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doc

    • 资源ID:4191642       资源大小:27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doc

    单元操作的应用及特点?1、若干个单元操作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工艺过程。2、均为物理性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其物理性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3、同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饱含多个相同的的单元操作。4、单元操作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其基本原理相同,进行该操作的设备也可以通用。单元操作按其理论基础可分为下列三类: (1)流体流动过程(2)传热过程(3)传质过程三传理论1、动量传递(momentum transfer):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2、热量传递(heat transfer):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3、质量传递(mass transfer):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的具体应用。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由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构成的。物料衡算的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各物流的流程示意图,物料的流向用箭头表示,并标上已知数据与待求量。(2)规定衡算基准,一般选用单位进料量或排料量、时间及设备的单位体积等作为计算的基准。在较复杂的流程示意图上应圈出衡算的范围,列出衡算式,求解未知量。平衡关系可用来判断过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的方向和能达到的限度。颗粒大小和搅拌对溶解速率有影响:原因:由大块改为许多小快,能使固体食盐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大;由不搅拌改为搅拌,能使溶液质点对流。其结果能减小溶解过程的阻力过程的传递速率与推动力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流体: 在剪应力作用下能产生连续变形的物体,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质点: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 尺寸、远大于分子自由程。 工程意义:利用连续函数的数学工具,从宏观研究流体。流体的特征:具有流动性; 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如果不随压力及温度变化,这种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如果随压力及温度变化,则称为可压缩流体。质量力:万有引力、达朗贝尔力表面力:压力、剪力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习惯上又称为压力。 压力的特性: 流体压力与作用面垂直,并指向该作用面; 任意界面两侧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任意点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在数值上均相同。压力的单位: 帕斯卡, Pa, N/m2 (法定单位); 标准大气压, atm; 某流体在柱高度; bar(巴)或kgf/cm2等。 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粘性: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性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或粘滞力。流体运动时内摩擦力的大小,体现了流体粘性的大小。 牛顿粘性定律:指示液的选取: 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不互溶,不发生化学反应; 其密度要大于被测流体密度。 应根据被测流体的种类及压差的大小选择指示液。 质量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稳定流动:各截面上的温度、压力、流速等物理量仅随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不稳定流动:流体在各截面上的有关物理量既随位置变化,也随时间变化:位能:流体受重力作用在不同高度所具有的能量。1kg的流体所具有的位能为zg(J/kg)。 理想流体是指流动中没有摩擦阻力的流体。 利用柏努利方程与连续性方程,可以确定:管内流体的流量; 输送设备的功率; 管路中流体的压力; 容器间的相对位置等。位能基准面的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 宜于选取两截面中位置较低的截面; 若截面不是水平面,而是垂直于地面,则基准面应选过管中心线的水平面。 截面的选取: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两截面间流体应是定态连续流动; 截面宜选在已知量多、计算方便处。 