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9 水土保持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4215128       资源大小:4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9 水土保持环评报告.doc

    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9章 水土保持方案第9章 水土保持方案根据我国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需要单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为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工程的二期工程,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工程已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通过宁德市水利局审批,本评价参考霞浦县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相关内容及结论。9.1 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的霞浦县牙城镇不属于国家、福建省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本项目所在地区属水力侵蚀一级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霞浦县水土流失现状详见表9.1-1。表9.1-1 霞浦县2007 年水土流失状况一览表(单位:km2,%)行政区土地面积土壤侵蚀各级强度土壤侵蚀面积面积%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霞浦县1537.22111.157.2360.7354.6439.1835.259.478.521.771.59霞浦县牙城镇地形多样,多丘陵、山地。丘陵地带人为活动频繁,土地利用强度大,水土流失较大。工矿、城建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地表的大面积扰动、破坏了建设区域的原地形地貌,并产生了弃土、弃渣,这些因素将带来大量的水土流失。拟建道路沿线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为主,目前各场地植被覆盖度高,总体上水土流失属轻度水土流失。项目建设期主要的水土流失发生在边坡挖填、路基建设、临时堆土等过程中,地表扰动后将产生较大程度的水土流失。9.2项目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经验(1)在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部分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路堤边坡防护工程、路堑边坡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及绿化美化工程等,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并美化了环境。(2)施工管理及临时防护减少临时占地,减少临时占地,利用沿线设施、互通用地设置拌合站等各类临时工程,减少了因土地扰动、破坏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为确保边坡的稳定和防护达到预期的效果,挖方边坡开挖方式由上而下进行,边开挖边防护;填方边坡填筑碾压一级,防护一级;半挖半填路基,开挖施工前事先施工填方侧挡墙或设置临时拦渣堤。雨季对裸露的路基边坡或刚实施了草籽、草皮护坡的路基边坡,采用临时苫盖方式进行防护,避免因降雨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或破坏新实施的防护措施。(3)边坡治理经验:对路基开挖形成的边坡,在施工过程注意使边坡趋于稳定再布设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必要时施工中要布设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护坡措施,边坡撒草种时,前期可以铺设塑料薄膜,一方面可以保育草种,另一方面可以植被恢复之前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尽量减少植被恢复期的水土流失。(4)植被恢复经验:当地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常用的树种和草种有:乔木类:扁柏、石榴、香樟、桂花、凤凰木、巨尾桉、柠檬桉、赤桉、木荷、马尾松、湿地松、木麻黄、枫香、火力楠。灌木类:黄花夹竹桃、毛叶丁香、胡枝子、山苍子、紫穗槐、山毛豆、牡荆、黄栀子、银合欢。草本类:马尼拉草、紫竹梅、百喜草、爬山虎、香根草、狼尾草、宽叶雀稗、二系狗尾草、狗牙根、地毯草、竹节草、五节芒。9.3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9.3.1工程占地项目共占地27.71hm2,其中永久占地为主线工程占地25.91hm2,临时占地1.80hm2。临时工程共占地2.20 hm2,其中0.40 hm2利用本项目永久占地,1.80 hm2为临时用地,包括:1#施工场地占用永久占地0.15hm2、2#施工场地占用永久占地 0.25hm2、临时弃渣场占地0.30 hm2、1#临时堆土场占地1.0hm2、1#临时堆土场占地0.50hm2。项目永久占地中共占耕地5.42hm2,林地15.94 hm2(包括草地),建设用地3.44hm2,未利用地1.11hm2(水域占0.02 hm2)。其中,基本农田占2.54 hm2,生态公益林占12.02 hm2。临时占地共占草地0.5 hm2、工矿用地1.30.5 hm2。9.3.2土石方平衡项目主线工程共挖方65489m3,填方390735m3,其中利用主线土石方62598m3,从隧道洞渣调入土石方39808 m3,外借土石方292015 m3。本项目废土石方6574m3,主要为K11+000K12+000路段施工产生的废土石方,运往临时弃渣场堆存。临时工程无需挖填方。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详见表9.3-1。项目沿线不设取土场,外借土石方由牙城镇文洋村购得。项目隧道出渣共计约39808m3,作为主线填方利用。桥梁钻渣和钻孔泥浆大部分比较粘稠可直接回用作为填方,少数含水率高的经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处理后再回用作为填方。