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

    • 资源ID:4209861       资源大小:637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

    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 报 表学校名称:_ 浙江省余姚中学 _(盖章)学校地址:_ 余姚市四明西路392号_ 邮 编:_315400_ 网 址: 现有等级:省一级重点中学 申报等级: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校长姓名:_ 王胜战_ _ 联系电话: 057462720377 电子邮箱:_ yysszxwsz 申报时间:_ _2012年9月15日_学校申请浙江省教育厅:为积极响应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高位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申报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余姚中学创建于1935年11月,前身为“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是余姚第一所中学。1961年被列为省24所试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列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省18所一级重点中学之一。在历代姚中人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3万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办学条件一流。1999年,学校易地新建,占地175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到40%,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美景。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信息化程度高,为首批“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崇尚“学术至上·教育自觉”教风,致力打造“大爱·大智·大气”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0余名,其中2/3为中高级教师,2/3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2/3教师已完成或正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已经成为姚中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确立“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学生发展目标,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服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一生一课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载体。每学年开展“八大节四大主题周”德育活动;成立二十余个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集智100、感字系列教育、模拟联合国、中学生党校等活动,成为省市名牌社团、学校德育品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曾在省、大市推广。教育管理精细。学校秉承“实获”精神,落实“精雕细刻抓教育”管理思想。重视优良校风建设,追求“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育人境界,实行全程、全员、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和智慧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专注学习、高效学习”成为姚中学生的学习特质。教学质量优异。近年来,高考第一批(重点大学)上线率保持在80%以上,成绩名列全大市前茅;六年来有53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每年有100余名学生被中国“常春藤大学”(C9)录取;每年学生在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100人次以上;综合教学实力名列全省前列。学校获得2012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先生曾赞我校“兴学重教、人才辈出”。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形成“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办学特色,近些年来,尤以文科、数学、信息学见长。学校在2004-2011年的七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参赛学校;数学和信息学全国联赛颁奖大会多次在我校举行。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和谐校园、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对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五个评估内容、16个评估条目中的一级指标,我校16个全达标。特此申请。 浙江省余姚中学 2012年9月15日 县(市、区)教育局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设区市教育局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年 月 日学校自评报告开放至善 卓越发展浙江省余姚中学争创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自评报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进取办学传承的余姚中学,自1935年建校近八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学校的个性发展、品牌经营和特色培育。近八十年的风雨兼程,历代姚中人高举“实获卓越”的发展大旗,传承姚江学脉,走特色办学之路,用智慧和劳作奠定了学校坚实的办学基础和良好的教育声望。当下的姚中,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回归基础教育的原点,关怀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精神成长,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发展目标;遵循教育的生态规律、应答时代召唤,追求学校的特色营建与卓越发展。在学校特色发展与理想教育追寻的征途中,开放至善、自觉自为,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崇尚第一、追求一流,做最好的自己。学校构建的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培育的充满张力、优质丰厚的学校文化,是姚中特色发展的物质抓手和教育情怀,“学术开放、教育自觉、心灵自由”的学校文化价值取向又一次让余姚中学获得腾飞的正能量。一、学校概况(一)社会状况余姚中学地处浙江省余姚市城区,有深厚的姚江文脉浸润。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现当代的余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幸福。在“十二五”期间,余姚市政府提出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幸福城市的奋斗目标,践行“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把余姚建成“历史积淀深厚、发展适度超前、育人质量一流、教育特色鲜明”的教育名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的现代城市发展,为学校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源泉。同时,国家、浙江省、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余姚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的颁布,为学校的特色发展、高位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二)发展状况1、总体状况余姚中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11月的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是余姚第一所中学。