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吨养猪场养殖废水设计方案.doc
500吨养猪场养殖废水设计方案1.概述1.1项目概况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院,为新建生猪养殖企业。根据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容,采用干清粪工艺,粪便回收后用于堆肥产沼气发电,每天产生废水量为500吨/天。为适应市场发展,响应国家号召,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国策,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环保事业的发展。针对养猪废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环境行政部门及业主最终实现污水排放的要求,受的委托,我公司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并结合自己处理同类废水的工程实例及工程经验,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提出了本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供参考选用。2.废水特点养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为新建项目。结合我公司在养猪行业的治理经验,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SS、TP、粪大肠菌群、猪粪等。其沼气池出水水质特点为:污染物种类较多,成分较复杂COD、NH3-N、悬浮物、TP、粪大肠杆菌、猪粪等。CODcr浓度高废水中含有清理不完全的猪粪,废水中的SS高,造成CODcr浓度高,CODcr浓度高达10000mg/L-15000mg/L,去除废水中的猪粪等SS后的CODcr在5000mg/L-8000mg/L,属于高CODcr浓度废水。SS浓度高由于废水中含有干清粪时没有清理完全的猪粪,SS浓度高达0.1%-0.3%(1000-3000mg/L)。NH3-N、总氮浓度高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一般在200-300mg/L,总氮浓度高达300-800mg/L,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TP浓度高养猪废水采用干清粪工艺废水中的TP浓度在30-50mg/L,属于高含磷废水(根据相同行业工程经验)。废水中含有粪大肠杆菌等细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猪粪残留物,含有大量的粪大肠杆菌、蛔虫等微生物。C/N基本能满足废水生物脱氮的要求生物脱氮理论CODcr/NOX-N=2.86,但一般认为生物脱氮要求C/N=35。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废水需要采用厌氧处理降低废水的CODcr的污染物,然后再进行脱氮处理。废水经厌氧处理后废水中的CODcr大幅降低,氨氮浓度降低较少,废水中的总氮转化为氨氮转化为氨氮表现出来,造成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不降低很少或升高。根据工程经验,养猪废水经过滤厌氧处理后废水中的CODcr=1200-2000mg/L,氨氮浓度为400-700mg/L, C/N=1.5-3,基本能满足生物脱氮的要求。但是直接采用生物脱氮,耗氧量、耗碱量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厌氧处理后的废水中悬浮物不易沉降此废水经厌氧反应器处理后废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多为沼气池流失的厌氧菌种,厌氧菌消耗废水中的COD产生沼气附着在悬浮物的表面,使悬浮物不易沉降。3.设计原则和依据3.1设计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7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指南20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给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GB500692002)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94)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J140-90,97修订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GB50187-93)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供电系统设计规(GB50050-9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GB50055-9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J141-9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97)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75-9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GB50046-9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GBJ87-85)砼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GB50104-2001);其他有关设计规。3.2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处理排放的污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和规定。(2)本着使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出水达标的指导思想,结合废水水质特点,积极稳妥地引进、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达到技术与经济性能俱佳的效果。(3)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电气控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简化运行操作,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降低污水处理站的能耗及运行成本。(4)工艺流程先进、简洁、可靠,便于操作管理,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自流的布置方式,减少提升次数,节约提升能耗。(5)在设备配置和安装设计中,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力争简化设备配置数量,并要求做到合理安装,检修便利,减少维修频率,降低维修成本和费用。