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级数学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4212301
资源大小:86.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级数学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1.3.1 有理数加法2教案 课题课时本学期第 8 课时日期本单元第 8 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学会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灵活合理的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出有理数加法仍满足加法运算律和结合律;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数学活动,体会观察、试验、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以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根据。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时间安排情景导入1、回顾小学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2、你能用语言举例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3、你觉得小学时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适用 吗?自主探究1、为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在有理数范围内适用,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试验一下:计算:(1)30+(20);(2)(20)+30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两个式子的计算结果相同 2、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试验一下: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中仍然适用,那么你能用语言叙述一下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吗?怎样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呢?同桌两人互相出题验证;进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需要提醒学生:a、b是任意一个有理数,且只能代表一个有理数。3、探索加法的结合律:计算(1)8+(5)+(4)(2)8+(5)+(4)验证结果,再举几个例子验证得出结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题例精 解 例1、计算:(1)16+(25)+24+(35)(2)(2.48)+(+4.33)+(7.52)+(4.33)析:通过以上两题要让学生总结在计算中的一些简便方法,并告诉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例2、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析:此题要让学生思考多种方法,特别要让学生结合正负数的含义,用正负数来表示这10袋小麦的重量,并由此比较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具体解法略(参看课本19页)巩固练习1、计算:(1)(2.6)(3.4)(2.6)(4.4)(2)(7)(21)(7)(21)(3)+()+()+()2、课本20页练习总结提升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语言叙述及字母表示;2、怎样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3、实际问题中有理数运算律的运用;推荐作业1、读课本20页“填幻方”;2、配套练习册:有理数加法;3、课本24页习题1.31、2题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