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 课 题 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学生姓名 蔡 溪 学 号 201234102012 专 业 会计 班 级 会计G31202 院(系) 经管分院 指导教师 胡琼 职 称 中级 二O一四 年 十 月 二十九 日毕业设计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学生毕业设计真实性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被发现设计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学生(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关于学生毕业设计真实性审核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已经对学生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定其成果均由学生在本人指导下取得,对他人论文及成果的引用已经明确注明,不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注:此声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亲笔签名。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分院 2014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G31202班 课题名称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学生信息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备注201234102012蔡 溪选题依据一、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二、检索文献资料目录论文内容论文计划时 间工作内容2014.10.252014.10.31登陆世界大学城2014.11.1.2014.11.5选题阶段:确认选题,明确任务2014.11.62014.11.10开题阶段:搜集资料,确定方案2014.11.112014.11.15开题报告初稿阶段:撰写论文,形成初稿2014.11.162014.11.25写论文定稿阶段:修改论文,审核定稿2014.11.26.2014.11.30答辩阶段: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意 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 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对其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特征,风险分析,风险研究 目 录摘 要3第一章 绪 论1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选题意义11.2国内外研究动态11.2.1国外研究动态21.2.2国内研究动态21.2.3国内外文献评价3第二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机理分析42.1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概述42.1.1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42.1.2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42.1.3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52.2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适用的相关原理62.2.1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与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62.2.2国民经济发展与会计信息的关联6第三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现状及原因73.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存在的现状73.1.1国内文献及新会计准则对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的影响73.1.2企业会计信息对可靠性与相关性协调的偏重83.2.1现行会计制度及准则的欠缺83.2.2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及业务水平较低9第四章 协调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键及举措114.1 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键114.1.1 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先后问题的判别114.1.2 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114.2 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举措124.2.1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法制层面的建设124.2.2 建立健全的会计工作监督机制124.2.4强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公开13结 论14参考文献15第一章 绪 论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1.1.1 选题背景当前,国际上对相关性和可靠性发生矛盾时的取舍关系采取有不同的态度。美国FASB,在第二号概念公告中的回答是模糊不清的;就目前而言美国会计界更趋向优先考虑相关性。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在其发表的“财务报告原则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明确指出,如果出现矛盾,应选取“那些具有可靠性中最为相关的项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强调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国在新形势下也做出了有关反应。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强调主要体现在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和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这两个方面。在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相关性极有可能造成对可靠性质量特征的忽略,同时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整体质量重心失去平衡。为了使利益相关者获取充分、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不得不权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达到会计信息应当有的价值。 1.1.2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为重要的判断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着计量基础的发展进程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目前,国际上对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为重要的问题争论不休;其实,在这一问题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去判断。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会计准则与制度尚不完善,众多会计人员见缝插针;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都以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目标的,合理的协调能够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与政策。2.实践意义:“诚信”乃为人之本,亦为会计之首。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使用者的决策失误,违背会计信息使用者真实的交易意愿,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而,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利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课题。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根据所处具体的会计环境准确判断相关性与可靠性孰轻孰重,进而实现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了各行各业的首要目标。就会计行业而言,趋利化的行为使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会计行业最初树立起来的威信逐渐减弱。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是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原则,也是重树会计行业威信的首举,对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外研究动态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研究起步较早,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财务信息披露研究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等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分院20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老师院(系)专 业班 级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评阅成绩(50%)答辩小组审阅成绩(30%)答辩成绩(20%)论文总成绩(100%)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注:此表由答辩小组负责填写,教研室审核。