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的成因.doc
试论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的成因 【摘要】本文从美国霸主地位的形成、符号帝国的建立和金融债务工具的新发明三个内在的逻辑联系方面,剖析了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的成因,从而说明马克思没有错。 【关键词】世界霸主;符号帝国;金融经济危机 多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和“空前巨大的社会财富”。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在矛盾还未充分展开的时候,一些人就断言,马克思错了,资本既不贪婪,也不堕落,更不可怕。中国应尽早加入有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自2006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显现,到2008年华尔街金融崩溃、金融机构倒闭,一些精英学者,仍认不清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他们把马克思撇在一边,大谈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华尔街对金融监管不严,金融机构老板收入过高造成的,甚至仍荒谬地认为,美国“买空卖空”的虚拟化经营活动,仍具有金融创新的意义。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世界经济一体化?如何看待美国制造的这场危害世界人民的金融经济危机呢?本文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再作一阐述。 1 “霸主地位”的形成 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是从经济上的“世界债主”地位发展起来的。这要从两次世界大战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没有参加,只借款给各交战国。德国战败,背负了巨大的战争赔款,英法是德国的债主,而美国是整个欧洲的债主。这种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是当时欧洲国家间及其与美国的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即国家间的债务关系。 正是在债务关系和债主债务人的基础上,即在如何还债、如何处理债务的问题上,产生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由此,“世界各国彼此依赖市场”,国家间的债务关系通过“自由贸易”来解决。但是,由于这种自由市场经济关系的背后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关系又必须服从于债权人的意志。于是,市场关系和市场逻辑的内涵就带有了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意味着债务国必须努力低价出售自己的产品乃至低价出售自己的所有,以增加积累,这就使得债务国的经济完全服务于出口而不是国内需求。 在经济大萧条中,欧洲各国向最大“债主”的美国,提出了削减和延迟偿债的请求,均被美国严厉无情、斩钉截铁地拒绝。罗斯福政府,率先抛弃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教条,不但不让美元升值,反而让美元大幅度贬值,从而既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又吸引大量外国资金涌入购买美国股票,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黄金储备。接着,罗斯福又大力推行“新政”,一方面对外坚持欧洲各国必须按期偿还美国的债务,另一方面对内则实行市场保护政策,从而堵死了欧洲各国通过加强对美国的出口以偿还美国债务的可能性,而美元相对于黄金的贬值,则使得欧洲通过出口赚取的、用以偿债的美元一路缩水。美国把欧洲各国逼上了绝路。于是,英法等国一方面加强国内的紧缩政策,另一方面加紧向德国催债。在经济大萧条中,德国无力赔款,并拒绝赔款,而选择了战争。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逼迫欧洲立即偿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美国要出头,必须要利用自己的“世界债主”地位和它所掌握的巨额债务,来瓦解和粉碎一战后所形成的西方国家间相对平衡的权利关系和权利体系。 美国建立世界霸主的愿望在二战后迅速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欧亚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而美国本土却远离战火。在二战中,美国通过大卖军火,又一次极大地膨胀了本国财富。一战结束时,美国只不过是欧洲人的债主,而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却成了除苏联之外几乎”全世界的债主”。此时的美国已不满足仅仅有一个金融霸权,而要成为超级的政治霸权,让世界各国来为其霸主的地位买单,支付“管理费”。而二战结束后一片凋敝的世界,正好为美国霸权地位的形成提供了机遇。 二战前美国向债务国逼债,不肯为欧洲经济脱困拔一毛,就是觉得付出也得不到应有的报偿,而二战后,美国积极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想要的报偿,这个报偿不但是美国统治全世界的权力,而更是一整套为这种权力“付费”的国际机制,这就不仅包括美国在世界各地驻军,包括世界上最强大的“北约”的军事领导权,而且还包括形成美国具有最终否决权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WTO)IMF、发达国家集团、美联储、甚至联合国安理会。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与美元挂钩,使美元成为“黄金劵”。 2 “符号帝国”的建立 美国的崛起代表了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也是最高的阶段,其核心首先是美国权力的符号意义,其次是美元的符号意义。 美国权力的符号意义首先是 “安全”。在资本竞争、风雨飘摇的世界里,资本家对于未来的良性预期、对于未来的信心,是国际资本和投资得以运转、资本积累过程得以持续的基本前提。