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逻辑学论文什么是辩证法?.doc

    • 资源ID:4192102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逻辑学论文什么是辩证法?.doc

    什么是辩证法? 提要:本文将回顾黑格尔传统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辩证法以及相关的包括主观辩证法(如自反性之类)和客观辩证法(对抗和矛盾);并将从叙事学方面对利科尔(PaulRicoeur)和亚里士多德进行辩证的理解,论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情节或叙事范畴,以及利科尔将其于领域的尝试。 关键词: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叙事亚里士多德利科尔。 WhatistheDialectic? ByFredricJameson/TransbyWangFengZhen Abstract:Thisessaywillreviewvarioustheoriesofthedialectic,bothHegelianandMarxist:thesetendtosortthemselvesoutintosubjectiveones(reflexivityandthelike)andobjectiveones(antagonismandcontradiction).Itwillthenturntoissuesofthenarrative(viaRicoeurandAristotle)andattempttotranslatetheAristotelianplotornarrativecategoriesRicoeurtriedtoapplytohistoryintomoreproperlydialecticalones. KeyWords:Dialectic,Marxism,Narrative,Aristotle,PaulRicoeur. 不用说,这个有些自负的标题指的是1种设想,而不是1个充分展开的理论;它必然是1个范围广阔的设想,但实际上又是1些非常朴实的建议。你们会问,人们已经厌倦了恩格斯作品中那些非常熟悉的章节,厌倦了在他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介绍中的那些相关的论述,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对辩证法再作说明?这是1个很好的,我想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回答。首先,我自己的立场观点(或感觉或意识形态)是,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主义不可分开1样。因此,如果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或那种)社会主义,我们最终必须使辩证法摆脱被遗忘的状态;另1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对辩证法的攻击最终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攻击,因此必须对这些攻击进行回答和反驳。但我也会谈到其他的东西,即这个冷嘲热讽的理由,它的悲观主义,它的失败的经验,它相信未来太不吉祥而不能细想,我们最好生活在现在而不去对它考虑这种1般化的时代精神需要辩证法,在我们当前的境遇里,辩证法是希望和修复的信息,就像其他人认为它已经成为失败的信息1样。因为辩证法总是指责时代精神:它是1种对抗和矛盾的原动力量,它总是具有对抗和颠覆时代精神的倾向。就此而言,对我们来说它是乌托邦的,可以说它是以世俗的、唯物主义的方式,它重新肯定保罗•克劳代尔(PaulClaudel)1个剧本所附的绝妙箴言,即“最坏的事情并非总是不可避免的”,最低点或最消沉的时刻也是伟大辩证的扭转的时刻,在这种转折时刻,失败再次变成希望,丧失权力变成新的可能的源泉。很少其他能够提供这种重新肯定,而这种重新肯定是1个不容忽视的策略。 但是,辩证法究竟是不是1种哲学呢?在当前这个时期,从神学到硬,系统哲学本身已经被彻底清除,因此这是1个1开始我们就必须谈的问题。实际上,从尼采到韦特根斯坦白,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从结构主义到现象学,从精神到分析哲学,所有伟大的或当代哲学都是这种情况,不论它们有多么明显和巨大的差异;就是说,它们都是反哲学的:它们以多种不同的策略,反驳任何以某种方式自足或自治的概念,否认生活或世界的意义可以构成(或发现)某种连贯的看法。如果以这种方式限定形而上学相信世界和的意义以及人性的意义等问题可以肯定地或者从实质上加以回答那么所有现代哲学都是反哲学的,唯1可能的例外是柏格森,而围绕着黑格尔本人实际上是1个大问号,他可以说是最后1个真正的哲学家,也可以说他最先对哲学本身进行了理论批判。 不过,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最初出现的地方:因为它坚持追问辩证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不是1种哲学;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把它抛进那种庄严的、此后成为哲学本身历史的垃圾堆。