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
资源ID:4212064
资源大小:115.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文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60共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 )12015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 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2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新现象反映了()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 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5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6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7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8“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9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10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11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12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獅子笑”的 口诀。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忙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啻手工业的发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13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多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A.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14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15儒、道、 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16中国古代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17.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形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18. 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19. 针对皇帝频繁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20. 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D经济的发展21. 有学者说,“中国社会结构具有一种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从近代中国社会看,这里的“缺乏任何早熟性”的“某一方面”最可能指中国的A经济体制 B教育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22.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23.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 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25.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工业化的实现 .发展资本主义.追求国家独立富强 .实现民主政治26.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27.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利益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28.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英国商人利用了不平等条约,企图倾销商品.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29.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 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30.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31.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32. 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33.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4. 1920年,梁启超在清 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BCD35.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36.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37.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38.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39.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恩格斯认为()A鸦片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鸦片战争失利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并扩大开放40.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二、 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41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10分)42(20分)“他们(民族企业家)穿越百年风尘,身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像张謇等士绅文人,在甲午战败之后之所以突然开始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政治和思想动机。其行动是由于在思想上改变了信仰,或者受其他思想感染所致。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某种出于自愿的理想主义的特点。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材料二终于又过了一年半,到1899年夏天,大生纱厂才算筹足资金开了工。到1900年2月,大生纱厂就赚回利润2.6万两白银。在大生创办之初,他亲自执笔撰写厂约,对自己和几个董事作了分工,各人均有明确的职责,奖罚措施、利润分配方式等都有具体规定,每天下午两点各部门主管举行例会,有什么问题及时在这个会上讨论解决。吴晓波激荡一百年材料三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了移风易俗作用。中国近代工商 人物志材料四“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现代企业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企业此时得以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为南通以及中国近代化还做了哪些贡献。(6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4分)2014级高三阶段性测试答案(16年10月)1-5 BCBCC 610 BBDBC 1115 BBACC 1620 BBBCB2125 CDDAC 2630 CBDBB 3135 BDCBD 3640 DBCDB41(1)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每点2分,任答五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分)(2)相似之处: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10分)42(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经世致用。(4分)(2)张謇对企业管理科学严格;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6分)(3)兴办教育;兴办公益事业;移风易俗。(6分)(4)伟大: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