自194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形成后,美国就开始为自由资本主义世界提供资本投资的“安全”了。 资本主义世界不仅需要美国扮演“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世界警察”角色,而且更要求美国做出“世界永久和平”的承诺,并定期地通过“仪式化”的方式对这种幻觉式承诺做出保证,比如炫耀美国强大的武力。以证明美国是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千年至福,相信美国、追求美国绝对没错。 然而,自1950年代以来,美国的各种穷兵黩武,不仅没有印证这一“未来景气”和“安全预期”的承诺,反而逐步耗尽了美国的未来和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未来。 19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和19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在战中失败。特别是在越战的失败,使其迅速地耗尽了钱财。而且对于那些积极追随美国、为美国提供战争经费和物质的国家,不但未分到战争的红利,而且还拿不回来自己的投资。美国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使得建立在自由世界“永久和平”这种形而上学预期基础之上的资本积累和循环运动受到了根本性的威胁。 当然,美国是不会吸取教训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美国在任何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美国自身的利益。面对1960年代末的巨大财政赤字,美国故伎重演,宣布美元对黄金大幅度贬值,这就等于放弃了美元作为黄金劵的地位,为的是以这种方式推卸掉对其盟国的债务。 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国凭借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在 1944年7月,操纵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此时,美元就是黄金,谁拥有美元,谁就拥有黄金。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的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于是美国就宣布市场金价自由浮动。当时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己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继续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美国于8月15日断然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2年,美国干脆宣布退出了伦敦黄金储备市场,从而以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的方式,再次单方面宣告对原有的西方经济贸易体系重新洗牌。 美元从与黄金挂钩到与黄金脱钩,都是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的。这就迫使那些美国的盟国们在如下的灾难性处境中做出选择:“要美国还债”还是“要资本主义的未来”,这也迫使他们在陷入破产的“现实美国”和美国的“象征意义”之间做出选择。 问题是,如果他们也像一战期间的美国对待其欧洲债务人那样,逼迫美国立即偿债,这就要冒与美国决裂,从而彻底丧失美国的武力保护伞的风险,而且更意味着放弃美国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自由资本主义世界“江山永固”的形而上学。如果放弃形而上学及其象征物(美国),这就等于承认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处在“毫无安全承诺”的处境之下,这势必导致资本投资预期和投资环境全面恶化,导致国际资本积累活动的中断和停止。 所以,从1972年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就是靠对资本积累和市场循环永恒的形而上学迷信来驱动的,或者说,是依靠“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来驱动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靠它的木头脑袋着地而翩翩起舞”的“头足倒置”的世界。这个“木脑袋”,这个逻辑的象征代码就叫“美国财政债券标准”。 自1972年以后,“美国财政债券标准”就代替了黄金以及一切物质财富,成为衡量财富的标准,从而开始了一个美国通过大量发行和印刷美国债券来驱动世界经济,而世界各国则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来储存自己的财富的“头足倒置”的世界经济结构。人类进入了“虚拟的符号世界”。 3 “金融债务工具”的发明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所有的工具在美国的“金融债务工具”面前都象形见拙,因为美国的金融债务工具,最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最有力量。 近40年来,正是美国发明的金融债务工具驱动着世界经济,维持着消费和繁荣,同时也制造着战争和危机。美国发明的金融债务工具,为何会如此强大、如此神秘呢?答案很简单,其中的关键就是美国一举抛弃了黄金和美元挂钩的体制,并转而全力创造一个全能的国际金融体系。 美国在1960年代和70年代初在越南和印支的侵略战争,表面看欠了一屁股外债,经济情况比一战时的欧洲更糟,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空前高涨,美国价值及资本主义价值本身第一次在美国国内受到大规模的质疑。与此同时,中东国家掀起了反美和以色列的石油战争,欧洲各国也“趁火打劫”,迫使美国以黄金或固定资产偿还债务。1970年代美国面临着经济崩溃,仿佛又到了一个世界霸权“改朝换代”的巨大转折关头。 但是,美国人是不会把世界金融核心的地位让给外国人的,他既不会出售黄金,也不会出售其他形式的有形财产,因为这样做,国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于是,美国就耍起了无赖。你要用手中的美元兑换黄金,他立即就抛弃了黄金与美元挂钩的体制,让你兑换不成。但美元的地位又不能轻易放弃,就要让世人相信美元还是很有用的,于是就发明和运作出了“美国财政债务标准”。 这一美国财政债券标准究竟是什么?它代表什么?