实际上,在共产主义传统里,已经出现了1种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我们也需要从1开始就注意这种答案。这种答案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分紧密联系,其情况是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1种哲学,而是1种(对卢卡奇而言)或1种历史主义(对卡尔•考什)它是根据历史境遇对某些观念的唯物主义的批判,而不是本身就是1些新的观念。但是,辩证唯物主义本身是(或曾经是)1种哲学,至少想成为1种哲学。它是恩格斯而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因此恩格斯可以说是作为1种系统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正是这种系统哲学被斯大林接受并加以阐述,作为他的新国家的1种基本的世界观或官方哲学。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哲学的特点通过几种著名的信念表现出来:首先,自然本身是辩证的,因此辩证法用于对科学的指导;其次,知识和美学要以现实主义的方式理解为是对世界的反映。这第2种观点隐含着1种整体心理和整体人性的概念,其后果是相应地拒绝和排除心理分析,同时也排斥黑格尔本人更辩证的特征。因此人们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对所有这些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立场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其使命是消除并取代它们。 但是,对此我们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如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是批判和否定辩证唯物主义,那么1旦辩证唯物主义消失,那种使命还有什么可言?还需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这种批判吗?是否在其自身内部掩盖着另1种更积极的系统的特征我们可以以适合这个时代(全球化和第3或后期阶段资本主义时代)的某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式脱离这个系统?或者,这种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不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和批判理论断裂?如果辩证唯物主义是现实主义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主义的,那么是否可以有1种后现代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或者如法国哲学家勒费弗尔所说,是空间的而不是时间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并不是我真正想在这里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们由于辩证法本身的问题而变得非常复杂,但至少可以想象的是,要达成某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只能以放弃辩证法为代价,并以某种有待于认真思考的方式变成非辩证的。或许辩证法因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而必须做出妥协(因此,甚至历史唯物主义以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形式,也带有许多反辩证的成分,它本身就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反辩证法的偏见)。 如果我们论述当前辩证法的批判,我们只能认真对待这些复杂的情况,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哲学的,而且并不1定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吉尔•德勒兹是最能说明辩证法问题的批评家之1,他也是反辩证的、斯宾诺莎式的1元论的支持者之1(但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各种对立和2元论),因此这里我们从1开始就要涉及这个伟大的人物。