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蓬溪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4215198
资源大小:404.50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蓬溪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人代表杨建红联 系 人杨建红通讯地址蓬溪县赤城镇下河街175号联系电话13550783888邮政编码629100建设地点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立项审批部门蓬溪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蓬发改审2015289号建设性质新建þ 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Q837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410建筑面积(平方米)2160.6总投资(万元)6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8.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03%预计投产日期2017年1月环评阶段先批后建、正常办理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县(市)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检测检验等工作;负责对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基层疾控人员的传管、免疫规划业务培训与基层工作督导培训;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1栋业务办公综合楼。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中央和地方投资600万元,新建一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一栋五层的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总面积为220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1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35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把好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都必须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项目、活动及政策)都必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本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蓬溪县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建设单位委托,评价单位四川华睿川协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到项目选址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对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编制了本报告表,报相关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以此作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的依据。现场勘踏时,项目还未开工,属于先批后建,正常办理环评手续。二、建设项目性质、地点、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名称: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建设地点:蓬溪县赤城镇下河街175号 5、建设期: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6、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一栋五层的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总面积为220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1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35米。新建一栋五层的建筑,作为疾控中心业务楼,主要设置有:一层主要有候诊健教区、预约登记资料管理、儿保体检室、收费室、办公室、大厅、异常处理室、药房、配电室、预防接种室、库房等;二层主要有办公室、免疫室、采血室、血常规、生化室、废弃物处置室等;三层主要有办公室、准备室、无菌室、培养室、鉴定室、镜检室等;四层主要设置有办公室、分子光谱室、离子色谱室、原子光谱室、水质、地方病化学分析室等;五层主要有办公室、天平室、原子吸收室、电化学室、光子分谱室等。总结为一层为登记和办公,二层为临检实验室,三层为微生物实验室,四层为水质理化实验室,五层为食品理化实验室。新建一套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业务楼所有废水,日处理能力8m³/d。项目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 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m2 4102总建筑面积m2 2203.60新建 2.1业务楼m2 2160.6新建 2.2其他附属用房m2 43.0新建3建筑密度%26.174容积率/1.315绿地率%35.646停车位个21新建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万元600 建设项目组成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见表2。 表2 建设项目组成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名称内容建设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一层为登记和办公;二层为临检实验室;三层为微生物实验室;四层为水质理化实验室;五层为食品理化实验室。新建一栋五层的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总面积为220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1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35米。建筑密度为26.17%建筑容积率为1.31绿化率为35.64%停车位21个装修垃圾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弃渣施工废水活动噪声、汽车尾气、设备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实验室含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垃圾、医疗废水、设备噪声公用工程消防系统由供水系统提供/供水系统城市自来水管网、水泵房/供电系统城市供电系统、配电房、发电机房设备噪声、发电机废气门卫室/生活污水、垃圾环保设施垃圾暂存点垃圾桶若干,设置在楼道中;垃圾集中收集点1个恶臭中央空调不设置中央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设备减震消声、隔音玻璃通风机基础均设置橡胶或弹簧减振器,配套隔音罩。设软接头。通风管道设置消声器噪声排气设施和排气烟道/废气雨污分流管网雨水管网500m污水管网300m/污水处理设施1套(业务楼所有废水)日处理能力(8m3/d)污泥事故应急池1个(与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连接,通过阀门控制)大小为5m3注:本项目实验室是普通生物实验室,不设置三级生物实验室,若今后设置三级生物实验室另行环评。另外,项目疾控中心实验室设置300mAX光机,X光室是含有辐射性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另行环评。5、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6、工人定员及工作制度新建的业务楼,预计整个疾控中心技术工作人员约为35人,门卫和保洁等管理人员预估计为5人,共计40人。本项目工作制度为白班8小时制,年工作250天。