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doc
“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 “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历时半年之久,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梦想,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众多之最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虽已精彩闭幕,但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其鲜明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Bet,t,er le)却早已深入人心。在世博会迄今159年的历史上,这既是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同时也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城市概念、改变未来生活方式乃至开创新的历史的一次全新尝试。因此,分析此次世博会的成功经验,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并尝试破解后世博时代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应当是极富意义的。一、后世博时代的重要命题: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大约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初发明楔形文字的苏美尔人,建筑了世界首批城市,这一变化也被称之为城市革命。2000多年前,先哲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对城市的起源与价值作了精妙的概括: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1据称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灵感便来源于此。美国现代哲学家、城市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2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 vl t,ds (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城市不仅是人口集聚、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高端的物质实体,更应该是可以让人诗意生存的人性空间。它的任何营造、规划、设计和管理,都是为了人能在其间展开合理而幸福的生活。(二)工业使城市化人口激增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经济增长和GDP主义的狂热追逐下,城市化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明旗帜,并在人类历史较短的时期内就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而近半个世纪,在发展经济的名义下,城市化的推进速度更是越来越快,城市的规模越建越大。据统计,至今全球已有2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而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则有280个,且全球城市人口每天仍以18万的数量不断激增。与此相比,另一组数据则更加令人震撼: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只有人口总量的2%;到1900年时,这个数字也只有13%;而在又经历了一个百年后的2000年,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了5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情况。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一份城市报告再次令我们感到压力。根据这份名为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报告称,中国是在过去30年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全球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另外,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统计,全球发展中地区有400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而发达国家则大都已达到高度城市化。根据预测,到2050年时,世界上城市人口的比例将达到令人恐怖的75%。也就是说,在每四个地球人当中,将有三个是城里人。(三)增长使城市生态脆弱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带给人类丰富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一份世界城市状况报告中,出现了以下这样一句评语:城市既有序又无序,寄生其中的有美丽也有丑陋,有美德也有罪恶。城市呈现出人类最好和最坏的一面…… 统计表明,尽管在地球上城市的覆盖面积只占地表总面积的2%,但它们却每年要消耗掉全球年消耗总量3/4的资源,是大气中一半以上残留的温室气体、数十亿吨固体废弃物和水体有毒污染物的制造者。虽然目前并无准确的科学证据证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气候灾变与此直接相关,但毫无疑问,如果上述20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都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成长的话,那结果无疑将会是一场地球生态的灾难。这正如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上海宣言中所写道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冲突,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城市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四)城市是未来生活的福地未来的城市发展应当怎样才是合理的?联合国人居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给出了基本的答案: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基于此,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压力,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了一个发人深思并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二、破解命题的关键锁钥:改进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一)城市公共服务的定义与内容城市公共服务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界有众多的定义。孙钰(2004)认为,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公共物品( oublic goods)与公共服务(oublicservice)的总称,它既包括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也包括准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介于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和私人物品与私人服务之间)4。冯云廷(2004)将城市公共服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是指城市公共领域所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服务的总称;狭义上的城市公共服务则是指不以物质形态,而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或劳务等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事务5。金南顺(2009)将其界定为: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稀缺的公共服务资源为满足广义市民6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精神服务、制度服务与具体服务的总称。7城市公共服务的内容众多。山田浩之(1991)认为,上下水道、电气、煤气、通信、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警察等服务,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效率密切相关8。阿瑟·奥沙利文对城市公共服务的内容研究则侧重于教育和基础设施,且对基础设施中的交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冯云廷则认为城市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福利、警察服务、公共教育、消防救灾、信息服务,等等。(二)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的五大职能(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中,城市公共服务具有影响面最大、影响力最深的特点,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1、城市公共服务的经济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公共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公共经济是一种产生于竞争性分散经济基础之上的,又反过来对分散经济起扶助、制衡、服务和推动作用的经济系列。1阿瑟·奥沙利文认为提供地方公共服务会对地区企业成长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城市改进了公共服务,那么该城市将以更高的速率成长发展(2)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来提高效率。12城市公共服务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进入成本以及放松管制等方法起到鼓励竞争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干预对城市空气和水的污染,通过监督控制药物、食品以及放射性物质等不安全因素来减少或避免市场失灵所造成的非效率与混乱无序。