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声波透射法、单桩静荷载试验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4200899
资源大小:477.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低应变、声波透射法、单桩静荷载试验实施方案.doc
、项目1#楼实施方案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七月五日 目 录1、序言2、检测内容及数量33、检测设备及仪器34、检测人员及岗位职责44.1、本项目检测人员统计44.2、岗位责任45、检测质量保证措施65.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65.2、检测工作及时性保证措施85.3、检测结果准确性保证措施9附件:检测技术方案101、序言受/、的委托,我公司拟对、1#楼施工基桩进行低应变、声波透射法、单桩静荷载试验。目的是查明桩身结构完整性、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位置及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和评定该工程旋挖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2、检测内容及数量表2-1“锦和康城”保障住房E地块项目1#楼检测内容及数量统计表序号检测试验项目计量单位检测试验数量备注1基桩静载荷试验根1单桩竖向抗压2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根1桩径800mm,长度小于40m3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法)根1桩径800mm,长度小于40m3、检测设备及仪器表3-1检测设备及仪器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1千斤顶6300kN2台用于基桩静载荷试验2百分表0504只用于基桩静载荷试验3电动油压泵/1台用于基桩静载荷试验4声波仪ZBL-U5201台用于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法)5基桩动测仪RS-1616K(S)1台用于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注:本次检测工作所用的所有设备及仪器均通过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或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的率定并在有效期内,属准予使用的合格仪器设备。主要设备标定证书扫描件见投标文件。4、检测人员及岗位职责4.1、本项目检测人员统计表4-1本项目检测人员统计表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技术职称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职务1、男、项目负责人2、男/现场负责人3/男、项目检测员4、男/项目检测工注:人员履历、专业技术资格等证明材料见投标文件,项目所有人员的通讯方式见通讯录。项目检测员罗云龙为本公司指定的节假日值班人员,以满足本工程在节假日期间的检测需要,保证在节假日期间随时待命并及时进行相关工作,不会因节假日因素而耽误工期。4.2、岗位责任4.2.1、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本项目检测工作遵循质量管理手册要求,保证公正、独立、诚实地开展工作,确保其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财务和其它外来干预和影响;(2)主持制定质量方针、目标;(3)确定组织机构和人员;(4)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开展的各项活动,配备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和仪器设备配备);(5)制订现场检测各项规章、制度;(6)组织检测生产;(7)主持质量管理评审;(8)全权负责项目部的生产、质量、安全工作,对检测成果负责。4.2.2、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1)确保遵循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开展工作;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和改进;(2)全面负责技术工作,主持制定技术发展规划;(3)了解并组织解决检测过程中的重大或疑难技术问题;(4)组织有关人员对检测方法的探讨研究和确认,掌握标准和规范;(5)制订和实施技术人员岗前技术培训;(6)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编制年度内审报告并参加质量管理评审;(7)负责有关认证、认可事宜;(8)负责重大质量事故和质量争议的处理。4.2.3、现场负责人岗位职责(1)负责与参建各方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本项目现场检测工作全面负责,按时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各项任务,且对其进度、质量负责;(2)制订本项目现场工作计划,及时向业主提交检测结果并按月向业主提交本月检测工作的汇总结果,在汇总结果中体现出该月完成的工作量统计、检测结果统计及产值统计;(3)对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及本项目出具的各类检测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并对其结论的准确性对项目负责人负责;(4)组织制订本项目使用的检测实施细则,仪器设备操作规则和其它技术文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监督其使用;(5)对仪器设备的更新、购置提出建议,并参与仪器设备的验收、调试、维修;(6)组织本项目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学习、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检测方法,提高技术水平;(7)对本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8)对本项目的现场安全负责。4.2.4、现场检测人员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在项目负责人指导下,按时完成项目现场负责人交付的工程检测任务;(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3)熟练掌握各类标准和检测方法;(4)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记录、校对、计算、处理,按规定格式参与编写检测报告;(5)按要求使用、维护、校准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记录;(6)对检测有关的文件、记录、保管和使用负责;(7)必须拒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外界干扰,对业主的技术资料保密;(8)对所承担的工作质量负责。5、检测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5.2、检测工作及时性保证措施本公司保证:不会因为我们检测工作而耽误一天工期,一如既往地发扬我们24小时全天侯检测工作制,在人力和仪器设备上充分保证,现场检测工作和检测报告适应施工进度,达到即时效应。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完已具备检测条件的工程结构,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 项目现场负责人与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联络,了解施工进度,预计可开始开展检测工作的时间,提前作好检测计划安排。避免由于各方疏忽而耽误检测时间。