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湍流(或紊流) :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Re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流动边界层: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区域,即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 流体具有粘性; 流动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边界层分离的后果: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直管阻力:流体流经一定直径的直管时由于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阀门等局部地方由于流速大小及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阻力。 减少流动阻力的途径:管路尽可能短,尽量走直线,少拐弯;尽量不安装不必要的管件和阀门等; 管径适当大些。设计型计算步骤: 设计要求:规定输液量Vs,确定一经济的管径及供液点提供的位能z1(或静压能p1)。 给定条件:(1)供液与需液点的距离,即管长l; (2)管道材料与管件的配置,即e及 ; (3)需液点的位置z2及压力p2; (4)输送机械 We。选择适宜流速-确定经济管径安装及优缺点:(1)安装在稳定流段,上游l>10d,下游l>5d;(2)结构简单,制造与安装方便 ;(3)能量损失较大 。 泵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叶片式泵 往 复 泵 旋转式泵 按用途分:清水泵 油泵 耐腐蚀泵 杂质泵离心泵的选用:(1)根据液体的性质确定类型(2)确定管路流量和所需外加压头。 Q¬生产任务,H ¬管路的特性方程。 (3)根据所需Q和H确定泵的型号 查性能表或曲线,要求泵的H和Q与管路所需相适应。 若需Q有变,以最大Q为准,H应以最大Q值查找。 若泵的H和Q与管路所需不符,在邻型号中找H和Q都稍大一点的。 若几个型号都行,应选在操作条件下h最高者若液体性质与清水相差大,则应对所选泵的特性曲线和参数进行校正,看是否能满足要求。 为保险,所选泵可以稍大;但若太大,能量利用程度低。 离心泵的安装与操作安装:安装高度应小于允许安装高度 尽量减少吸入管路阻力,短、直、粗、管件少;调节阀应装于出口管路。 操作:启动前应灌泵,并排气。 应在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启动泵 停泵前先关闭出口阀,以免损坏叶轮 经常检查轴封情况 往复泵的操作要点和流量调节 (1)适用场合与流体(Q不太大,H较高,非腐蚀和悬浮物)(2)安装高度有一定的限制(3)有自吸作用,启动前无需要灌泵 (4)一般不设出口阀,有也必须打开启动 (5)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法:用旁路阀调节流量改变曲柄转速气体输送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气体输送压力不高,但量大,动力消耗大产生高压气体:终到设备压力高生产真空:上游设备负压操作气体输送机械的一般特点 动力消耗大 设备体积庞大 特殊性气体的可压缩性 离心式通风机的结构特点 叶轮直径较大适应大风量叶片数较多 叶片有平直、前弯、后弯不求高效率时前弯机壳内逐渐扩大的通道及出口截面常为为矩形 热的传递是由于系统内或物体内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热传导 对流 辐射强制对流: 因泵(或风机)或搅拌等外力所导致的对流称为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 由于流体各处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致使流体产生相对位移,这种对流称为自然对流。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温度场:空间中各点在某一瞬间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传热速率(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传热面积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W (J/s)。热通量(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的热量q ,单位W/m2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某冷库外壁内、外层砖壁厚均为12cm,中间夹层厚10cm,填以绝缘材料。砖墙的热导率为0.70w/m·k,绝缘材料的热导率为0.04w/m·k,墙外表面温度为10 ,内表面为-5 ,试计算进入冷库的热流密度及绝缘材料与砖墙的两接触面上的温度。解: 根据题意,已知t1=10 ,t4=-5 ,b1=b3=0.12m,b2=0.10m,1= 3= 0.70w/m·k, 2= 0.04w/m·k。按热流密度公式计算q:按温度差分配计算t2、t3求保温层的临界直径:假设保温层内表面温度为t1,环境温度为tf,保温层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0,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保温层外壁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解:热损失为:分析:当r1不变、r0增大时,热阻R1增大,R2减小,因此有可能使总热阻(R1+R2)下降,导致热损失增大。上式对r0求导,可求出当Q最大时的临界半径,即解得 r0=/ 所以,临界半径为 rc=/ 或 dc=2/ 在一f60×3.5mm的钢管外层包有两层绝热材料,里层为40mm的氧化镁粉,平均导热系数=0.07W/m·,外层为20mm的石棉层,其平均导热系数=0.15W/m·。现用热电偶测得管内壁温度为500,最外层表面温度为80,管壁的导热系数=45W/m·。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两层保温层界面的温度。 解: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式中:r1=0.053/2=0.0265m r2=0.0265+0.0035=0.03m r3=0.03+0.04=0.07m r4=0.07+0.02=0.09m保温层界面温度t3 解得 t3=131.2 对流传热:是在流体流动进程中发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它是依靠流体质点的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与流体的流动情况密切相关。