他的著作无疑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但不是对马克思的批判,不过,因为他每1步都把黑格尔与他以斯宾诺莎反对的那种辩证法相联系,我们也必须以1种不同的方式来阐述我们的问题,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否不可与黑格尔分开,是否辩证法1定总是以某种方式是黑格尔的(也许伴随着相关的问题,如辩证法和各种2元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遗憾的是,今天在这里我不可能进1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问题,但我想提出另1个相关的问题,并对它做些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是,辩证法是不是1种叙事且不说是“宏大的叙事”?按照保罗•利科尔在他的时间和叙述里的思路,我会假定对叙事性的最充分的分析仍然是亚里士多德诗学里的那种分析,因此我在这里提出的思想实验,将力图把亚里士多德的叙事范畴用于辩证法。这里有3个这样的范畴:颠倒,认知,痛苦。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颠倒表示1种命运的变化,它可以通过从幸福到不幸的转变重新加以表达:颠倒的这种运动(有些颠倒是从不幸到幸福)关于这种观念设想的1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残存的、主要论述悲剧的诗学片断中并没有特别的论述,但在生殖崇拜的喜剧中(年轻的1代胜过老的1代),在畅销书当中(包括它被贬低的成功和财富的幻想),或者在我于别的地方称之为有远见的叙事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证。然而,这种描述必须结合封闭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注意”)的需要来考虑,而最后这点基本上通过阶级来限定,以此区分高贵的悲剧行动者和在我们之下的那些人(把亚里士多德和诺斯罗普•弗莱发明的再限定结合起来)他们拥有可以失去的财富和高位。因此,幸福在这里与阶级地位的巨大财富相结合,而封闭性表示悲剧性的衰落,从最初不重要的颠倒的标志转到它明显变成确定的、不可逆转的时刻。死亡只是这种不可逆转性的赤裸裸的外在标志,就像战争和战斗在集体叙事中那样。 不过,后者提出了它们构成的行动者的问题,也就是要加以叙述的那些完成行动的主体,利科尔把他们称之为“准人物”事先排除了最有意义的理论问题的1种描述。如果历史已经被写出来,那么通过符号学的方式可以对它进行质疑,而其叙事构成所围绕的行动者便可以被分辩出来并被分离开来:于是,诸如透视之类的技巧很可能具有绘画史里的行动者的功能,而像福柯那种戒律的现象则可能是某种准小说的主人公,包括其前辈和在世界舞台上的成熟时刻。如果文本只是1项计划,那么只有历史学家的世界观及其意识形态才会支配选择的可能性,才会决定叙事构成的水平:但是,关于布劳代尔的讨论使我们想到,这种叙事结构可能是含混的,它呈现出多种不同阅读的可能,就是说,多种不同的叙事,它们有不同的主人公和变化的侧重点,从1种命运(地中海人的命运)到另1种命运(菲立普第2以及他的个人计划和命运)侧重点会发生变化。我们甚至可以违拗地提供这种叙事,迭加1种压倒官方胜利者成功故事的悲剧叙事。然而,在所有这些情况里,我们似乎需要对历史叙事中的基本主体表现出某种同情(正是这1点使旧的亚里士多德的怜悯和担心保留下来):即使以最不偏不倚的方式,我们也必须接受这种设想,惟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理解和期待对它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不幸的后果产生。这也许是亚里士多德坚持行动或情节比人物更重要的另1个原因: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欣赏这种设想,观察它成功的完成过程或它出人意料地消除兴趣和注意,而对1个胜利的主人公的同情就不那么容易,因为1切事物都会使我们对他蔑视或厌恶。 在应该是客观编年史的工作里,对于这种残存的拟人的偏见有什么可以证实呢?是否我们要从心理方面来考虑同情的需要?在那种情况下,它很可能是1种幼儿的冲动升华为尼采所谴责的那些伦理哲学;弗洛伊德本人认为,对于他所称的自我中心的幻想,“其他人物明显分为好的和坏的,无视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的多样性。好的人物是帮助者,坏的人物是敌人和对手,而自我则成为故事中的英雄。”不论在哪种情况里,启蒙的目标都是消除这种幼儿自我中心主义的痕迹,达到1个客观的和禁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再有坏人和英雄,我们对展开的叙事的注意是中立的,并会客观地评估它的力量和后果。 实际上,这正是列维斯特劳斯对历史本身的否定,这不仅因为它包含着对各种不同时间框架的合并从具体时间到时代,从年到时期,全都纳入日历范畴(关于这1点我们已经看到,恰恰是这种异质性才使历史能够作为1种多样性的联合);而且主要因为轴心事件(在他与萨特的争论里,这种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必然预设的偏见,它支配着我们的历史同情,把历史塑造的人物分为英雄和坏人。但是,列维斯特劳斯问道,在被最初的时间作用简化之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我们做些什么呢?