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银行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doc

    • 资源ID:4189001       资源大小:102.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银行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doc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教 学 站: 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 录摘 要3Abstract4第一章 绪 论6第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概述82.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界定82.1.1操作风险的定义82.1.2操作风险的分类92.1.3操作风险性质分析102.2操作风险管理理论11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分析133.1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133.1.1由于商业银行员工业务素质偏低引发操作风险143.1.2由于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水准引发操作风险143.1.3对管理人员监督约束不力153.2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163.2.1流程设计不科学163.2.2流程执行不严格163.3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173.4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173.4.1外部欺诈风险183.4.2外部经营风险183.4.3外部突发事件风险18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204.1“人”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204.1.1各层级会计人员应充分履职,提高制度执行力204.1.2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对管理人员监督约束力,防范道德风险214.2科学再造并严格使用流程234.2.1科学的流程设计一劳永逸234.2.2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处理业务234.3强化计算机系统控制244.4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254.4.1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层次254.4.2健全完善内控制度264.4.3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264.4.4完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方法274.4.5建立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的外部监督机制27结 语29致 谢30参考文献31摘 要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古老的风险,但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都处于较低水平。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基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操作风险日益突出,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认识日渐提高,国际银行业逐步形成了操作风险的“共同核心定义”,操作风险管理自此在全球金融界兴起。 操作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法律相继出台,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是美国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年出台的新资本协议。在国内银行业案件形势严峻、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5月14日颁布实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接连发生多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给银行业的持续、稳健经营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给许多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通过积极探索与研究,国际、国内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对操作风险加以管理与防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本文从阐释操作风险的定义出发,分析其主要特征,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多起著名操作风险案例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从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亲身体会,总结教训和启示。从对国内案例分析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与不足。最后,在充分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风险管理Abstract Operational risk is the most ancient risk faced by the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ir operating activiti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market risk and credit risk ,the commercial banks still hold a low level of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and management standard towards operational risk .Till the end of 1990s,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finance industry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aced with growing operational risks, which directly made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et familiar with such risk.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gradually formed a "common core definition" for operational risk ,since then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ircl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it is also a key problem considered by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department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law came on one after another .Among all the supervision Laws ,the Sarbanes-Oxley Act(2002,American)and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the Basel Bank Supervisory Committee,2004)are typical ones .Under the macro-background of severe domestic banking industry case situation and the need-to-improv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level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guide meaning that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promulgated the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in May 14th,2007.Recent years, eases of the operation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 happened for many times, which made much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and made much loss for man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Such phenomenon is Paid high attention to by the financial community. With 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which