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

    • 资源ID:4192972       资源大小:603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

    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述12.1工程概况12.2工程地质条件22.3水文、气象条件23.试验要求及目的33.1试验要求33.2试验目的34.试验内容及位置35.施工机械及人员配备35.1施工机械35.2测量、检测仪器45.3人员配备46.配合比设计57.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57.1 施工准备57.2 测量放样57.3 工艺流程57.4 承台施工方法77.4.1 桩基检测77.4.2 桩头破除77.4.3 承台钢筋绑扎77.4.4 承台模板安装87.4.5 混凝土浇筑97.4.6混凝土养护97.4.7基坑回填107.5 墩身施工方法107.5.1 脚手架支立107.5.2 钢筋加工147.5.3墩身预埋钢筋167.5.4模板安装167.5.5 混凝土浇筑187.5.6 混凝土养护197.6 墩身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07.6.1 桥梁墩台表面不平整207.6.2 桥梁墩台顶面流水坡不平207.6.3墩身表面粗糙、凸凹不平207.6.4 混凝土局部酥松,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17.6.5墩身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218.质量标准及检验218.1 模板安装218.2 钢筋加工及安装228.3 预埋件和预留孔检查228.4 墩、台身检查239.数据收集整理2310.质量保证措施2410.1施工前质量控制准备2410.2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2410.3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2610.4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2711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2911.1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11.2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011.3 夏季高温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0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3211.1安全管理体系3211.2安全保证措施3211.3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3511.4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3611.5高空作业安全控制措施371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3712.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712.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39新建连盐铁路站前IV标段首座承台、墩身工艺性试验方案1.编制依据(1)关于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工艺性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铁建201128号)(2)新建铁路连云港至盐城线站前工程设计图纸连盐施桥(特)15-I 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通桥(2012)4104-I 圆端形实体桥墩补充设计图连盐施桥参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1)现场踏勘调查资料2.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是我国东部沿海客货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本标段为LYZQ-标段第二项目部,线路起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线路终点位于盐城市响水县,施工里程DK132+062.465DK149+836.95,全长17.774km。基础设计为钻孔灌注桩,桥墩为圆端形实体桥墩。首座墩身位置选择在DK132+235.760。对应墩位号为5#,本墩设计为圆端形实体桥墩,墩高设计6.9m(含托盘及顶帽)。2.2工程地质条件本合同段路线主要跨越平原地貌单元,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路线全线为软土、松软土。具有含水率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特点。松软土、软土地段填筑路堤时,需结合地基土特性和路堤设计参数进行路堤稳定和工后沉降检算分析。沿线滨海平原、黄淮冲积平原广泛分布软土。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深灰色,软塑至流塑,软土成因主要为海积,包括滨海相、泻湖相沉积,软土位于地表硬壳层之下,大部分地段埋深在0.53.5m之间,厚度0.516.0m,在全线广泛分布。2.3水文、气象条件本合同段经过江苏省北部连云港、盐城地区,为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濒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因而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3.614.4,最高气温35.740.2,最低气温-10.4-19.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334.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1.5。年平均降水量883.6976.5mm,年最大降水量1212.41756.6mm,月最大降水量477.01073.2mm(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408.61584.6mm,年最大蒸发量1654.72083.5mm。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0.25m。区内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可满足建设需要。3.试验要求及目的3.1试验要求(1)施工工艺:采用组合钢模板,1:0圆端形实体桥墩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方法施工;(2)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之间;(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3.2试验目的(1)验证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强度要求;(2)检验施工设备及选定的施工工艺;(3)通过首座墩身确定墩身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检测等作业要求,以便指导本段墩身大面积施工作业;(4)验证脚手架搭设设计参数;(5)验证墩身模板设计参数。4.试验内容及位置灌河特大桥5#墩位于灌南县田楼镇境内,其上部结构形式为32+24m简支T梁,所在段落为直线段,接触网支架平台形式为普通式。本座墩身设计C35混凝土方量为:66.7m3。5.