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金融论文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doc

    • 资源ID:4187651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论文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doc

    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一、导论有两个人,A和B,他们都于一夜之间拥有了500万元的财富,A是中了体彩的头奖,B是刚刚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投资。2个人虽然都拥有了500万,拥有了相同的资产,但是本质是不同的。A的500万就是500万,而B的500万也许是无限的财富。这篇文章的主角巴菲特就是后者,他获得当下如此巨大的成功不是凭借运气,而是他敏锐的目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拥有一套独特的投资管理策略且效果甚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从中我们既可以学到宝贵的知识,又能够体会他独特的人生经验。同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客观看待外界对于巴菲特的批判,并从大家对于他的批判中汲取我们有用的经验。二、巴菲特简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生于1930年8月30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1956年,巴菲特从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成为拥有440亿美元财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并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于当年成为了世界首富。巴菲特40年来选择投资的股票有22只,投资61亿美元,盈利总计318亿美元,平均每只股票的投资收益率高达5.2倍,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惊人的选股神话。巴菲特在2009年与比尔·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其具有投资意识。他对于挣钱的专注和热爱远远的超过了同龄的其他人。可以这样说,沃伦·巴菲特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在巴菲特很小的时候,他就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再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他曾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他还坚持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当他送了三年报纸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相当的积蓄了。这时他拜托他的父亲帮忙,用自己的绝大部分钱买下了一块位于内布拉斯加州乡下的地。你也许会以为巴菲特已经过上了不错了生活,或许他会收手享受去了。那你就错了。巴菲特想要赚钱的愿望还远远没有停止。他把买来的这块地再出租了出去,从中又赚取了一笔丰厚的利润。这便促成了他一次很成功的投资。在1941年的时候,年仅11周岁的巴菲特便涉足股票市场,购买了平生的第一张股票。而当巴菲特34岁的时候,个人财富已经积累达到了400万美元。此时,他已经是股票市场的老手了,他掌管的资金也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6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因为他很难再找到符合他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牛市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收入,甚至可以说是一笔笔横财,但是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该建立在企业的业绩之上,而不是投机所显现的。就在1969年,股票大幅下跌的前夕,当大家都认为股市还在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了合伙人其隐退的消息。一年后,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股票价格更是低的可怜.然而这时,之前牛市时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又过了一年,时值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他于是介入华盛顿邮报,并使其使利润大增,每年长幅在35%左右。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的升值额约为两个亿。巴菲特50岁的时候出资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5年后,可口可乐公司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意将其用于饮料生产。而此时可口可乐的股票价格已经翻了5倍,变成了51美元左右。至于5年间巴菲特所得的利润,数目足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者触目。而接下来巴菲特对于通用动力公司的投资更是让他大赚了一笔。巴菲特虽然被喻为“股神”,但他其实也是常人,不可能“久战沙场而不败”。他公司财务状况曲线图的斜率也不总是正数。2000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去年的财务状况。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下降了45个百分点。同时,伯克希尔公司A股价格下跌20%,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2010年,巴菲特的公司虽然净挣了129.7亿美元,但是伯克希尔公司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13.0%,低于标普500指数15.1%(含分红)的涨幅。