从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相关的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普雷姆詹德(A Prichard,1995)在其公共支出管理一书中对透明度的概念作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政府财务管理重要特征是透明度或公开性,对公众来说,它涉及政府相关业务活动信息的可获得性与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Kits和Craig(1998)从制度的透明度、会计透明度与指标及预测透明度这三个方面对政府财务透明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且从范围上指出政府应当披露信息的透明要求、具体方式、内容和时效等一系列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实现。美国会计学会(AAA)首次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联系在一起,在此之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也进行了有关研究,但均未提出完整的框架体系。直至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SFACNO.2),第一次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图3。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会计信息的四项主要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并且归类为主要特征、次要特征等不同级别。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它1999年公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的质量,对信息质量的约束。1.2.2国内研究动态我国在1996年12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4。这说明: (1)客观性是最高的会计质量特征。会计人员必须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5。(2)相关性是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相关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在这里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相关性结合起来可以协调传统观点中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6。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在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所采用的思路7。这表明了老一辈会计学家对建设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思考,对年轻学者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促进业界内关于这一问题的改革。继老一辈学者之后,年轻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展开了积极探索。82010年张文在其题为“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思考”中提出,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提高时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它们是统一的;不能以牺牲可靠性来提高相关性,也不能以牺牲相关性来确保可靠性,两者不可偏废。王晓英在浅谈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与协调中表明,调可靠性与相关性主要可以从一下几点着手:(1)强化财务公开,(2)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3)加强法制建设,严禁虚假发票等原始单证等违法行为,(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9。1.2.3国内外文献评价国内外文献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取舍给出了有关意见及建议,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学者深厚的会计基础之上,为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会计信息处理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标准。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又难免给我们的会计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国内外纷争不断及并未充分考虑实际环境给本文留下了探索的空间。1.3可能的创新点本论文脱离泛谈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更偏重于二者的协调,在具体的经济环境或是说历史环境下给出笔者的见解。同时,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现存问题给出对应的应对措施。第二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机理分析2.1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概述可靠性与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基本要求,国内外对其含义的解释不胜枚举。尽管各种文献阐述不同,但却都是围绕几个基本点展开而来的。可靠性无非于真实客观,侧重于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相关性则注重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即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2.1.1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指确保会计信息免于偏差以及错误,并且能够重视反映想要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能够使决策者信赖。它要求会计信息要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出现的概率,真实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对决策者而言,只有可靠的会计信息才有使用价值;如果所提供的信息不信,那么其对决策就没有任何的用处。通常一个理性的、能够充分理解会计信息的人,如果依据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即可认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一项信息是否可靠,亦可从可靠性的三个组成要素加以评价,即反映真实性、中立性和可核性。真实性:指会计信息能如实反映其所想要阐述的现象或状况。但真实性并未要求会计信息百分之百地反映客观实际。实际上,会计信息通常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并非精确计量的结果。只要选择和运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合规、合理,并且加以无误的加工、整理,那么会计系统所输出的会计信息就可认为具备真实性。中立性:指会计从业人员在依据会计准则选择会计方法及程序时,应当以考虑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对决策有用为主,并非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或为了不正当的目的而故意去选用某些会计方法或非真实反映会计信息。中立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偏不倚地选择会计方法。可核性:指会计信息具备可重复验证的特性,其表明对同样的会计事项,由不同的人采取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应得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结论。2.1.2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而言的。它与决策相关,指具有改变决策者的决策的能力的会计信息。此处的决策主要指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相关个人和集体做出的决策。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就是为了向决策使用者即投资者、债权人和有关方提供能帮助他们进行正确决策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由三个要素决定:预测价值、及时性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指通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者能够增强其预测能力,使其能够预测未来事项带来的可能结果。决策者基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能够正确做出正确的选择;由此减少的损失或是增加的收益便是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及时性: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提供,而这一时间界线取决于使用者在获取信息时是否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如果在获取信息时,决策者已经失去了影响决策的能力,那么便认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备及时性,此时,会计信息已经不具备任何作用。