7、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及本项目实验室主要设备表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下表3。表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名称年耗量来源主要化学成分能源煤(T)电10万kwh/a城市变电站气城市天然气公司水量地表水3387.5m3/a城市自来水管网H2O地下水本项目实验室主要设备见下表4。表4 主要设备表序号 设备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序号设备仪器名称型号规格1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PF6-2型13生物显微镜BA200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SUPERAFG14酶标仪安图20103PH调子选择电极10N510型15容量瓶10-1000ml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6离子色谱仪/5气相色谱仪SC-200017滴定管10、25、50ml6可见分光光度计722型18温度计0-1007可见分光光度计722E型19冰箱温度计-+0-508极谱仪JP30320温湿度计9酸度仪PHS-4C21气压表101/千电子天平ALC-210.322电导仪DDS-11A111/万分析天平TG328A23酸度仪PHS-4C12高压蒸汽灭菌器YXOL8、项目区域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位于蓬溪县赤城镇下河街175号,在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地块的南面新建一栋5层业务楼,该地块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蓬国有(2006)字第1460号,同时蓬溪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8月24日印发第四十九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纪要中原则上同意了蓬溪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因此,符合蓬溪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9、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范畴,不属于限制类或淘汰类的项目。项目取得蓬溪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关于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蓬发改【2015】289号)(详见附件)。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0、建设区域现状及外环境关系本项目拟建场址位于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地块的南面。现在为平整的绿化地,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外环境关系相对简单,外环境关系描述如下: 新建的业务楼位于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地块的南面。整个疾控中心东面紧邻油房街,隔油房街相邻为西湖花园小区,距离20m;北面隔围墙相邻一栋居民楼和一个安置房小区;南面隔围墙相邻4户居民;项目的东南面有一个在建的小区,在建小区东面有2户居民,相距约72m;西面为山坡。本项目外环境关系较为简单,周围均为居民小区或者散住居民,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地内原有绿化较好,在原有地块南面新建一栋业务楼。综上,项目周围500米范围内没有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区与文物古迹。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3 外环境关系示意图。11、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蓬溪县赤城镇下河街175号,在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地块的南面新建一栋5层业务楼,该地块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蓬国有(2006)字第1460号,同时蓬溪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8月24日印发第四十九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纪要中原则上同意了蓬溪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用地符合蓬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用地为国有土地,项目符合蓬溪县总体发展规划。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可知,项目外环境简单,没有对本项目建设有明显制约的因素存在,周围对本项目影响较小,本项目污染轻微,对周围环境影响也较小。综上,本项目符合蓬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相容,项目选址合理。12、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原有地块内有一栋综合大楼,位于地块的西面,靠近西面山坡;新建的业务楼大楼位于地块南面靠近东面油房街,在新建业务楼的西面新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埋式;在主出入口设置门卫室和收发室,收发室往北角落里设置垃圾暂存点,其余地方形成中庭绿化,出去道路和停车位外均绿化;新建业务楼内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一层为登记和办公,二层为临检实验室,三层为微生物实验室,四层为水质理化实验室,五层为食品理化实验室。综上,项目平面布置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远离居民集中的小区,边界均用1.5米高的围墙阻隔。具体详见附图4 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因此,本环评认为项目平面布置总体上基本合理。13、给排水给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规范的要求,本工程从项目所在地市政给水管网上分别接给水管引入各建筑物,管径为DN150,消防、生活、生产用水的水压力及供水量完全能得到保障。本项目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室外埋地管和消防管采用镀锌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E管或PP-R给水管。排水:排水管道采用雨污分流方式排放。市政的雨污水管道已铺设到位,能保障本项目的排水要求:废水立管加辅助通气立管,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雨水由分设于屋面各处的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有组织的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道路的雨水及路面清洗水经设于路边的雨水收集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14、消防和建筑物结构设计本工程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行相关的消防设计,每层设置1个防火分区。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内消防栓系统,用室外消防给水干管送入大楼内,用做室内相关的消防供水。并在相关系统的建筑入口部位设置室外消防水泵按合器(与室外消防栓距离不大于40米,并设有明显标志)。室内消防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采用变频调整设备供水。每层均布置室内消火栓,保证两股水柱同时达到每一个位置,室内消防管道环状布置,并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以便消防车利用室外消防栓取水。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各层均配置适量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及防毒面具。15、通风系统本项目设备用房产生的废气和余热通过机械通风排至室外,其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共享,变配电室8次/小时,水泵房6次/小时。