纵观1965年到2010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增长率为22.43%,其业绩是不容置疑的,这也体现了巴菲特的伟大。他的成功毋庸置疑,并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进行多次较高金额的捐款后,2010年,巴菲特仍以净资产47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名。三、巴菲特投资的基本原则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几乎总是成功的,但他并不是因为运气好才获得的成功,他在每次投资前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并遵循特定的原则。而且其选股策略是十分先进的,他的投资策略更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一)企业原则企业原则其实就是选股侧重“超级明星企业”。“超级明星企业”就是那些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巴菲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只有那些本身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巴菲特的一个观点是:“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个不一般的好公司,要比用不一般的价格买下一个一般的公司要好的多。”可见,在众多企业中进行 “超级明星企业”的筛选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寻找长期稳定企业。所谓长期稳定企业就是企业的用户需求、生产技术等相对稳定,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相对稳定。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不稳定,甚至是动荡的,那么即使一个自身稳定的企业也可能在经营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该行业中的企业只能通过经常更换企业关键决策来适应这种状况。而一旦出现问题,那么企业的命运是显而易见的-被淘汰。然后,寻找竞争优势。股票投资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企业未来的收益。只有本身拥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明星企业”才能在未来给股东带来丰厚收益。最后,寻找持续竞争优势。寻找持续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在能力超强的“明星企业”中再度进行筛选,优中选优,选择出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便是股票投资的真正目标,也就是我们最终锁定的“明星企业”。除了选股侧重“超级明星企业”外,巴菲还习惯于投资传统消费行业的企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消费品行业具有产品简单易懂、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特点。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会停止对这些行业的消费。与消费品行业相比起来,那些高科技行业企业却有可能遭遇困境。因为他们很多时刻都不能拿出新的科技创新。(二)经营原则巴菲特的经营原则就是“长期持有”。而关于长期持有,巴菲特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十年,就不要考虑持有它十分钟。”投资的一切真谛就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对的股票,在此之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长期持有。但是,在此之前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长期持有与短期持有的税后复利利益比较、长期持有与短期持有的交易成本比较以及长期持有前所需做的投资决策分析等等。当然,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并不是指所有股票都要长期持有。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的股票是值得长期持有的。是否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其宗旨大概可以概括为:“只要目标企业还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该股票就值得长期持有。”巴菲特在1988年度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报告大会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们愿意无限期持股,只要我们预期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以让人满意的速度成长。”与此同时,由于减少了交易次数,长期持股相比短期持有能够大大降低股票的交易成本。(三)财务原则财务原则,就是切实判断企业内才价值。在选定了既定目标公司后,下一步要进行的就是以适当的价格购入了。如不然,就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投资。判断股票买入价格是否合理,主要依据的是企业内在价值。巴菲特对此的观点是:企业内在价值是评估投资和企业相对吸引力的唯一逻辑手段。企业剩余生命期内产生现金流的贴现值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不等同于企业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用来表示企业投入资本与存留收益形成的财务投入累计;而内在价值是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对企业进行估值要基于正确的估值模型。“股神”巴菲特对此持有这样的观点:任何股票、债券或者公司的价值都取决于资产寿命期内预期的、以适当利率贴现的净现金流量。由此可见,贴现现金流量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运用贴现现金流量估值,首先要估算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就是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包括财务报告中的净利润和折旧费;现金流出则为企业为维持其长期竞争优势的资本性支出。