1961年被列为省24所新学制试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列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12月被确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浙江省首批(18所)通过复评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之一。目前,学校仍是余姚区域内唯一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肩负着家乡父老的重托与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建校近八十年来,在历代姚中人的努力下,学校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姚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铸就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尊敬。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办学思想,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形成了“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新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逐步形成,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学校在2004年-2011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参赛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和谐校园”、“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学校”、“中国百强中学”等,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学校还成为国内多所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并且荣获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先生曾用“兴学重教,人才辈出”称赞学校。2、硬件状况1992年2月,学校易地新建迁入现址,余姚市四明西路392号。校园占地面积175亩,建筑占地面积6.5万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到40%,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物有序、地无尘”的优美环境。科学馆、实验室、体艺馆、图书馆、天文台、电子阅览室、广播站、心理健康辅导站和通用技术精工教室一应俱全。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信息化程度高,已建起了8大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校园网、有线电视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监控网、校园虚拟电话网、校园收银网、校讯通网和标准化试场通信网,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正在争创宁波市示范性数字化校园。随着新课程进一步推进实施,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类场馆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开发场馆辅助新课程实施的功能,为实施新课程奠定扎实的硬件基础。3、师生状况学校现有39个班级,学生1850人。近几年中,第一批(重点大学)上线率保持在80%以上,名列宁波大市前茅。近六年来有53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每年有100余名学生被中国“常春藤大学”(C9)录取,每年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100人次,综合教学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六年来已经输送28名优秀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其中我校07届毕业生、北大学生苏炜杰同学去年获得全国丘成桐数学竞赛一金二铜、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现就读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85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宁波市级及以上名特教师、学科骨干教师14名;50%教师具备高级教师职称;2/3左右老师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有80余人次,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有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5名,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5人次。有100余位教师已完成或正在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校已经形成结构合理、敬业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二、特色发展(一)前瞻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规划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在积淀着学校的底蕴与特色。毋庸置疑,学校的特色都意蕴在学校课程之中。在学校“十五”规划中就非常前瞻性地进行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提出课程体系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类构成,并在国家级课题“实施良知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付诸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十一五”期间,尤其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余姚中学“良知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的实践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与开发逐步走向“开放至善”的建设之路,初步构建了有校本特色的多样、丰富的校本课程。行走在“十二五”,学校以更有远见的办学目标和更加丰富的教育智慧,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颁布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学校教育余姚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2.8-2012.12),推进学校的“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发展战略。在对学校发展的精准定位后,学校在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知行合一,止于到善”的学校教育中与时俱进地升级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并设计了学校在今后四年内改革和发展的十大特色项目以及六大保障机制。顶层设计的升级与优化,将为学校的“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思想和智力支持,确保学校科学发展、高位发展、特色发展。学校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坚持“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办学理念,把余姚中学建设成为一所校园美、理念新、师资强、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全体师生拥有充分自主发展机会,凸显“本色做人、卓越做事”育人特色,大市领先、全省一流、长三角知名的示范性特色高中。