若在实际施工中对于不能利用的钻渣和泥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及时将钻渣运至福鼎市城管和环保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存放,不在项目沿线设临时堆渣场堆存。本项目主线工程剥离表土38923 m3,临时工程无需剥离表土。剥离的表土在临时堆土场集中堆存,施工结束全部用于绿化及覆土。表土平衡及流向情况详见表9.3-2。9-4 表9.3-1 项目建设期路基每公里数量表 单位:m3序号主线工程挖方填方利用主线土石方从隧道洞渣调入借方填方废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1)K7+596.227K8+0009680888453596800453500(2)K8+000K9+00028076107302111329329378480293200(3)K9+000K10+00015681131911305560123251150000(4)K10+000K11+00013882292071030656500001237(5)K11+000K12+00048364693243553732654494300004464872(6)K12+000K13+0003395859680074100000(7)K13+000K13+947147161354987147320497100(8)K13+947K15+00011212656721530573233201499100(9)K15+000K15+400971127518035803114622705571412830118(10)K15+400K16+0001187155633143759140127606808504636810(11)K16+000K17+0001269383131164577969126931199400069252(12)K17+000K18+000460269691191384600026927119138(13)K18+000K18+0502130791021300059600小计3134034146598773308612526637332039808366972553185701872合计6548639073562598398082920156574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9章 水土保持表9.3-2 项目建设期表土平衡及流向表 单位:m3分区挖方填方调入调出临时堆存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去向主线工程389233892338923(1)38923(1)389231#、2#临时堆土场9.4工程建设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坍塌、滑坡等)。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属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人为活动将使地表结构破坏,在降雨、地表径流等自然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导致项目区水土流失增加,主要表现如下:(1)主线工程区: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扰动地表,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击打及水流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公路填方路基段由沙土、石料堆垫经过分层压实后形成,虽然内部结构紧密,但边坡表层结构比较松散,易发生片蚀、浅沟侵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挖方路基产生新的坡面,边坡质地有土质、石质和土石混合质,当发生暴雨时,极易产生水力侵蚀,且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诱发小型崩塌、滑坡等。涵洞施工要开挖填筑、碾压,桥基开挖填筑、碾压,围堰施工。桥台及涵洞施工要扰动地表、开挖土石方,且该区域易受水流冲刷。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大量土石方,土石方在堆放、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2)临时弃渣场区:临时弃渣场所接纳的废弃土石方土质疏松,结构松散,在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遇强降雨甚至可能诱发小型崩塌、滑坡。(3)临时堆土场区:临时堆土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在雨滴的击打和水流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4)施工场地区:场地平整过程中开挖扰动以及人为践踏等破坏原地形地貌,损坏地表植被,改变土体结构,使得表层土壤抗蚀性显著降低,易产生水土流失。根据本项目各区域建设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各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现状,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情况详见表9.4-1。表9.4-1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情况一览表影响区域施工特点水土流失形式路基填方路基分层填土,分层压实,最后进行边坡修整;破坏地表植被和地面组成物质,形成大面积裸露,使其失去原有防冲、固土能力,产生的松散土方,易造成水土流失。挖方路基采取分层挖土,开挖至路槽底面时,进行整修压实。破坏地表植被和地面组成物质,形成大面积裸露,使其失去原有防冲、固土能力,产生的松散土方,易造成水土流失。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大量土石方。土石方在堆放、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桥梁桥基开挖填筑、碾压,围堰施工桥涵施工要扰动地表、开挖土石方,且该区域易受水流冲刷涵洞涵洞施工要开挖填筑、碾压临时堆土场表土临时堆置于临时堆土场内,占压地表临时堆土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的击打和水流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临时弃渣场接纳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弃渣土质疏松且弃渣堆置后将产生裸露面,雨季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施工场地施工前须进行场地平整,将破坏地表原有结构破坏地表原有结构,降低了水土保持能力,呈面状水土流失9.5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9.5.