main aims are to manage and prevent the risks are brought out at home and abroad. Today the commercial bank risk control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and can be improved in various aspect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operate risk and analysed the traits of them, then advanced the aim of the control of the operate risk. By analysing the famous domestic and overseas cases and with the experience in risk control of the writer, this paper finally concluded the lessens and the experience and indicat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tudies of the foreign commercial bank, this paper finally advanc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Risk management第一章 绪 论这些年在全球范围内,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金融界的重视。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频发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全球金融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大,金融业出现以下发展现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跨国银行将服务领域向全球范围扩张、银行间并购不断、金融创新的步伐明显快于监管机构相关政策的推出、全能型银行的业务产品和业务种类拓展速度明显加快、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使银行业务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操作风险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作案手法却出奇的简单,为当今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操作风险管理不慎引发重大风险的案例时有发生。20世纪80时年代-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管理不慎引发重大风险的案例时有发生。从理论上讲,具体表现在大量的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手工操作错误的风险转化为系统失败的风险,同时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的IT系统的依赖性;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而且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具有很高杠杆性的衍生产品爆炸式发展;电子和网络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使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面临欺诈和系统安全问题;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收购兼并浪潮也对金融机构系统和流程的整合和人员的管理等操作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挑战;金融机构向大批量服务供应商发展的趋势也对其系统的连续性和备份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操作风险己成为近几年银行重大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国内几起重大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给国际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反映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与现实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操作风险在我国银行系统的广泛存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更是将操作风险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中新课题。2007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这是继2005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业界称“十三条”)之后,监管部门发布的又一个有关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根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测,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由此可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商业银行要按照监管要求切实控制操作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操作风险可能形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案件发生势头严控不遏,特别是邯郸农行“4.14”金库被盗大案的爆发,充分暴露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观念亟需增强、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管理技术仍较落后等诸多问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形势不容乐观。为更加深入研究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更快提升,本文从阐释操作风险的定义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多起著名操作风险案例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从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管理现状,找准差距。在充分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同时,通过抛砖引玉,引发思考,促使商业银行关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的操作风险管理,从而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重点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第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概述2.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界定操作风险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操作风险概念的科学界定基础上的。国际著名金融组织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作了经典界定。2.1.1操作风险的定义关于操作风险的界定,银行业界争论非常激烈。这是因为在操作风险和银行在日常运营中所面临的“正常的”不确定性之间,很难做出清晰的区分。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客户没法偿付贷款,那么我们需要调查这项错失是应该归因于“正常的”信用风险,还是归因于信贷人员失误。准确的区分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所有同信用有关的不确定性常常可以归为商业风险的一部分。然而,在一定情况下,人们也可以认为如果信贷员可以获得所有与客户有关的信息的话,那他本应拒绝这笔贷款。可是,如果信贷员违反银行的方针批准了一笔贷款,那么这项错失就应当归于操作风险,而不是信用损失。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对操作风险包括的范围进行界定,以降低银行内部在这个概念上的混乱。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定义是仅将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的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义的定义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外的一切金融风险。这个定义很广泛,它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使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非常困难。定义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1998年,英国银行家协会等国际著名金融组织对全球55家金融机构发起了联合调查,并于1999年提出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下一个前沿的调查报告,基于银行业内部操作风险的各自表述归纳分析,首次提出了“操作风险共同的核心定义”,即“由不足够的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采用了该业界定义,被金融行业更加广泛的接受和使用。