施工机械及人员配备5.1施工机械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见表5.1-1: 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5.1-1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吊车QY25辆12罐车10m3辆43风镐套14钢筋切断机GQ-40 台15钢筋弯曲机GW-40台16电焊机BX-1-500台47振动器D=50mm套45.2测量、检测仪器测量及检测仪器的配备情况见表5.2-1: 测量及检测仪器配备表 表5.2-1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1GPS华星A81台2水准仪索佳DS32台3坍落度桶2套4混凝土试模15×1510组5.3人员配备5.3.1 工艺试验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完成首座墩身试验任务,成立首座墩身领导小组,组长:徐祥宏 副组长:局指张涛、步进军、俞晟、王友锋、项目部谢靖宇、张科成员:项目部各部部长、架子队队长张克亮、技术负责人涂旭飞、质量员吴兴旺、安全员杨锦荣、技术员王鹏波、试验员赵云、材料员李喜延、领工员张琪、工班长宋金柱、测量员洪钊。5.3.2 施工作业人员单机作业每班由30人组成,其组织分工见下表5.3-1:现场劳动力组织表 表5.3-1作业组人数职责范围班长1负责全面施工质量和安全。技术1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填写施工记录。司机4负责混凝土运输车。钢筋工8负责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模板工8负责模板支立、拆装及打磨修理。混凝土工6负责混凝土浇筑、振捣、收面。电工1负责电源、电路、工地照明及电气故障排除。钳工1负责维修保养机具设备。合计306.配合比设计承台、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合料配合比选定为:水泥河砂碎石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水=0.7:1.99:2.75:0.15:0.15:0.01:0.41。混凝土塌落度160200mm。7.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7.1 施工准备施工前,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做好空中电线、地下电缆、水管等障碍物的调查工作,如与墩位冲突,及时找相关单位协助解决。7.2 测量放样根据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等资料,进行三角控制网的复测,并根据承台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立面施工测量控制网;施工前须对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地形等进行核对,若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项目部测量队根据承台及墩身设计尺寸放出立模边线、标高,测量过程中实行互检制度,并经监理见证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3 工艺流程7.3.1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7.3-1 桥梁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7.3.2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施 工 准 备测 量 放 线墩底截面外缘水平度调整脚 手 架 支 立立 模模板打磨试拼模板纠偏、加固浇筑墩身混凝土养 护拆 模中线、水平、跨度测量测定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等安装托盘、顶帽模板台帽、墩顶钢筋制作、安装制作混凝土试件安装桥墩钢筋制作墩身钢筋浇筑托盘、顶帽混凝土图7.3-2 桥梁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7.4 承台施工方法7.4.1 桩基检测承台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逐根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桩基进行均质性和整体性检验,检测方法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规定。7.4.2 桩头破除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小于10cm。破除桩头时应用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应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桩头混凝土要完整,不能出现松动,破损现象且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碎渣、泥土等杂物,最后复测桩顶高程。桩头凿完后须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7.4.3 承台钢筋绑扎承台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高程经检验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砼。钢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下料、弯制和焊接,载重汽车运输至工地,在现场进行绑扎。钢筋下料、弯折、绑扎、焊接均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操作。钢筋加工制作前,进行除锈、除污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渍、漆污、铁锈及泥土等杂物。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有操作证。钢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两焊接接头间距离必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100cm。配置在搭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不超过50%。承台钢筋绑扎之前,用墨线弹出承台纵横向轴线,根据钢筋间距画出底层钢筋平面布置,并绑扎。钢筋网片要求在一个平面上。 顶面筋绑扎前用钢管在承台顶面搭设临时工作平台和支架,在临时工作平台下方利用纵向钢管做支撑,按照图纸要求绑扎承台面筋,并与墩身钢筋连接,用搭设的钢管架对承台面筋、墩身钢筋作临时固定。钢筋骨架、临时固定应结实稳固,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松动,位置要正确,不倾斜、扭曲。钢筋绑扎无漏绑、松动现象。在绑扎承台钢筋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接地钢筋,接地钢筋与承台底层网片、墩身钢筋骨架之间焊接,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灌注时,承台顶面应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墩身模板或设置缆风绳。同时做好沉降观测点的预埋工作。7.4.4 承台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先由测量班对下承台底面四角尺寸精确放样,并用水泥钉标示。技术人员测量垫层顶标高,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通过打磨垫层混凝土来调整。作业队根据四角放样点弹出下承台边缘线,安装模板时保证模板内缘于墨线重合。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模板安装以前先清除模板板面的铁锈及其他污染物,再均匀涂刷脱模剂。拼装时在两块模板之间贴双面胶条,以保证模板的严密性,相邻两块钢模板间错台不得大于2mm,以保证平整度满足验标要求。模板安装后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先调整模板底部至设计位置,临时加固,再由测量班对承台顶部位置进行精确放样,通过拉杆和支撑钢管调整模板至设计位置。模板加固支撑采用拉杆加固,模板高度采用2.5m,上下层设3排对拉孔,拉杆间距为1.0m。确保承台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模板安装完成后再由测量队复核模板位置。模板安装及预埋件和预留孔允许偏差应满足验收标准要求。承台模板为非承重模板,混凝土达到2.5Mpa后即可进行拆模工作。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在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同时要严防模板、加固撑等撞击混凝土表面及其棱角。