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doc
-
资源ID:4189596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银行系统论文: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doc
银行系统论文: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全部的经营活动都最终通过会计工作来反映,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风险也都最终在会计工作中体现出来,因此防范会计风险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大多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本文拟就会计行为风险的表现、成因及防范作些探讨。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类型所谓会计风险,是由于会计核算所反映的资料,经国家有关经济管理机构或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专项审计、例行审计时,揭示企业在不遵守法律、规定时出现的风险;或者由于会计核算所反映的违法行为被他人举报而产生的风险;或者由于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会计核算失控,致使企业财产物资失控,贪污、盗窃行为滋生而产生的风险。在会计活动中,无时无刻不面临各种风险。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办存款、贷款、中间业务、资本金及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因核算差错或内控失灵而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的特点,一般通过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化解、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日剧增。只有充分了解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正确区分会计责任,更好地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有以下五种类型:(一)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为了加快核算速度,提高竞争力,从90年代初期,各商业银行均加快了电子化进程,商业银行会计的电算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难度。目前,商业银行网络结构复杂、设备节点众多、缺乏维护人员,又面临着数据集中、新业务开通等压力,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运行中,系统程序的毗漏为作案人员提供了机会。另外,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外部环境中的应用与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也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出了新的难题:如用电子刻章伪造出的印鉴与真实印鉴差别非常细微,与现行的折角、肉眼验印方式不相匹配;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及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等。(二) 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与商业银行会计检查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记录和反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会计检查监督是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核实、验证,进一步从核算的质量上确保真实、正确、完整和合法、合规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手段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查和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使会计监督部门的作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三) 会计核算中形成的风险1、财务成本风险 存款对于增强商业银行资金实力、奠定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无疑是必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存款既是立行之本,也是支出大户。不顾效益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增设网点机构,草率开办各项新业务不计算资金成本,不搞盈亏临界点分析等非正常现象,加大了财务风险。同时筹集来的资金如果运用不充分,造成资金在商业银行内的积压和闲置,无效益资产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损益风险。 2、操作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商业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部门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造成商业银行信誉受损。 3、支付结算风险 会计结算制度通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的颁布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细节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额提现是结算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越权办理大额支付情况突出。对大额提现审核不严,极易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四) 会计操作中形成的风险商业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不同的是,商业银行会计的负债业务涉及面更广,对象更多,商业银行与债权人的关系通常以会计结算的方式体现,商业银行各级会计部门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债权人)提供服务的主要窗口,直接与票据、现款打交道,很容易成为内外部不法分子作案的目标。1、商业银行案件风险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商业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明目张胆地抢劫,还是监守自盗、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必然会多少涉及作为整个经营核算部门的会计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那就会为罪犯作案提供方便之门,加大了经营风险。2、误导决策风险 会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未能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甚至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这是会计人员的失职。目前,会计部门普遍没有制定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参与决策职能形同虚设,无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周密化,一旦决策失误损失无法弥补。 (五)会计创新带来的风险 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摆脱当前困境的需要,还是从商业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和信用实质内容上来看,商业银行都必须创新。从会计的角度,会计创新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各行的财务管理方面,待挖掘的领域尚大。但如果不顾及适应这种开拓性行为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如目前对企业全面推行的“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营水平来说尚属超前,造成的虚盈实亏、用信贷资金垫支利税的情况使我国商业银行业普遍存在潜在效益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分析会计行为风险,除了人的因素(一方面道德原因,即因会计人员的故意违规行为所致的风险。另方面技术原因,即因会计人员的非故意违规行为所到的风险)外,最主要是从从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商业银行会计的职能未充分发挥1、商业银行会计系统会计信息反映功能欠缺,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监控风险的需求。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其首要的职能是客观、及时、全面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为会计主体内外部的有关人士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但现时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远不能达到上述基本要求,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管理要求。其具体表现为:(1)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侧重于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计划等宏观管理的信息,而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微观管理信息的反映缺乏针对性和相关性;(2)在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的驱使下,各金融单位之间无规则竞争,致使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虚假现象日益盛行,出现了“假存款、假贷款、假利润或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使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3)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电子网络化建设还不十分健全,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2、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不力,难以满足商业银行防范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会计作为对“过程控制”的管理工作,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其基本的职能之一。