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方面。9.5.1.1项目建设区本项目建设区,包括主线工程、施工场地、临时弃渣场、临时堆土场,项目建设区占用土地27.71 hm²。9.5.1.2项目直接影响区根据类比工程调查,结合本项目主体设计可知,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有:(1)主线工程防治区:根据项目区地形,公路沿线按上边坡5m,下边坡10m 计;旧路改造段按周边5m计,涉水桥梁上游直接影响区按常水位水面宽向上延伸20m,向下游延伸50m 计算直接影响区;其他桥梁施工按永久征地上游5m,下游10m计;隧道按照隧道硐口周边8m,局部区域20m 计算直接影响区。(2)施工场地区:平地布设的施工场地,按其周边3m 计;坡地布设的施工场地按其上边坡5m,下边坡10m,周边3m 计。(3)临时弃渣场区:按周边10m 计。(4)临时堆土场区:临时堆土场地形较平缓,直接影响区按周边5m计。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共计49.20 hm²,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表9.5-1。表9.5-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览表 单位:hm2序号责任分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1主线工程25.9120.6246.532施工场地0.40.230.633临时弃渣场0.30.120.424临时堆土场1.50.121.62小计28.1121.0949.209.5.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项目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绝大部分集中在施工期,结合主体工程布局、设计和施工的特点,沿途经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土壤特性以及本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划分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分区4个。各防治分区情况详见表9.5-2。表9.5-2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览表 序号防治分区面积(hm2)分区概况1主线工程防治区道路工程22.82包括路面、路基边坡、交叉工程以及路面排水工程、涵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边坡开挖、回填等过程中,结构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隧道工程0.16土石方挖方量大,结构松散的弃渣外运时易发生溢漏,亦易发生水土流失桥梁工程2.93桥梁基础属灌注桩基础,桥梁基础施工,将会破坏原地形地貌,钻渣及裸露的地表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将桥梁钻渣运往弃渣场堆置,涉水桥梁须先设置围堰后施工2施工场地防治区0.4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场地平整等过程中3临时弃渣场防治区0.3弃渣结构松散、土质疏松,遇降雨击溅易产生水土流失4临时堆土场防治区1.5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土方松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9.6水土流失预测分析9.6.1预测范围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范围即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包括所有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扰动面积共计28.11 hm2。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包括主线工程防治区、施工场地防治区、临时弃渣场防治区及临时堆土场防治区。9.6.2预测时段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本项目施工期作业类型较多,主要包括路基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材料及土石方运输、隧道工程及桥涵工程施工等,各种施工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特别是在土石方施工期间,各种防护措施尚未实施,形成大量裸露边坡,易造成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随着各项防护工程的实施和完善,水土流失强度将日趋减小,并最终恢复到等于或低于原有的水土流失程度。根据工程的上述特点,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期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本项目总工期为24个月,自然恢复期为2年,按最不利条件确定预测时段。超过雨(风)季长度不足一年的按全年计,未超过雨(风)季的按占雨(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雨季按6月至9 月计。各防治分区预测时段见表9.6-1。表9.6-1 各施工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 施工分区预测时段(年)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主线工程防治区/2.02.0施工场地防治区/2.02.0临时弃渣场防治区/2.02.0临时堆土场防治区/2.02.09.6.3水土流失预测本项目施工期各预测单元都将产生水土流失,自然恢复期仍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有:未硬化的路基边坡、临时工程区未硬化部分等。经分析计算,本项目在施工期因开挖扰动而产生的土壤侵蚀面积为28.11 hm2,在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面积为19.39hm2。各区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见表9.6-2。