2.1.2操作风险的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采用的操作风险业界定义,操作风险可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起的四类风险。2003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良好作法进一步明确了这四类风险的七种表现形式:(1)内部欺诈风险主要指内部员工有主观愿望,存心欺诈银行。包括由于进行未被授权的交易、从事未报告的交易、超过限额的交易、内部交易;偷盗、贪污、接受贿赂、做假账、违反税法等原因而引发的银行损失。例如,巴林银行外汇交易员里森违规进行未经授权进行外汇交易,并隐匿期权和期货交易,隐藏亏损,并最终导致巴林银行8.6亿英镑的亏损,为长期掩盖他们所从事的超授权交易及所造成的损失,这些交易员们常常做假账,伪造交易记录。(2)外部欺诈风险主要指由于第三方的故意欺诈、非法侵占财产以及规避法律而引发的损失。包括利用伪造的票据、偷盗、抢劫、敲诈、贿赂等手段造成银行损失;黑客破坏、盗用客户信息、数据操纵等计算机犯罪简引发的损失;税制、政治等方面的变动,监管和法律环境的调整等导致银行收益减少。据统计,美国银行业每年由于支票欺诈而造成的损失大约100亿美元左右。(3)客户、产品与商业行为风险由于产品特性或设计不合理、员工服务粗心大意、对特定客户不能提供专业服务等原因而造成的银行损失。包括产品功能不完善引发的损失;由于强行销售产品、未对敏感问题进行披露、对客户建议不当、职业疏忽大意、不恰当的广告、不适当的交易、销售歧视等导致与客户信托关系破裂、合同关系破裂、客户关系破裂而引发的损失。这类风险,在整个操作风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2000年,英国平等生命保险社团公司,准备对最终奖金进行削减,这一计划单方面修改合同,抵消了客户所享有的保障年金受益率,最终客户告上法院,被英国议会上院判为非法而损失惨重。(4)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主要指交易处理、流程管理失误以及与交易对手关系破裂而引发的损失。包括业务记账错误、错误的信息交流、叙述错误、未被批准的账户录入、未经客户允许的交易、交割失误、抵押品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例如,1984年到1985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因为前五年内部交易上的不一致和不平衡而形成1.26亿美元的损失,同时因当年的账务处理错误而形成6000万美元的损失。(5)经营中断和系统错误风险主要指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或电力中断而引发的损失。包括硬件瘫痪、软件漏洞、设备故障、程序错误、计算机病毒、互联网失灵等原因造成的损失。1985年11月,美国一家声誉很好的证券清算银行,其计算机系统偶然发生故障,不接受任何收入性交易,这样他们在美联储的账户上出226亿美元的赤字,形成了严重的支付风险。(6)雇员行为与工作场所管理风险主要指在员工雇用、管理中,由于违反相关法律、制度,而引发的索赔、补偿损失;由于缺乏对员工的恰当评估和考核等导致的风险。2004年7月,华尔街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因在员工管理中存在性别歧视,被提起诉讼,最后不得不向女雇员赔付5400万美元。(7)物理资产破坏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或其它外部事件(恐怖主义)而引起的损失。包括由于暴风、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原因造成的物质资产损失。例如,2001年,美国Cantor Fitzgerald公司受“91l”恐怖袭击事件而破产。这七种损失事件可细分为不同的具体业务活动和操作,使金融机构管理者可以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瑞士信贷集团对操作风险分类是一个典型案例,认为从风险来源上分为五类:组织、政策、程序、科技、任何外部因素。2.1.3操作风险性质分析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具有明显的六个特性:一是异质性。操作风险由于覆盖范围广泛性和诱发因素多样性,不同操作风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性质差异,导致各个风险之间的独立性。二是普遍性。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操作风险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中,也存在于风险管理本身的实施过程中。三是不对称性。是指反映操作风险的操作损失分布不对称,呈现出肥尾的非对称特征。主要反映在操作风险从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上两种类型,一类是可能经常发生但损失程度较低;二类是发生频率很低,但后果非常严重。四是企业特定性。操作风险是由金融机构自身一系列的特性所决定的,包括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基础设施状况、公司的管理文化、管理层的素质和风格等。五是非盈利性。操作风险不能直接带来盈利。由于操作风险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策略是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追求降低操作风险和增加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六是可转化性。操作风险通常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2.2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为古老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是与金融机构的产生和运行相伴随的一种日常的管理活动。金融机构独特的性质决定了操作风险管理独特性质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操作风险管理的独有特征。第一是操作风险难以计量。操作风险是当前最难计量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性质复杂且各风险因子之间可比性差;损失数据稀少缺乏积累;风险量化模型开发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操作风险量化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操作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是操作风险难以通过市场转嫁。转嫁风险是现代风险管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策略和技术之一,也是金融体系实现风险配置的重要途径。操作风险难以计量的管理特征决定了市场转嫁策略在操作风险管理难以运用,不能计量的风险就不能定价,不能定价就不能交易转让。第三是与业务线路的管理过程相融合。操作风险源自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人员、系统和流程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管理与业务线路本省的管理是相互融合的。因此,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业务部门应该首先对自身的操作风险负主要责任。第四是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所决定的环境和文化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公司治理是关于金融机构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基本关系结构,内部控制是覆盖金融机构所有人员在内为达到预定业绩、遵守相关法规和信息等目标的管理过程,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环境和文化。第五是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管理方法发挥主导作用。操作风险由于其难以计量性,操作风险管理传统上表现出明显的依赖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管理的特征。基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这些主观经验和定性管理方法长期以来确保了金融机构整体上将其操作风险有效的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第六是事前合规管理和事后稽核审查是主要管理手段。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各项外部法规和内部制度是管理的主要依据,违反法规和制度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保持对相关内外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是成功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第七是人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操作风险定义为来自于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多方面因素,但在操作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人是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职位越高,风险越大;二为人是操作风险管理动力的主要来源,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其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作用越大。