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1 流体的状态:液体、气体、蒸汽及在传热过程中是否有相变。有相 变时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化时大的多; 2 流体的物理性质:影响较大的物性如密度、比热cp、导热系数 、粘度等;3 流体的运动状况:层流、过渡流或湍流;4 流体对流的状况:自然对流,强制对流;5 传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大小:如管、板、管束、管径、管 长、管子排列方式、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等。 常压下,空气以15m/s的流速在长为4m,60×3.5mm的钢管中流动,温度由150升到250。试求管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此题为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 定性温度 t=(150+250)/2=200 查200时空气的物性数据(附录)如下 Cp=1.026×103J/kg. =0.03928W/m. =26.0×10-6N.s/m2 =0.746kg/m3 Pr=0.68 特性尺寸 d=0.060-2×0.0035=0.053m l/d=4/0.053=75.5>50 Re=du/=(0.053×15 ×0.746)/(0.6 ×10-5) =2.28 ×104> 104(湍流) Pr=cp/=(1.026 ×103 ×26.0 × 10-5)/0.03928=0.68 本题中空气被加热,k=0.4代入 Nu=0.023Re0.8Pr0.4 =0.023×(22800)0.8×(0.68)0.4 =60.4 W/m2· 例:一套管换热器,套管为89×3.5mm钢管,内管为25×2.5mm钢管。环隙中为p=100kPa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冷却水在内管中渡过,进口温度为15,出口为85。冷却水流速为0.4m/s,试求管壁对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此题为水在圆形直管内流动 定性温度 t=(15+35)/2=25 查25时水的物性数据(见附录)如下 : Cp=4.179×103J/kg· =0.608W/m· =90.27×10-3N·s/m2 =997kg/m3 Re=du/=(0.02×0.4 ×997)/(90.27 ×10-5)=8836 Re在230010000之间,为过渡流区 Pr=cp/=(4.179 ×103 ×90.27 × 10-5)/60.8 × 10-2 =6.2 a可按式 Nu=0.023Re0.8Prn 进行计算,水被加热,n=0.4。校正系数f 对流传热系数蒸汽冷凝有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膜状冷凝:由于冷凝液能润湿壁面,因而能形成一层完整的膜。在整个冷凝过程中,冷凝液膜是其主要热阻。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润湿避免,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并沿壁面落下,此中冷凝称为滴状冷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为膜状冷凝过程。蒸汽冷凝时的传热推动力是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工业上沸腾的方法有两种:管内沸腾 大溶积沸腾(池内沸腾)根据传热温差的变化,可将液体沸腾传热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然对流阶段 泡核沸腾阶段 膜状沸腾阶段 稳定腊状沸腾阶段热辐射能 物质受热激发起原子的复杂运动,进而向外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播的能量。食品热 加工分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一列管式换热器,由Ø25×2.5mm的钢管组成。管内为CO2,流量为6000kg/h,由55冷却到30。管外为冷却水,流量为2700kg/h,进口温度为20。CO2与冷却水呈逆流流动。已知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为3000W/m2·K,CO2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为40 W/m2·K 。试求总传热系数K,分别用内表面积A1,外表面积A2表示。 解:查钢的导热系数=45W/m·K 取CO2侧污垢热阻Ra1=0.53×10-3m2·K/W 取水侧污垢热阻Ra2=0.21×10-3m2·K/W以内、外表面计时,内、外表面分别用下标1、2表示。 生产上换热器内流体流动方向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并流 逆流 错流 折流 例 现用一列管式换热器加热原油,原油在管外流动,进口温度为100,出口温度为160;某反应物在管内流动,进口温度为250,出口温度为180。试分别计算并流与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解:并流 逆流逆流操作时,因t2/ t1< 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例 在一由Ø25×2.5mm钢管构成的废热锅炉中,管内通入高温气体,进口500,出口400。管外为p=981kN/m2压力(绝压)的水沸腾。已知高温气体对流传热系数a1=250W/ m2·,水沸腾的对流传热系数a2=10000 W/ m2·。忽略管壁、污垢热阻。试求管内壁平均温度Tw及管外壁平均tw。 