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品质和能力。再经过近四年的奋力超越,到建校八十周年时,努力把姚中建设成一所更受人敬重的现代化、示范性特色窗口学校。学校在“知行合一,止于到善”的学校教育中提出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十大项目,以进一步培育先进开放的学校文化、教育自觉的工作境界、学术至上的专业情怀、校本特色的项目优势和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积极推动学校改革向纵深前进,引领学校高位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二)优质的学校文化培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在未来学校的发展中,学校文化将成为其稳定的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学校的特色在于其文化,学校的优质指向其文化。我们精准地提升着学校文化内核,培育优质的学校文化,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我们进一步唤醒姚中人的“实获”、“优秀”等基因,在学校文化中进一步加注“优秀”这个底色,“让自己更优秀”成为姚中人的一种习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成为姚中人的生命自觉,对学校精神、教育理念追求真正成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成为支配教育教学行为的文化习性,成为每一个姚中人的文化品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确立了“唤起良知、追求卓越”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近些年来,在传承优秀办学文化的基础上,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育人目标、“学术至上,教育自觉”的教风、“自主专注高效”的学风,对学校顶层核心文化进行了的优化、升级设计。学校发扬“精雕细刻抓教育”的经营思想,倡导“精细合作卓越”的行政工作文化,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学校管理服务队伍,打造“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特色。在“精细合作卓越”的行政工作文化下,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教师发展处等处室的工作文化又将呈现不同形式与特色,凝聚这些特色与个性进一步奠定、丰厚学校文化。同时,提炼学科教研组品牌文化,振奋学科组成员、提升学科影响力、打造学科品牌特色;引领主流差异化班级文化,在创新班级文化、凸显个性特色的实践中,用学校的核心理念精神文化进行引领,在主流文化长河中呈现多姿多彩;培育教师的教学个性文化,形成学校文化成就教师个人教育梦想的格局。(三)多样的学校课程设置在进行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着力基于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增加学生的生命厚度,提升校园的幸福指数。在教育哲学和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设置,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的学校课程体系,为满足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和创新素质培育的课程需要,逐步建构了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国际大视野、学术大课程、人文大关怀形成校本课程特色,并以“学术性”意蕴充足的现代课程体系适应学校“止于至善”的顶层设计。基于“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教育理念和“本色做人、卓越做事”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球状发展”型学校现代课程体系。其价值取向是:围绕育人目标,追求卓越发展。注重人文教化精神成长,突出文史哲艺大文科、德性身体心理大和谐、数理逻辑实践大能力、国际教育交流大视野这四大主线,追求学生个性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更全面的发展,形成“以个性和谐促进发展,以个性特长培植成功”的育人机制;实践“给创新思维以适宜空间,融素质教育于文理学科,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精神丰满,个性发展幸福成长”的课程建设宗旨。学校“球状发展”型学校现代课程设置以“本色做人、卓越做事”为内核,在以国家(地方)必修课程进行充分的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性上,开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发展课程(主要是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社团活动类校本课程)和基于高端引领的特色创造课程(主要是学科竞赛类校本课程),并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促进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在高端引领的拓展与研究中给予学生个性特长充分的发展空间。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学校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三大功能性系列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必修课程96学分,选修课程至少48学分(其中社团活动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主题德育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学校致力于多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选修课程的开设,我校由来已久,在“十五”期间就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如文学社、大课间活动、军训、艺术、学农等活动,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较多的内涵发展,如“感”字系列德育课程、数学竞赛课程、信息学竞赛课程、中学生党校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在宁波大市甚至在省内均有较大的影响力,特色显露。“十二五”以来,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学校领导,紧紧抓住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梳理、优化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构建现代课程体系,谋求学校的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近几年,充分利用校本研修阵地,邀请了大量的课程专家(如北师大裴娣娜教授等)来校讲学,为学校教师作高中课程多样化、特色化的专题报告,尤其是全校教师的90学时培训,利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系的力量,多次就深化新课程改革、校本选修课的开发等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指导,为选修课的全面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邀请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论证和提升。目前,学校已全面开设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学科竞赛类、社团活动类、主题德育类五大类校本选修课程。更为具体的介绍详见下文的课程设置专题。(四)卓越发展的姚中群体学校“止于至善”在育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让每位学生得到卓越发展”,这是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卓越发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得到发展;二是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三是幸福发展,学生在校三年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动活泼地走向未来。