(6)根据用户的意见,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布局合理,通道畅通,装饰与绿化与附近环境协调匹配。(7)确保整个系统一次性调试成功、正常运行,各方面都能达到验收合格。何一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化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工艺方案。4.工程围本工程围自污水处理站进水格栅井起,到污水处理站接触消毒池出水口止。其容包括格栅井、调节池、初沉池、中间水池1#、厌氧反应器、吹脱调节池、混凝沉淀池、五段式生化综合池(厌氧池+缺氧1池+好氧1池+缺氧2池+好氧2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污泥储池、鼓风机房、配电中控室、化验值班室、消毒机房、污泥脱水间及其他辅助等所有建(构)筑物、污水处理站设备、污水污泥管道的安装调试,包括控制柜以及相关的电路连接等。 我方工程围:a、设备和土建构筑物的设计;b、工艺设计和电气设计;c、污水处理设施的所有设备制造、运输及安装;d、自污水处理站总进口到污水处理站出水口的所有管件连接;e、配电箱至各电器件的安装和线路连接;f、仪器仪表(包括手工分析仪表)的配置和安装;g、整套工程的联动调试至出水合格;h、提供活性污泥及各种药剂、物料的采购指标、数量;i、免费培训操作人员,协同编制操作规程,同时做有关运行记录。为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5.设计水量、进出水水质5.1废水设计水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容,本工程废水处理设计水量为:500m3/d=20.83m3/h。5.2废水设计进水水质根据我公司在养猪废水处理行业的工程经验,确定本工程的设计进水水质如下表 : 指标CODcrBOD5NH4+-NTNTP悬浮物pH单位mg/Lmg/Lmg/Lmg/Lmg/Lmg/L无量纲设计进水1000040003007004020006-95.3废水排放要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已经发行近15年的时间,已经二次征求意见修改此标准,所以为避免建设单位建造后短时间再次改造增加投资及运行费用,本次设计出水水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代替GB18596-2001)中规定的标准,并满足对本污水处理工程的出水水质要求,具体设计出水水质如下:指标CODcrBOD5NH3-NTNTPSS粪大肠菌群属pH单位mg/Lmg/Lmg/Lmg/Lmg/Lmg/L个/100ml无量纲设计出水1002025503.07010069二次意见要求1504040705.01501000696.工艺选择与确定6.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的原则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污水站的建设和运行意义重大。由于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及运行不但耗资较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对于污水处理站的建设,确保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费用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及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技术。500吨/天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将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本项建设单位治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2) 污水站所选工艺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气味、噪声、气雾等因素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3) 采用处理效果稳定、成熟、可靠、运行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4) 工艺控制调节灵活,提高自动化程度。(5) 在达到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不仅要减少工程投资,更要降低日常运行费用。(6) 整体工艺协调优化。(7) 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应与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方式结合起来考虑,污水处理站排出的污泥应易于处理和处置。(8)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及仪表检测系统。(9)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布局,减少占地。6.2污水生物处理可行性分析(1)污水生物可行性分析(BOD5/CODcr衡量指标)BOD5和CODcr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个水质指标,用BOD5/CODcr值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BOD5/CODcr值越大,说明污水可生物处理性越好,综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可参照下表中所列的数据来评价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污水可生化性评价参考数据表3:BOD5/CODcr0.450.300.450.200.300.30可生化性好较好较难不宜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BOD5为6000mg/L,CODcr为15000mg/L, BOD5/CODcr=0.4,属于较好生物降解畴。(2)污水生物脱氮可行性分析(BOD5/TN衡量指标)该指标是鉴定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在不投加外来碳源条件下,污水中必须有足够的有机物(碳源),才能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从理论上讲,BOD5/TN2.86就能进行脱氮,但一般认为,BOD5/TN3.5,即可认为污水有足够的碳源供反硝化菌利用,本工程BOD5为4000mg/L,NH3-N为300mg/L, TN为700mg/L, BOD5/TN=4000/700=5.70,属于碳源充足的污水。根据以上分析,本工程易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碳、脱氮处理。(3)污水生物除磷可行性分析(BOD5/TP衡量指标)该指标是鉴定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废水中的磷以三种状态存在:有机磷、正磷酸盐、聚合磷。