相反,如果获取会计信息时,决策者并没有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那么我们认为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及时性。由此可见,相关的信息一定具备及时性,但是及时的信息不一定相关。反馈价值:体现的是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是现在的结果对过去预测的验证,决策者可基于现在的信息对过去的预测进行修正。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1.3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可靠性与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基本要求,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着重追求可靠性,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被相应削弱;然而着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便又得不到相应的保证。鉴于二者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链中,因而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时,应慎重思考,更好地协调二者关系,满足相应的目的。对立性:首先,可靠性与相关性体现的是过去与未来的矛盾。从二者的构成内容可以发现,可靠性着眼于已发生的事实即过去,它侧重客观反映,强调会计从业人员应从客观的立场如实反映信息,以达到提高信息的真实可信性的目的。相关性强调的是未来,它侧重于主观预测,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决策者的决策目的关联性为特征。由此可见,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出发点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未来等对立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并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做出选择。其次,两者的对立性体现在及时与精确方面。及时性作为相关性的附带特征,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能及时提供的会计信息,即使相关也会变为无关。然而,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内在矛盾使得两者不能并重,因而要确保及时性,财会人员就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审核等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以求迅速得到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决策者需要,但这一做法从本质上又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实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产生矛盾冲突的例子数不胜数。由于二者相互排斥对立,因此,提高可靠性,有可能损失相关性;提高相关性,有可能损失可靠性。 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相互斗争、妥协,在此消彼长的最终得出的。统一性:首先,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是为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依赖,统一于有用性这一总的质量特征。如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撑,那么相关性就会降低,甚至到最后失去相关性,从而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相反,如果信息仅仅真实可靠,但却缺乏相关性,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差甚远,此时也会因会计信息不具有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的意义。二者共同作用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单方面强调二者任一都会损害信息的有用性。所提供信息如果与决策无关,即使真实客观也毫无意义;而与决策者需求紧密相关的信息如果缺失可靠性,亦会降低或丧失其相关性,误导甚至有害于决策。其次,提出立场相同,二者都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相关性体现的是信息的广度,即一个信息量的问题,它回答了信息使用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而可靠性体现的是信息的“诚”度;它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充分信任会计信息进而放心使用。最后,相关性和可靠性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及重要性原则的影响。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二者共同影响或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2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适用的相关原理2.2.1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与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财务会计目标所要面临着的两个基本问题: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给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第二个问题涉及的便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目标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计环境的动态性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动态性,在会计目标理论研究中先后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大主要流派。在公司制盛行之下所形成的受托责任观深受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发展的影响。公司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作为出资者,着重关注于受托方的资产营运能力,关心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为了确保准确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委托方通常途径第三方监督受托方,如果发现现任受托方不能履行受托责任,委托方可以选择新的受托方。而这一第三方的角色便由会计扮演。为了满足委托方的需求,准确地对受托方的综合业绩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会计的主要目标便是准确地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强调了对受托者业绩的准确计量。由此可见,作为企业的委托方,他们看重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他们需要真实可靠的数据以便了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自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下,所反映会计信息更注重于过去,所需求的会计信息强调其所依据的会计制度与会计系统的协调,把反映和评价经营业绩作为中心。为获得评价业绩的财务数据,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更重视损益表。在会计处理上,强调可靠性优于相关性。重视真实客观的信息,在会计确认上,表现为只确认已经发生了的会计事项。历史成本的客观性、可验证性的使得历史成本受到受托责任观的青睐,因而在会计计量属性上采用历史成本法。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和资源流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突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分析,获取会计信息更多的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相对于受托责任观而言,决策有用观更青睐公允价值。2.2.2国民经济发展与会计信息的关联在公司制的盛行之下,产权与经营权的产生分离进而诞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者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资金运行状况,资产保值与增值,而聘用第三方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核算与监督。在这一时期,会计信息质量更侧重于可靠性。所有者通过查看财务报表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对他们而言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关键,是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速,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扩大;会计的职能也从侧重反映与监督扩展到预测、决策。从这一角度看,会计信息从以往注重反映过去到现在侧重于预测未来。顺应决策的需要,公允价值应运而生。会计信息质量由可靠性向相关性慢慢转移。当前各国之间不仅加强政治联系,同时经济联系也越加紧密;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为与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相应步伐,会计信息质量突出相关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当然,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应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失去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所谓相关性了。