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折现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有着直接影响。至于如何选取折现率又是重中之重。巴菲特对此所执的观点是:以无风险收益率作为折现率比较可取。由于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所预测企业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投资失误,巴菲特强调在进行企业估值时要遵循能力圈原则和安全边际原则,并以此对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进行保守估计。能力圈原则是指不对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企业进行现金流量预测;安全边际原则是指以低于估值一定比例的价格买进股票。在进行具体的投资决策时,必须同时遵守这两条原则,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条件才进行投资。此举的好处是,即使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出现失误也可确保投资的安全。(四)市场原则巴菲特十分重视理性投资,所以他的市场原则就是需要理性投资。他提出“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投资”。巴菲特认为: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股市状况,也就是,是否过热或者过冷,从而避免随波逐流、随大溜,陷入股市的群体性疯狂,进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如果发现股市过热,就可以控制投资行为,进行理性决策,不再追涨,乘机高价离场,得以保住胜利的果实;如果发现股市过冷,那么就可以策略性的抄底买入。巴菲特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利率、人们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资产价值且与股价呈负相关。人们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则与股价呈正相关。而心理因素是指人们的投机性心理所导致的股市泡沫所引起的“股灾”。由于巨大的利益,投资者产生了贪婪与恐惧的心理,所以股票市场并非完全理性的。大部分人的非理性投资都是呈周期性的。认识到这种现象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想要在股票市场上获得较好的成绩,学会如何理性投资以及如何应对非理性投机行为是必需的。四、巴菲特投资原则的运用实例研究(一)可口可乐公司谈及可口可乐公司,我们都很熟悉,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遍布全球,并且涉及多个行业。而“股神”巴菲特对于可口可乐公司就更是熟悉不过了。我们也都很了解,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并且至今一直未抛售。自1998年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至今已经22个年头。在这22年之间,可口可乐公司给巴菲特带来了不菲的财富。巴菲特在1996年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到:“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很可能会被贴上注定必然如此的标签。没有人怀疑可口可乐会继续在其遍布世界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能力。实际上它们的主导地位很可能会更加强大。他们还会再创佳绩。”巴菲特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但最显眼的还是要数1988年到1998年这十年间的成绩。在1988年至1998年这10年间,这只股票的成绩非常优秀,远远赢过大盘,并创造了约百亿的利润。这10年间的巨大成功也成就了巴菲特投资的神话。1988年,巴菲特买入了可口可乐公司当时价值5.93亿美元的股票。并于1989年大幅增持将近一倍,总投资也增至10.24亿美元。而这些投资又于1991年升值到37.43亿美元。仅仅2年时间便增值了2.66倍,这个成绩就连巴菲特本人也大感意外。他在伯克希尔1991年财务报告大会上高兴地说:“三年前当我们大笔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大约是34亿美元。但现在,光是我们所持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值就超过这个数字。” 于是,巴菲特于1994年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而此后,持股一直稳定不变。1997年底巴菲特所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值上涨到了133亿美元。这个数据就意味着巴菲特用了十年时间把资产扩大了10倍之多,仅仅这一只股票就为巴菲特赚取了100亿美元,10年涨幅是大盘的4倍以上。具体数据见下表。表1 1987年与1997年数据对比收盘价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盘)1987年年底3.21美元247点1997年年底53.08美元970点涨幅15.53倍2.93倍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取得了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巴菲特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策略。首先,可口可乐在海外的业务飞速扩张,巴菲特买到了一支成长股,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其次,经过慎重的考虑,巴菲特了解到可口可乐公司的各方面信息,并根据事实明确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优秀。最后,巴菲特冷静分析,随着股市变化继续增持,并一举造就了最后的成功。与此同时,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巴菲特为什么没有在可口可乐高价时将其卖出。巴菲特自己给出了答案。他虽然明确在股市大泡沫期间没有卖出一些重仓股确实是犯了一个大错误,但是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在其列。