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发挥远不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监控风险的要求。其表现有:(1)商业银行长期代表国家履行社会经济监督的职能,而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的监控软弱乏力;(2)商业银行内部缺乏严密的会计监控体系,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与干预,难以履行其监督职责;(3)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缺乏可直接遵循的法规、制度与具体的操作规范,使得国家赋予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责无法认真履行;(4)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缺乏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会计监督的内容不明确,难以进行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所需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3、商业银行会计参与经营管理的功能发挥欠佳,无法满足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1)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记帐、算帐、报帐的阶段,存在忽视会计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与预测的倾向,会计参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经常造成因盲目决策而导致风险;(2)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没有在商业银行会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推广,致使商业银行会计分析时间滞后、内容单一、缺乏超前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二)商业银行会计未能充分体现谨慎性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对不确定事项采取稳妥谨慎态度的一种必要的反映,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应付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将风险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是风险控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会计实践的一般规律。谨慎性原则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中,采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与抵御商业银行风险,是防范与抵御商业银行风险的一条可行之路。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谨慎性原则在商业银行会计实务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现行商业银行会计制度仅在有限的几个方面有保留地采用了符合谨慎性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与我国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高经营风险是极不相称的。其表现为: 1、商业银行将应收未收的利息确认为本期收益,并长期挂帐。这种做法未能满足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要求。按现行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对借款单位欠交的利息作利息收入核算,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均汇入损益。这样的做法不稳健,且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差异甚大,致使商业银行的盈亏不实,增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2、不允许商业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金(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三)商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要求。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随着商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未真正建立起能够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经营管理型的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制,致使务商业银行在统一的法人主体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分散。会计部门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不便于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与参与管理的职能,造成了会计这一基础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防范与抵御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作为不大。2、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在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的变革中,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不配套。如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商业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3、商业银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差,各级领导层中缺少懂会计的“行家”。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使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会计部门普遍存在着人员少、新手多、业务不精、队伍不稳的问题,缺乏真正精通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此外,在各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决策层中,也缺少懂会计、懂财务的内行。 三、 防范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部门在防范会计风险中的重点和难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外部监管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完成,从实践中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是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性问题和关键性所在,其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的同时,商业银行要认真查摆当前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改方案全面整改;要研究制订激励约束机制,将制度落实情况与会计人员的报酬挂钩;要经常性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案例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敬业爱岗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制度执行和风险防范的自觉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1、营造适当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各种因素对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反映了管理层、所有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态度、认识和行动。这些因素包括:第一:管理层的观念和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是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具体化,管理思想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完善的内部控制,应以健康的经营方式和理性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第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内部部门和岗位的分工和协调,经营权的分配和经济责任的考核与评价。健全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分配权限和经营责任,规范的指示和报告关系,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第三:内部审计的权力和职能。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建立权威,明确职能,完善机制。2设立健全、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必须以预防控制为主,并注重体制牵制、程序制约、责任牵制。如:在业务运营中要实行恰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在操作层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既要保证合理的制约,又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预警制度。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在研究、确定需要建立、修改哪些制度的基础上,应尽快拟、修订有关制度、规定。