生物除磷主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了竞争优势。在厌氧状态,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聚磷水解为正磷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易降解的CODcr,同化为细胞碳能源存储物聚-羟基丁酸或-羟基戊酸等。在好氧或缺氧状态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者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贮物质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无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有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由于厌氧除磷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厌氧除磷的,在不投加外来碳源条件下,污水中必须有足够的有机物(碳源),才能保证聚磷菌厌氧状态下释放足够的磷,并为后续好氧状态下的聚磷做准备,保障除磷的顺利进行。从理论上讲,BOD5/TP17就能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本工程BOD5为4000mg/L,经厌氧处理后废水中的BOD5为750mg/L,经石灰除磷后TP为5mg/L, BOD5/TP=750/5=25,属于碳源充足的污水,满足生物除磷的碳源要求。6.3废水中污染物处理方法概述废水处理通常可选用生物法、化学法及物理化学法等。污水处理中,不同的污染物是经不同的方式去除的,污染物的去除决定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各种污染物去除原理和方法如下:6.3.1 悬浮物的去除污水中SS的去除主要靠沉淀、过滤作用。污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大尺寸的有机颗粒靠自然沉淀作用就可以去除,小尺寸的有机颗粒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而小尺寸的无机颗粒(包括尺寸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围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吸附、网捕作用,与活性污泥絮体同时沉淀去除。污水站出水中悬浮物浓度涉及到出水SS指标,还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的主要是活性污泥絮凝体,其本身的有机成分就很高,因此对出水的CODcr、BOD5、TP等指标也有直接影响,所以控制污水处理厂出水的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为了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需要在工程中采用适当的措施,例如采用适当的污泥负荷值以保持活性污泥的凝聚及沉降性能,采用较小的二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采用较低的出水堰负荷,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网捕作用等。6.3.2 BOD5的去除污水中的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代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完成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这也就是污水中BOD5的降解过程。在这种合成代与分解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例如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有机物)直接进入细胞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机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备酶水解溶解后进入细胞部被利用。由此可见,微生物的好氧代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污水中的残余浓度BOD5很低。BOD5的去除的去除分为厌氧处理法和好氧处理法。6.3.3 CODcr的去除污水中的CODcr去除与BOD5基本相同。CODcr的去除率取决于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他与废水的组成有关。对于此养殖废水,其BOD5/CODcr比值往往接近0.4,其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出水中的CODcr值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6.3.4氮的去除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氨氮;第二步是氨氮的亚硝化和硝化;第三步是硝态氮的反硝化转化为氮气。这三步转化反应都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第一步在水解、异养菌的作用下进行,第二部在好氧环境中利用硝化菌及亚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完成,第三部在缺氧环境中利用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转化完成。在缺氧的水体中,硝化反应不能进行,可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反硝化作用。因此,污水的脱氮是有硝化和反硝化两个生化过程产生的。污水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硝化,有机氮被细菌分解成氨氮,氨氮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在缺氧条件下,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溢出,从而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在厌氧生化的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通过微生物的增长去除废水中的氨氮。6.3.4磷的去除废水中的总磷包括:正磷酸盐、有机磷、聚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其中主要以正磷酸盐、有机磷、聚磷酸盐为主。除磷方法分为生物除磷法及化学除磷法。生物除磷分为三步:1.厌氧区:生物除磷菌获得VFAs,并将其运送到细胞,成胞碳能源存储物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算,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糖的酵解,并导致磷酸盐向体外释放。2.