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社)“五个结合”强化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总结.doc
-
资源ID:4190088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银行(信用社)“五个结合”强化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总结.doc
银行(信用社)“五个结合”强化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总结支持“三农”发展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金融系统历来高度重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3146.67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了1.12倍;农户贷款余额达1055.98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了2.15倍。由我省婺源县率先试点并在全国推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目前达到184.3亿元,累计为全省1200多万农户提供了信贷支持,被誉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富民工程”。作为全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省,涉农金融机构在“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的创新项目累计超过90余种,涉贷金额逾百亿元,有效缓解了“三农”融资难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近几年“三农”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欣喜于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农业比重大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客观现实。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金融能否真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强有力的支持。“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先天弱质性,决定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要坚持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并重。与此同时,只有拓宽视野,多策并举,以内在机制建设为重点,从风险和收益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才有可能做好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工作。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大“三农”金融支持力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必须面向市场,其核心是要有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要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让利率更好地反映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利率上浮覆盖支持“三农”的风险,拓宽收益空间,增强经营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引导现有县(市)独立法人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有序发展,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垄断形成超额收益加重“三农”发展的负担。与此同时,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继续通过政策调控引导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首先,要从制度层面强化完善现有农村资金回流“三农”建设的政策,例如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特点设定不同的存贷比和直接支农贷款比例的下限;进一步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返回当地的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性制度等。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支农正向激励政策。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资金奖励等各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支农行为进行引导和激励。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相结合,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散补偿机制通过财政出资、财政担保等方式加大对农村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担保能力和担保范围,扩大“三农”信贷的担保覆盖面,降低“三农”信贷风险。进一步减免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费,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贴息、资本充实、呆账损失处置等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资金支持和亏损补偿力度,鼓励开发新的农村保险险种,提高强制性与自愿性保险的参保率,形成农业保险规模发展与成本下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拓宽农村金融收益空间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仍以传统的间接融资为主,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无法覆盖扩大支持“三农”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为此,农村金融机构要在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的同时,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农村市场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让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支持,同时也在该过程中获得提供差异化服务所带来的超出平均利润水平的正常超额收益,实现金融支持“三农”的可持续发展。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传统金融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应与新型金融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相结合,在“三农”的不同领域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改造、特色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等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在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和难以涉及的深度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成本优势,利用灵活、多样化的手段和工具,发挥其有力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要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对资金额度大的大型“三农”贷款项目,可以实行银团贷款,增加共同收益和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共赢。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三农”融资可持续增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事关社会资金能否持续向“三农”聚集。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优化法制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非法揽存和高利贷行为,切实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要以信贷征信系统为基础,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三农”发展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及信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