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主要为主线工程占地、施工场地占地、临时堆土场和弃渣场占地等,总面积28.81hm2,详见表9.3-1。本项目将工程建设中扰动的地表面积均算作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28.81hm2。本项目预测时段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8812.86t,背景水土流失量380.00t ,新增水土流失量8432.86t。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详见表9.6-3,表9.6-4。表9.6-2 各区加速侵蚀地表面积统计表序号项目区土壤侵蚀面积(hm2)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1主线工程道路工程24.9124.9116.59隧道工程0.500.500.12桥梁工程0.50.500.482施工场地0.40.40.43临时弃渣场0.30.30.34临时堆土场1.51.51.5合计28.1128.1119.39水土流失预测结论及分析:(1)项目扰动地表面积为28.81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28.81hm2。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总计28.81hm2。预测时段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8812.86t,背景水土流失量380.00t,新增水土流失量8432.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在路基填挖方边坡、临时堆土场、施工场地和临时弃渣场。表9.6-3 水土流失量预测一览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t/km²·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²·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主线工程区道路工程施工准备期40060024.91/99.64149.4649.82施工期4002500024.91199.646227.506127.86自然恢复期400300016.592132.72995.40862.68小计/332.007372.367040.36桥梁工程施工准备期400650000.50/2.00325.00323.00施工期400300000.5012.00150.00148.00自然恢复期40035000.4823.8433.6029.76小计/7.84508.60500.76隧道工程施工准备期40065000.50/2.0032.5030.50施工期400300000.5012.00300.00298.00自然恢复期40035000.1220.968.407.44小计/4.96340.90335.94合计 /344.88221.867877.06施工场地施工准备期40040000.4/1.6016.0014.4施工期400160000.411.6064.0062.4自然恢复期40035000.423.2028.0024.80小计/6.4108.00101.6临时弃渣场施工准备期40050000.3/1.2015.0013.80施工期400250000.311.2075.0073.80自然恢复期40030000.322.4018.0015.60小计/4.80108.00103.20临时堆土场施工准备期40040001.5/6.0060.0054.00施工期400160001.516.00240.00234.00自然恢复期40025001.5212.0075.0063.00小计/24.00375.00351.00合计/380.008812.868432.86表9.6-4 水土流失量预测总表 单位:t预测单元原地貌流失量扰动后流失量新增流失量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合计主线工程344.86677.51037.48221.867877.06施工场地6.464.0028.00108.00101.6临时弃渣场4.8075.0018.00108.00103.20临时堆土场24.00240.0075.00375.00351.00合计380.007056.51158.48812.868432.86(2)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量大;路基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施工完成后,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功效。到了自然恢复期,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都已完备,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地进行绿化和养护,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量甚至低于原有水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9.7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9.7.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和福建省水土保持监督站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审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水监督201159 号),本项目执行建设类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同时将部分指标按项目区降雨量、地形以及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详见表9.7-1。表9.7-1 不同时期不同分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分类规范标准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采用标准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97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10.71.0拦渣率(%)9595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99林草覆盖率(%)*25+2*27备注:“*”表示表中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9.7.