16、 空调系统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不设置中央空调;不设置单独的供暖系统。17、电源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供电已由市政供电系统解决,市电引入一路10KV电源作常用电源。本项目建成后新配置容量250KVA变压器供电电源从市政供电系统单独引接。另外设置一台220KW的柴油发电机组,做为疾控中心本次新建业务楼应急备用第二电源。常用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失电后,应急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可在15分钟内自动启动提供备用电源,以确保二级负荷供电。当10kV电源失电后,发电机在30S内自动启动向二级负荷供电。应急电源与市电机械闭锁运行,以防向市电网倒送电。18、建筑物防雷、接地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级,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属3类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为二类防雷建筑,按规范对各建筑设置防雷设施。保护接地型式采用TN-S制。19、环境问题识别建设项目为业务建筑物,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在于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挖填土石方、建筑扬尘以及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以及项目投入使用后业务楼工作人员少量的生活污水、垃圾、应急发电机废气、噪声、实验室可能产生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2月在原县卫生防疫站基础上新组建而成的承担政府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公共卫生机构,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心内设办公室、疾病控制科、性艾科、慢病科、结防所、预防接种门诊部、检验科、健教所、卫生监测科、质管科等科室。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中心占地面积3511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业务办公综合大楼一栋),拥有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生物安全柜、300mAX光机、普通冷库、疫情应急处理车、疫苗冷藏运输车等先进仪器设备。具备独立开展6大类共计212个理化、微生物检测项目。中心于2007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评审,目前具备计量部门确认的出具包括水质检测、公共场所监测、食品检测等6大类212项检验报告和评价报告的资质。项目地块的西面原有一栋业务办公综合楼,目前,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实验废水经化粪池收集消毒处理后排入蓬溪县污水管网;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物由遂宁市洁城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收集并处理;院内绿化较好,有较多的绿化植被,地块三面用围墙与居民楼隔离,西面靠近山体,东面为主出入口;声环境较好,周围为居民居住区,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环境较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室污水处理不达标,在新建业务楼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前,同时配套新建一套污水处理系统,使用专业的疾控中心实验废水处理设备,要求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限值;项目区内无其它环境问题。目前,疾控中心的废水排放,按照废水污染物来源的分析,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生活污水及实验废水。办公生活污水主要以厕所污水为主,现有工作人员32人,根据2010年四川省用水定额修订文件规定无食堂和浴室的事业单位办公楼,人均用水量按60L/人·d计,年工作日250天,用水量为1.92m3/d、480m3/a。排水按85%计,污水的产生量为1.63m3/d、407.5m3/a;据业主介绍,办公业务综合楼每天地面清洁保洁用水约为1m3/d,250m3/a,部分地面水蒸发,部分清洁废水进入污水管网,排污系数按65%计,污水产生量为0.65m3/d,162.5m3/d;根据业主介绍和类比同类疾控中心实验室产生废水情况,目前实验室最大日用水量(包括实验用水、仪器清洗废水和玻璃器皿清洗废水)约5m³/d,1250m3/a,排水系数按85%计,最大日排水量约4.25m³/d,1062.5 m3/a;项目绿化用水量按2.5L/m2·d计,项目绿化面积约为1700m2,绿化用水量为4.25m3/d、1062.5m3/a,绿化用水蒸发,不产生污水。因此,疾控中心总用水量为12.18m3/d、3042.5m3/a,污水总排放量为6.53m3/d、1632.5m3/a。目前疾控中心有办公人员32人,生活垃圾平均按0.5kg/人·d计,垃圾产生量为16kg/d、4t/a;疾控中心实验室产生的医疗类垃圾主要为实验仪器、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弃样本、培养物、实验室空气净化及过滤材料等,产生量约2.5t/a;化粪池会产生少量污泥,产生量约为1.2t/a,含水量80%。表5 目前疾控中心(业务和办公综合楼)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统计表名 称单位数量产生量排污系数排污量生活用水60L/人·天32人/天1.92m3/d480m3/a0.851.63m3/d407.5m3/a清洁用水1m3/d250m3/a0.650.65m3/d162.5m3/a实验室用水5m3/d1250m3/a0.854.24m3/d1062.5m3/a绿化用水2.5L/m2·d1700m24.25m3/d1062.5m3/a全部蒸发/办公生活垃圾0.5kg/人·天32人/天16kg/d4.0t/a/4.0t/a医疗垃圾/2.5t/a/2.5t/a化粪池污泥/1.2t/a/1.2t/a项目业务楼建成后,实验办公和业务楼分开,规范处理,合理布局,新增少量工作人员,不新增实验仪器设备等。故不产生新的污染物质。另外,项目疾控中心实验室设置300mAX光机,X光室是含有辐射性的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另行环评。经业主介绍,原有综合楼内的X光机不搬至新建业务楼,采用现在先进成像设备,无影印废水,直接和电脑连接,彩色打印成像。施工建设过程中,若发现项目拟建区域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在,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通报安全、环保、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置,不得自行处理、野蛮施工。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遂宁市蓬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 o20-105 o59,北纬30 o12-30 o30之间。东临南充市、武胜县,南接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县,东南角抵重庆合川市,西靠大英县、射洪县。境内有达成铁路、国道318线、省道304线、城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赤城镇是蓬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镇沿涪江支流芝溪河布局,目前分为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正在规划实施的开发区处芝溪河赤城镇的下段。赤城镇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178KM,距遂宁市45KM,距南充市53KM,距达成铁路宝梵车站12KM,距城南高速公路出口10KM,国道318线穿城而过。项目地块位于蓬溪县赤城镇下河街175号,项目详细地理位置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地质蓬溪县域地貌属于典型的丘陵区,并以中丘为主。全县地势起伏和缓,由北向南坡状缓斜,海拔最高点565.8m,海拔最低点251.3m。