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价值追求。同时,“止于至善”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也体现在对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之中,体现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完美追求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力地优化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个性素质与教师的整体水平。学校成立了教学研究所,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引领团队高位发展,一心一意朝着“让每位姚中人得到卓越发展”的方向努力。从以下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表明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征程中的坚定与自信。高考升学率的高位超越:重点率保持80%以上。在近五年,考入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的人数均两位数,尤其文科更为突出。数据的后面是莘莘学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完美表现,成绩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学子从容、豪迈地走进自己心仪的国内外一流高校;年 份2010年2011年2012年重点率8183.684.4学科资优生群体的壮大:以培育学科资优生的竞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群体生态效应。信息学竞赛是我们学校的品牌,从韩文弢同学到冯一同学连续多人取得全国信息学联赛的金牌,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参赛学校,三次全国联赛的颁奖大会和省队选拔均在我校举行。竞赛数学课程的开设,一批数学资优生被发现和培育,在一个区域内创造着一个神奇在2004年-2011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优秀的“杰系列”书写着一个传说:赵杰、陈杰、韩杰、苏炜杰(2007届)、熊杰超(2008届)、王杰(2012届)均获得联赛全国一等奖,苏炜杰更是获得联赛满分进入国家集训队;个性特长学生出类拔萃:河姆渡文学社的罗帅同学在校期间就创作并出版散文集通向月亮的梯子和乌云遮住月亮的脸;小作曲家翁宇鹰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歌百首金歌”的金奖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提速:实践于课堂,创作着课程,捧着自编的教材,挥洒着专业的智慧这是余姚中学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行走方式。省特级教师王爱娣老师、宁波市星级教研组组长王军晖老师等都在致力于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已出版的校本教材就有心学大师王阳明、认识王阳明、传习录全译、解读王阳明、中学生世界文学名作欣赏指津、中国古代诗文名句欣赏及用法指津、中学生英美文化欣赏必读、高中研究性学习导学、初高中衔接物理教材、穿越文言文的丛林、健美操模块教学、舌尖上的舞蹈、小小说课堂等十余部。在宁波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频传捷报,学校也被评为宁波市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学校。三、课程体系一所学校课程的鲜活就在于它的校本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为实现学校“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育人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掘和统整学校和社区资源,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强能力、有层次、综合性的余姚中学课程体系。我们对必修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及浙江省学科必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学校对国家课程适度校本化,保质保量,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设置多样的、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要充分挖掘开设选修课程的潜力,开足开全以下五类选修课程。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选修课程比例每类不超过25%;社团活动类、主题德育类选修课程比例每类不少于20%。学科竞赛类选修课程每学期课时比例不多于总课时的10%。(一)选修课程设置1科技知识类课程目标:不以加深学生的科技知识为目标,而是在拓宽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开设课程:数学建模、数学与思维、数论初步、数学发展史、趣味化学、环境保护、旅游地理、高中小发明、当代物理发展概况、生物技术与人类、数字电路、环保化学、金融知识、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制、网页制作、车船航模制作、无线电测向、航模制作、天文观测、植物栽培、生物标本制作等。2人文知识类课程目标:以当代文化发展、社会文化热点、学生文化需要和教师文化关注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旨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展人文视野、提高人文修养。开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中外文学名著导读、新诗欣赏、新武侠小说赏析、聊斋精讲、历史文献选读、小小说欣赏和创作、影视文学欣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研究、美学初步、论辩与思维、趣味逻辑、英美文化、英语口语·走遍美国、英国文学原著选读、中学生礼仪等。3学科竞赛类课程目标:满足部分以理科见长的智优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开设课程:以学科竞赛小组为教学组织形式,对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拓宽与加深,增加与大学衔接的相关内容,即先修部分大学课程,这类课程主要面向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学生,也允许学有余力的普通班学生选修。4社团活动类课程目标:这是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形成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卓越发展。开设课程:以河姆渡文学社、佰草堂、大嘴俱乐部、街舞社、军事社、书画社、模拟联合国、音乐社、星空话剧社、篮球社、排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网球社、数码联盟、影评社、动漫社、爱心环保社、历史社、猎人社、心育社、棋艺俱乐部等二十个学生社团为单位开设相应课程。5主题德育类课程目标:在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整合传统德育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校德育课程化,形成与学科德育相互支撑的主题式、系列化德育课程,逐步构筑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次的系列主题德育课程,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德育工作的育人效果。开设课程:开设“八大节四大主题周”活动课程,“八大节”包括礼仪节、科技节、沉思节、艺术节、爱心节、读书节、体育节、实践节,“四大主题周”包括学法指导周、口才与交际周、团队合作周、社团活动周。还有,“拿着党章上大学”中学生党校与马列学习小组,“感恩、感动、感受”“感”字系列活动课程,“从自我的努力中看世界”领袖训练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等。