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分析3.1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被分为七类:内部欺诈风险,外部欺诈风险,客户、产品与商业行为风险,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经营中断和系统错误风险,雇员行为与工作场所风险,物理资产破坏风险。具体到我国的银行业,其经营范围及业务种类与国际先进银行业还有一些区别,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银行还处在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尤其是执行文化,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外银行也有差别,因此,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其在商业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国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以低频率高影响事件为重点,而我国银行当前则需要重点解决高频率低影响的违规操作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已进入集中暴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已经公开披露出来的1000万元以上的操作风险案件达到17起,涉案金额87亿元。2004年银监会加大对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力度,共发现案件数量274件,涉案金额15.1亿元,涉案人员479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银行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征,即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因素。这种特征使得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绝大多数都与人员因素有关。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员工的行为不当、人员流失或关系到员工利益的事件发生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情况。人员因素涵盖了所有与银行内部人员有关的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具体包括人员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公私利益冲突或其他内部欺诈行为。在各种类型的操作风险中,几乎所有的操作风险都跟人有关,人的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占绝大多数。据有关资料对国内168起商业银行风险案例的分析,各类操作风险比例分布如图所示,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所占比重最大,即人的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所占比例达到44中国科学院樊欣和杨晓光在分析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时,从搜集到的71个案例中分析,银行内部人引起的为41起,占575;银行外部人引起的15起,占2113。而且,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中当事人的职务进行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涉案人员的职务呈日渐升高的态势。和前几年操作风险的涉案人员大多为基层信贷员、会计员以及储蓄柜台人员相比,这两年出现的操作风险则多为分理处主任、支行行长甚至于总行有关管理者引起。例如,2005年1月,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所辖河松街支行发生涉嫌内外勾结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0亿元。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亿元烂尾楼骗贷大案,2006年2月涉及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莱芜市钢城支行和中国银行黑龙江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票据案,其涉案金额10多亿元,这些案件都和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运营部门的会计人员有关。实践证明,我国商业银行对人员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由于商业银行员工业务素质偏低引发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工作中,从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有效的控制操作风险这一艰巨的任务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知识准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工作人员不能对商业银行的各项操作风险指标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即使是分析,也仅停留在一般指标的计算上,而不能透过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识别和判断操作风险的能力较低,实际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距离。第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大量简单的操作型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不足,使其很难驾驭具有强大功能的新系统,不能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时常出现反流程操作、人为简化流程,形成临柜业务差错难以发现。在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对于员工的后续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在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人员的任用、培训和激励,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人”不仅是风险的控制者,也是风险的制造者。3.1.2由于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水准引发操作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职工总数不断上涨,虽然各家银行相继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许多银行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对职工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使银行内部少数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道德操守出现问题,经不起金钱诱惑,私欲膨胀,滋长了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扭曲,作案动机和欲望蠢蠢欲动。甚至内外勾结,铤而走险,诈骗、盗窃银行和客户资金。这种道德水准偏低的从业人员是银行操作风险的重大隐患。近年来,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事例中,大案要案呈上升势头,与这种情况不无关系。“德”具体到一个行业,就是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下,职业道德表现为“诚”和“信”。在银行与职工关系上,职工对银行要讲“诚”,如职工要遵守员工守则,承担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要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利用单位的名义或工作便利谋取个人利益。银行对职工要讲“信”,如赋予职工工作权利,支付应得的报酬,提供工作必须的培训,它们是互动关系的。如果一个职工不讲究职业道德的话,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甚至会上升到金融犯罪。例如:深圳招商银行南油证券部电脑管理员孙险峰,1994年14月,通过虚设的账户挪用资金买卖股票,挪用公款529万元;建设银行深圳市福田支行国际业务部外汇综合会计梁健云,19921994年5月,借助电脑虚设账目,贪污公款港币1300万元,美金80万元,挪用公款港币600万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犯罪的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提高职业道德,杜绝金融犯罪,已经成为全国金融业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3.1.3对管理人员监督约束不力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管理人员监督约束不力的问题,有关管理人员(如支行行长)权力过大,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内部人控制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由于历史原因,商业银行对职工的录用、任免、升迁缺乏一整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许多重点要害部门和岗位用人失察,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商业银行对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即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八小时内外管理脱节;再有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2004年,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发生的354起案件中,因赌博、炒股、经商等原因诱发的案件有119起,占总数的33.62%。