对于教会的牧师这是”高贵的异教徒”的问题,对于卢卡奇这是年和共产党宣言之前的作者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因复杂的、不可思议的福隆德运动(1642)而被逼到了始源,在这次运动中,由于在基本对抗中彼此相对,我们发现了伟大的贵族、宫廷、巴黎人、摄政王、国王路易104、马扎然、红衣主教,等等。在这次混乱的运动里,历史的动力在于何处?如果所谓的巴黎人被认为是贵族、律师、店主和他们的学徒,与无产阶级或被压迫蹂躏的大众相去甚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站在谁的1边?列维斯特劳斯甚至没有提到人类学家的那种更直接的,即古代巴西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当时如果决定哪个部落更富裕强大然后站在受害者1边,无疑是1种愚蠢的想法。实际上,与受害者认同基本上是2101世纪公民的1种当代倾向,他们在种族灭绝和族裔压迫中得到了教训:但这仍然是1种意识形态的选择,就此而言,它证明了1种意识形态观点的历史叙事和结构预设是不可分割的,而全知的或客观的叙述者仍然在暗中受到束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肯定地说,“1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现在已经成为1种奇怪的概括。因为就这个术语的意思而言,阶级只出现在现代资本主义,并采取工人和工厂主之间的2分法形式。阶级划分的看法(例如小资产阶级)是两种基本阶级的社会关系的作用,主要用于意识形态的分析。至于农民和地主,他们当然1直生存到资本主义出现后的第1个世纪,直到他们转变成农场工人和农业资本家。他们詈帽怀浦中战准叮砸恢植煌姆饨饕宓姆绞椒饔谩庵智榭鼍拖衽姆冻氩荒苣扇牍使说姆冻胍谎蛭挥泄使瞬殴钩刹滴薏准丁兜牟柯渖缁崂锏拇蛄哉吆筒烧撸谧栽傅匚侵执謇锏某灿猛持文昵崛撕透9墓勰睿课颐鞘欠袢匀话阉怯虢准抖氛嗔担?br>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突出剥削和生产过程的关系。“历史的梦魇”(乔伊斯)无疑是1种令人晕眩的暴力和残酷的积累,但只以这种方式考虑等于是鼓励1种痛苦的伦理,如果我们把这种历史观的客体从自然转移到社会结构,只能是增加那种精神痛苦;同时,阶级的概念包含着权力不公正,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考虑对权力的渴望。于是,这个著名的口号使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人类过去的剥削制度,同时又力图解开伦理和人道主义偏见的秘密这种偏见不仅无视那些制度,而且倾向与掩盖它们。 但是,对于这种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夸张的修辞,我们当前的语境提供了1种不同的理由:这就是把人类历史漫无止境的平衡叙事化,把它以1种旨在鼓励选择立场的方式展现出来,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对这种立场选择表示哀叹。不过我们在这里必须小心行事,必须考虑叙事立场中并非总是明显的复杂性。实际上,这并不是1个确定“观点”的问题,即从某种观点观察和评价这些不同的前历史:就是说,甚至受到许多批评的“历史的主体”的概念在这里也不是真正隐蔽的,更不用说卢卡奇的“党派偏见”的概念:萨特的介入或责任的概念也许更接近1些。但所 有这些概念,从叙事观点的概念开始,都反映了那些本质上是现代的或后笛卡尔时代的个人主体的范畴。在叙事本身的历史里,按照本维尼斯特的看法,我们可以断言首先出现的是第3人称,它先于第1人称的叙事:后者以风格、间接引语自由地返回到前者,从而以主观获取的“我的叙事”丰富前者。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远没有将某种观点具体化,1方面是由于它从戏剧的集体接受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另1方面是因为它与利科尔所说的古老的神话思想相联系,在这种情况里,支配的力量不是个体的人,而神的观点只能部分地、有限地实现拟人化。这是返回效果质量幸福或不幸的时刻,亚里士多德谨慎地把这种效果质量投入到他对完整情节的描述。对前个人主义的接受来说,这些关于幸福特征的描述,并不1定隐含着现代个人主体的存在,不论作为观察者还是作为主人公都是如此:这里幸福或痛苦是世界自由流动的状态,就外部界限而言,可以体现为好运气或坏运气,或后来的财富或更后的机遇。甚至海德格尔关于情绪的概念也可能过于主观而无法表示世界的这种状态:时而不祥地黑暗,时而又阳光明媚;道家关于世界和谐与世界不平衡的看法也许更令人满意。 然而,这肯定像是些前个人主义或后个人主义概念的范围,这个范围更适合思考大量人类历史的过去,因为任何证据和绝对精神都不能包括它们:斯宾诺莎的实质而不是黑格尔的主体,已经成为普遍去中心的1种后当代哲学共识的偏见,但在长期想象走向乌托邦或毁灭的过程中,它必然留出余地使人们理解持续不断的真正的痛苦以及充满生气和创造性的时刻。 不过,我们并没有穷尽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叙事化的复杂性(在自由市场的历史终结中它再次消失,其中残存下来的只有最基本的摩尼教的故事:我们是神,他者是魔鬼)。