(二)组织保障1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和课程评审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建立选修课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2学校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选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年级、任课教师相关信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修习选修课程。3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拓展课程开发开设能力,开发开设选修课程。鼓励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选修课程教师。鼓励选修课程教师走校任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三)学分认定学校成立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生选修课学分的认定,具体操作详见余姚中学课程设置方案、余姚中学学分管理制度方案。(四)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管理主要采取成立管理机构、学术引领开发、建立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措施。1成立管理机构学校成立新课程实施管理领导小组、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新课程课程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研究所(下设学科竞赛研究中心、自主招生研究中心、考试评价研究中心、高考研究中心、创新实验班教育研究中心、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组织)等机构(详见浙江省余姚中学课程设置方案),贯彻“精雕细刻抓教学”的管理思想,构建“学术引领、专家治校”的管理机制,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高位发展。2学术引领开发积极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及教学研究所在学校课程设置和开发的作用,秉承“教育自觉、学术至上”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开放至善”的校本课程建设,不断优化配置学校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优质的课程资源,促成学生个性的发展、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成教师专业品性的培育、学术情怀的修炼、幸福指数的攀升;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夯实学校的品牌影响力。让学术性始终贯穿于课程开发管理的五个主要阶段:课程设计、课程选择、课程教学、课程评估、课程发展。实行“统筹兼顾,自下而上,开放至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成熟一门开发一门,实施一门评估一门。制订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愿景,宏观上对全校教师进行引领。3建立保障机制制定学生选课制度和学分认定管理制度,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在确保国家必修课程优化开设的基础上,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在校本课程的开设、开发中,积极倡导校长的协调意识、领导的服务意识、教师的精品意识,力争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1)落实校本课程的“四保障”师资保障: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自主性、智慧性,尊重劳动与智慧,提升课程开发的执行力和深化课程的研究力。原则上要求教师人人能够开发及开设一门以上校本课程。时间保障:调整课时结构,改每节45分钟为40分钟,每天下午第34节课为自主学习课;晚上设立答疑课,晚自修教师由“管课堂纪律”走向“管学习问题”;规定隔周周一下午第34课为学生社团活动课。场所保障:整合学校教育场所,设立25个自主学习室,开辟一批学生社团活动室。财力保障: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基金,同时鼓励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向社会自筹教育经费。(2)构建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学校课程实施与开发逐步走“开放至善”的建设之路。在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时,以人文性、学术性为一定的基准,凸显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四、创建成果(一)编制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体系,包括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编制、选课、运行)和课程运行机制评估,力求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形成余姚中学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考核评估体系、校本研修体系以及课程文化。(详见余姚中学课程设置方案)(二)提升课程领导力与开发力多样化的课程,对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化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的同时,我们将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上,多样化的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在原有走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社团化、导师化等多元方式并行的的教学管理模式,使课程教学更加简约、有效。多样化的课程也势必需要一大批“术业有专攻”的教师,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学校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化调配,让学有专长的教师担纲课程的首席导师,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对现有的教室、场馆进行适当的改造、升级,赋予其更多的使用功能,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在校本课程开发层面,学校由教师发展处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心牵头,制订了余姚中学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选修课开设的申报,学校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决定需开发的课程。(三)建构体系优化与创新课程根据浙教基【2011】157号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文件精神,为响应省厅关于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推动育人模式的多样化,强化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持续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我校着力构建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普遍对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创新原有课程,对选修课按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学科竞赛类、社团活动类、主题德育类五大类(上文已表),同时制定相应的选课制度、学分制度、弹性学时制度和评价制度,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初步满足了学生有差异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具体参见学生选课情况统计表)(四)精选课程特色引领与推广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设置的实践中,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精选一批优质课程,围绕特色进行深度开发与研究,进一步彰显其特色及育人功效,提升课程的品位,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并引领其他课程的有序有效开发,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特色的发展。