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子夜》中吴荪甫人物形象毕业论文.doc
内容摘要: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成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史上的重要事件,因为它真实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成功的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此为中心照亮了三十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面。子夜是一部揭示各个阶级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局势的长篇压轴之作。文章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着力刻画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先生为例,来分析子夜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先生为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而奋斗、挣扎和失败的全过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作品在塑造吴荪甫这个人物时,既刻画他所具有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特征,又突出了作为一个具体人物的个性特征。吴荪甫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与后者。吴荪甫身上固然有鲜明的阶级烙印,但观其全人并非是那种只有“反动性与爱国进步性”的扁平式形象,而是一个血肉丰富性格复杂的立体化的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在他身上一扫老中国儿女的萎靡气息而充满生命活力。集魄力与学识,铁碗与野性于一身,被茅盾称之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吴荪甫的所有行为,所有动机,都是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而来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出色的实践了一个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使命,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的巨大能量和惊人的才干,他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剧,甚至是带有某种悲壮性的。本文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探讨了子夜在当时同类作品中得以独领风骚的原因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似强实弱 外强中干 两面性 立体化试论子夜中吴荪甫人物形象 子夜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典范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的问世标志着茅盾的文学创作已经走向成熟,并且把长篇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也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茅盾在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为成功。他在人物塑造中,重点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癖好等,而主要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他笔下的人物既不是某种个人欲望的代表和某种命运的象征,也不是某种性格和精神状态的体现者,更不是某种品质和“人性”的化身,而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从矛盾创造的人物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所代表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而且认识了他们所属的时代。这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最显著的特色,因此他尤其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强调文学与无产阶级政治,经济革命的关系的文学思潮演变有着内在的联系。而最能体现茅盾上述艺术追求并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无疑是子夜中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成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史上的重要事件,关键在于他成功的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方方面面。一、年高力强,野心勃勃的工业“大亨”吴荪甫是小说子夜中的主人翁,是全书一切人物和事件连接的核心,矛盾的焦点。他的所有行为,所有动机,都是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迩来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出色的实践了一个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使命,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的巨大能量和惊人的才干,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吴荪甫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与后者。吴荪甫作为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吴荪甫这个人的出身与教育背景与众不同,他是一个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一个海归派,到国外学成以后回来创办企业。他所接受的是西方现代的科学教育,有一个现代教育的背景。子夜中,茅盾通过林佩瑶之口,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着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诚然,在吴荪甫身上固然有鲜明的阶级烙印,但观其全人并非是那种只有“反动性与爱国进步性”的扁平式形象,而是一个血肉丰富性格复杂的立体化的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在他身上一扫老中国儿女的萎靡气息而充满生命活力。他确实应该是时代英雄传奇理所当然的主角。 小说的第一章,吴荪甫一出场就显得气度不凡,他乘坐有防弹玻璃的、当时最时髦的美国雪铁龙牌高级小轿车,在私人保镖的保护下,去接他的父亲吴老太爷,高级小轿车、防弹玻璃、私人保镖,都说明车中主人的尊贵。接着是对吴荪甫的外貌描写:“此时汽车戛然而到,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朗宁,又向四周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车厢里先探出一个头来,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吴荪甫一开口,便是傲然问云飞轮船快到了么?声音洪亮而清晰。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荪甫是一个年富力强、刚愎自傲,说一不二,不怒而威的人物。二、机关算尽,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刚愎自用、富于雄心和魄力,善于计谋是吴荪甫性格中的重要特征。吴荪甫的野心是大的,他又富于冒险精神,硬干的胆力,他喜欢和同他一样的人共事,他看有些好好的企业在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跟什么似的。