7.4.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注前先清除模板表面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位置。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过程中保持24r/min的转速搅动,到达现场时高速旋转2030s再放料。混凝土浇筑前要先检查其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和入模温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入模。承台混凝土按全截面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0cm。浇注时需要控制浇注时间确保下一层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浇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预埋件和模板。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持续时间为2030s,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不允许过振、漏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中平拖,施工中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立即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质量。承台混凝土浇注时安排专人检查承台模板的加固与支撑,防止模板跑模。如发现跑模与胀模现象,应停止浇筑,对支撑进行加固调整,合格后继续浇筑。承台各部位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7.4.6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振捣完毕后,要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毕为第一次收面,待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收面,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度不宜超过20。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允许人踩压,搁置脚手架、模板等。承台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前且龄期达到7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7.4.7基坑回填 承台拆模后,立即回填基坑,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020cm,用冲击夯夯实,严禁使用淤泥土进行回填。7.5 墩身施工方法本座桥墩为双线圆端形实体墩,采用厂制钢模板拼装,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好后运至现场绑扎,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现场,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成形,混凝土通过泵送入模,墩身模板和托盘顶帽钢筋采用吊车垂直吊装作业。墩身浇筑完成后先带模浇水养生,拆模后覆盖塑料膜养生(施工工艺见图7.3-2)。7.5.1 脚手架支立7.5.1.1操作流程(1)、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2)、定距定位:根据模板构造要求在桥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3)、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斜撑顶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其余按下构造要求搭设。7.5.1.2 施工步骤(1)、地基处理1)、设计图对照发现,桥墩赣榆北端和盐城侧端两面桥墩边缘距承台边缘较远,脚手架立杆可直接立在承台上,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2)、路线左右侧圆端顶帽已超出承台范围,需对土地基进行处理,从承台边缘向外围按照35找坡。回填土夯实后,上面铺设5cm厚、20cm宽以上的脚手板沿桥墩周围通长布置,之后在脚手板上放置钢底座,钢底座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3)、下雨过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下沉。(2)、排水措施在距脚手架外排立杆外0.5米处,设置一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35。在核实位置设出口,引排到指定地点,或者在最低点,设置积水坑,水流入坑内,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场外。(3)、立杆设置1)、脚手架采用双排双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1.5米,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2)、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1m,步距1.8m;内侧立杆距模板边缘不超过20cm。(脚手架搭设受力详见附件计算书)图7.5.1.2-1 立杆及排水示意图3)、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c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4)、立杆应设置垫木和钢底座,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处的立杆上。5)、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6)、同排内外侧两根立杆连线与墩身表面垂直。(4)、大横杆、小横杆设置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8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cm。2)、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米,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各接头距立杆的距离不大于50。3)、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主节点)及大横杆跨中设置小横杆,小横杆与墩台身表面垂直,主节点处两端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柱上,跨中大横杆处扣紧在大横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4)、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保证脚手板端头距离小横杆不超过15cm。图7.5.1.2-2 立杆及纵横水平杆布置图(5)、剪刀撑1)、本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2)、脚手架外侧立面必须设剪刀撑,剪刀撑一般每5步5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50.2度。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3)、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每个主节点处均设固定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4)、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内。5)、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物的高度及脚手架的长度和宽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剪刀撑和斜撑。