好氧区:细菌以聚磷的形式存贮超出生长需求的磷量,通过PHB/PHV的氧化代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捕捉存贮,磷酸盐从溶液相中去除;合成新的贮磷菌细胞,产生富磷污泥。3.剩余污泥排放: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从生物除磷系统除去。好氧吸收磷的前提条件是混合液必须经过磷的厌氧释放,在有效磷释放过程中,磷的厌氧释放可使微生物的好氧吸收磷的能力大大提高。好氧吸收磷速度的不是由厌氧释放磷速度不同引起的。厌氧段放磷速度大,释磷放量大,合成的PHB就多,那么在好氧段时分解PHB而合成的聚磷酸盐速度就较大,所以表现出的好氧吸收磷的速度也就大。化学除磷:化学除磷通常采用投加铁盐及铝盐、石灰成成羟基磷酸盐进行化学除磷。除磷效率较高,但是运行费用增加。由于本工程废水中的总磷浓度高达40mg/L,单独采用生物除磷工艺不能保障废水中总磷的达标排放,需要对废水中总磷进行预处理降低后进行生物除磷。所以本工程采用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相结合的工艺对废水中的总磷进行去除。6.4污水预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工程废水预处理采用如下措施:细格栅:本工程采用机械细格栅对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及纤维状污染物进行去除。选择原因如下:采用干清粪工艺,但是废水中还残留较多的猪粪等悬浮物以及纤维状的污染物,如果不达到去除回堵塞后续调节池潜水排污泵,影响污水处理站的正常稳定运行。调节池: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选择原因如下:废水的排放为间歇排放且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如果不对废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会造成后续处理单元的稳定运行,影响出水的稳定达标运行。初沉池:对废水中泥沙、粪污进行沉淀分离。废水中含有的泥沙会对后续厌氧及好氧生化处理系统造成淤积,粪污在废水中以CODcr及氨氮、总磷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先行去除,后续的厌氧系统及AO生化处理单元的设计负荷很大,造成工程总投资大大的增加,运行废水大大增加。厌氧反应后针对废水中的SS及高氨氮的预处理方法:吹脱调节池:投加石灰乳调节废水的PH=10.512,曝气吹脱废水中的氨氮。石灰乳同时起到混凝沉淀的作用。厌氧反应器出水中含有厌氧菌种,此悬浮物不易沉降,需要对其曝气破坏菌种的活性。混凝沉淀池:沉淀废水中的羟基磷酸盐及其他沉淀物。6.5厌氧处理工艺选择污水处理站的工艺选择应根据现状工艺条件、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站建设规模、污泥处理方法、气象环境条件及技术管理水平、工程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6.5.1.厌氧处理方法介绍为了强化处理效果和极大的减轻后续单元的处理负荷,满足好氧生物处理的要求,设置厌氧生化处理是必须的。厌氧、水解酸化都经常用作好氧的前置处理工艺。由于本项目的废水有机物较高(初沉池沉淀粪便后COD高达7000mg/L),只能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否则处理系统很难达到排放标准。1、厌氧生化法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应用围广 好氧法因供氧限制一般只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而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有些有机物对好氧生物处理法来说是难降解的,但对厌氧生物处理是可降解的,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醌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2)能耗低 好氧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供氧,曝气费用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厌氧法不需要充氧,而且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废水有机物达一定浓度后,沼气能量可以抵偿消耗能量。实践表明,当原水COD达到2500 mgL时,采用厌氧处理即有能量剩余。有机物浓度愈高,剩余能量愈多。一般厌氧法的动力消耗约为性污活泥法的110。(3)负荷高 通常好氧法的有机容积负荷为24kgBOD(m3.d),而厌氧法为2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 好氧法每去除1kgCOD将产生0.40.6kg生物量,而厌氧法去除1kgCOD只产生0.02-0.1kg生物量,其剩余污泥量只有好氧法的5-20。同时,消化污泥在卫生学上和化学上都是稳定的。因此,剩余污泥处理和处置简单、运行费用低,甚至可作为肥料、饲料或饵料利用。(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好氧法一般要求BOD:N:P为100:5:1,而厌氧法的BOD:N :P为100:2.5:0.5对氮、磷缺乏的工业废水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较少。(6)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可以杀死废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毒等。(7)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 厌氧反应器可以季节性或间歇性运转。与好氧反应器相比,在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后,能较迅速启动。2、厌氧污水处理法也存在下列缺点:(1)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时间比好氧长;(2)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淮,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3)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3、本次所选工艺的独特性根据我公司在食品、医药工业废水中的大量工程实践和提炼的理论数据,在工程设计中对厌氧经典工艺进行了特定的卓有成效的优化设计:(1)配水装置出口处的要求和配水均匀性:长期运行中的厌氧经典工艺中会有“鸟粪石”的产生,厌氧工艺底部适宜位置的进水既能保证进水与污泥的充分接触又能防止难降解残留物堵塞进水管道。本次工程中采用特殊的配、布水系统以保证布水装置出口处的水力学要求和确保配水的均匀性;(2)合理利用循环特征:养殖废水处理工程中COD较高、可生化性好,循环量较大,循环的合理利用将大大提高污泥和废水的接触效率与厌氧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3)三相分离器的选用:废水的性质和类型不同,所采用的三相分离器必需与之相适应。