解:(a) 总传热系数 以管子内表面积S1为基准 (b) 平均温度差 在p=981 kN/m2,水的饱和温度为179 (c)计算单位面积传热量 Q/S1=K1tm =242×271=65580W/ m2 (d)管壁温度 T-热流体的平均温度,取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T=(500+400)/2=450 管内壁温度 管外壁温度强化传热的目的:以最小的传热设备获得最大的生产能力。强化传热的途径:1、加大传热面积 加大传热面积可以增大传热量,但设备增大,投资和维费也随之增加。可采用翅片或螺旋翅片管代替普通金属管。2、增加平均温度差 在理论上可采取提高加热介质温度或降低冷却介质温度的办法,但受客观条件(蒸汽压强、气温、水温)和工艺条件(热敏性、冰点)的限制。提高蒸汽压强,设备造价会随之提高。在一定气源压强下,可以采取降低管道阻力的方法来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逆流代替并流。3、减少传热阻力 (1)减少壁厚或使用热导率较高的材料;(2)防止污垢形成或经常清除污垢;(3)加大流速,提高湍动程度,减少层流内层的厚度均有利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换热器的分类,按传热方式分:间壁式、混合式为防止壳体和管束受热膨胀不同导致的设备变形、管子扭弯或松脱,常采用热补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浮头补偿:换热器两端管板之一不固定在外壳上(此端称为浮头),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连同浮头一起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补偿圈补偿:在外壳上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子热胀冷缩时,补偿圈发生弹性形变,达到补偿的目的。U形管补偿:将管子两端都固定在同一管板上,每根管子可以自由伸缩,与其他管子和外壳无关。优点:容易制造、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尤其适于高压流 体,维修清洗方便。 缺点:结合面较多,易泄漏。板式换热器是以板壁为换热壁的换热器,常见的有平板式、螺旋板式、旋转刮板式以及夹套式换热器。优点: 总传热系数高,污垢热阻亦较小; 结构紧凑,单位体积设备提供的传热面积大; 操作灵活性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板片数目以增减传热面积或以调节流道的办法,适应冷、热流体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要求; 加工制造容易、检修清洗方便、热损失小。 缺点: 允许操作压力较低,最高不超过1961kPa,否则容易渗漏; 操作温度不能太高,因受垫片耐热性能的限制; 处理量不大,因板间距小,流道截面较小,流速亦不能过大。 蒸汽管道的外径为壁面220 mm ,其上覆盖一层厚为200 mm 的保温层。蒸汽管外表面温度为177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40 ,保温材料 = 0.52 + 9×10-4 t (w/m·) 。求 每米管长之热损失。 解: 分离变量积分带有搅拌器的牛奶加热槽内有20°C的牛奶200,槽内有传热面积0.5m²的蛇管。现以120°C的蒸汽通入蛇管进行加热。求:牛奶的升温规律( 即 T = f(t) )。 已知:K = 460 W/m2·ºC ,Cp = 3.85kj/kg·ºC 。解:此问题为搅拌槽内以衡温工质加热的情形,由 将 Th=120 ºC T0 = 20 ºC ,K = 460 W/m2·ºC,A = 0.5 m2,Cp= 3.85kj/kg·ºC 等代入上式,得: 分散相: 分散物质。在非均相物系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连续相: 分散介质。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流体。机械分离大致分为沉降和过滤两种操作。过滤的操作基本方式有两种: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过滤介质应具有如下性质:1)多孔性,液体流过的阻力小; 2)有足够的强度; 3)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4)孔道大小适当,能发生架桥现象。不可压缩滤饼:若颗粒由不易变形的坚硬固体组成,则当压强差增大时,滤饼的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单位厚度滤饼的流动阻力可视作恒定,这类滤饼称为不可压缩滤饼。可压缩滤饼:若滤饼为胶体物质时,当压强差增大时,滤饼则被压紧,使单位厚度滤饼的流动阻力增大,此类滤饼称为可压缩滤饼。助滤剂:对于可压缩滤饼,为了使过滤顺利进行,可以将质地坚硬而能形成疏松滤饼的另一种固体颗粒混入悬浮液或预涂于过滤介质上,以形成疏松饼层,使得滤液畅流,该种颗粒状物质就称为助滤剂。助滤剂的基本要求:1)、能形成多孔饼层的刚性颗粒,使滤饼有良好的渗透性及较低的流体阻力。2)、具有化学稳定性。3)、在操作压强范围内具有不可压缩性。空隙率:单位体积床层中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比表面积:单位体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下进行时称为恒压过滤。特点:滤饼不断变厚; 阻力逐渐增加; 推动力p 恒定; 过滤速率逐渐变小。过滤设备,按操作压强差分类:压滤、吸滤和离心过滤往复活塞推渣离心机工作原理: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沿加料斗的锥形面流动,均匀地沿圆周分散到滤筐的过滤段。滤液透过滤网而形成滤渣层。活塞推渣器与加料斗一齐作往复运动,将滤渣间断地沿着滤筐内表面向排渣口排出。排渣器的往复运动是先向前推,马上后退,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滤渣层后,再次向前推,如此重复进行推渣。特点:分离因数约为300700,其生产能力大,适用于分离固体颗粒浓度较浓、粒径较大(0.15mm)的悬浮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沉降速度(terminal velocity) :也称为终端速度,匀速阶段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例:计算直径为95mm,密度为3000kg/m3的固体颗粒分别在20 的空气和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解:在20 的水中: 20 水的密度为998.2kg/m3,粘度为1.005×10-3 Pa×s 先设为层流区计算Re,核算流型:假设正确,计算有效。