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总的指导思想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点、线、面上水土流失防治相辅,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土地整治和林草措施涵养水土,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为:工程弃渣及时运至临时弃渣场所,在临时堆土场建立拦挡防护工程,使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弃土在“点”上集中拦蓄;在临时弃渣场、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土场周边布设排水沟、沉砂池,以自流排水的方式阻止降雨进入场地内,避免对裸露地表、坡面的冲刷;在公路两侧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框格和三维喷播植草护坡,施工时采取排水土沟、土质沉沙池临时防护,保护边坡和坡脚稳定,使水土流失在“线”上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同时对项目区裸露地表进行土地整治,即利用剥离的表土覆土,种植水保林草快速恢复植被,或根据其原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复垦措施,形成“面”的防治。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达到保护土壤、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综合治理的转变。详见表9.7-2。表9.7-2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表防治分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线工程防治区护坡、排水沟、公路景观绿化、表土剥离覆土、沉淀池、排水土沟、土质沉沙池 、挡土坎、彩布条、围堰施工场地防治区表土剥离排水沟、沉沙池、土地整治、绿化弃渣场防治区护坡、排水沟挡渣墙、截水沟、沉沙池、土地整治、覆土、绿化临时堆土场防治区护坡、排水沟土袋挡墙、排水土沟、土质沉沙池、彩条布、绿化、土地整治9.8水土保持措施设计9.8.1主线工程防治区9.8.1.1道路工程二级防治区(1)工程措施主体设计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工程有剥离表土38923m3,浆砌石截排水沟7250m3,土方挖填方边坡骨架护坡4540m3。主体设计的防护工程数量充足,且布设合理,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方案仅补充后期绿化覆土4540m3。主体工程路基挖填施工前剥离可利用的耕植土,堆放于指定的临时堆土场,工程完工后,再从临时堆土场将表土回调利用。路基工程结束后对路面裸露地表采取了景观绿化,在填方坡面进行植草、植树防护,共计覆土绿化4540m3。(2)植物措施在进行植物措施布设选择中,在有良好防治水土流失功能前提下,尽量考虑吸尘、隔音、耐踏且具有乡土特色的物种,同时兼顾美化效果。主体工程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道路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了沿线自然景观特征,结合项目特征,侧分带采用树形挺拔的洋紫荆配合两种花大、花期长的灌木硬枝黄蝉和扶桑;侧分带种植黄花槐、大花紫薇,搭配花叶假连翘和红叶石楠交替种植;人行道种植常绿的香樟等。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单位已委托具体园林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主体工程景观绿化和坡面绿化面积共计1.87hm2,能满足道路绿化需要,起到防护水土流失,绿化美化作用。(3)临时工程路基填筑施工之前,路基坡底两侧先筑挡土坎和排水沟,以拦截因降水带来的坡面水土流失。所筑土坎尽量选择粘土,挡土坎断面尺寸为:高0.5 m、顶宽0.5 m、底宽1.5m、边坡1:1。排水沟采用土沟,深0.4m、底宽0.3m、边坡1:1,临时排水土沟2180m,临时排水沟开挖后拍实。排水沟每隔200m 设土质沉沙池,2m×2m×1m,共布设10个土质沉沙池。在雨季,拟填方边坡采取彩布条进行临时覆盖,约需1700m2。经估算,共需设置挡土坎、临时排水沟约2180m,土质沉沙池10个、彩布条1700m2。9.8.1.2桥梁工程二级防治区 本项目共设5座桥梁,其中涉水桥梁3座(南兜中桥、湖里大桥、赤溪大桥),不涉水桥梁2座(青龙中桥、虎豹峰大桥)。桥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墩基础、桥台边坡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因此本防治区主要以布设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为主。(1)工程措施本项目5座桥梁基础施工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方案补充在桥梁基础施工时布设沉淀池进行沉淀泥浆,桥梁钻渣经沉淀池沉淀后,晾干后综合利用。总共设置泥浆沉淀池10个,长4m,宽2m,深1.5m,M7.5 水泥砂浆抹面3cm。(2)临时措施桥梁基础施工时,沿基槽开挖面以外5m 设置施工围堰,采用袋装土围堰,顶宽1.5m,上游边坡1:1.5,下游边坡1:1,堰体中间填粘土心墙防渗,顶宽0.5m,两侧边坡10.3。桥梁基础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经估算,共需布设沉淀池10个,围堰1430m3。9.8.1.3隧道工程二级防治区隧道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隧道进出口施工区,硐口坡面扰动大,应进行水土流失防护。主体工程所设计的防护工程、景观绿化及坡面绿化已包含隧道硐口的防护及绿化,可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方案仅补充临时覆盖措施。为防止雨季降雨对洞口开挖边坡的侵蚀影响,本方案拟采取彩布条进行临时覆盖,约需彩布条2300m2。