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系遂宁组以及第四系的新老冲积层,主要为紫红色砂泥岩构成,岩层埋深0.49m。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蓬溪县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蓬溪县地貌沟谷相间,地形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波状缓倾,区内溪河汇流后向东南方向注入涪江。项目区海拔在 308-521 米之间,最高点是西寺村与新建村分界线上的马桑顶,海拔高度为 521 米,最低点是石柱村石柱坝低滩,海拔高度为 308 米。区内丘顶系砂岩、泥页岩互层,丘陵切割深,沟谷多为壮年期冲沟,属中、低丘为主的典型浅丘地貌。三、气象蓬溪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气温:常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温度39.4,极端最低温度-4.6。年平均相对湿度:80%。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量:929.5mm,最多年(1993年)1288.7mm,最少年(1997年)521.5mm。风向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东北风,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24m/s。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434.3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298天。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东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多伏旱、秋多阴雨等特点,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蓬溪重要的商品粮、油料、生猪、蚕茧、水果生产基地。项目区平均气温在 16.517.3之间,多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温 39.4、极端最低温-4.6,年均日照数 1471.7小时,年均降水量 929.5mm,年均蒸发量 990.3mm,相对湿度 82%,10的活动积温 5383.2。四、河流水文蓬溪县的河域多为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涪江及其主要支流芝溪河。涪江由北向南两次进入蓬溪县,县境流长39公里,芝溪河县境干流长56公里,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53.9%。蓬溪境内水系较发达,但大多水源短缺,过境客水丰富,但地势低洼,利用困难。芝溪河多年平均流量5.1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74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1.4万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74座,总库容9442.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061.9万立方米。赤城湖位于蓬溪县赤城镇北面芝溪河上游方向,集雨面积101.4平方Km,正常库容量3435万m3,设计和校核洪水最大泄量分别为219m3/s和217m3/s,有效灌溉面积5.2万亩,蓬溪县赤城镇的饮用水源。五、植被及其他从蓬溪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看,境内原生植被是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但由于农业开发,原生植被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广阔的农作物植被,零星分散的小片人工林和四旁树,还有一些蔬林灌丛、草坡和石骨子荒坡。蓬溪县森林植被种群较单一,一般以柏木为主构成,群落外貌终年长绿,结构简单,层次较明显。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等。评价区域500m范围内无需特殊保护的名木古树及珍稀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概况蓬溪县城建城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距今有1258年的历史。建国初期,县城仅有7000余人,到2010年县城已拥有城市人口约14万人,全县面积1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10公顷。蓬溪县人民政府驻地赤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中心所在。二、社会经济发展蓬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全县辖16镇15乡,人口规模79.53万人。2013年全年蓬溪县GDP实现102.6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亿元、增长2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69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69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36元,增长15.7%,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该县是优质特色的农业及加工基地,是遂宁市优质特色粮油、水果、山羊、药材、棉花、蚕茧、蔬菜的生产基地,也是饮料食品、丝绸棉纺等农副产品加工的主要基地。根据项目乡镇统计年报,截至 2014 年末,项目区 10 个村总人口 15418 人,其中农业人口 14711 人,农村劳动力 8422 个。区域内现有耕地面积 15532 亩(田 7822 亩,土 7710 亩),其中,中低产田土 10361 亩,2014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7320.1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40 元。三、交通运输状况蓬溪县内外交通比较发达,对外交通有铁路公路,现有国道318线由县城北部、省道304线由县城南部过境,达成铁路由县城中部呈东西过境并设有宝梵火车站,另已建成由成都至南充的成南高速公路,由县城中部过境,与达成铁路大致平行。项目区地处省道 304 沿线,区内实现村村通达率达 100%,通畅率达 90%左右,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乡村电力系统与国家电网互通,电网改造率达 100%,能够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需要。四、文化教育全县有学校540余所,其中小学499所,普通中学20所,高中5所;在校学生10万余人,其中小学生7万余人,中学生2万余人;在职教师4200余人,其中小学教师2400余人,普通中学教师1800余人。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34个,医院病床数1080张。五、旅游及文物保护蓬溪县城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较多,主要有赤城湖、高峰山、宝梵寺等风景名胜区。其中城西3公里的赤城湖建于1977年时称“反修水库”,总库容3435万立方米,为县城的水资源地。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昔日的“反修水库”已是“平湖茫茫注溪水,倒影叠叠映蓬山,一湖月影伴花影,四面山光接水光”,被誉为“川中西子湖”,是蓬溪县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评价区域500m范围内无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在项目区域环境污染源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只要在3年以内均可利用。本项目利用历史监测资料对项目区域环境质量做如下评价。本项目引用2013年4月8日4月14日蓬溪县环境监测站对遂宁市恒鼎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香溪美地小区(A)区建设项目”【蓬环监字(2013)第019号】监测数据进行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香溪美地小区(A)区建设项目”位于本项目的东北面大约1.55km处。