絮凝剂(coagulant):凡能促进溶胶中微粒絮凝的物质。常用絮凝剂:明矾、三氧化铝、绿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温度为20,压力为0.101Mpa,流量为2.5m3/s的含尘空气,用标准旋风分离器除尘。粉尘密度为2500kg/m3,试计算临界粒径。选择合适的旋风分离器,使之能100%的分离出6.5mm以上的粉尘。并计算压损。解: 20,0.101Mpa时空气的: r=1.21kg/m3,m=1.81×10-5Pa×s1、确定进口气速:ui=20m/s (15-20m/s)2、计算D和b:流量 V=Aui=Bhu B=D/5,h=3D/5 2.5=(D/5)×(3D/5)×20 D=1.041m 取 D=1100 mm 此时 3、 求dpc 4、求Dp5、 求D,使dpc=6.5 mmB=0.175,D=5B ,h=3D/5=3B=0.525,取ui=17m/s x=1.6,取x=2 D=5B=0.875,取D=800mm6、 校核由 V=bhu,b=D/5,h=3D/5,得 所以,所选分离器适用。液流中的颗粒受离心力作用,沉降到器壁,并随液流下降到锥形底的出口,成为较稠的悬浮液而排出,称为底流。澄清的液体或含有较小较轻颗粒的液体,则形成向上的内旋流,经上部中心管从顶部溢流管排出,称为溢流。水中含有极少量细小颗粒的悬浮液,想用管式高速离心机分离,使其中1m以上的颗粒全部除去。试求最大的悬浮液进料量为多少。离心机转鼓尺寸为:r1=5cm、r2=8cm,h=60cm。转鼓的转数为12000rpm。悬浮液温度为20,颗粒的密度为23000kg/m3。解:查得水在20时的 =10-3Pa·s,=1000kg/m3,转鼓的旋转角速度 =2N/60=2(12000)/60=1257rad/s重力沉降速度 ut=gdp2(p-)/18 =9.81(10-6)2(2300-1000)/(18×10-3) =7.09×10-7m/s悬浮液的进料量为螺旋式离心机工作原理:转鼓内有可旋转的螺旋输送器,其转数比转鼓的转数稍低。悬浮液通过螺旋输送器的空心轴进入机内中部。沉积在转鼓壁面渣,被螺旋输送器沿斜面向上推到排出口而排出。澄清液从转鼓另一端溢流出去。用途: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含量较多的悬浮液,其生产能力较大。也可以在高温、高压下操作,例如催化剂回收。物质在单相中的传递靠扩散,发生在流体中的扩散有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两种。分子扩散:依靠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主要发生在静止或 层流流体中。 涡流扩散:依靠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而传递物质,主要 发生在湍流流体中。 物质在湍流的流体中传质,主要凭藉湍流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引起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剧烈混合,在有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物质朝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运动着的流体与相截面之间的传质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传质操作多发生在流体湍流的情况下,此时的对流传质是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两种传质作用的总和。吸收是气体混合物与作为吸收剂的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某一或某些组分溶于液体的操作。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吸收操作的类型,按吸收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分类: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按吸收过程中体系的温度变化分类: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按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分类: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气,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气不在利用而直接送到冷凝器冷凝以除去的蒸发操作。 多效蒸发:若将二次蒸气通到另一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气,则可提高加热蒸气(生蒸气)的利用率,这种串联蒸发操作称为多效蒸发。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1)因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3)因管路流体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有一传热面积为30m2的单效蒸发器,将35,浓度为20%(质量)的NaOH溶液浓缩至50%(质量)。已知加热用饱和水蒸气的压力为294kN/m2(绝压),蒸发室内压力为19.6 kN/m2(绝压),溶液的沸点为100,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为1000W/m2k,热损失可取为传热量的3%,试计算加热蒸气消耗量D和料液处理量F。