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doc
-
资源ID:4189318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银行系统论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doc
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然后进一步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问题;途径前言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其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存在必然以承担风险、经营风险为前提。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一旦商业银行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剧,甚至波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秩序的稳定。一、 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分析(一)“短存长贷”诱发流动性风险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所获得的最新数据,国内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由2008年6月末的51.6%上升至2010年9月末的60%;而定期存款占比由2008年6月末的40.7%下降至2010年9月末的38.2%。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由2008年12月的49.8%下降到2010年9月末的43.5%。其成因主要在于,在2008年实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银行投放的大量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期限偏长,而长期负利率又使得人们将资金用于活期存款,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存在“期限匹配问题”。尽管“短借长贷”是银行筹资的基本格局,但是用流动性很强的储蓄来支撑流动性很弱的中长期贷款毕竟有其限度,一旦出现银行存款期限缩短或者银行贷款方面出现期限拉长的趋势,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误配就会使得银行积累大量的流动性风险。(二)市场流动性收缩加剧资金面紧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好,货币政策在2010年底回归稳健,但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使得通胀压力日益凸显。为抑制通胀压力,央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从2011年6月20日起,央行再一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连续的上调存准率使得大型金融机构资金面紧张、信贷紧缩,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性不断加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二、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长期以来国家的信用支撑使人们认为政府会承担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此外,居民源源不断的储蓄存款也是银行无流动性之忧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风险意识不够强烈,缺乏管理流动性风险的主动性及自觉性。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要求的相关流动性比例往往只注重于收集与上报,对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在于满足央行的要求,而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出更适合的指标,未能从短期、中期、长期来制定相应流动性计划。(二)资产结构单一,期限趋于长期化从资产组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大部分表现为贷款,结构单一。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流动性二级储备,一级储备的大部分又滞留在中央银行里,银行很难根据流动性需要而随时抽回,做自主性调剂;加上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资金回收期限长、回收风险大等问题,双重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控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化解措施单一,缺乏科学预测方法,不能进行风险的事前防范,同时在事后也不能让救险资金及时到位,错过时机。一旦遇到风险,采取的措施也比较片面,主要是动用准备金、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和同业拆借等,缺乏一揽子解决方案。此外,由于没有一个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计划的完整性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三、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一)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国家信用不再形成对银行风险的隐性担保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银行监管部门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审慎的监管原则,即使在经济繁荣阶段,银行的财务原因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不应放宽监管尺度,而应居安思危,经常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改善资产结构,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目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应加速扩大流动性二级准备并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同时,应加快发展货币市场,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变现自身拥有的有价证券或借入短期资金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同时在流动性需求下降时可以将多余的流动性头寸投资于短期的金融工具,增加盈利。发达的货币市场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增加国债品种和数量,这样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会大有帮助。(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地预测流动性缺口,二是寻求弥补缺口的合理策略。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从经验型的传统管理提升为标准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其核心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流动性风险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参 考 文 献1李玉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2李铭舟.我国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3郭少杰 杨洁.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4黄达.金融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