现场负责人在接到电话通知后8小时内组织检测人员与设备进场进行现场测试;(2)根据计划安排及早作好现场检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道路通畅、现场照明等,以保证进场就能检测;(3) 项目现场负责人应与各方多联络,有些环节可采取交叉作业,以赢得时间,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4)公司内部加强各检测人员的协作,统一调配资源,统筹合理分布,灵活适应现场环境,对受检单位穿叉式、跳跃式、有重点、有缓急的进行检验。根据具体情况可相互支援,特殊情况下可从公司调配增加检测人员,保证现场检测工作的及时完成,确保施工工作面的数量,不影响施工进度;(5)现场检测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6)加强内部各检测小组的协作,特殊情况统一资源调配,如果各拟投入的各检测人员工作都很饱和,我公司将在本项目拟投入的人员与设备外无偿从公司调配检测人员和仪器予以满足建设工期的要求;(7)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施工到哪里,我们及时检测到哪里;(8)现场检测人员现场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用随机专用软件处理检测数据,绘制检测曲线;根据检测曲线的类型、形态特征结合基桩结构、地层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计算有关参数等;检测参数与技术标准对比,确定检测结论并填写中间检测报表并录入本项目检测台帐;(9)现场检测完成在24小时内经现场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逐级审核后出具检测快报并以盖章扫描件格式发送业主,现场负责人按月提交本月检测快报盖章纸质版;(10)每个月提交检测工作的汇总结果,在汇总结果中体现出该月完成的工作量统计、检测结果统计及产值统计,本项目全部现场工作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按业主要求份数提交检测正式报告;(11)本公司专门指定节假日值班人员,以满足本工程在全部节假日内的检测需要,保证在节假日期间随时待命并及时进行相关工作,不会因节假日因素而耽误工期。5.3、检测结果准确性保证措施(1)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并在标定有效期内,同时加强设备的期间检查,保证所有只用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2)现场检测人员严禁在检测结束后与施工单位沟通检测结果,检测数据需经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逐级审核后由现场负责人在24小时内向业主汇报检测结果;(3)现场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检测数据异常,出现缺陷桩后严禁与施工单位沟通,应立即(1小时内)上报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并提交测试数据,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现场检测人员上报后24小时内委派本项目其他检测人员并更换检测设备对该缺陷桩进行复测;(4)缺陷桩第一次测试数据及复测数据应经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逐级进行分析,以便准确确定该缺陷桩的缺陷类型,若缺陷类型达到III类及III类以上,应出具缺陷桩分析报告并及时提交业主,在报告中应体现缺陷桩的缺陷类型、缺陷位置及处理意见;(5)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也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工程所选派的检测人员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全部具有检测上岗资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大型工程检测的工作经验。附件:检测技术方案1、检测方法及目的1.1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低应变反射波法)及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为以判定基桩完整性类别及桩身缺陷类型和其在桩身中的位置;1.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其目的为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依据2.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2.2、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检测原理低应变试验: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缩颈、扩径、蜂窝、夹泥、断裂、空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会产生反射和透射,用记录仪器记录下反射波在桩身中传播的时间及波形,通过对反射波的曲线特征的分析即可对桩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进行判定,并对桩身混凝土质量进行推定。声波透射法: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混凝土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的波动特征;当混凝土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当混凝土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混凝土的声学参数。测试记录不同测试剖面对测和斜测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混凝土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单桩静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当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 = 40mm对应的荷载值;单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4、检测项目实施细则 4.1、低应变试验试验A、准备工作:1)施工单位提前24小时通知现场检测人员。2)检测单位到达现场后,施工单位将基桩参数表和工程相关资料(如有)一并交给检测单位的现场负责人。3)施工单位对报检的基桩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达到以下要求:桩顶在检测时,标高应为设计标高;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在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为10cm的平面;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3处,直径约为6cm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图4-1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对测试信号会产生影响。因此,测试时,当桩头侧面与垫层相连时,除非对测试信号没有影响,否则应断开。B、现场检测:1)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4d;打入或静压式预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之后进行。2)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传感器安装部位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浮动砂土颗粒存在;不得安装于松动的石子上;传感器安装应与桩轴线平行;用黄油或其它粘结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传感器底面粘结剂越薄越好。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传感器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激振点处混凝土应密实,不得有破损,激振时激振点与混凝土接触面应点接触;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主筋的影响;激振方向沿桩轴线方向。