1数学竞赛课程在群雄并起且数学苗子流失的困境中,学校数学竞赛组开发的课程,象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一样,硬生生地站住了高点,铸造了数学竞赛课程的品牌。我校数学竞赛课程的精髓是数学资优生的发现策略和培育技术两方面。剑指学生数学智慧与数学气质的教学实践操作策略系统为:着力构建认知中高水平的数学“双基平台”;着力数学模式的核心概念与数学原理教;着力高层次数学意识与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着力渗透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着力开展数学史教育与拓宽人文学科基础;着力提高元认知水平与提升思维监控能力;着力学生把玩数学原理生成数学解题智慧(磨题找寻数学原理的影子;制题做数学原理的魔术师);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与撰写数学小论文。竞赛数学课程的开设,一批数学资优生被发现和培育,在一个区域内创造着一个神奇从2004-2011年的七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优秀的“杰系列”书写着一个传说:赵杰、陈杰、韩杰、苏炜杰(2007届)、熊杰超(2008届)、王杰(2012届)均获得联赛全国一等奖,苏炜杰更是获得联赛满分进入国家集训队。2“感恩、感动、感受”“感”字系列活动课程学校弘扬先贤王阳明思想和精神,良知教育(国学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特色和精神符号。学校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开设主题德育课程,积极实施德育六大工程:即理想信念工程、爱心奉献工程、自我教育工程、100集智工程、环境育人工程和心理健康工程,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体验生活,开展了以“感受”、“感动”、“感恩”等为主题的“感”字系列活动,即: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在“感恩”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熟;在“感动”中理解,在理解中不断奋进。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实践和活动中,通过以体验为核心的情感经验的积累,使认知和情感相协调,形成个体稳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感”字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一项品牌课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余姚、宁波乃至省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始于是2006年的高三学子“感受浙大”大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任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赞扬,他还为此活动题字。近年来,学校还从课程的高度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再次开发和提升,更加凸显着课程的属性。“感受浙大”活动的目的为:通过组织“走进浙大、感受浙大”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访问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学府,聆听浙大教授学者的演讲,与浙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氛围、教学科研条件和优美校园环境,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精神,确立成长成才的人生理想和目标。通过此课程的开设,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姚中高三学子,学校已然成了浙江大学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真正实现了“感受一天,激励一年,影响一生”目的。3军训课程经过实践,我校高一学生的军训活动已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规范、提升军训课程,凸显学校课程属性。军训课程分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外出拉练、国防知识教育、军歌与校歌唱响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和阅读校史感受姚中活动等项目,这些项目与学校“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相承接,将进一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规范刚毅等优秀品质,增强学校行为活动文化的活力与内涵。另外,今年特别对集体跑操和紧急集合进行了了强化,为学校的日常的跑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八大节四大主题周”活动课程、姚中模联(YHMUN)社团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均有较好的课程效果与影响力。五、指标达成根据评估指标的16项标准,我们逐项进行认真的自查自评,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第1项: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秉持“止于至善”的姚中精神,坚持“校园美、理念新、师资强、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 大市领先、全省一流、长三角知名的示范性特色高中的办学目标,基于学校 “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育人目标,追求“让每位姚中人卓越发展”,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特色示范建设,形成 “以个性和谐促进发展,以个性特长培植成功”的育人机制,积极践行“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教学思想,创模式、强特色、多元化、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自评意见:达标第2项:发展规划 学校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办学发展规划“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学校教育余姚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2.8-2012.12),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精准定位,与时俱进地升级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并设计了学校在今后四年内改革和发展的十大特色项目以及六大保障机制。顶层设计的优化升级,极大地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下,学校各项重点工作实施策略得以贯彻落实,全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发展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自评意见:达标第3项:必修课程 学校已按要求开足开好必修课,且普遍对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实施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模式,实施校本作业编写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自评意见:达标 第4项:校内选修课程 学校已制订了符合本校实际的选修课程建设规划,选修课

    注意事项

    本文(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