它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没人能说清楚,因为它什么都不是,或者说它是一个秘密,是一个“谜”。 然而,“美国财政债务标准”这个“谜”,却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将垃圾变成财富,把债务变成黄金,能够把美国神话,能够产生悖论:即在美国黄金储备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银行也不能通过购买美国股票、房地产和其他良性资产的方式向美国索取债务,而只能通过购买和储备美国债劵,并且根据你购买的多少来获取一个“评级标准”,方能得到国际金融机构的认可,从而以这种方式使美国拖欠的债务得到无限期地延长。这就意味着,美国即使以印刷和发售“债券”这种形式举再多的外债,也不会导致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或者说,当美国财政债务标准被外国银行当作财富来储存、积累时,美国一旦缺钱,只要通过印刷一批此类债券,外国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这就是美国在1970年代严峻的局势面前成功脱身的绝窍。迫使世界主要银行接受、购买美国国家债券作为信用储备,是美国绑架世界人民的核心秘密,从而也就开创了一个让全世界人民为美国侵略战争买单的新时代。 所以,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动印刷机,永无止境地印刷绿纸,源源不断地购买了日本的汽车、欧洲的制造业和各种所需物品,以及为战争支付账单。 当然,美国绝不满足于控制欧洲、日本等亲美的国家,他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共产党国家尤其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的经济和金融也纳入到美国的上述“评价标准”。这就是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北京“新朝贡之旅”的根本原因。 在封锁了毛泽东的中国长达30年之后,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终于放下身段,公开承认中国是一个“应该平等对待的国家”,这即意味着一贯“崇拜英雄”的美国承认毛泽东的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头儿”,而不是美国的附庸。中美接触,恢复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人的用意,从不对美国抱任何幻想。他告戒国人:中国是个大国,要负起大国的责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扩大内需,发展的成果首先让本国人民受益,其次才是同外国人做生意。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特别是中国顺利地加入到WTO, 经济上成功地与美国接轨,美国人所希望要的中国经济和金融纳入美国的财政债务“评价标准”的目的,终于得到实现。之后,中国所面临的,是一个美国发售债务,而再由美国所支配的各种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IMF、G7、美联储通过制定“债务标准”来管理国际货币金融的体制。在随后的30年里,中国经济逐步开始被纳入到与美国金融市场接轨的道路。美国用随意印刷来的绿纸美元,源源不断地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日用产品,直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位居第一的持有美元和美国债券的国家。最近,中国又美滋滋的加入到“泛美开发银行集团”,成为第48个成员国,从而更好地参与多边金融活动。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陷入美国人的圈套呢?对中国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对欧洲和日本,倒可以说几句。 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对美国神话圈套的陷入,是由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断依靠制造债务、并依靠债务来驱动的。所以,没有债务关系,也就没有了资本主义。因之,这种制度也就必然会导致债务驱动的经济模式,并最终陷入这种债务人霸权的逻辑。 “债务人的霸权”作为一种最神秘、最特殊的权利,只能产生于资本主义的逻辑之中,正如尼采所指出的,在以债务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逻辑中,最终必然会产生出一个致命的颠倒:由债务人来决定债权人的利益和未来。所以,债主必须象爱自己的未来一样爱自己的债务人,包括当其无力还债的时候要继续借钱给债务人,以继续收取利息,从而一方面将债权人永恒地推入债权的深渊,另一方面保证债务链条的永恒延续。欧洲和日本正是因为迷信和深陷这样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所以才欣然接受美国财务债务标准,并将其妥善保管、奉若神明,而美国也正是因为洞悉了这一逻辑,或者说吃准了其“债主”的心理,所以才开始了一个通过肆无忌惮地印刷、发行美国财政债务标准,来免费消费世界财富、乃至消费全世界的时代。 一个由“债务驱动的经济”、一个由债务人的霸权统治的世界,这象征着马克思所说的“头足倒置”的资本主义体制发展到了一个最新的阶段:债务非但不意味着危机,相反还意味着机遇。美国由世界霸主跌落为世界最大债务国,非但没影响其霸主地位,反而还空前地加强了美国的霸权。一笔笔无尽头、无厘头的费用,本不是美国“应得的”,而美国的债主们却认为这是他们“应付的”。如此荒唐、如此自我欺骗、自我折磨,资本主义制度是其精神和道德分裂的基础和根源,这也是对尼采关于资本主义是一种自虐性精神分裂这一论断的最佳注脚。 4 马克思没有错 纽约时报2008年的流行语,大都是围绕金融经济危机而评选的,他们评出了描述美国经济状况的“失败”、“大败”、“惨败”三个词。 美国经济的失败、大败、惨败,是“债务驱动经济”、“点纸成金”等金融戏法失灵的必然结果。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作了正确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形而上学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的最集中、也是最高的对象化(表现)。