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如果他卖掉可口可乐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别的股东跟随抛售,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可口可乐的股价崩溃;其二,可口可乐公司是一个完全符合他投资策略和原则的大公司。公司规模大,效益好,经营稳定。2008年可口可乐稀释每股收益2.49美元,每股现金分红1.52美元。与巴菲特平均6.50美元的买入价格相比,每年投资收益率38.3%,红利收益率23.38%。由于公司的高增长,长期持有的话,作为股东的收益率就足够高了。(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GEICO(Government Employees Insurance Company),是美国第四大私人客户汽车保险公司,拥有保险客户约600万人,同时是美国最大的直销保险公司。正是这个公司,为巴菲特创造了盈利23亿美元、投资增值50倍的佳绩。至于巴菲特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这一公司,那就要追溯到60年以前。60年前,一个来自奥马哈的21岁年轻人沃伦·巴菲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最喜爱的一支股票。那时候的巴菲特还并不是股市举足轻重的“股神”、人人敬仰的巴老,他在投资界也是毫无名气。但是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巴菲特对股票深入的分析能力和选择股票独特的视角,也为他之后能够依靠投资GEICO盈利23亿美元奠定了基础,并埋下了伏笔。时至今日,巴菲特仍然钟爱这支股票,这就是GEICO保险公司。巴菲特在很早就看好GEICO保险公司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行业股票被低估。汽车保险行业并没有分享与其他行业股市相同繁荣,虽然情况不是很差,但是糟糕的盈利报告让这些公司的股票远离了牛市的狂热。也因此,人们大多没有看到这些公司正常盈利能力。加之资产因素,很多这一行业的股票都被低估了。其次,竞争优势不俗。这一行业的性质是减轻周期性的冲击。大多数购买者把汽车保险看作必需品,每年必须根据经验确定的费率续约。这一行业的其他优势包括没有库存、应收款、劳工和原材料问题,产品及相关的设备过时的危险也不存在。同时,这个公司没有保险代理人和分支办公室。所以,投保人收到标准的保险比人工销售的保险享受最多30%的优惠。保险索赔由遍布全国的约500个业务代表迅速处理。再次,作为增长型公司的优势。见表2。表2 保险费与投保人数数据年度保险费($)投保人数(人)1936-103,696.313,7541940-768,057.8625,5141945-1,638,562.0951,6971950-8,016,975.79143,944最后,强大的利润率优势。GEICO最大的吸引力可能来自于其享有的利润率的优势。1949年GEICO的承销利润与保费的比例为27.5%,而同期Best统计的其他135家保险公司的这一比例仅为6.7%。当然,今天的投资者无法从昨天的增长中获利。但依据以上数据,GEICO的利润率会有增不减。而巴菲特的选股思路可以总结为:在牛市选取被市场低估的行业;对行业的本质非常了解,选择有优势的行业;选择优势行业中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公司,而且清楚公司真正的增长源泉;在优势的行业中选取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GEICO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成本与价格);深入了解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其商业模式特点(“无代理直销”的商业模式是GEICO竞争优势的来源);在股价低估时买入(当时GEICO的市盈率只有8倍);着眼公司的综合实力(GEICO公司管理有序,治理好体现了公司实力)。(三)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19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华盛顿邮报获得了国际威望。1973年巴菲特用1062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2006年底其股票市值增值为12.88亿美元。在巴菲特持有的33年间,投资收益率高达127倍。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而获得成功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他非常了解报纸这个行业尤其是华盛顿邮报。巴菲特13岁就是该报的报童,他每天下午按照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4年多他送报挣了5000多美元,这可以说是巴菲特的第一桶金。1969年,巴菲特购买了奥马哈太阳报。在1973年他购买邮报股票之前,他就已经拥有4年经营报纸的经验,并从中认识到了报纸市场的垄断性:“报纸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它是那种趋向一种自然的有限垄断的少数行业之一。”其次,巴菲特非常看好华盛顿邮报的巨大影响力。1971年,华盛顿邮报得到了一份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五角大楼报告,该报告暴露了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欺骗行径。但与此同时,邮报也勉励十分艰难的抉择。如果发表这份机密文件,根据间谍法案,邮报有可能遭到起诉,甚至被关闭。但是,时任公司总裁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决定进行报道。与此同时,一场赌注也开始了。她就像一个赌徒,倾其所有押在了这篇事关政府声誉的报道上。最终,邮报的立场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华盛顿邮报”胜利了,并从此声名大震。1972年6月,邮报进行深入调查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的事件,最终发现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丑行,不断向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但是邮报并未退缩,把丑行公之于众。