果是除去水和二氧化碳应先除谁,为什么?经过这一系列的追问知识就由“点”到“面”呈现给了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建构。无形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善。另外平时笔者总是对学生做过的似曾相似的易错题进行剪切、粘贴,变换条件、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集中讲解,也经常对考查同一知识点的各个不同题型进行集中讲解,使知识理解起来更富有内涵和深度,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三、课后巩固课堂实施是到位后,如果能在讲评后对所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拓展和巩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那么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效性,笔者在讲评试卷课时还做了如下探索:1.讲评后要留有思考性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制造悬疑让学生在课下思考。正如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因此对于有一些与试题有关的思考性的东西,可以在课堂上给点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不必节奏太快,否则会让学生大脑太紧张,容易产生疲劳,只要在某一问题上稍一凝神,后面讲的内容就会思路跟不上,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因而在讲评课上,虽说谈的是旧问题,但探讨的却是更为重要的知识的再认识和运用,通过讲评,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自主评价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正确处理后面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采用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应的题目自己练习或相互交流,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试卷讲评要有反馈性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试卷讲评以后教师还要做有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积累,让积累成为一种收获,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了做好这种反馈,我进行了一下几点尝试。要求学生课后及时花时间对错题进行订正,并摘录到错题集上,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对所订正的题目有什么困惑、想法写在错题集上第二天交上来进行批阅、反馈,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一开始学生会觉得很不习惯,懒得整理、总结甚至在整理的过程中部分的学生只是抄抄答案,但只要反复阐明道理,加强监督,当然这过程中老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但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们便会养成习惯,学会总结、学会积累、学会反思。这时老师就会觉得非常轻松和快乐。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讲评后的第二天的课前3-5分钟随机抽查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把部分错题再做一遍,以检验他们消化和巩固的程度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易错题,变换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加以训练,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发现通过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后学生的自主订正意识得到了大大增强薄弱环节逐步消除,知识体系更加系统了。许多以前对科学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消除了畏惧,有的甚至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例如对2009届初三(1)班学生调查表如下:改革前觉得科学试卷讲评课没有兴趣人数改革前觉得科学试卷讲评课有兴趣人数改革前觉得科学成绩M指标改革后觉得科学试卷讲评课没有兴趣人数改革后觉得科学试卷讲评有课兴趣人数改革后觉得科学成绩M指标342347269包括以前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并担当起老师进行讲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记得一位已毕业的学生在她的信中说道:“老师我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你那一次次的试卷讲评课,我真不知道今天我能不能坐在这重点高中的教室,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这么喜欢物理(你知道我以前非常讨厌物理)。是你的试卷讲评课把我的学习热情加热到铁水一般高,我怀念你的试卷讲评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作为教师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要试卷讲评者能注重 “反馈矫正再反馈再实践”的过程,把试卷讲评作为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那么我想试卷讲评的过程一定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互助双赢的过程。【参考文献】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连生主编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宋运来编著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刘宏武主编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