3.2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流程没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流程因素分为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没有严格执行,流程没有严格执行又可以分为实际操作中遗漏或忽略流程、增加不必要的步骤两种情况。3.2.1流程设计不科学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流程中的漏洞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给银行造成损失。例如,某商业银行根据其原来与客户达成的上门收款协议,派工作人员上门收取客户存款,并在客户交接本上签写了现金包数和数额。回行后,银行按照收款协议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后,发现数额不对。第二天,银行打电话通知客户,客户未作反应,银行按照协议的规定向客户签发了进账单。一个月后,该客户以银行在双方交接薄上签发的数额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商业银行以该数额承担本息的返还义务。在辩护过程中,该商业银行以当事人签订的协议为依据,主张客户如对数额有异议,应在一个星期内查看银行录像,客户如未有异议则视为同意,银行是按协议办事,并由查点该客户现金封包的银行员工出庭作证。该客户则以银行经办人签收的数额和银行未对其提出异议为由主张自己的权利。法院认为,因银行录像带已销毁,且银行通知客户为电话通知,客户通过电话对存款数额口头承诺而无法举证,故最终判决该商业银行按客户交接本上签收的数额承担向客户支付本息的义务。本案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银行上门收款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在上门收款业务中,银行采用回行之后清点金额的方式,此时在客户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银行的有效证据录像资料仅保存一个月,一旦客户在一个月后提出异议,银行就会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这一案例为我们防范操作流程不合理导致的操作风险提供了思路,即在开发新业务时,要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每个点完善业务流程。3.2.2流程执行不严格有些业务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快速发展,就会给执行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流程执行不严格。流程执行不严格导致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在业务执行过程中缩减步骤和随意加插不必要的人员或程序两种情况。如在代理业务中,个别支行对代理销售保险预期收益宣传不当,存在隐患;部分中间业务的数据接收采用电子信箱传递方式,电子文件形成后未能全过程加密,且由于文件格式的不统一,存在人为调整的环节,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扣款及记账业务,操作风险隐患较大。对于流程执行不严格导致的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就在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业务流程。既要消除那种忽略某个业务流程的做法,又要避免那种随意添加业务流程的行为。为此,就需要商业银行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制度。这样,很多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损失都是可以避免的。3.3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业越来越高度依赖电子化系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极大提高和创新了银行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银行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领域,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断产生和引发金融科技风险,从而对银行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系统的良好运转是保证商业银行银行正常运营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系统因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系统因素引起操作风险的情况可以分四个方面:一是系统失灵或崩溃风险;二是系统漏洞风险;三是系统操作人员误操作、违规越权操作和故意非法入侵风险;四是系统外部入侵风险。例如,2003年11月19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为将在11月22日进行的全行计算机系统升级做准备调整了系统参数表,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数个工行营业网点出现系统故障,业务停办长达三个半小时,给客户和银行造成损失。这一案件属于系统失灵。再如,2004年2月27日上午9点左右,上海市工商银行部分储蓄网点因受通讯故障的影响,柜面终端交易堵塞,严重影响了营业。这两个案件属于典型的由于系统升级造成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传输不畅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3.4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都处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活动,甚至会使商业银行产生损失。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部欺诈、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和外部突发事件,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3.4.1外部欺诈风险指第三方的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的行为。目前,此类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因此,给防范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就存在极大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内全国金融系统共发生票据诈骗案450余起,涉及金额约为20亿元,诈骗范围、金额呈扩大趋势,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多样化。例如,前段时期暴露出的两起国有商业银行重大票据诈骗案,涉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共5家分支机构,犯罪分子内外勾结,采取虚构产品交易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以虚假商业承兑汇票办理回购及贴现等方式,共骗取银行资金2.58亿元,商业银行损失非常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3.4.2外部经营风险指由于银行监管法规、政策、银行的经营环境或竞争对手的违规行为,经营场所的安全性使银行经营受到影响,甚至发生损失。银行业在金融系统中地位独特,因此,各国银行监管机构都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法律规章,监管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会使银行的经营不能连续进行,甚至发生损失。此外,一些基层银行由于地方金融环境不健康,导致有些商业银行不顾制度的约束采取高息揽储、给客户好处费、甚至公款私存等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和完成指标任务,也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和措施,甚至违反上级行的制度规定,形成操作风险。还有,银行经营场所的不安全包括设备老化引发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3.4.3外部突发事件风险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银行将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必然使银行面临许多突如其来的事件,若处理不当,也极易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这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没有预谋的外部人员的突发性犯罪行为。如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国际上最典型的美国“911事件”和2003年底汇丰银行遭受恐怖袭击。我国2002

    注意事项

    本文(银行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