由于该种强化工艺存在部分污水回流,反应器污水上升流速较经典UASB工艺高,故采用相应的高效的三相分离器以确保反应器有效污泥的浓度。根据气、固、液三相分离的要求,三相分离器设计要点: 从沉淀角度考虑,沉淀器的斜角(集气器的倾角)应该在4560; 集气室隙缝部分的面积应该占反应器全部面积15%20%; 在集气室应该保持气液界面以释放和收集气体和阻止浮渣层的形成; 反射板与隙缝之间的遮盖应该在100200 mm,以避免上升气泡进入沉淀室; 在出水堰之间应该设置浮渣挡板。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本项目厌氧采用IC反应器。6.6脱氮工艺选择目前现有的氨氮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空气吹脱法、氯化法、离子交换法、中空纤维微孔膜法、生物法。6.6.1空气吹脱法 废水中的氨氮大多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式所示: NH3+H20NH4+ +OH-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0%。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氨氮吹脱系统有吹脱池和吹脱塔两种,在实际工程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通常以石灰作为碱剂处理,经石灰调节pH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空气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空气排放,完成吹脱过程。由于用石灰调节pH值容易造成填料系统堵塞,使整个吹脱系统瘫痪,采用烧碱可以解决吹脱塔的堵塞问题;但是采用烧碱调节废水的PH,碱液运行成本太高。采用吹脱池进行氨氮吹脱效率较吹脱塔较低,占地面积较大,需要的池容较大,土建投资增大,但是采用氨氮吹脱池可以采用生石灰调节废水的PH,从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利用NH4+OH-NH3+H2O将氨氮废水的pH值调至10.5-11.5后,送入吹脱塔用空气吹脱,其脱氮率可达80%-95%。该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可靠性高;缺点是会造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且出水pH值较高、费用较高。6.6.2折点加氯法 先将氨氮废水的pH值调至8.0-10.5,然后加入摩尔比3 :2的次氯酸盐,使水中氨转化成游离氮而去除,再将pH值调回中性。此法的优点是去除率高,设备简单,且不受进水氨浓度的影响;缺点是有可能生成氯胺等其他毒物,出水中含有氯和硝酸根离子,水中有机物同时消耗较多的氯。6.6.3离子交换法氨氮废水经滤床过滤去除悬浮物后送入阳离子交换器,水中的NH4+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H+交换而去除,使出水达标。吸附交换近饱和的树脂可用硫酸进行再生。出来的再生废液含有硫酸铵,需进行提浓加工回收产品。无机离子交换法的离子交换剂是天然斜发沸石,沸石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硅铝酸盐,它具有特殊的离子交换特性,对污水中的NH4+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以粒度为2040目的天然斜发沸石作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吸附污水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净化污水NH3N的目的。对于联碱工艺,可以采用饱和盐水(NaCl饱和溶液)洗脱使沸石再生,并回收氨氮。如此吸附再生(洗脱)不断循环,是利用离子交换工艺治理污水中NH3N的主要技术原理。此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较简单,去除率高,缺点是再生废液的处理较麻烦,处理费用较高,且对有机物无法同时去除。6.6.4中空纤维微孔过滤法氨氮废水先经滤床过滤除去悬浮物后进入中空纤维微孔膜过滤装置,利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孔膜的膜分离特性将水中的NH3分离出来,达到脱氮功效。失效后的微孔膜需用酸再生。此种方法目前尚处于小试和中试阶段,它的最大问题就是再生液难于回收利用。6.6.5电催化高级氧化法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催化高级氧化技术能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有催化活性的电极反应直接或间接产生氧化中间物,从而有效去除污染物。电催化氧化法去除氨的原理是:废水进入电解系统以后,在不同条件下,在阳极上可能以不同途径发生氨的氧化反应:(1)氨的直接电氧化,即氨直接参与电极反应,被氧化成氮气脱除;(2)氨的间接电氧化反应,即通过电极反应,生成氧化性物质,该物质再与氨反应,使氨降解、脱除。缺点是电耗大。6.6.6化学沉淀法加入沉淀剂,使氨氮生成难溶复盐MgNH4PO4·6H2O(简称MAP)沉淀除去,MAP作肥料回收利用,缺点是加入的磷盐往往造成出水磷的超标。6.6.7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实现对氨氮的生物降解去除。反应方程式如下:2NH4+ +3O2-2NO2- +4H+ +2H2O (亚硝化反应)2NO2- +O2 -2NO3- (硝化反应 )6NO3-+5CH3OH-5CO2+2N2+7H2O+6OH- (反硝化反应)生物法能较彻底的脱除废水中的氨氮,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高含氨氮废水处理基本上都采用A/O硝化反硝化流程单独处理,或与化学法、物理法相结合进行处理。生物法污水处理又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二种。生物膜法采用填料或滤料经挂膜提高微生物单位体积的密度可大大提高容积负荷,占地面积小,但在实际运行控制过程中广泛存在池型复杂、控制困难、膜易积存、滤料流失、水流短路以及氧化池底布气管检修不便、填料堵塞、板结等问题。活性污泥法同生物膜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运转经验丰富、环境良好等优点,因此,生物活性污泥法是其中的首选方案,在国外亦被普遍采用。1)生物脱氮工艺的历史从60 年代开始,美国曾系统地进行了脱氮物化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用物化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经济上不合算,因此着手研究生物法脱氮。从70年代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脱氮己逐步实现工业化流程,1977年正式命名为 A/O法。