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doc

    • 资源ID:4186913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doc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 摘 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机理,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论证了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存在的困难。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是我国央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资产价格,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体系,金融稳定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迅速扩张和各国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变迁,资产价格波动的效应大大超出了对资本市场本身的影响,其在货币政策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研究表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资产结构中有价证券和不动产份额持续增加,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产生深刻影响。1.低通胀与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并存在过去30多年里,出于对通货膨胀给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各国中央银行一直将控制通货膨胀当作其重要或者说首要的任务,所以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较为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胀。在一些国家,由于过度的地关注通货膨胀水平,国民经济曾陷入到通货紧缩甚至经济衰退的境地。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资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历史。1997年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深受影响的国家几乎都处在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但这些国家并未因低通胀而能逃脱被冲击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出现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更是引起了决策层担忧。我国从 2000年5月,持续了24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终于由负转正并保持稳定,而恰恰是在这一期间的2001年6月,股票市场价格又开始大幅下跌,到2002年1月底股市累计跌幅已达 40.6%,并导致1.8万亿元的市值“蒸发”。2002年至04年,我国CPI一直稳定在1%左右,但同期房地产价格却出现了大幅上涨(见图1)。分析我国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在通货膨胀水平较低甚至是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出现。2.资产价格波动信息的解读水平亟待提高迄今为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受过股市大幅下跌对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日本经济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不振通常被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的结果。1989年日本开始紧缩银根,股票价格下降60%,城市土地价格下降幅度超过75%。日本银行由于同时持有股票和房地产(作为放贷的担保品),所以当股票和地产价格下降后,银行的资本金受到不良贷款的影响,放贷能力收缩,日本经济进一步下跌。整个90年代被称为日本金融业和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而上述这些案例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曾经发生在我国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正是这一事件的最好说明。资产价格波动所反映出来的经济信息,无论对于市场参与者还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都仍然是不确定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复杂,目前经济学界对资产价格对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过程还没有相当的了解。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收益流的预期的变化,也可能反映了用来贴现未来收益流的贴现率的变化,也可能反映了资产对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还有可能反映了非理性的繁荣。而这些导致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又是如何产生,它们各自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小和影响途径是否不同,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3.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提出挑战在前文所引述的大量历史案例背后,学者们发现,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广化,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从实践上看,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及其后果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我国,随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增多,经济主体更加多样化,其行为更具多变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大,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来说变得非常难以操作和预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并将继续受到更大的挑战。二、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机制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一)资产价格与消费需求1.资产价格与消费需求的理论阐述传统上,理论界关于资产价格的波动影响私人消费的分析是建立在弗里德曼(Fried-man,1957)的恒久收入理论和弗朗克,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1963)的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之上的。在该框架下,私人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三个因素: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和持有资产的价值。资产价格的波动意味着预期资产回报的变化,并导致现期消费需求变动。由于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资产价格的波动对消费需求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但是在成熟的市场中,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往往表现出更显著的财富效应。2.资产价格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有关研究表明,在多数工业化国家中,房地产和股票的变化对民间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因各国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同而不同。(1)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美国经济学家Mark M Zndi指出,每增加100美元的股票财富,消费支出将增加4美元;但股票财富每缩水100美元,消费支出将下降7美元。 1995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对消费确实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股票在家庭总资产中比重的提高,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将会越来越突出。(2)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与股票市场比较,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较小,但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对居民的恒久收入影响较大,且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图2)。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化所形成的财富效应要高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上升(参见图2)不仅直接增加了居民的财富,而且增加了居民以房地产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融资能力,同时也扩大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能力。(二)资产价格与投资需求1.资产价格与投资需求的理论阐述相对于资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资产价格对投资的影响更值得关注。一般来说,资产价格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对投资产生影响。(1)托宾的q效应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69)从存量资产价格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提出了一个直观的投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资本是完全耐用的,即资本折旧率为零,企业的投资水平取决于存量资本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与其重置成本(replacement value)的比例,这一比例用q来表示。当q大于1时,企业存量资本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资本市场对企业任何新增投资的评价都将超出其成本付出,企业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可以购买更多的资本品,这无疑将刺激企业的投资行为;当q小于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缩水,相对于资本成本,企业的任何新增投资都将在资本市场上被较低地评价,出售资本品以保持其原有价值将是合理的选择。(2)预期在经济繁盛、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未来持乐观的预期,资金的借方与贷方均乐观地预期未来收益,容易低估风险。进行投资的经济主体,低估借款人的风险而提高投资商品的需求价格,金融机构则低估贷款人的风险而下调投资商品的供给价格。其结果是造成投资规模增加,经济规模扩张,企业自有资本不足加剧。在这一时期里,借款人的金融债务增多,资产价格暴涨。资产价格与普通商品价格之比上升,投资进一步增加,愈发加速了经济泡沫化的步伐。(3)信用渠道资产价格波动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借款和放贷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当资产价格上涨时,企业净财富增加,这使得企业外部借款的担保价值增加,从而信用能力增强。