6)、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6)、脚手板铺设1)、脚手板首选采用松木,厚5、宽2030、长度不少于3.5米的硬木板;也可以采用竹串片脚手板。2)、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处用直径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3)、里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拐角交接处平整,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档现象,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板,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7)、斜道1)、本座墩身采用一字型斜道;2)、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斜道宽度不小于0.6m,坡度采用11;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20cm;4)、斜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cm;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外宜采用三角木填顺;斜道脚手板上应设置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3cm。(8)、防护设施1)、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设置安全网防护。2)、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3)、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4)、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6m和1.2m。图7.5.1.2-3 防护栏杆示意图7.5.2 钢筋加工运到现场的钢筋须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集中制作、现场人工绑扎。钢筋加工由加工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加工。试验墩墩身施工加工完成的钢筋应包括:墩身钢筋、顶帽及托盘钢筋和接地钢筋。按照设计规格、型号、进行钢筋加工并分开堆放标示,钢筋弯钩按照设计图进行加工,焊接时,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两焊接接头的距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100cm,焊接接头的钢筋在同一截面内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应分散错开布置。钢筋安装、支撑与固定方法如下:第一步:调整在承台施工时预埋伸入墩身内的钢筋的间距,并进行除锈,安装箍筋。钢筋安装时,保护层垫块和数量为4个/m2。垫块采用圆锥形混凝土垫块。强度与墩身混凝土强度相同。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第二步:顶帽及托盘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成型,运输至施工现场,待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吊车把顶帽及托盘钢筋进行吊装就位。第三步:顶帽及托盘钢筋安装就位后,采用“十字”拉线法,准确定位支撑垫石位置,同时应保证支撑垫石钢筋及高程满足设计要求。第四步:接地钢筋焊接,严格按照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要求,焊接连接接地钢筋。并用红漆标示接地钢筋。接地钢筋双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墩身接地钢筋沿墩立面中心对称布置2根利用墩身20的主筋,上端采用接地端子与梁上的接地系统相连接,下端与承台环型接地钢筋焊接。墩身施工前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接地钢筋伸入顶帽中,要与顶帽钢筋焊接形成电气回路,深入承台与台顶、底层钢筋网焊接形成电气回路。接地钢筋网应保证各点电气连接贯通,混凝土施工前应测试无误后方可施工,接地钢筋露出混凝土以外部分需进行锌铬涂层防锈处理。每个接地端连接端子内设M16内螺栓,外露面须保证与混凝土表面平齐。钢筋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后才能进行墩身模板的安装。7.5.3墩身预埋钢筋(1)接触网支架平台本座墩身接触网支架平台形式为普通式,地脚螺栓的预埋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的相关规定,严格按图纸所示地脚螺栓布置的尺寸进行预留,要求螺栓之间必须准确定位,纵横向施工误差不大于1mm。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允许偏差均不得大于3°。螺栓应呈竖直状态,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不应大于1mm,埋深允许偏差±20mm。地脚螺栓外露部分以及基础顶面300mm以下采用1级热浸镀锌防腐,完毕后应对地脚螺栓外露部分采取涂抹黄油,用聚乙烯薄膜裹扎等措施进行防护,避免损坏螺栓及螺纹。(2)桥墩围栏和吊篮灌注顶帽混凝土时预先埋入吊篮用的U形螺栓、端栏杆的预埋圆钢及围栏立柱预留孔等。若U形螺栓与顶帽钢筋相碰时,则需将顶帽钢筋适当移动。(3)支座预留桥墩顶帽施工时应预留支座锚栓孔及支座垫石预埋筋。若支座锚栓孔位置与支撑垫石钢筋有接触,可适当调整支撑垫石钢筋间距。7.5.4模板安装墩身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模板分节高0.4米、0.5米、2米、顶帽及托盘模板组合拼装。由专业厂家生产制造,选用6mm厚钢板作为面板,背楞与抱箍采用16#槽钢。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受力详见计算书)(1)模板进场后,进行清理、打磨干净并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模板拼装时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缝用双面胶塞缝,模板面上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2)选用优质高效的脱模剂,除具有良好的脱模效果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耐摩擦性以及良好的附着力,更主要的是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好,不会对混凝土表面形成污染。我部选用3:7的机柴油作为脱摸剂,模板使用脱模剂前,必须打磨除锈,清洗干净。脱模剂涂刷时专人负责,刷时顺一个方向刷,不能胡乱涂抹。脱模剂刷完严格保护完好,振动棒振捣不能碰撞模板。(3)模板采用吊车人工配合安装,确保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时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内干净无杂物,拼装平整严密。(4)模板采用M25对拉螺杆,施工时预穿PVC管,应确保拉紧端头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拆模后,应采用泡沫胶对预留孔洞封堵,表面采用等强度砂浆进行堵塞处理。(5)6.9m高度墩身模板组装示意图如下:图7.5.4-1 模板拼装图及对拉杆位置示意图(6)模板出厂前,必须进行模板试拼,确保模板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图7.5.4-2 场内试拼照片7.5.5 混凝土浇筑当墩身钢筋、吊栏预埋件、接地钢筋、接地端子、模板安装完毕经质检人员,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墩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1)混凝土浇筑选择夜晚或凌晨一天内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模板、钢筋和底面在浇筑前应彻底润湿,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塑性收缩。