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4205385
资源大小:128.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命题教师:赵敏丽、王咏梅、贺建设第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古代“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5.中国社会史在评价清前期经济时说:“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以下最能说明上述论断的现象是A当时中国是东亚、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地区 B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长期出现逆差状况 C当时中国生丝、茶叶、瓷器畅销世界各地 D当时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26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迅猛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27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B.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28.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人民的思想在当时都有所改变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29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0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从语意判断,西塞罗此处评价的是A埃及法老专制 B雅典民主政治 C罗马法治精神 D西欧封建制度31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32.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表一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表一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1个 B2个 C3个 D4个3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34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35.“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母亲 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40(25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华人的梦,如何才能真正富强,这才是最关键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试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来源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堆柱顺序:英1德2美3中4) 资料(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国。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高考资源网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1)根据材料一,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如何成为力量来源。(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分析明清以来(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日益衰退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对策。(9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三: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国家代表性展品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表四: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家代表性展品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比较表三、表四,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地”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地”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切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材料二 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以上材料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征农型变法的演变趋势。如何理解“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7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8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材料二 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9分)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2年美国U2发现古巴近程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立即向全世界公布此事,并派海陆空封锁古巴,B52携带核武器准备起飞。华约军事机构宣布取消全军休假,进入紧急状态。苏联领导人写信建议撤出导弹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保证不再侵入古巴。肯尼迪同他的顾问们决心不采取任何轻率地军事行动,国务卿迪安·拉斯科说“眼瞪眼”的对抗终于过去。而赫鲁晓夫颜面尽失,被赶下政坛,此后的领导人再也没有显出如此鲁莽的决心,要实现核均衡。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及现代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63年美苏签署的部分核禁实验条约约定有核国家不向无核国家转让,无核国家不得制造和拥有核原料和器材。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 摘自现代国际关系史材料三 北约欧洲成员国对美国对苏联的“越顶外交”感到不满,法国积极地发展独立核力量,倡导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中国揭露美苏企图,指出正确的途径应是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及现代国际关系史(1)据上述材料指出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巴导弹危机只是一次有惊无险、肌肉展示的原因。(8分)(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导弹危机发生和处置所产生的影响。(7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9分)银川一中2015届产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42526272829ADABCA303132333435CCBACD40.(1)分类及理由:第一类为16世纪西班牙、17世纪荷兰:主要依靠殖民贸易和军事;( 2分)第二类为18世纪法国、19世纪英国:依靠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除经济军事等传统力量之外,还发挥了软实力的作用)。(2分)分析: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推动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2分)启蒙思想传播到全世界,引起当地或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用来改造旧社会。(2分)(2)美德原因: 政治:国内政治相对稳定;(2分)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者: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拥有充足的资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分)中国原因: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实行文化专制);外交:实行闭关政策。(4分)(3)对策: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2分) 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利。(2分) 评价:根据不同条约、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体现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坚持原则外交,使中国完全挣脱不平等条约束缚,彻底结束近代百年屈辱;实行灵活外交,利于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保护革命胜利成果,为经济恢复发展创造条件。(5分)41【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美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一中美国展品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而中国展品则是落后农业文明的体现,分析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予以说明;表二中国展品反映的是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成果,美国展品也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都是高新技术,也同样是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加以说明。【答案】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2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1分)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分)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1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5.(1)趋势:以“税人为主”向以“税地为主”转化(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为以土地为主)。(4分)理解:盐铁专卖制度,利用国家垄断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表面上是征收商业税,实际上是对人口众多的农民实行了间接征税(间接地榨取了农业赋税)。(3分)(2)均田制、一条鞭法、摊丁人亩征农均与土地直接相关,而青苗法和免役法避开土地占有问题而征农;(4分)盐铁官营是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行垄断经营,而市易法是对一般商品的垄断性经营。(4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l)政治上主张英美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上主张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调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中间性的政制”。(6分)(2)在保留国民党政权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实际,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间道路”最终破产。(9分)47.(1)关系: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上对抗、妥协、合作(勾结)。原因:势均力敌;核战的毁灭性;世界人民的反对;领导人的理智等。(8分)(2)对抗威胁世界和平;削弱同盟体系;(勾结)合作确保其核垄断地位;妥协利于控制核战争的发生。(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l)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2分) 态度: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4分)(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