(3)城市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城市财富的再分配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项目等手段,向某些团 “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体进行倾斜性的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平等。13城市公共服务可以通过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群体等增进平等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城市广义市民的满意度。2、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协调城市人际关系和政府民众关系,有助于减少和改善弱势群体的困难状态,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城市犯罪。(2)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是人类继城市化之后面临的又一重要历史转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不仅有助于使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而且所涉及的住房、教育、基础设施、灾害抗御等内容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3)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城市综合竞争力包括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硬竞争力中包括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而软竞争力则包含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以及开放竞争力14。 政府管理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推动力量,也是其基本约束力量。15城市公共服务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水平的提升几乎对上述所有软硬指标均产生好的外部效果,因而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4)城市公共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长治久安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该阶段对一个国家的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应注意的是各种潜伏的危机和矛盾也会在这个阶段凸显。如果城市公共服务对市民需求反应灵敏,对各种弱势群体的覆盖及时合理、处理得当,就能使我国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并进入中等发达阶段;如果搞不好就可能出现城乡失调,经济和社会矛盾频发,甚至出现徘徊倒退。综上所述,改进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无疑是破解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命题的关键之匙。鉴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改进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三、多管齐下的动态管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良性生成机理正是基于城市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性和涉及面的广泛性,注定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改进和完善绝不可能是单向度的举措,而应当是多维复合作用的结果。为此,需努力实现理念、技术、设施与制度的有效结合,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达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一)实现理念、技术、设施与制度的有效结合理念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灵魂,是技术、设施与制度的先导,它决定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技术、设施和制度是城市公共服务理念得以实现的手段保证,它们决定了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某种意义上,这四者是一种先后的因果关系,即:理念产生后需要技术的创新一技术的创新导致了设施的建立一设施建立后寻求制度的保障,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现实中,四者之间却是一个持续互动、彼此影响的关系。l、人本与和谐应当是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根本理念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城市即人,破解城市病的关键还是在人。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正是通过以人为本的办博理念走向和谐城市的生动实践。世博园中有一个城市主题馆叫做城市人馆,用6个来自不同城市、分属于不同大洲、代表着不同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真实家庭的故事,来讲述城市化过程要顺应、尊重人的各种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核心思想。正如该主题馆的荷兰设计师赫曼考斯曼所说:他们生活道路虽各不相同,但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同样的幸福。关键是,城市需要包容这种多样性,彼此尊重对方的存在。17城市要做到让生活更美好,就要充分显示出对人的尊重,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舒适惬意。这是人类始终在追求的一种状态,也是现代城市理应具有的一种内涵。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与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上海宣言中所写道的: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城市应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注重公平与效率的良性互动,创造权利共享、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每个居民都能分享城市经济发展成果,充分实现个体成长。为此, 和谐城市应努力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和谐互动。2、先进的技术、设施将是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坚实保障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众多炫目的新技术、新创造给人们以治理城市病的信心,但只有新技术被恰当地运用时,科技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有一处堪称优秀公共住宅建筑露天博物馆的区域,那些美丽的竹屋建筑群落,是西班牙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实践。那些建筑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来供应热水和暖气, 栽培具有生物气候调节作用的空气树,而所有这些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改变城市贫民的居住环境。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圣·米歇尔环保中心的改造过程同样是技术运用的经典案例:圣·米歇尔环保中心占地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在1925至1984年间是采石场,1968年起开始变身垃圾填埋场。长久以来的恶性利用,给周边市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环境:臭气、噪音、不受控制的鸟类、甲烷等有害气体散发、地下水的污染等,困扰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上世纪80年代,市政府着手改建这块场地,创立垃圾分拣和销毁中心,进行环境监测,建设发电厂将沼气转化为电力,并逐步在原有区域设计建造公园、学校等休闲文化场所。到2020年,这里还将成先蒙特利尔最大的公园之一。随着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城市 (smart, cit,y)理念也正付诸我国各地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实践。昆山从构建电子化政府、网络化小区和数字化生活机能等三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无锡太湖蓝藻污梁得到有效治理, 物联网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IBM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的区域协同医疗项目中,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将单纯的社区概念延伸到功能社区,让医院周边的公司成为一个个不同的社区,可以2目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医院给公司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保健咨询等。上述案例说明,先进的技术、设施将是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坚实保障;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有赖于理念的革新,只有找准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一切新技术和新创造才有造福现实的可能。3、优良的制度将是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制工具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包括那些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群体进入城市是个趋势。这给城市带来活力,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我们的立法和制度设计,必须立足解决开放城市的管理服务问题。没有这样的基本判断,决策就会失误。