表9.8-1 主线工程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序号防治措施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措施1覆土m345402沉淀池个20土方开挖m3251.4M7.5 水泥砂浆抹面m2400二临时工程1临时排水土沟m2180开挖土方m36102挡土坎m2180土方填筑10903土质沉沙池个10开挖土方m3404围堰780 2210袋装土围堰填筑及拆除m31630粘土心墙填筑及拆除m36065彩布条m240009.8.2施工场地防治区(1)工程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施工场地使用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应在场地四周布设排水沟、沉砂池等措施,防止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尽量避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施工场地A型排水沟底宽0.3m、深0.4m、边坡坡比1:0.6;施工场地B型排水沟深0.5m 时,可满足过水需求,考虑10cm 安全超高,拟定施工场地B 型排水沟深0.6m,故施工场地B 型排水沟底宽0.4m、深0.6m、边坡坡比1:0.5。1#施工场地拟采用A型排水沟,2#施工场地拟采用B型排水沟。在A 型排水沟末端设0.15m 高的土坎,利用土坎与排水沟沟底的高差,让排水沟内的汇水自行在沟内沉淀后排入自然水系,在B 型排水沟末端设B 型沉沙池, 水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附近自然水系,B 型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M7.5 浆砌砖衬砌,池底衬砌厚30cm,周边衬砌采用梯形断面,壁顶厚30cm,底厚67.5cm,外侧坡比10.25,长4m,宽2m,深1 m。共需A 型排水沟200m,B 型排水沟200m,B 型沉沙池1座。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的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由于本项目两处施工场地均为利用主线工程永久占地,待施工结束进行场地清除即可,场地绿化并入主线工程绿化中。(2)临时措施雨季降雨时,拟采用彩布条对施工场地内的砂、石料堆进行临时覆盖,避免在降雨的冲蚀下发生水土流失,约需彩布条1200m2。表9.8-2 施工场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序号防治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工程措施1A型排水沟m400土方开挖m3112M7.5 水泥砂浆抹面m35682B型排水沟m300土方开挖m3558M7.5浆砌砖m32233沉沙池个2土方开挖m319.5M7.5浆砌砖m312二临时措施1彩布条m212009.8.3临时弃渣场防治区(1)工程措施临时弃渣场应遵从“先拦后弃”的原则,在接纳弃渣之前必须先布设完善的截排水系统及拦挡措施,保证渣体和挡渣墙的稳定,确保场区运行安全。本方案拟在临时弃渣场上游布设截水沟,弃渣场汇水面积0.24×10-2km2,设计截水沟长约100m。截水沟排水设施拟按20 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截水沟断面底宽0.4m,深0.6m,边坡坡比为1:0.5,比降为1.5%,断面为梯形,结构为M7.5浆砌砖。为使水沟中含泥沙水沉淀后外排,拟在该截水沟末端设置A型沉沙池1 座,水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河道。A 型箱式沉沙池断面定为4.0×3.0×1.5m,壁厚0.30m。为防止意外,在沉沙池周边可利用开挖土方筑成土梗高出周边地面,并设置警示牌。拟定弃渣场挡渣墙高3m,顶宽1.5m,上坡比1:0.3,下坡比1:0.2,地下埋深0.5m,挡渣墙长约100m。覆土250m3。(2)植物措施采用木荷与湿地松1:1 混交,株行距2m×2m,并播撒百喜草草籽。共计种植木荷375株,湿地松375 株。表9.8-3 临时弃渣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序号防治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工程措施1截水沟m100土方开挖m3186M7.5 浆砌片石m3752沉沙池个1土方开挖m323M7.5 浆砌片石m373挡渣墙m120土方开挖m3613M7.5 浆砌片石m358184覆土m3250二植物措施1种植木荷株375地径3cm、冠幅75cm2种植湿地松株375地径2.5cm、冠幅70cm9.8.4临时堆土场防治区(1)工程措施临时堆土场截排水措施与施工场地截排水措施同样设置。在表土使用后,对临时堆土场进行全面整地1.5hm2,采取植物绿化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植物措施临时堆土场使用后,进行植被恢复,种植木荷1875株,湿地松1875株,播撒百喜草草籽1.50hm2。(3)临时工程在临时堆土场地面铺垫彩条布,临时堆放的表土采取编织土袋挡墙拦挡,梯形断面,高2m 左右,顶宽0.5m,两侧坡比10.6,编织土袋3415m3。土袋挡墙外围设置排水土沟,采用梯形断面,长1400m,沟深50cm,底宽30cm,边坡坡比10.6,沟底比降约0.5%;排水沟末端土质沉沙池3个,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长2m,宽2m,深1m。为了防止表土堆放过程中产生二次流失,在表土临时堆放前地面先铺垫彩条布,表土临时堆放期间堆土表面覆盖彩条布,共需彩条布35000m2。表9.8-4 临时堆土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序号防治措施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工程措施1土地整治hm21.50二植物措施1种植木荷株1875地径3cm、冠幅75cm2种植湿地松株1875地径2.5cm、冠幅70cm3撒播百喜草hm21.50三临时工程1编织土袋挡墙m334152排水土沟m1400土方开挖m34203土质沉沙池个3土方开挖m3124彩条布m2350009.9水土保持监测9.9.1监测范围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以及项目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以整个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为监测区域,面积共计49.20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28.11hm²,直接影响区为21.09hm²。9.9.2监测时段本项目属于建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9 水土保持环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