A/A/O法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而成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开展生物脱氮研究,在80代后期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处理工艺有A/A/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后期SBR法中演变成采用CASS法,氧化沟法改良为带有沉淀槽的三槽式氧化沟等。2)生物脱氮工艺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有机氮、蛋白氮等在好氧条件下转化成氨氮,而后由硝化菌变成硝酸盐氮,这个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有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反硝化碳源等。 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缓慢,所以,要有足够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0.2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按照上述分析,通过进水水质分析,确定可以采用生物脱氮工艺对污水进行脱氮。按照上述分析对比及厌氧反应器出水水质(PH=68,CODcr1500mg/L,NH4+-N600mg/L),本方案采用吹脱池+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吹脱池采用投加生石灰调节废水的PH至10.512,经吹脱池吹脱后废水的PH降至89,进入后续的生物脱氮系统,调高的废水PH能补充生物脱氮产生的酸,从而达到平衡;吹脱后氨氮降低至300mg/L左右,C/N=1200/300=4,基本满足生物脱氮的要求,不需额外补充碳源。6.7 生物脱氮处理单元选择本项目污水中氨氮含量高,出水对氨氮指标要求也比较高。比较常用的、比较实用的方法有:A/O法、SBR、氧化沟法、MBR法等。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有机氮、蛋白氮等在好氧条件下转化成氨氮,而后在硝化菌作用下变成硝酸盐氮,这个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由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反硝化碳源等。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缓慢,所以,要有足够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实现对氨氮的生物降解去除。异化反应方程式:2NH4+ +3O2-2NO2- +4H+ +2H2O (亚硝化反应)2NO2- +O2 -2NO3- (硝化反应 )NH4+2O2NO32H+H2O 6NO3-+5CH3OH-5CO2+3N2+7H2O+6OH- (反硝化反应)同化反应方程式:NH4+1.86O2+1.98HCO3-=0.98NO3-+0.0206C5H7O2N+1.88H2CO3 +1.04H2ONO3- +1.08CH3OH +0.24H2CO3 = 0.06C5H7O2N +0.47N2 +1.68H2O +HCO3-生物法能较彻底的脱除废水中的氨氮,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6.7.1 SBR法1901年英国Ardern和Lockett在其试验成功的基础在世界化学学报上首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科研报告,介绍了在单一的反应器将空气注入污水中,将其所产生的污泥进行循环并按间歇方式运行,就得到良好的污水净化效果,从试验成果,诞生了活性污泥法。70年代以来,活性污泥法一直处于污水生化处理的主导地位。活性污泥法虽然处理效率很可观,但是由于当时的监控和检测技术的限制,SBR法未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起,由于西欧各国财政上的原因,迫使环保事业着眼于低投资低能耗,后来由于程控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水质仪表如溶氧测定仪等的发明,于是SBR法又得到了重视。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开始了高层次重新研究间歇活性污泥法。被命名为序批式活式污泥(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 SBR)。根据 SBR工艺运行模式,其操作由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出和闲置5个基本过程,从进水至闲置之间的工作时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的5个过程都在一个反应池按程序完成,整个处理系统可以通过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反应池进行组合交替完成。由于SBR工艺流程短,反应过程在一个池按时间程序完成,所以在时间程序中进水阶段可以降低曝气强度使池产生缺氧状态,而曝气阶段的时间可根据实际反应时间而定。通过时间顺序可以对缺氧、好氧的比例进行调整,使处理系统更适应水质的变化和达到期望的出水标准;通过时间程序可控制沉淀出水水质,根据活性污泥的实际沉淀时间使出水SS浓度更低。SBR法,曝气、沉淀集同一池,节约了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但曝气池体积、曝气动力设备均要增加,在中小规模污水处理中是较好的处理工艺。而且出水中硝氮比较低。不足之处在于:SBR采用间歇出水,对排水沟渠的要求较高;另外,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如需后置深度处理单元,则必须增设缓冲池并增加一级提升。SBR及其改进型CASS好氧阶段,在空气搅拌下,混合液完全混合,需氧量随着硝化反应的进行逐渐降低,需要随时调整曝气量,要求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准确,实际上往往做不到,造成前期溶解氧低或适中,后期溶解氧过高。过高的溶解氧造成反应器中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大量繁殖,吃掉菌胶团,污泥浓度降低,抑制硝化反应的进行,这是CASS或SBR脱氮效果低的主要原因。在缺氧阶段为混合液非完全混合,效率受到影响,脱氮率较低。没有稀释功能,对高氨氮废水适应性差。6.7.2 氧化沟法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具有特殊的循环流态,既是完全混合式又具有推流式的特征。氧化沟一般在延时曝气条件使用,水和固体停留时间长,固体总量较多,因而能对进水水质的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又因为氧化沟沟循环量高于进水流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使其产生较大的稀释能力,当受到水质水量波动的冲击或有毒物质的影响时能迅速稀释,所以氧化沟具有很强耐冲击负荷能力,适宜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氧化沟的曝气装置按点交替分布、而不是全池分布,因而很容易在沟形成好氧和缺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