与此相适应,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成功举 “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后世博”时代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竞合性构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办世博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本市促进和保障世博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决定,授权政府在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相冲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临时性的管理措施。市政府据此出台了28项通告、规章。从实际运行情况和市民的普遍感受来看,这些临时性管理措施的效果良好,其中不少在今后的城市管理中可以继续采用。世博会以后,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一些在世博会期间有所缓解的城市管理顽症是否会回潮和反弹;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和创新举措加强城市管理以进一步惠及民生;世博期间城市管理的有效经验和世博会展示的城市管理先进理念,能否得到吸收并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两个条件:一要有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要有推进制度正常运作的动力源。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抓紧时间,将一些临时性管理措施以政府规章形式固定并保留下来,变成常态管理措施,实现世博中与世博后城市管理无缝衔接。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以延续世博会期间执法者的执法热情和民众的支持热情。(二)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1、落到实处的措施是执法的强大动力世博会期间,执法部门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为执法提供了强大动力,对于存在的问题,整改率达到了100%,使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取得了预期效果。出于爱国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广大市民自觉配合,为有效执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是执法的强大动力。2、问题导向的脉络是联动的有效机制世博会期间以问题为导向,政府部门之间很好地进行了沟通与协作,并采取了市区联手、部门联动, 先解决问题、再区分责任等有效机制和积极做法,为中外游客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世博会的成功公共服务也证明我国转型期,如何快速而深刻地界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信念、如何在利益关系和地位关系中和谐地调整结构,这已经成为倡导不同思想观念、承认文化民族差异、构建和谐文化社会的繁荣基础。3、集体意志的缺乏是城市通病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世博会期间上海城市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上海市政协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发挥世博后续效应,提升上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中,却指出上海的城市管理,往往缺乏城市集体意志。进而导致规划和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有头无尾。报告还称, 我们有一些美好的愿景,却常常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意志和行为,在向社会和民众说清楚并发动他们参与方面做得不够,形不成城市集体意志。这也是我国众多城市的通病。打造服务型政府,形成全方位的决策互动机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家机构和市民都有一个培养和进步的过程,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逐步形成公共参与的过程。为此,应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市民参与、科技创新、依法管理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城市运行整洁、有效、安全、高效,力争世博后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努力建立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服务新格局。(三)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导致公共服务的严重不均等化,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员向大城市,特别是拥有优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城市的大量集中。人员的过量集中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冲突等诸多问题,反过来降低了大城市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性。以北京为例,长期以来,北京的发展呈孤城突进之势,北京与周边地区发展存在很大落差,环京周边100公里的区域内,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带。像这样在首都周边存在贫困带的现象在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环京八市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与北京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八市经济总量再加上天津,才略超北京。落差的存在,使北京在吸附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增加了沉重的城市公共服务负担。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大都市圈的发展同质化程度很高,大都市圈内的发展水平都很接近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要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城市公共服务,应当努力达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变革,从城市的单一中心空间结构,演变为多心组团结构,从关注中心城区的发展到城市和郊区共同发展;从单个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到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从忽视城市环境到注重城市环境品质、注重生活质量。此外,大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也是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对待城乡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的城乡发展,应去除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城市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同时还要提高服务的水平和创意水平。注释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卷A章二:第7页,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2美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文化,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3夏洛克: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法制日报2010年3月30日09版:环球法治。4孙钰: 城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8期,第30页。5冯云廷: 城市公共服务体制:理论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第1页。6 广义市民定义为国内外所有选择在中国城市工作、生活、休闲的人,参见金南顺: 城市公共服务的三个基本问题, 城市问题2005年第6期,第57 58页。7金南顺: 城市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自序:第2页。8日山田浩之: 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00页。9冯云廷: 城市公共服务体制:理论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第1页。10饶会林: 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90页。11美阿瑟·奥沙利文: 城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第71页。12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27页。13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27页。14倪鹏飞主编: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1页。15倪鹏飞主编: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9 40页。16金南顺: 城市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自序:第1 4页。17肖春飞,李云路,杨金志: 新华视点:世博启示录,新华网http:new s .xinhuanet.co mw orld/2010-10/31c_12722137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1月4日23时18分。18所谓的城市集体意志包括政府决心、市民参与、法律保障、企业责任、社会组织推动等,要求现代城市实现规划时必须集纳各方力量。19胥会云,查多,王莉莎: 探寻新城市之路: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1月1日。责任编辑:张炜<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