第三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现状及原因3.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存在的现状首先,从现有相关文献分析,易知会计业界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协调的方面,态度不一。虽然,这些泰斗人物都强调两者不可偏废,但是就其具体偏重问题上却是见仁见智。然而,这种理论上的百花齐放,却使实务中的会计处理存在众多弊端。有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大了人为操作空间,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众多问题;如: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行为不规范,审计执业不规范。其次,出于应对就业竞争的需要,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操守方面下滑甚快,会计造假层出不穷,会计诚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3.1.1国内文献及新会计准则对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非常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其在1989年7月颁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表明“资料要成为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当其没有重要的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资料就具备了可靠性”。而我国强调可靠性表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强调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分析的作者聂秀申表明我国企业仍应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位质量特征。在传统会计中,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偏重于可靠性。而今,绝大多数会计领域的学者专家改变了以往看法,他们认为“要使可靠性与相关性达到平衡,关键是如何让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达到最佳满足状态”。就国际社会而言,如今经济强国美国,其财务准则委员会甚至更侧重于相关性。其认为“来自持续经营的现行成本收益就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的经营利润而言,现行成本收益与经营成绩的联系更为密切”。虽然,现在国际上对这一问题分歧较大,但是不难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由传统的偏重可靠性慢慢向相关性转移。同时,举足轻重的美国在这一问题上角度的转变,对其他国家而言有着不可言喻的影响。“地球村”这一名词的出现,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加强;而今世界的联系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的来往。所以,为了经济贸易的往来,各国在这一问题上或迟或早势必会保持与美国同一步调。众所周知,不同的会计目标对可靠性与相关性有不同要求。西方学者主要是从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权衡的。我们认为不同经济时期,不同国家对会计目标不尽相同;因而在权衡可靠性与相关性时要充分考虑本国在当前倾向于何种会计目标,及该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我国财务部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目标重新定位为“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的经济决策”。由此可见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目标采用了折衷的办法,但从其要求仍需采取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可见,新会计准成更倾向于受托责任观。这一做法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但是在以追求可靠性为主的同时,仍强调对相关性的关注。FSAB和IASB都比较侧重以公允价值的为主要的计量属性,这体现他们更倾向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前面我们说我国新会计准则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但是上文并未具体提及,那么在此我们具体来分析下折衷的体现。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步调,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缺陷及不足,新会计准则选择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应用了公允价值,以实现在维护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实现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双重目标。3.1.2企业会计信息对可靠性与相关性协调的偏重新中国成立之时,由于国民经济受到战争重创,同时为了满足国体需要,国家领导人在对经济发展方面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此时,作为向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中介财务表报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侧重于如实反映经济运营情况。经济的起步阶段,国家强调的是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那时的会计信息强调的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慢慢进入国际经济这一大体。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跨时代意义的成就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意义。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复杂化、尖锐化;与此同时,企业间的合资、合并、兼并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会计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改革。事实上,在金融资产方面已经提出新的观点,更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我国而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会计信息由最初过分强调可靠性向强调可靠性的同时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转变。同时,美国在其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把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放在了首位;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我国企业在会计处理的某些方面也突出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如在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方面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虽然,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得还很不健全,但是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关注也来越突出。会计职能除了最初的反映与监督外还增加了一项管理职能。为了满足这一新增的会计职能,预测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一方面分析得知,为了满足会计的管理职能足够的会计信息量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会由原先偏重于可靠性向相关性转变,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近期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对相关性的强调会越来越强化;但是其分量并不会超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2这一角度看,保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成了当务之急。3.2.1现行会计制度及准则的欠缺当前,虽然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证券法已出台并实施,但有些规范明显带有过渡色彩,如“试行”、“暂行办法”等形式;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不规范。同时,在现行会计制度及准则中,有众多模糊地段。例如在成本核算中,当加工费用所占比例不多时,可只核算材料费用。准则中出现的类似于“不少”、“不多”、“所占比例不大”、“变动较小”,这些规定成为会计处理中的灰色地带,本身就带有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人为操作空间非常大;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可想而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偏好折衷的方法,然而这种不左不右的处理办法看似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合理、准确,但却正因为这样,使会计造假空间扩大。