最终,一直孤军奋战的邮报终于唤醒了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强大的舆论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同年,华盛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确立了自己的大报地位,并借此一举成为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最后,巴菲特非常看好严重低估的股价。巴菲特曾称自己以便宜得可笑的价格买入:“1973年中期,我们以不到企业每股商业价值四分之一的价格,买入了我们现在所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全部股票。”其实,计算股价与价值比并不需要多么强大的洞察力。巴菲特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态度:我们已经从本·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票。只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而且竞争力最突出的公司,并在股价被严重低估时买入且长期持有,这也许就是巴菲特从华盛顿邮报那里赚得127倍惊人盈利的秘诀。五、客观看待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一)需要认清误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多巴菲特的粉丝或者他的崇拜者,他们有的喜欢巴菲特的风格,有的希望能从巴菲特身上得到借鉴。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学巴菲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股神”。的确,巴菲特个人的投资策略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而且他的经验是在多年积累之后形成的,作为巴菲特的学习者,我们大多无法拥有巴菲特的经验以及履历,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巴菲特的成功就把他的投资策略作为教科书式的准则。因此,我们应当认清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全部内容,以客观的视角审视巴菲特的成功,并找出存在的误区。首先,平民投资者与巴菲特的投资大小不同。巴菲特购买高盛和通用电气优先股,冒着公司可能倒闭的风险,得到了以约定的价格大量买入普通股的认股权。相对于目前的市价,巴菲特的认股权行权价明显高很多。可见,巴菲特很多股票都是在一级市场上市公司定向发行的。巴菲特不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是由于二级市场购买大量十分困难。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数据显示,高盛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一共为3.94亿股,巴菲特要买够50亿美元,即使以约定115美元的股价买入,也要买4347万股,持股比例近10%。而当时高盛公司最大的股东(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UK Holdings Ltd)的持股比例也只有4.39%。巴菲特要想短期买到持股10%的控股权,股价定会暴涨。通用电气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能以散户的角度来评判巴菲特数十亿美元的大笔投资。我们如果把散户买卖比作一套房,那么巴菲特买卖相当一个甚至几个楼盘。这是不能进行简单对比的。巴菲特购买股票也不是完全意义的二级市场买入,精确的表述是公司直接向他定向发行。只有公司遇到困难或者非常需要资金的时候才会如此。而公司选择投资者时也会非常慎重:第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能在短时间拿出一大笔;第二,要有职业道德,不会进行投机行为、甚至搞垮公司;第三,要能够和管理层沟通,并全力支持管理层的工作。其次,长短不同。平民投资者可能有时感觉他付得价格高,但是巴菲特巴菲考虑价格是否合算不是看短期的涨跌,而是长期投资升值潜力。大多平民投资者购买股票就如同买一件衣服,过时了就会扔掉。但几乎所有人买房子,再跌也不会马上出手。很显然,在买房时就决定了其长期投资的属性,长期的升值空间才是人们关注的。巴菲特做的是长期投资,所以不看短期股价涨跌。巴菲特经常说:“你买的不仅仅是股票,而且是一家公司;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钟。” 巴菲特考虑的不是一年,而是十年。查尔斯·艾里斯在其投资艺术书中指出:19011990这90年间,投资者投资股票10年的,除一次发生了亏损外,都有5%15%的年回报率。Sigel在其名著Stock For The Long Run中的研究结果:18021996的195年间,持有股票十年收益率超过持有债券的概率是79.6%。再次,组合不同。巴菲特的一些投资对平民投资者来说,数额很大,但对巴菲特而言,数额其实并不大。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规模相当大,总资产高达2800亿美元,公司投资范围涉及保险、实业、股票等等,个别投资失利,根本不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稳定经营。这就好像NBA的球员,不能因为某一场或某两场的表现断定其所有职业素质。例如高盛和通用的投资,两笔加在一起是80亿美元,虽然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即使全亏,伯克希尔公司的损失比例也不到2.8%,根本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而且,投资高盛和通用导致投资完全亏损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事实上,巴菲特在投资决策上非常慎重,且通过各种投资把公司整体风险降低到最小。巴菲特在2005年年度财务报告中如此表白:“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其中包括我们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和主要经理人,将其财产的很大一部分投资到伯克希尔股票上,公司的一个重大灾难就会成为这些投资者们个人的一个重大灾难。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我们已经向其收取15年甚至更多年保费的客户们,也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于这些股东以及其他客户,我们已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的投资都会绝对安全,包括金融恐慌、股市关闭,甚至是美国遭受核武器、化学或生物武器袭击。”最后,态度不同。在美股一周暴跌近20%的恐慌中,巴菲特却大量买入。