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孔子与老子》word同步测试(附答案).doc
-
资源ID:4212150
资源大小:86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岳麓版历史必修3《孔子与老子》word同步测试(附答案).doc
第1单元 第1课(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 D道德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论语,这是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论形成的。答案:C2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答案:D3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C“当仁不让于师”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析:A不符合题意,B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思想,D体现的是学习要诚实。学生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体现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思想。答案:C4刘欢的“孔府家酒,叫你想家”的广告词,耳熟能详,下列与孔子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启发诱导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不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论语是孔子后世弟子所著。故只有C正确。 答案:C5.(2011·济南高二检测)2010·我国西南大旱,牵动全国同胞的心,近日艺人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等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20万人民币。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一个思想是()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民贵君轻 D人之性恶解析:本题以社会现实为切入点,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趋势,艺术家们的捐款倡议,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仁者爱人的思想。答案:B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包括()“仁者爱人”“天法道、道法自然”“政在得民”贵贱有序A BC D解析:体现了“仁”的思想,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体现了“礼”的思想。是老子的主张。答案:D7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礼” B“仁”C“德” D“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孔子试图把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社会有“序”的目的,符合其“克己复礼”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8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源于“道”的哲学概念“无为而治”体现出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的主张“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无为而治”只是一种难以付诸实践的哲学境界A BC D解析:“无为而治”不仅是一种哲学境界,还是老子的政治主张,这一思想在汉初曾付诸实践。答案:C9老子和孔子相似的主张是()A反对严酷的刑罚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的改革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解析:本题中B、C两项是孔子的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而孔子也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答案:A10(2011·南京市高二教学调研测试卷)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其思想主张的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仁和礼”,属于儒家思想;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概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2)材料三、材料四是谁的思想观点?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理清文言文意思,然后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学习要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的是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的思想。其他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办学方法;主张“因材施教”;主张“温故而知新”;同时主张学生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2)老子。材料三反映的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四反映的是老子认为柔弱者生命力可能比刚强者还强的道理,是辩证思想的体现。附:教案格式模板所在单位 所属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授 课 教 师 *教案(宋体二号,标题加粗)一、课 程 性 质: (注:填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师范技能必修课、师范技能选修课)二、总学时学分:三、课程类型:理论课( ) 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学时 实践(含实验)课( )学时五、授课专业、层次: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八、教材和参考书: *教案内容(宋体二号,标题加粗)一、章节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标题加粗,18磅)二、课 时:三、教学目的: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小结:七、作业布置:八、教具:想要了解更多,请访问我的豆丁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