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最新版].doc
-第X页 共X页-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篇一: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今后十年,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长期内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矿资源勘查、开采和利用仍是重要的工程项目。工程地质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各种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只有通过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又保证地质环境不会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材料。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根据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一、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使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协调相处是工程地质学的最基本任务,其基本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安全性; 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 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对于任何建筑物,首先要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岩土体的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 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地壳表层由于受到各种自然营力,包括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还有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形成机制、规模、分布、发展演化的规律,所产生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对它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及有效地进行防治、改造,是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工程动力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为了查明建筑物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工程地质问题,正确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以提供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所需的地质资料,就需进行工程地质勘查。不同类型、结构和规模的建筑物,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以及所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各不相同,因而勘查方法的选择、工作的布置原则以及工作量的使用也不相同。为了保证个诶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首先必须详细而深入地研究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安排勘查工作。应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工程建筑的各种勘查规范或工作手册,作为勘查工作的指南,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和精度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质条件不同,因而工程地质条件各异。认识并掌握广大地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预测这些条件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区划,作出工程地质区划图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围绕已经开始实施和建成的重大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晋陕蒙能源基地、重要铁路干线)及可能实施的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开展环境地质调查、监控、预测等研究。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地质分析法:以地质学和自然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历史分析法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在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的发展演化着。所以对动力地质作用或建筑场地进行工程地质研究时,首先就要做好基础地质工作,查明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查明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为进一步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 2、力学分析法:在研究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力学手段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和预测;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地质现象,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由于自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计算时常需要把条件适当简化,并将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处理。一般的情况是,先建立地质模型随后抽象为力学、数学模型,带入各项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3、工程类比法:根据条件类似地区已有资料对研究区的问题进行分析; 工程地质类比法可用于定性评价,也可作半定量评价。它是将已建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经验运用到自然地质条件大致相同的拟建的同类建筑物中区,这种方法的基础是相似性,即自然地质条件、建筑物的工作方式、所预测的工程地质问题都应大致相同或近似,往往受研究者的经验所限制,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等不可能完全相同,类比时又往往把条件加以简化,所以这种方法是较为粗略的;一般适用于小型工程或初步评价。 4、实验法:通过室内或到野外现场试验,取得所需要的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由于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因此其研究方法应是地质分析法与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与实验法等的密切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模型模拟试验法在工程地质研究中可以帮助我么探索自然地质作用的规律,揭示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力学机制、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以便我们作出正确的工程 地质评价。进行模型模拟实验必须要有理论作指导,除了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等理论外,还必须遵循量纲原理和相似原理。 上述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三、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将越来越普遍,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而因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关系最广也是最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全国乃至各国人民的共同的利益,因此对工程地质问题不仅要关注于单一的工程建设问题,更要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对各方的影响,以保证人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实在地表或地壳浅部的一定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地质环境必然要对建筑物的施工和建筑物建成以后的正常使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建筑物的修建又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反作用。为了使所修建的建筑物能够正常地发挥预期的效益又造价低廉,而且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在修建建筑物之前,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可能产生的,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有关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地质依据。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情况下可能出现何种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各种工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 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篇二: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一、地下水的类型,主要运动规律及工程意义 1、地下水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地下水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按地下水成因可分为凝结水、渗人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按地下水的含盐量,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和卤水; 按地下水的力学性质分为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等。 再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根据地下水的水力特征和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综合分类法) 包气带水是指储存在包气带(含有空气的岩土层)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 的补给,水位、水温和水质随着当地气象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主要用于农田灌 溉用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压力的地下水。当人们凿井打穿不透水 层,揭露含水层顶板的时候,承压水便会在水头的作用下上升,直到到达某一高度才会稳定 下来。承压水具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只能间接接受其上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因此, 承压水受当地气象影响不很显著,存在滞后现象。(图2) 将二者组合成为9种复合类型的地下水。 图1 图2 2、地下水的主要运动规律及工程意义 运动规律: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紊流。地下水在土中或微小裂隙中以不大的速度连续渗透 时为层流运动;在岩石是裂隙或空洞内流动,会产生紊流。地下水是渗透速度一般符合达西 定律。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紊流。地下水在土中或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1、潜水上升,引起盐渍化,增大腐蚀性。 2、河谷阶地、斜坡及岸边,潜水上升,增大浸湿范围,破坏岩土体的结构和强度。 3、粉土、粉、细砂层中,潜水上升,会产生液化。 4、水位上升,可能使基础上浮使建筑物失稳。 5、膨胀土区,水位上升或土体水分增减,使膨胀岩土产生不均匀胀缩变形。 6、寒冷地区,潜水上升,冻结,地面隆起。解冻降低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导致建筑 物开裂、失稳。 7、地下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突然下降,增加自重应力,使基础产生附加沉降,导致变 形破坏。 另外基坑支护中的地下水的影响、地表塌陷、地面沉降都可能与地下水有关。 二、工程地质勘察及主要手段 1、工程地质勘察 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 等工作的统称。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工程地质条 件通常是指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水文地 质条件等。 勘察内容 主要有以下五项: 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 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通常按工程设计阶段分步进行。不同类别的工程,有不同的阶段划 分。对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和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阶段也可适当合并。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主要根据工程类别与规模、勘察阶段、场地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状况、工 程经验、建筑物等级及其结构特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个方面而定。 2、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 工程地质勘察方的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 (或监测)等。 工程地质测绘 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 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 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它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范围 和比例尺的选择,既取决于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 类型、规模和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用小比例尺(1:10万,1:5万); 设计阶段,水库区测绘大多用中比例尺(1:2.5万,1:1万),坝址、厂址则用大比例尺粒度成分测定方法 对于粗粒土可以采用筛分法,而对于细粒土(粒径小于 0.075 mm )则必须用沉降分析法测 定其粒度成分。筛分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标准筛把各种粒组分离出来的方法。沉降分析法 是根据土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的司笃克斯公式来确定各粒组相对 含 量的方法。 2、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是把不同的土分别安排到各个具有相近性质的组合中去,其目的是为了人们有 可能根据同类土已知的性质去评价其工程特性,或为工程师提供一个可供采用的描述与评价 土的方法。 土的分类标准 一是简明的原则:土得分类体系采用的指标,既要能综合反映土的主要工程性质,又要 其测定方法简单,且使用方便。 二是工程特性差异的原则: 土的分类体系采用的指标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