当资产价格下跌时,一方面,企业的净资产下降、不良资产上升,企业担保能力和还贷能力均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增加使企业对借款和投资更为谨慎,甚至不惜卖出部分资本品。另一方面,贷款人也可能面临着资产紧缩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和不良资产增加的风险,而且,对借款人违约风险的担心也使贷款行为更为谨慎。这样,企业就面临更为严格的信贷约束,企业投资相应减少。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经济出现信用紧缩 (credit crunch)现象,企业投资大幅减少。如果把这种效应和前文所分析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资产价格的下降就有可能导致总需求的显著下降。2.资产价格与投资需求的实证分析(1)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IMF的研究表明,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持续增长中,股票价格变化对投资的影响非常显著,托宾q从1992年到1998年上升了75%,为战后的最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OECD主要工业国家(日本除外)股票市场的大幅上升,尤其是包括信息技术、媒体和通讯等新经济类股票价格的急剧攀升,如表1所示:(2)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工业国家资产价格变化对私人投资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工业国家房地产价格整体上与商业周期存在紧密相关。在欧洲大陆国家和亚洲国家,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与这些国家广泛使用房地产进行抵押贷款以及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中占较高比重是一致的。三、资产价格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受到挑战资产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从而对物价稳定这一最重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提出挑战。资产价格的上涨提高通胀水平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的,其主要的机制为:资产价格的上涨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预期与信用渠道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较快增长,从而拉动总需求,使物价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原因在于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使得私人部门产生更高的商品与服务价格的预期,这样可能会在实际上真正的出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二)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受到冲击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作用日益受到削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买方市场,货币不再大量进入商品市场;相反,越来越多的货币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对物价构成的冲击减小,而对股价、房价波动的影响迅速增强。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和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工具和活动日益多样化,货币替代的趋势和程度不断加强,致使国内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持续发生变化,货币需求与其他宏观金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趋弱。1.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使金融“脱媒”现象愈来愈突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贷款意愿下降,贷款增长幅度趋缓,成为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下,进入直接融资领域的货币量有多少,其对货币供应量变动究竟有多大影响,中央银行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2.资本市场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控性下降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导致了货币需求结构的不稳定,而且使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被削弱,使得货币供应量与一般商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日益弱化与复杂化,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出现了背离。另外随着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兼备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新的金融工具将不断被催生出来,货币供应量的序列将逐步延长,层次结构也将愈来愈丰富和多样化,这无疑会使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控性进一步下降。 (三)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再贷款政策作用力受到削弱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扩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性增强,使社会公众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增加,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增加,影响到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稳定性。货币市场运作也吸收了商业银行的部分流动性,使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收缩或扩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调节货币供应能力减弱,同时也使金融机构对再贴现与再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再贷款政策作用力。2.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应将得到增强随着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调整,品种增加,流动性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将增加新的载体。货币市场的发展将为中央银行提供了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灵活调控基础货币的操作平台,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封闭状态的打破,使公开市场政策工具的影响面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与力度逐渐增强。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适时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头寸,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化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央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操控程度,以及各传导主体的行为选择。过去银行信贷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且是唯一的传导渠道,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和逐渐发展,其重要性不断上升,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增加,经济主体行为选择更加多样化、间接化,有可能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背离,致使货币政策渠道更加复杂,并具有不可测控性。央行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家庭、企业和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可能作出的反应。四、动态价格指数的提出及评析虽然理论与历史经验均显示,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产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世界各国曾有过在物价稳定时期由于资产价格膨胀而导致“泡沫经济”致使经济整体下滑的经历,当货币供应量超常增长时,物价水平的稳定并不说明通货膨胀的不存在,而是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向了资本市场。为抵御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中央银行在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资产价格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考虑资产价格变化的最直接办法,无疑是将资产价格信息“内置于”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一)动态价格指数的提出1911年欧文·费雪(Owen Fisher)在货币购买力中首先提出:政策制订者应致力于稳定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及生产、消费和服务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Alchian和Klein在1973年提出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到更广范围内的价格水平,而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者是消费加权的指数。他们的通货膨胀测量方法可以概括为传统方法测量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膨胀的加权平均值,其简化后即:Pak=aP+(1-a)Pap。其中Pak为综合通货膨胀水平,P为传统通货膨胀水平,a为传统通货膨胀的比重,Pap为资产价格的膨胀率。Goodhart and Hofmann在MCI(货币条件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了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构造了FCI(金融条件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将资产价格包括在内的FCI确实包含了关于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信息。为了进一步检验该结论的有效性,他们将研究结果放到样本以外的区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此结论并没有完全有效。此发现与以前进行的相关研究(Stock and Watson,1999)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即在样本数据之外,要想预测通货膨胀是相当困难的。(二)中国动态价格指数的实证分析针对我国的情况,按照Alchian和Klein提出动态价格指数的处理方法,以各类资产支出在人均收入中所占比例为权重,将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者结合:因为公布的各类股市指数都是当期与基期的比较,所以将当期除以它前一期的指数作为股票价格变化指数,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作类似处理。在对我国19972004年的CPI与综合加权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发现,由于考虑了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综合加权指数明显高于按原统计口径计算的消费物价指数。