(2)混凝土浇筑速度控制在2m/h以内且不得小于0.67m/h,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自落高度,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2m,应通过串筒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注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避免推、赶混凝土的现象发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混凝土泌水发生的可能。(3)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分层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振捣时防止触碰模板、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施工缝处预埋件等其它钢筋密集部位,应特别注意振捣。(4)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入模混凝土温差不超过30 。(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较大,泌水现象也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6)参照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9.3.3条要求,墩身第一次浇筑至托盘以下40cm处停止浇筑,剩余部分待托盘、顶帽模板支立后一次浇筑完成。(7)在浇筑托盘、顶帽之前,必须对墩身的施工缝进行处理,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采用人工进行凿毛处理,表面浮浆必须清理干净,松散的混凝土全部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浇筑前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确保混凝土接缝处的连接质量。(8)待托盘顶帽混凝土浇筑过程前,严格检查支撑垫石平面位置及标高,确保支撑垫石位置及高程满足设计要求。(9)墩身浇筑过程应留制4组混凝土试块,其中2组为同条件养生试块。7.5.6 混凝土养护当托盘、顶帽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方可进行拆模。拆模后立即以塑料薄膜对整个墩身进行包覆,采用透明胶带进行贴缝,外部采用绳子进行捆绑加固,并进行滴水保湿养护。塑料薄膜应包裹严实、牢固,防止被风吹起而影响养护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带模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小于14d。7.6 墩身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7.6.1 桥梁墩台表面不平整a、原因分析:模板拉杆过紧或过松,拉杆过稀,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b、预防措施:1.模板拉杆要进行计算,拉杆松紧要适宜。2.圆端型桥墩进行模板设计,加强支撑检查。3.严格按规定串筒下料,减少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4.采用整体模板。7.6.2 桥梁墩台顶面流水坡不平a、原因分析:1.测量工作不细,标高标志不清晰。2.混凝土灌注顶面时,未认真检查灌注标高位置。b、预防措施:1.灌筑混凝土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向工班交清灌筑位置、模板上的定位线位置和排水坡的要求。2.混凝土灌至顶面标高要大致抹平和找出流水坡,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复测和二次压光。3.选派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实际操作。4.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特别注意保护压光层,防止破坏、变形。7.6.3墩身表面粗糙、凸凹不平a、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2.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拆模时发生粘模;3.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4.混凝土振捣不够,混凝土中空气未排除干净。b、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3.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7.6.4 混凝土局部酥松,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a、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2.混凝土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5.模板上有大孔洞,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b、预防措施: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7.6.5墩身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a、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2.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3.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机械刮伤。b、预防措施: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2.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3.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8.质量标准及检验根据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规定,各项检测指标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8.1 模板安装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10测量检查每边不小于2处2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不少于5处3相邻模板错台1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4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2测量检查5预埋铁件和预留孔位置5纵横两向尺量检查承台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3高程基础±20测量4两模板内侧宽度+10,-5尺量不少于3处5相邻模板高低差2尺量8.2 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净尺寸±3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受力钢筋排拒±5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基础±20柱±1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10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C30mm+10,0尺量两端、中间各2点C30mm+5,0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8.3 预埋

    注意事项

    本文(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