这个“马克思密码”就是:资本主义之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危机,就是由于它是形而上学的对象化,即这个制度本身是“头足倒置”的,是建立在幻觉基础上的。 什么是形而上学?康德说,形而上学的基础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王国维则把形而上学描述为”色空”。当代学究们称为的“时空规划技术”,就是指的资本主义金融技术,其本质是“买空卖空”。“买空卖空”这句中国成语,最形象地说明了资本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说明了资本主义就是对时空的经营。资本“经营时空”的最特殊的技术工具是债券,因为债券代表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即对时间的规划。 发行货币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倒买倒卖有价证券也不能增加实际资本。美国虚拟资本的恶性膨胀和信用恶性膨胀造成的虚假繁荣,只能加剧社会矛盾。把债务彻底虚拟化、把经济活动彻底虚拟化,“资本的纸质副本”,其膨胀的“泡沫”,最终会破灭。 这次美国的经济危机,是资本家的贪得无厌导致虚拟资本恶性膨胀的结果。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但大量发行纸币,而且还大量发行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各种金融衍生物。银行敢不计后果的放贷,购房者、买车者、上学者等敢不计后果的贷款,保险公司敢不计后果的提供保险,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良好预期上。现在,美国金融市场虚拟规模已高达67万亿美元,其中,次贷危机总值16万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这次由次贷问题引发的美国金融大危机,有人说”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它在宣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所支配的债务经济,虚拟经济破产的同时,也宣告美国作为世界唯一霸权时代的终结。 但是,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一是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全世界的主导地位,二是美联储也不会轻易放弃对货币发行的控制。 就拿美联储来说。“美联储”是一个私人银行家和大企业集团的组织。他们维护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历史上,美国有七位总统企图摆脱银行家对美国经济的控制,在任上被枪杀。美国总统同金融银行巨鳄进行了200年的殊死搏斗,也始终未能把货币发行权夺回来。美国的经济集团控制了整个国家。 同时还必须看到,美国经济的破产与美国符号或者作为符号帝国的美国的破产并不是一回事。如前所述,只要全世界依赖美国的“事大主义”心态不变,美国就仍可以被“打工国家”养起来,美国也就永远不会破产,而这就是政治反过来决定经济,乃至“文化”反过来决定经济的最好例子。 另外,西方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们也是不愿意看到美国衰落现实的。他们散布各种言论为美国辩护,甚至把世界的未来和美国挂钩。如英国卫报2008.12.14杰米•梅茨尔的文章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之后,公然发出威胁:“尽管美国的某些行为令人厌恶,但美国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进步价值的捍卫者。这些进步价值曾帮助无数民众摆脱了赤贫和政治压迫。” “美国领导的战后世界走向终结。果真如此的话,60年来确保了和平、安全、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全球制度很可能岌岌可危。” 但是资本主义有一个敌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已经揭露了“资本主义本性”,世界金融帝国的梦想已经开始崩塌。马克思告诉世人:国家要控制经济,国家要控制金融,要防止银行和金融业左右国家。可是当这种真理出现后,世界又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恐慌。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人也开始怀疑马克思的理论。我国的一些主流学者把美国的“赌博经济”奉为“金融创新”的典范;把贷款消费吹捧为消费的“新观念”;把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和金融服务业占很大比重的“空壳经济”,作为产业结构的榜样,要求人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总之,把美国腐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都誉之为“现代化”的模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榜样。外向型经济,迟早会埋下中国经济的危机。 认清了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弄清了美联储绑架美国政府进而绑架全世界人民的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亡羊补牢,尤为未晚。只要我们能从美国长期奉行的债务驱动经济、泡沫化的发展道路中汲取教训,切实增加对美国的认识,切实增加对资本主义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扩大内需、保护环境、增加社会公平,切实加强实体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排除干扰,走好自己的路,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注释: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7-88页 人民日报,2009.1.19 尼采.道德的谱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2第1版第242页 参考消息,2009.1.10 参考文献 1 韩毓海.“反面教材”的价值. Wyzx文章中心,2008.11.12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