采用力棒激振时,应自由下落,不得连击。采用力棒或自由落锤,激振能量可控性和信号重复性比用榔头式锤敲击效果好;激振锤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快击窄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现场实际操作应综合应用手锤和力棒;激振能量在能看到桩底反射的前提下尽量小,可减少桩周参加振动的土体,以减少土阻力对波形的影响;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也可以制作模型桩测定;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传感器的灵敏度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4)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JSJC-1标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3个检测点;各检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宜少于3次,且检测波形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当信号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进行重复激振,提高信噪比;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较差时,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增加检测点数量,重新检测;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对存在缺陷的桩应改变检测条件重复检测,相互验证。C、数据分析当在桩顶施加冲击扰动力F(t)时,桩内只存在着下行波,波在不同的波阻抗界面上将发生反射。桩身混凝土的波速ci、桩身缺陷的深度x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ci2000×L/trcmci/n (注:n5)x(cm×tr)/2000式中:L测点下桩长(m);tr桩底反射波的到达时间(ms);tr桩身缺陷部位反射波的到达时间(ms); cm同一工地内多根类桩的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D、桩身完整性分类表4-1桩身完整性分类表(JGJ106-2003)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它特征介于类和类之间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或按平均波速计算的桩长明显短于设计桩长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注:1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它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桩身缺陷检测深度和桩长的检测长度应根据试验确定。4.2、声波透射法试验A、准备工作:1)声测管材质及埋设要求桩基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声测管埋设工作,监理要加强事前教育和过程检查,检测单位要向施工单位进行事先提示并指导。确保声测管埋设一次合格。杜绝声测管堵塞现象。本工程全部基桩都应埋设声测管,声测管埋设必须从桩底标高到伸出桩顶不小于0.5米。声测管应采用金属管,内径不宜小于40mm,管壁厚不宜小于2.5mm。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采用绑扎方式与钢筋笼连接牢固(不得焊接);声测管连接应积极采用外加套筒焊接方式进行,杜绝连接处断裂和堵管现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不漏水;管口应高出桩顶5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应一致。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测呈对称形状布置,如下图布置并编号: 呈三角形布置 呈四方形布置 800mmD2000mm D2000mm图4-2声测管布置示意图(注:图中阴影为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示意)2)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检测单位到达现场后,施工单位将基桩参数表和工程相关资料(如有)一并交给检测单位的现场负责人。施工单位对报检的桩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达到以下要求:调查、收集待检工程及受检桩的相关技术资料和施工记录。包括:桩的类型、尺寸、标高、施工工艺、地质状况、设计参数、桩身混凝土参数、施工过程及异常情况记录等信息。检查测试系统的工作状况,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将伸出桩顶的声测管切割到同一标高,测量管口标高,作为计算各测点高程的基准;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封口待检;在放置换能器前,用模型探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以免换能器卡住或换能器电缆被拉断,造成损失;准确测量桩顶面相应声测管之间外壁净距离,作为相应的两声测管间管距精确至1mm;测试时径向换能器配置扶正器,保证换能器在管中居中,又保护换能器在上下提升中不致与管壁碰撞,损坏换能器。桩身强度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0或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4天。B、现场检测现场操作过程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采用平测法对全桩各个检测剖面进行普查,找出声学参数异常测点。然后,对声学参数异常的测点采用加密测试,必要时采用斜测或扇形扫测等细测方法进一步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验证普查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定异常部位的范围,为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据。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同一高度的测点处,累计相对高差不大于20mm,并随时校正。本次使用的仪器为美国产CHA跨孔超声检测仪,能显示测试时的探头实时位置。能保证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处于同一高度。2)设置好仪器参数,进行检测。3)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或保持固定高差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本次使用的ZBL-U520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分辨率能达到0.59mm。4)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峰值和周期值,宜同时显示频谱曲线及主频值。5)将多根声测管以两根为一个检测剖面进行全组合,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检测。6)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加密测点,或采用斜测、扇形扫测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7)在同一根桩的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8)当声测管出现堵管情况时,按以下规定执行:埋有三根声测管,当某一根声测管桩底堵管采用斜测法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o。