对于这种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吴荪甫常常打算毫无怜悯的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这种眼光和气度是别人没有的。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想的决不是个人赚钱发家,他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商行为、企业行为跟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前景联系起来。当国民党政客唐云山跟吴荪甫大谈三民主义、谈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时,别人只想着赚钱,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只有吴荪甫的眼睛却闪烁出了兴奋的光彩。”可以看出吴荪甫所想象的东西跟孙中山的想象,跟当时中国全体民族资产阶级所想象的是一致的。他认为官办民办的企业跑到洋商那里去了,这是因为那些人不会经营的结果。他有着宏大的资本主义王国的理想,憧憬着有一“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驰过原野。”而他便是这个王国的主宰者“他一只眼睛瞅着政治,一只眼睛总是朝着企业上的厉害关系,而且永不倦怠地注视着。”吴荪甫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工业界的巨头,他在上海开办裕华丝厂,又在家乡双桥镇建立了电场、钱庄、油坊和当铺,在工业资本家中他不仅实力最强,而且有勇有谋,“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他游历过欧美,具有丰富的办企业的经验,他善于发现和大胆使用符合他要求的人才,所以在帝国主义疯狂的经济侵略面前,大批民族工业倒闭的情况之下,同行业“叫苦连天”之时,吴荪甫的景况最好。书中说在同行之中,“这位吴三爷的财力、手腕、魄力、他们都是久仰的”,在工业资本家中,在孙吉人、王和甫、周仲伟、朱吟秋这些人中,吴荪甫是居于“霸主”的地位。凭着吴荪甫的财力、本领和魄力,他本来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实现他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建立资产阶级王国的美梦。书中多次写了吴荪甫的理想,他对杜竹斋说:“我还是要干下去!中国的民族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织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是有希望的!竹斋,我有个大计划”什么大计划,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计划,他企图在中国建立包括纺织业、运输业、矿业、应用化学、工业等在内的托拉斯组织,并且幻想着将来有一天“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驰过原野”,“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套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从吴荪甫的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他还是爱国的,他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还要坚持下去,要拼一拼,他幻想中国也能像欧美当年发展资本主义那样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以实现他的宏大计划。那么吴荪甫能不能实现他的计划呢?小说按照历史发展逻辑,作了否定回答。他生不逢时,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吴荪甫在实现他的宏大计划时,开始几个回合,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凭着他的铁腕,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等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组织,他吞并了八个小厂,干净利索的吃掉了朱吟秋的干茧;与此同时,他还插手交易所,大搞股票投机,这些不仅表明吴荪甫的精明干练, 而且突出表现了作为资本家的吴荪甫的阶级本性“为了快快发财”而不择手段地吞并对方,这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竞争的必然结果。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当然不能例外。小说第三章,写吴荪甫与杜竹斋策划怎样给已经陷入绝境的朱吟秋再套上一个绞索,把朱吟秋的干茧“挤”出来,朱吟秋本来已经借了杜竹斋八万元还不了,他请求吴荪甫说情,请杜竹斋再借给朱吟秋七万元,凑成十五万,限定一个月本息一起还清,吴荪甫明明知道朱吟秋根本还不了,那么作为抵押品的一百五十包干茧就不再姓朱而姓吴了。连吴少奶奶在旁边听了也说:“你真毒!”而杜竹斋和吴荪甫听到这句话,不但不生气,反而同声大笑起来,这既是对这句话评语的默认,又显示出了一种得意的神态,对资本家的这种本性刻画的入木三分。正当吴荪甫得意的时候,厄运已经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好景也不长,作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买办资产阶级人物赵伯韬已经张开罗网,准备把吴荪甫这条大鱼捕进网中,吴荪甫也看到了这种危险,所以他一再拒绝赵伯韬提出的所谓的“合作”,吴荪甫知道这种合作是吞并的代名词,他使出自己的全部招数来对付赵伯韬,一方面他为了转嫁自己的危机,拼命剥削工人、削减工资、增加工时、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破坏和镇压工人的反抗,他利用黄色工会,又用重金收买工贼屠维岳,还依靠国民党的警察镇压工人运动,靠这些来积累资金,巩固自己的后方;另一方面他又拿出全部血本在交易所同赵伯韬决一死战。这样吴荪甫就处于工厂、交易所、再加上农村“三条火线”之中。赵伯韬的进攻、工人的斗争、农民的暴动、使吴荪甫步步走向绝境,他说;“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脚底全是地雷,随时会爆炸起来,把你炸的粉碎!”小说在描写吴荪甫在“三条火线”中的挣扎奋斗过程时,把吴荪甫的两重性写的非常深刻。他既恨帝国主义及其买办,又害怕他们的强大;他既惧怕工人的斗争,残酷镇压工人的运动,又惧怕工人们的力量,甚至骂共产党是土匪,他知道工人是捉不完的,他对屠维岳说:“维岳”你虽然能干,可是还有些地方你见不到的呀!那是捉不完的,那好比是黄梅雨天皮货里会生蛀虫一样,自然而然生出来!你今天捉完了,明天又生出来!除非等过了黄梅天!可是我们这会儿正遇着黄梅天,很长、很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完的黄梅天!”这里吴荪甫的比喻当然是对工人的污蔑,但他说的“我们这会儿正遇着那黄梅天”,却形象的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处境。并且,在同工人的矛盾关系中,表现为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压榨剥削工人、延长工时、减低工资、收买工贼、开除工人,他决心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榨取在交易所里所损失的数目,他从市场中发现并收买得心应手的走狗,通过黄色工会,在工人中挑拨离间,分裂工人队伍,企图把工人的反抗烈火平息下去,软的一套没有奏效,就来硬的一手,动用武力进行镇压,他恶毒的污蔑农民革命为匪货、土匪,甚至在他惨败时也顽固地说:“我正想去看那红军是怎样的三头六臂,了不起!光景也不过是匪!”由此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生不逢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艳阳天,所以吴荪甫在同赵伯韬,同工人的斗争中,表现的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像“要攫食的狮子”,时而又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这种两重性格,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现象表现。