他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及其下属的公司在一个月内投资了300亿美元。2010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自己最近正在用私人账户买入美国股票。原来他的私人股票账户里全是美国国债。如果股价能够一直低迷,充满投资吸引力,他会大量买入,很快就会满仓。巴菲特喜欢熊市,他并不担心股市持续下跌,反而越跌越增加持股。巴菲特决定股票的买入卖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用我们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按照巴菲特的原则,市场最恐慌的危机便是应该大量买入的良机。他也一直奉行自己的原则。而且巴菲特在股市上的很多成功都是这样获取的。而原因也很简单,他是长期投资者。巴菲特愿意为长期升值而付出短期暂被套的代价。而平民投资者大多是是短期投资者,比较习惯于买完后见涨价就抛售的套路,所欲大多数人看的是价格会不会涨。但巴菲却不同,他看的是价值有没有被低估。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态度,当然,他必须经历股价的大幅波动和有可能几年时间的被套,但最后他总是用历史数据来安慰自己:长期而言,股市投资回报是相当好的。(二)需要学习和借鉴股市千变万化,神秘莫测,影响其走势的原因多之又多,本文寥寥数语不足以说明一切。如果简单的认为学习巴菲特就可以成为巴菲特,也就是成为“股神”,就好比像奥运冠军学习乒乓球就一定能有朝一日成为国球之冠一样不切实际。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巴菲特的成功中,从他的各种策略中,从他的敬业精神中,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甚至是一定的炒股方法。首先,借鉴他的投资理念。巴菲特在进行投资时立足于股东的角度,这正是作为价值投资人和投机者最大的区别。巴菲特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他每年要阅读上千份报纸,从众多信息中发现问题,考虑当下行情。他更是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各家企业,为目标企业确定最合适的价格。与此同时,他还十分关注企业管理层的个人素质、道德等等。一旦选出了合适的管理者,他会充分信任。巴菲特在投资时,也立足于经营者的角度,他常说:“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也许老板心里最清楚。”所以,他要站在经营者,也就是老板的角度,思考公司的价值,从而发现公司根深层次的内在价值。他更是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透过纷杂的数字发现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是一剂良方。就是要尽可能大的发挥资金的优势,实现现有资金回报率的最大化。而投资金额越大,态度也就越谨慎,也就是成功之道。同时,巴菲特将成长型投资于价值型投资相结合。他认为,上市公司经理人和经营者的素质、研发能力、商誉以及无形资产等同样可以给股价带来内在价值。巴菲特在2000年的年度报告上给出这样的说法:“85%的价值投资+15%的成长投资。”这就表明,他更侧重于上市公司的现有价值,强调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更是把企业防止竞争对手攻入该公司业务领域的能力比作“厚厚的护城河和城墙”。其次,领悟他冷静处事、独立思辨的能力。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巴菲特依旧能够从容不迫的买入“安全边际”股票,这就是他的冷静处事与独立思辨。当市场大好,“牛气冲天”,巴菲特又能够及时收手、激流勇退、冷静退出,这更是他的过人之处。较之巴菲特,别人有可能过于乐观,盲目跟随牛市之风,以寻求暴力。巴菲特不仅把投资当作工作,更是把投资当作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单纯靠数字或者模型是不能够做到经久不衰的。而能够看透人性的弱点,把握市场本质才是赢得“持久战”的本钱,更是不败之根源。我们很多人都把巴菲特卖掉中国石油的股票看作是一大失误,而他要告诉大家的却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自己谨慎,在别人谨慎的时候自己贪婪。这位伟大投资家的个性或者说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一般。六、总结我们不能把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照搬过来,这就像我们都熟知的马克斯理论一样,理论固然好,但是也要遵循我们自己的特色,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理论的成功之道。我们就算要学习巴菲特,也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市场,遵循我国特色。而巴菲特的众多优点中,有一点是我们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照抄”过来的,那就是他的博爱之心。众所周知,巴菲特早已宣布把自己99%的财产都捐赠出来,他更是积极参与各种慈善事业。当财富增长到只是数字而对自身生活完全没有影响的时候,那就只是数字游戏了。但是,真要白这些数字凭空抹去,没有博爱之心的人是办不到的,巴菲特不仅富有,他更是有着一颗大爱之心。希望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致富理想固然可贵,这样的心态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巴菲特每天就账面的数字患得患失,那么他也无法做到现在的成就。现在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赢在心态,“股神”巴菲特取得现在成就最关键的因素也许不是他的投资策略与原则而是他的心态。参 考 文 献中文著作类:1 陈保茂.浅析巴菲特投资方法.现代经济信息,2010.2 彭鑫.吉列公司,最好的选择.九州出版社,2011.3 罗岗.解读巴菲特的价值策略.审计与理财,2007.4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5 思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中外企业家,2002.6 闫俊峰.巴菲特的投资标准解析.中国证券报,2010.论文类:6外文著作类:1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论文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