经济学中新制度认为,“检验一种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具备强制性,主要是看因违反制度而付出的代价的高低”。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如郑百文事件。郑百文,国企改革的领军企业,曾经一度标榜为商业批发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夜之间让人唏嘘不已。公司存在大量虚假(并不存在的交易)的欠条,由此带来的巨额应收账款使得企业利润暴增。虽公司因会计信息作假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其由于虚增的利润引起股价暴涨所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其付出的代价。现新会计准则缺乏强力的实施惩戒的机制,其权威性必然得不到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举措之所以比比皆是,从内因分析是上市公司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从外因上则是在于监管不利,使得违规的期望效益走高。违规期望收益高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违规成功后获取的巨大的物质回报进而获取的巨大的资金收入,另一方面是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的概率很小且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国实施的现行会计准则的法律环境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众多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有关处罚、惩戒的措施不够细致而且违规成本较低廉。从会计制度及准则的缺失角度分析得知,协调会计可靠性与相关性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同时还得细化违规处罚,相应加重违规成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2.2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及业务水平较低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等重要。尤其,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偏向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工作当中有大量工作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估计,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资产的暂估入账价值,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等等都离不开执业人员的主观判断。正因为会计工作当中存在着如此多的主观因素,但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需要要可靠的、相关的会计数据以助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因为在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工作当中,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主观的判断中,经验值是帮助会计进行会计处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此,在强化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会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是迫不可待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众多经济案件似乎离不开那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但扎实的基础,丰富的经验只有在正确的路途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职业道德素质在指引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选择方面发挥的极大的作用,其缺失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受挫。如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造假案例,该公司由于未按要求披露与关联股东的交易,特别是大量担保信息及其外贸业务而导致利润虚增300多万元;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蒙受巨大损失,从而严重减弱他们对会计行业的信任度。会计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取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在其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强调其职业道德素质,加强道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问题中,首先,我们要避免错误,减少差错;其次,才能把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目标联系,就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问题进行探究。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而究竟在怎么样的经济环境或状况下,偏重可靠性或是偏重相关性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紧密相关。当然,在会计工作中虽然存在众多估计与判断,但是这些主观取向都是有事实和理论依据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因而为更好协调二者关系,无论从主观或是客观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第四章 协调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键及举措4.1 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键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重要特征,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可靠性与相关性都是为会计信息有用性服务的,二者虽不存在取此舍彼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也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得不慎重考虑。为了更好协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我们除了应该了解它们的内涵概念外还应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分析,了解矛盾所在,结合具体的会计目标,把握协调的关键。4.1.1 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先后问题的判别传统会计,侧重使用历史成本来反映已经发生了的经济事项,并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从属于受托责任观这一会计目标的。为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保持甚至增加市场份额,委托者不仅只关心自己的资产在过去运营得如何,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管理者做出关于未来的经济决策的依据。针对所有者关注点的转移,学术界众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先后问题的转移即会计信息质量已由可靠性向相关性转移。在我看来,这一转变是不可忽视,但是这究竟是不是先后问题真正已经发生变化呢,这一问题还值得商榷。现在,的确更多企业家关心的是信息的预测价值;但是用于预测的会计信息却必须保证在可靠性基础上来获取最大的相关性。要知道,管理者通过过去的会计信息对未来进行经营或是投资决策,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会知道管理者之所以费劲心思分析过去资料,无非是为了减少决策的错误性,然而如果过去的信息在可靠性上就已经不能获得保证,即使信息看似相关却已无关,更甚导致错误的决策。从会计信息有用性及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可靠性都应优于相关性。现代会计的产生,公允价值的运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等等似乎都说明相关性已经优于可靠性。但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逐一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速,各种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把相关性放在了首位;只是相对过去而言,我们更重视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一个突出表现便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公允价值只是在某些资产或是某些方面采用,我国企业财务表报仍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为了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说明公允价值仍只能在某些方面运用;同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成熟,会计造假的不断出现,如美国安然事件,琼民源、深原野事件等;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追求仍放于首位。我们知道,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中,从来不存在放弃其中一种特征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在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