同时综合加权指数的上涨速度也要明显快于CPI的上涨速度,这也部分验证了上文所述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助长通货膨胀水平这一结论。(这里可以验证综合指数始终高于 CPI,但难以看出综合指数对CPI的预测作用,即综合指数不是先于CPI变动的。另似乎综合指数上涨速度明显快于CPI上涨速度的提法不很妥当,因总体考虑综合指数的倾斜度更大,因此其下跌速度也快于CPI下跌速度。似乎应说综合指数的变动速度较大更好些。)(三)动态价格指数的问题分析对于我国央行是否应设置动态价格指数以及是否应对资产价格进行干预,国内诸多学者均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本文认为动态价格指数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要将其付诸实践中却是相当困难的。1.资产价格的波动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原因未必都与未来的通胀压力相联系。在某些情况下,资产价格上升可能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减少;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恰恰相反。例如,如果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与经济基本面没有多大关系,而股价的上升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就会导致总需求的上升,最终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如果股票价格上升反映了生产率和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预期通胀的压力反而会减轻。2.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央银行能够提前预期到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通货膨胀指数,根据该指数而制定的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对经济产生误导。要想干预市场,中央银行必须比市场还了解市场。从实践上看,央行无法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也不可能对其趋势作出正确的预测,从而无法确定最优的资产价格水平。3.由许多资产构成的这个指数将是非常不稳定的。从历史上看这一指数的波动将会比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更大。在广义价格指数中,各种构成要素的价格水平变动往往是不同步、不同量与不同向的,这就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造成巨大的困难。如果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出现平稳下降,而资产价格却出现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从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来看,中央银行应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从资产价格的变动趋势来看,中央银行应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4.资产价格的测量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指数中各种资产权数的确定:从定量的角度来看,不仅各种资产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上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而且相对于 CDP的比重也各不相同;从定性的角度来看,不同资产价格水平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性质是不同的,因而仅仅以经济结构为基础来确定不同资产价格变动在广义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并非完全科学。其次是纳入指数中资产品种数量的确定:尽管对当前物价水平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其可信度还是大于对资产价格的测量。因为纳入动态指数中的资产既应该包括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还应该包括所有能够影响到当前和未来消费的各种资产,这意味着构建一个合适的指数模型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股票价格波动干预的现象极为普遍。当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资产价格持续低迷时,对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托市”的要求就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渠道表达出来,迫使央行和监管机构采取某种“利好”政策刺激股票市场价格上涨。而当资产价格过度上涨,表现出泡沫倾向时,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有关当局又会通过某种政策手段,干预资本市场价格的过度膨胀。由于政府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过度干预,使得资产价格的变动不能准确的反应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同时,如果政府过度干涉资产价格,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过度的投机和道德风险的增加。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在如何判断资产价格上升的源泉没有得到解决以前,央行没有必要将资产价格“内置于”其所盯住的价格指数中去。五、我国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关注在我国,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储蓄倾向的增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比重不断上升,收入资本化倾向愈益提高,2003年股票流通市值为 13178.52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近6%。同时,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居民投资于住房和商铺的情况也快速增长,2003年房地产开发较2002年增长30%。因此实践中,央行尽管不能将资产价格纳入其政策目标,但却须保持对资产价格的密切关注。(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金融稳定应当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问题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大量货币进入股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体经济部门对货币的吸引能力下降,影响经济的发展,并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形势。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1999年下半年,出于发展资本市场,以降低银行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推动宏观经济增长的考虑,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在监管态度上出现了变化,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002年2月,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银行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提供了两条合法通道。2005年则对证券法进行了修正,第八十一条规定“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上市公司等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进入到股市中去投资,对中国的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股市价格走低,使中国企业的直接融资受到限制,而且使得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进入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经营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迫切需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分流一部分资金,加速中国金融体系的“脱媒”进程。(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引起央行关注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倾向。针对2002年底房地产信贷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003年6月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央行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房地产信贷面临的六大风险,同时对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过大深感忧虑。 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央行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方面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90%,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另一方面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央行的政策调整有利于从需求方对未来资金价格形成较合理的预期,以遏制人为炒作致使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纳入正常贷款利率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定价机制。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上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存在的困难。由于资产价格决定的基础难以把握,工具缺乏可操作性等,货币政策不应直接将资产价格作为调控对象,因此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还不能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而资产价格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关系密切,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常常会引起实体经济的损失。因此,央行需保持对资产价格的密切关注。首先,对资产价格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的准确判断资产价格波动情况及其生成原因,并建立一套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预警指标。其次,要在科学制定基础货币规划的基础上,注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由于判断、决策和实施中的时滞问题,货币政策效率和效果不理想,因此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这种反应也不应只是技术性的松紧调整,而更多是结构性与规则的调整。第三,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体系。适时调整中介指标,改进现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中的新变化。要选择更为适当的货币工具,注重货币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微调性,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注意事项

    本文(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