本次评价数据中声环境采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于2015年9月9日9月10日对蓬溪县疾病控制中心的“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进行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相关数据进行评价。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蓬溪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4月8日-4月14日在香溪美地小区(A)区项目建设地进行了1个监测点位连续七天监测。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下表6。表6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编号监测项目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值标准值GB3095-2012二级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1#NO20.011-0.0160/0.20SO20.020-0.0260/0.50PM10/0.083-0.09300.15由表6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中,NO2、SO2、PM10在各个监测时段均未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拟建设地块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适合本项目在此建设。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蓬溪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4月8日对工农桥和西华大桥断面水质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PH、COD、BOD5、氨氮、水温、总磷、粪大肠菌群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8个指标, 监测结果见下表7。表7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除pH外)监测时间 断面项目2013年4月8日标准限值工农桥西华大桥PH7.457.636-9化学需氧量161820五日生化需氧量2.42.54氨氮0.2230.2541.0水温17.217.5/总磷0.110.140.2粪大肠菌群(个/L)56006400100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40.060.2由上表7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地表水各个监测值均达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三、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于2015年9月9-10日在此项目拟建地场界共布置了3个噪声监测点位,监测2天,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下表8。表8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LeqdB(A) 监测时间监测点位昼 间 Leq dB(A) 夜 间 Leq dB(A) 9月9日9月10日9月9日9月10日1#场界东界外1m59.359.747.948.02#场界南界外1m57.057.647.547.23#场界北界外1m58.759.047.847.4标 准2类:昼间60、夜间50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声环境现状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 项目外环境:新建的业务楼位于原有的蓬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块的南面。整个疾控中心的东面紧邻油房街,隔油房街相邻为西湖花园小区,距离20m;北面隔围墙相邻一栋居民楼和一个安置房小区;南面隔围墙相邻4户居民;项目的东南面有一个在建的小区,在建小区东面有2户居民,相距约72m;西面为山坡。2、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为:噪声:按影响所及范围,确定为拟建区域界外100m内的过往行人和居民;空气:按影响所及范围,确定为建设区域界外300m内的过往行人和居民;固废:按影响所及范围,确定为物料运输沿途和项目界外50m范围之内;地表水:按影响所及范围,确定为芝溪河;生态环境:按影响所及范围,确定为建设区域界外100m范围内的植被。表9 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方位距离要素级别1西湖花园小区东面20m噪声、扬尘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居民房(3户)南面5m3安置房小区北面相邻4居民楼(1户)北面相邻5居民楼(2户)东南面72m6芝溪河南面178m废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3、运营期环境保护目标为:根据工程性质和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的环境关系,运营期环境保护目标为:噪声:建设区域界外100m内的居民和人群;空气:建设区域界外200m内的居民和人群;地表水:项目区南面178m处的芝溪河;固废:建设区域外界50m范围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界外100m范围;运营期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表10所示。结合项目所在地及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主要保护的目标见下表:表10 运营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方位距离要素级别1西湖花园小区东面20m噪声、废气、医疗垃圾、固体废弃物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居民房(3户)南面5m3安置房小区北面相邻4居民楼(1户)北面相邻5居民楼(2户)东南面72m6芝溪河南面178m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该项目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声学环境: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该项目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废气: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中废气排放标准,其余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废水:办公区一般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业务楼实验医疗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 中预处理标准限值。医疗垃圾: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污水设施污泥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中其他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值;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环境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值。总量控制指标疾控中心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清洁废水和实验废水,涉及的总量控制污染物仅CODcr、NH3-N两项。因此本环评建议整个疾控中心的总量控制指标:CODcr:0.095t/a,氨氮:0.015t/a。办公楼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实验楼废水经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限值,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蓬溪县清源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