解:根据加热蒸气压力和二次蒸气压力,由蒸气表查得: 294 kN/m2(绝压)时:蒸气焓H=2728kJ/kg 冷凝水的焓hw=556.5kJ/kg 汽化热r=2171.5kJ/kg 温度T=132.919.6 kN/m2(绝压)时: 蒸气的焓H*=2605kJ/kg 饱和温度T=59.7 二次蒸气的焓 H=2605+1.88×(100-59.7)=2681kJ/kg, (1.88为水蒸气的比热,kJ/kg·k)(1) 加热蒸气消耗量D 由传热速率方程得: Q=KA(T-t)=1000×30×(132.9-100)=9.87×105w/m2·(2) 料液流量F DH+Fh0=WH+(F-W)h1+Dhw+QL 式中是D、H、H、hw已知量,根据料液、完成液的温度和浓度查图得,原料液的焓h0=120kJ/kg,完成液的焓h1=540kJ/kg 又QL=0.03Q=0.03×9.87×105=29.6kw代入已知数据0.445×2728+120F=2681W+540(F-W)+0.455×556.5+29.6整理后,得420F+2141W=958.4 得 F=0.56kg/s W=0.34kg/s(3) 不考虑溶液的浓缩热时,求料液流量。已知溶质的比热CB=2.01kJ/kg·kD(H-cpwT)=WH+(F-W)cp1t1-Fcp0to+QL Cp0=4.187×(1-0.2)+2.01×0.2=3.75kJ/kg·k Cp1=4.187×(1-0.5)+2.01×0.5=3.1kJ/kg·k则有 0.455×(2728-556.5) =(F-W)×3.1×100+2681W+29.6-F×3.75×35 178.7F+2371W=958.4将W=0.6F代入,解得 F=0.6kg/s W=0.36kg/s进料状况影响蒸发器的生产能力:1)低于沸点进料时,需消耗部分热量将溶液加热至沸点,因而降低了生产能力;2)沸点进料时,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全部用于蒸发水分,其生产能力有所增加;3)高于沸点进料时,由于部分原料液的自动蒸发,使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1) 顺流法优点:在操作过程中,蒸发室的压强依效序递减,料液在效间流动不需用泵;料液的沸点依效序递降,使前效料进入后效时放出显热,供一部分水汽化;料液的浓度依效序递增,高浓度料液在低温下蒸发,对热敏性物料有利。缺点:沿料液流动方向浓度逐渐增高,致使传热系数下降,在 后二效中尤为严重。(2) 逆流法料液与蒸气流动方向相反。原料由末效进入,用泵依次输送至前效,完成液由第一效底部取出。加热蒸气的流向仍是由第一效顺序至末效。优点:浓度较高的料液在较高温度下蒸发,粘度不高,传热系 数较大。缺点:(1)各效间需用泵输送; (2)无自蒸发; (3)高温加热面上易引起结焦和营养物的破坏。膜式蒸发器和非膜式蒸发器的比较:非膜式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加热室内滞料量大,致使物料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不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膜式蒸发器只通过加热室一次即可达到所需浓度,停留时间短,操作时,溶液沿加热管呈传热效果最佳的膜状流动。 干燥过程的分类 ,按操作压力:常压干燥、真空干燥按操作方式:连续式、间歇式按传热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三种方式组成的联合干燥。 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10%降至2%(w)。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rm,1=0.008kg水/kg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为rm,2=0.05 kg水/kg绝干气,假设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水分蒸发量、空气消耗量以及干燥产品量。解:(1)水分蒸发量:将物料的湿基含水量换算为干基含水量,即 进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为 G=G1(1-w1)=1000(1-0.1)=900kg绝干料/h水分蒸发量为 W=G(X1-X2)=900(0.111-0.0204)=81.5kg水/h(2)空气消耗量原湿空气的消耗量为: L=L(1+H1)=1940(1+0.008)=1960kg湿空气/h单位空气消耗量(比空气用量)为:(3)干燥产品量提高热效率的措施 使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注意吸湿性物料);提高热空气进口温度(注意热敏性物料);废气回收,利用其预热冷空气或冷物料;注意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隔热,减少干燥系统的热损失。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管中的水分、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料之中的水分等。非结合水分 包括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如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较大孔隙中的水分等。在干燥过程中,当物料中水分表面汽化的速率小于内部扩散的速率时,称为表面汽化控制;当物料中水分表面汽化的速率大于内部扩散的速率,称为内部扩散控制。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 并流、逆流、错流干燥器的特点1)并流:含水量高的物料与温度最高而湿度最低的介质相接触,在进口端的干燥推动力大,在出口端的推动力小。适用情况: (1)干物料不耐高温而湿物料允许快速干燥; 在干燥第一阶段,物料温度始终维持在湿球温度,到第二阶段,物料温度才逐渐上升,但此时介质温度已下降,物料不致于过热。 2)物料的吸湿性小或最终水分要求不很低; 物料在出口处与温度最低、湿度最高(即相对湿度最大)的介质接触,其平衡水分高。 逆流:物料与干燥介质的运动方向相反,干燥推动力在干燥器中分布较均匀。适用情况: (1)湿物料不宜快干而干物料能耐高温; (2)物料的吸湿性强或最终含水量要求低;3)错流:高温介质与物料运动方向相垂直,如果物料表面都与湿度小、

    注意事项

    本文(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