最后,吴荪甫终于被赵伯韬打败,决战的关键时刻他的二姐夫杜竹斋也倒向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赵伯韬,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吴荪甫几乎自杀,连他的丝厂也不得不出盘,衰落得以避暑为名,仓惶出走。三、精神和行为的虚弱吴荪甫的性格特征还有另一方面,精神和行为的虚弱,这表现在他与赵伯韬的矛盾关系上,他一开始就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交手,在万丈气焰的背后隐藏着失败的预感:“到公债市场上混一下,原不一定危险,可与老赵共事,那危险就大了!”在赵的倾轧下,他几经较量,终于失去了抵抗力,也失去了自信力!他对赵伯韬的后台,关同银团托拉斯和蒋介石政权不满,但却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汪精卫派军阀身上他虽然一度表现的很镇静,从来不让别人看见他的苦闷、沮丧的神情,就是他的妻子也没有机会看到。他一向用这种方法造成人们对他的信仰与崇拜,但当工农运动的消息传来,“那一种铁青色的苦闷与失望在他的酱紫色脸皮上泛出来。”甚至坐在备有钢板铉、有新式防弹玻璃并带有保镖的汽车里,心也在噗噗地跳着。吴荪甫的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富有魄力、善用计谋的特征和精神空虚的特征是矛盾的,表面却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周扬在典型与个性中说:“子夜里的吴荪甫是具有刚毅果敢性的人物,这个人物在那样软弱、无能、屈服的共同特征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者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中,我们却读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者的共同命运。”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四、畸形社会形态下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吴荪甫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剧,是中国整个民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正是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子夜的主旨所在,也是吴荪甫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吴荪甫这个人物引起的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他的自私、贪婪、专断与残酷,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平庸面,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然而他那强悍的生命力却是我们柔弱的民族性格中所缺乏的,我们民族可以说自本世纪以来就在不断呼唤着吴荪甫这样的“铁腕人物”出现,以他的雄才大略,经营之才与大刀阔斧的魄力打破沉滞不前的局面,实现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因此,吴荪甫落入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中,困兽般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结局,又能够引起读者(包括今天的读者)的同情。正像作者在再来补充几句中所说:“吴荪甫的悲剧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吴荪甫这个人物形象在新时期的研究中曾引起热烈的论争,这说明了其形象的复杂性是一个研究的难点,不能“非此即彼”地简单对待,本来,“反动资本家”与“失败的英雄人物”这两面就是茅盾立体塑造吴荪甫的两手,偏执于任何一面都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吴荪甫形象。五、作品在人物描写上的局限性子夜在人物描写上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工人及其领袖人物的描写比较概念化。小说刻画了张阿新、何秀妹、朱桂芝、陈月娥等女工形象,还刻画了共产党员克佐夫、蔡真、玛金、苏伦等人物,都写的表面化,缺乏感人力量。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作者不熟悉这些人物,是凭别人介绍的第二手材料来写的,茅盾自己也承认。他在茅盾选集自序中说:“子夜的写作过程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由于我生长在旧社会,故凭观察亦就可以描写旧社会人物,但要描写斗争中的工人群众则首先你必须在他们中间生活过,否则,不论你的第二手材料如何多而且好,你还是不能写得有血有肉。”他的体会是深刻的。子夜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某些不足是抹煞不了塑造典型人物的伟大成就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是颇能显示中国现代社会与革命的历史特色的新的阶级,新的人,本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角色,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民族资本家形象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茅盾这一独特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的、美学价值。因此,子夜这一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甚为重要的一部真正站在较为纯粹的近代人文精神立场上,真正而形象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精神的巨大冲击的成功之作,它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奉献出了最集中体现“中国近代人”伦理典范型的人物典型。今天,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逐渐地对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持有异议,尽管子夜主题先行的创作模式和结构笨重在今天文坛上大受批判,但它仍然充分展示了茅盾驾驭长篇和塑造典型的卓越才能,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而,我要说吴荪甫这个典型形象不仅在30年代的中国是有其十分可贵的价值,而且在当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子夜我认为不仅仅只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而是深入到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深层,不仅仅只为文学史奉献出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典型,而且为中国“人”的近代化的探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参考文献:1.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 孙中田 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3.)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温儒敏 赵祖谟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钱理群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子夜 茅 盾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 李平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