因为现在,作为1种新的、原创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所告诫的是把好运气和坏运气合并,把历史境遇同时理解为幸福和不幸。共产党宣言提出,资本主义既是最富生产性的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历史阶段,必须同时考虑它的好的1面和坏的1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摆脱的同1时间存在的两个方面:这是比许多读者归之于尼采的那种冷嘲热讽和不讲的1种更有效的超越好和坏的方式。 现在,我们可以以1种新的方式回到突发的事件,把它从幸福到不幸转换的编码解读为“完整情节”的内在的力量,而正是这种内在的力量的成功构成了它的失败。实际上,以马克思本人开始,在学批判大纲里,我们可以看到1种独特的情节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某个特定公司的使它的产品占据市场最终会导致它作为1个商业的停滞,并最终走向破产。胜利者失败(也许失败者胜利)这是萨特对这种独特的辩证情节的看法,在这种情节里,旧的关于兴旺和衰败或者繁荣和破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范畴,已经变得不可辨认。在这种新的叙事节奏和黑格尔时期的辩证情节著名的理性或历史的诡辩之间,无疑也存在着某种关系,其中叙事的逻辑从个体转变成个体并不知道的集体的力量。 我希望现在更清楚的是,我们为什么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突发事件的叙事学范畴适用于现代唯物主义的编史工作,并以这种方式打开历史和小说共有的叙事结构的新的视角。现在,我们需要从这种视角重新审视另外两种平行的范畴发现(或认知)和悲伤(或痛苦)。在极其限定的意义上,认知使人想到109世纪情节剧里的报复,在这种情节剧里,辨认长期消失的兄弟姐妹或儿女变成了流行的封闭叙事的形式。至于亚里士多德,吉拉德•艾尔斯提出,他对发现的理论阐述,与古希腊的氏族构成和政治上对大家族的重视密切相关;因此认知在主要人物冲突中是分清“我们”和“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从现代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这在历史上似乎是1个完整性或总体性的问题:因此,认知意味着对那些被官方故事和视野排斥的大量其他人的发现。 所以,当回到我们前面对社会阶级的讨论时,利维的罗马史常常被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原型,而从中产生的社会和政治范畴,在从马基雅弗利和法国革命家以降的现代政治理论中仍然经常出现。实际上,对于利维的前5本书的读者,最令人厌倦的是不断回到元老院和人民之间斗争,回到显赫富有的贵族家庭和“平民”或普通人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莎士比亚的科里奥拉纳斯里得到最生动的戏剧性体现。这种历史是战争之间、罗马和它的拉丁及伊特拉斯坎邻居之间、以及这两个阶级不停的内部斗争之间的1种循环: “和平之后紧接着又是政治争吵,1如既往,护民官利用他们旧的土地改革煽动,直到平民们完全失去控制。”(168) “在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历史得到重复,战争胜利结束之后立刻又出现了政治动荡。”(192) “战斗尚未过去,元老派不得不面临又1次战斗这次是反对护民官,护民官指责他们狡猾的做法,把军队留在战场,故意不让法律通过”(210) “护民官的敌视和平民们对贵族的反抗再次高涨”(257)“同时,在罗马,只要国家不进行战争,民众运动的领袖便不断对他们政治进步的前景感到失望,于是开始在护民官家里安排1些秘密会议,讨论他们的计划。”(296)“与这种比人们担心的情况更容易解决的斗争相对照,国内短期的政治平静因许多激烈的争辩而被打破”(316)“这两年国外1直处于和平状态,但国内的政治却因旧的土地改革斗争而更加激烈。”(322)“同时,在罗马,反政府的鼓动进1步强化争吵引发了丑恶的场景唯1阻止民众实施暴力的是元老院主要成员的行为”(369)等等,等等。 $False$ 诚然,正是阶级冲突的这种长期性,促使马基雅弗利写出了的基本著作,而且也正是阶级冲突,支配着我们后来对罗马的看法,其结果是革命失败(格拉古的革命)、帝国主义(消灭迦太基)和平民主义专制者最终的胜利(朱利叶斯•凯撒):所有这些范畴我们都已经从资本主义的经验投射回古代的过去。 但事实上,这种解读依据的是1种范畴的错误,对它的纠正会使我们重新评价在唯物主义历史里“发现”的主要作用。在杰弗里•德•圣克鲁瓦的著作古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里,这种作用通过有力的证据得到了绝好的再现(在这本书里,罗马被视为希腊城邦的1个更加扩展富裕的国家)。圣克鲁瓦不知疲倦地指出,我们1直按照无产阶级角色塑造的平民或普通人,事实上是自由人,在这种制度里他们决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古代的生产方式很可能把城邦作为它的要素或最初真正的政治社会(以此回避民主1词,民主在词源上具有非常不同的意思),但它也是1个奴隶社会,它的财富在结构上绝对依赖于在上非自由人的劳动。