当前需修改会计制度、往来结算制度,统一制订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操作规程等。针对当前各项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的薄弱环节,如票据的核算手续,电子运算与手工操作的关系理顺,大额现金的领取,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同城票据清算等应制定出各项补充制度、规定。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对“或有事项”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使会计成果反映真实。明确预警系统的主体,选择科学的预警指标,建立风险预警的评估系统和传导机制,向有问题的部门发出警示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二)进一步加快电子化建设技术的发展存在着生命周期,当考察新技术时,评估其是否成熟并适应推广;在新的业务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应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工作,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恢复测试等;旧的技术或系统逐步衰落时,应尽快寻找新的技术、开发新的系统来代替旧的技术或系统;在系统的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区分权限和访问控制的关系,权限规定了谁被允许看和做什么,这需要了解业务流程,并设定必要的风险级别,访问控制则是通过多种机制(加密、认证等)实现的,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得到许可;建立对计算机开发、运用的稽核监督组织体系,将重要风险点的控制设计到程序中,加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稽核;稳定和吸引优秀I T人才,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正确认识会计监督职能。要结合已发生的案例,开展案例分析,进行风险意识教育,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依章办事,照章操作;要彻底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会计过去那种只满足于帐平表对的表面现象,而忽视印章、密码、重要单证的保管,票据审核、帐务核对、凭证装订检查等基础管理工作的状况。 2改进稽核方式,健全会计事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犯罪行为或技术差错。会计事后监督需对会计部门上一营业日会计凭证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再进行一次认真的审核 ,在审核凭证的基础上,采用与会计业务处理操作系统同级或更高级的计算机事后监管系统进行凭证的录入,处理完毕后,对各分户明细帐余额和科目余额进行计算机自动配对或手工勾对,检查总帐、分户帐、明细帐的一致性,同时,检查已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与表外付出凭证所映的数量是否相符,做到对重要凭证的使用情况及时监控。3确定重要监控对象,重点进行监督。重点控制一些风险较高的往来类、过渡类和资金经营类资产负责科目,如同业存放、存放同业、系统内存放、存放系统内、系统内借入、借出、内部往来、同业折入、拆放同业、其他应收款、应付款等科目;对重要空白凭证的库存号码、售出号码、使用或作废后的销号情况都要有详细的登记,并进行跟踪管理;对大额支付情况要进行重点监督,相应建立授权制度。4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会计监督手段和方式现代化。如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手段和方式仍滞留在手工状态下,将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应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创新,突破传统会计监督思维的局限,努力探索计算机监督的技术手段,不断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5严肃财经纪律,加大会计打假力度。 针对一些商业银行领导和职工置财经纪律于不顾,会计风险加大的情况,应该依照新会计法的规定从严从重处理,以形成社会震动效应,起到对造假分子的威慑力量。近年来有些商业银行建立的会计信息抽查公告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财经纪律的强化,切实要求商业银行依法进行核算。在工作中,商业银行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记账方法标准,不得虚列或隐瞒收入,不得推迟和提前确认收入,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和费用分配方法。因此,严肃会计法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会计环境,使会计风险得到防范。(四)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1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均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是一切会计业务活动的主体,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者,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之一,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核算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行从业资格管理是会计法规定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合法凭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当今金融商业银行业迅猛发展,电子科技在商业银行业广泛运用,商业银行活动日趋复杂,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在迅速更新,会计人员处在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让会计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商业银行形势的要求,强化会计人员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效防范因人员素质差而造成的会计差错和风险。针对目前会计队伍老化、断层现象,商业银行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对会计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研究出台相关鼓励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倡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学历继续教育。要逐步将懂业务、会核算、善管理的会计骨干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良的会计队伍。3广泛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上的,缺乏基本道德,市场运作将很难步入规范。会计市场在国有商业银行领域也遵循这一规律。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衡,把会计工作当作制假、造假的安乐窝,做假帐、烂帐、混帐的从业人员大有人在。通过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灌输,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在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中发挥自己应有作用。4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座谈会,共享信息,沟通情感,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消灭作案动机,从思想的源头防范风险。(五)严格遵循会计原则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必须严格遵循会计谨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在会计账务处理与核算方法中,只有坚持谨慎的会计原则,才能有效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从目前情况看,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应收未收利息长期挂账,呆账准备金不按规定提取,应付未付利息因提取不足而出现红数,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因此,一要改变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方法,将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改在表外科目核算,利息收回后再纳入表内核算。二要改变应付未付利息的计提方法,改按原合同利率计提,防止因利率降低导致应付未付利息计提不足而使应付未付利息出现红数。三要修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计提比例,按季或按年计提呆账准备金,以抵御有问题贷款可能发生的呆账。四要规范暂付款项、联行往来等科目的使用,既要考虑资金的清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要考虑利率风险、资金风险等。(六)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一是要建立会计微机数据库和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反馈功能,及时向人民商业银行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相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依据,以满足有关部门监控风险的要求。二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会计监督。通过建立内控、稽核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会计监督,堵住商业银行风险的漏洞。三是要积极参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充分体现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会计核算的严肃性,披露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提出防范控制经营风险的措施,促进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健康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