埋有四根声测管,当对角线上两根声测管堵管采用斜测法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o,可采用斜测法检测。其它情况下,在所堵声测管附近钻芯,检测桩身混凝土完整性,并用钻芯孔作为通道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此时应注意钻芯孔垂直度变化使发射和接收换能器间距变化对检测信号的影响。C、数据分析1)声学参数的计算和波形记录各测点的声时、声速v、波幅及主频f应根据现场检测数据,按下列各式计算,并绘制声速深度(v-z)曲线和波幅深度(z)曲线,需要时可绘制辅助的主频深度(f-z)曲线: 式中 第i测点声时(); 第i测点声时测量值(); 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每检测剖面相应两声测管的外壁间净距离(mm); 第i测点声速(km/s); 第i测点波幅值(dB); 第i测点信号首波峰值(v); 零分贝信号幅值(v); 第i测点信号主频值(kHz),也可由信号频谱的主频求得; 第i测点信号周期()。2) 判定依据桩身混凝土缺陷应根据下列方法综合判定:声速低限值判据当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时应将其视为可疑缺陷区。式中 第i个测点声速值(km/s); 声速临界值(km/s)。 声速临界值采用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与2倍声速标准差之差,即:式中 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km/s); 正常混凝土声速标准差; 第i个测点声速值(km/s); n测点数。当检测剖面n个测点的声速值普遍偏低且离散性很小时,宜采用声速低限值判据。即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低限值时,可直接判定为异常。式中 第i个测点声速值(km/s); 声速低限值(km/s)。声速低限值应由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声速对比试验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经验确定。波幅判据波幅异常时的临界值判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波幅平均值(dB); n检测剖面测点数。当式上述成立时,波幅可判定为异常。PSD判据当采用斜率法的PSD值作为辅助异常点判据时,PSD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第i测点声时(); 第i-1测点声时(); 第i测点深度(m); 第i-1测点深度(m);根据PSD值在某深度处的突变,结合波幅变化情况,进行异常点判定。当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辅助异常点判据时,主频深度曲线上主频值明显降低可判定为异常。D、桩身完整性分类表4-2桩身完整性分类表(JGJ106-2003) 类 别特 征I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II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III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低限值异常IV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4.3、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A、试验加载及反力装置的选择: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加载设备为油压千斤顶、高压油泵。荷载量测使用0.4级060MPa精密压力表,沉降观测使用050mm百分表。 堆载物 百分表 承压板 千斤顶 油压泵次梁 桩 体 承力墙 主梁图4-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B、最大加载量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为设计承载力2倍。C、 试验设备的安装试验设备安装要遵循先下后上、先中心后两侧的原则,即首先安放承压板,然后放置千斤顶于其上,最后安装观测系统。试验设备安装要注意的问题:(1)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2)反力系统、加荷系统和承压板传力重心应在一条垂线上,各部件要连接稳固;(3)安装观测系统的观测支架和仪表等部件时,要保证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4)试验前检查千斤顶是否正常,油路是否漏油。千斤顶应平放于承压板中心。(5)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中的相关要求:对直径或边长于大于500mm基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装四只百分表。D、加荷等级及沉降测读时间间隔选择单桩静载荷试验按相关规范要求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共分10级加载,5级卸载。分级荷载每级加载量为最大加载量的1/10(注:各级试验荷载与所对应的压力表读数见下表)。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卸载时,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E、试验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4)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6)当发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即终止试验。 F、检测成果判析(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应对地基处理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作补充说明。(2)绘制有关试验成果曲线:为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应绘制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G、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的确定(1)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当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 = 40mm对应的荷载值;单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H、安全措施(1)试验场地应设置警示标志、标牌,与试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试验区域内。(2)试验人员及进入试验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应配戴安全帽,夜间作业时应穿反光背心。(3)试验时应配置专职安全人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终止试验并上报项目负责人。(4)试验过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操作执行,防止因试验操作不当而出现的意外。H、安全措施(1)试验场地应设置警示标志、标牌,与试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试验区域内。(2)试验人员及进入试验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应配戴安全帽,夜间作业时应穿反光背心。(3)试验时应配置专职安全人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终止试验并上报项目负责人。(4)试验过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操作执行,防止因试验操作不当而出现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