(工资劳动和商业在结构上微不足道。)“在古代和世界经济之间,唯1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区别是古代的有产阶级主要从非自由的劳动中获取它的剩余价值。”(179)圣克鲁瓦对这1的异常丰富的记载,使人毫不怀疑在古代社会里奴隶制是主要形式,也不怀疑伴随它的意识形态和种种观念;实际上,古代社会在其兴盛时期的辉煌,如果没有奴隶制机制带来的闲适是不可能想象的。“当时,希腊有产阶级的构成,基本上是那些能够通过支配他人劳动而自由地过着文明生活的人,劳动者承担了为他们提供优越生活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负担。”(116)“在希腊社会里,在不同的自由人群体之间我们可以划出的唯1重要的分界线,是把普通人群体与我称之为有产阶级的那些人分开,有产阶级可以过自己的生活,无须花任何时间为其他人的生活工作。”(114)于是,斯巴达克斯的反抗慢慢地开始打破这个社会自由(男人)成员中的平静,而历史变成了奴隶无休止地艰辛劳动的梦魇。 当然,在上或理论上,我们可能倾向于恢复对阶级性质的争论,其实也就是奴隶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构成1个阶级(非常清楚,他们不是1个种姓等级,而圣克鲁瓦所称的农奴的出现进1步把这1问题的社会的讨论复杂化了)。但是,我们的叙事透视的优势在于以1种不同的方式切入这些问题(其价值在于要求不断增加思考和记载)。在元老院和平民之间斗争的背后,突然出现了1个新的集体人物由于两边事实上都是奴隶主的那些人的喧闹争吵占据了突出地位,这个新的人物完全被剥夺了声音和表达,事实上几乎是看不见的这种最终的历史主体的出现,承载着所有人类生产和价值的重压,当然也构成历史发现和认知的有力的形式。在理论意义上,这无疑是1种行动性的揭示,同时也剥去了掩盖意识形态的外衣,使人惊讶地看到历史的真实。 按照这种精神,我们确实可以重新解读马克思反对唯心主义的1次熟悉的争论: 与从天上降到地下的德国直接相对,这是1个从地下升到天上的问题。就是说,为了真正了解人,不能脱离人们说的、想象的、构思的东西,也不能脱离被叙述的、被思考的、被想象的、被表达的人;而是从实际的、活生生的人开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为基础,展现这种生活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反映和反响。(42) 众所周知,对于社会生活范畴和学科这些“半自治”的领域如何与社会总体分开并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进行了批判:“于是,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所有其他的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相对应的各种形式的意识,不再保持独立的外貌。它们没有历史,也没有;而发展其物质生产和物质关系的人,则因此而改变他们的真实世界,同时也改变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思想产品。”(42)诚然,这有点像是1种编史工作的宣言,或者说首先是1种关于思想观念的新的唯物主义历史的计划。但是,如果把这个文本读作我们可能归之于它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实例,那将是错误的:例如作为人文主义,作为对基础和上层建筑区分的1种辩护,作为“对总体性的渴望”,或者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后来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争论的那种具体修辞的实例,等等。这些意识形态立场中的任何1种立场可能对它都有吸引力;但我们这里可以把它读作是对发现过程的描述,在这种发现过程中,对这种或那种历史叙事的1切局部的或替代性的再现,都会出现人类历史最终的集体现实,而这种集体现实无疑只能通过揭示发现过程来说明,本身不可能直接揭示出来。 从这种情节范畴,我们可以直接转到第3个、也是最后1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即悲伤和痛苦的景象:因为这种景象与在历史上所有生产方式中长期存在的劳动和不可改变的集体性是1致的。这是真正的历史的梦魇,也是那种在我们存在的根本上的阶级罪恶的最终根源。它表明,当代对于暴力和折磨、对于种族灭绝和权力不公的偏见,乃是源于这种透视的景象,不论它们激起多么强烈的恐怖,这种景象也只能使我们转移对强迫劳动和剥削等更基本的恐怖的注意,而强迫劳动和剥削,甚至在和平幸福的时期,也总是人类历史的基础。正如我们说过的,其他叙事形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能以天意或拯救的方式回到历史叙事的概念,可能会令人感到满意。但是,我们的历史必然以悲哀终结,不是因为死亡和人生有限,而是因为它与阶级和剥削、与其他人的被迫劳动不可避免地联系在1起。&nbsp

    注意事项

    本文(逻辑学论文什么是辩证法?.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