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业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doc
电子银行业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一、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 按照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储备,独特的家园文化。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全面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独特性。电子银行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创新特质,是构建在银行自身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研发机制上的。电子银行产品本身具有变化快的特点,是其他银行很难同步模仿的。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展电子银行产品,在这一关键领域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2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代表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网络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时代,作为新经济重要特征的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竞争规则,从而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的重大变革。电子银行是网络经济与现代商业银行相结合的产物,它开辟了新的交易处理方式、产品营销方式和客户服务方式。据美国权威金融机构估计,在2003年将有86%的美国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提供网上金融服务,网上银行将创造30%的银行利润,2005年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占整个传统银行业务量的50%,未来10年内美国银行业的分支机构将减少一半。 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电子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能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和高效及时的服务;能通过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使银行经营方式更趋向于科学和集约,给银行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旺盛的生命力,透过无边界的网络,在金融同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相互合作。 3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适应客户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企业客户层面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认识到,只有真正应用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改进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发展才有前途。具有前瞻意识的大企业集团,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经营,改进管理。企业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行为,也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内众多的企业在成功地实施企业内部信息化战略后,迫切需要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资金的快速流动及信息的有效采集。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更有必要协调和整合集团内部的各项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集团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力。随着国家对银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日益规范,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的要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电子银行产品将在拓展客户和稳定银企关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个人客户层面来看。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由过去单一的储蓄业务需求发展为集银行、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为一体的一揽子理财服务需求,要求银行为其提供范围更加广泛、品种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二是要求银行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并将安全、快捷、方便作为对银行服务渠道选择的基本前提;三是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要求银行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个性服务。为满足个人客户这些新的需求,电子银行业务提供了最有效的渠道。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对人们的消费理财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卡、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被广泛使用,个人客户对电子化金融工具和“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银行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将在客观上推动发展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环境日渐成熟。 4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应对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入世和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必然加剧。外资银行将以其资金实力、技术手段、经营经验和全球化网络优势,与中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市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主要不在营业网点上与中国本土银行进行竞争,而会注重用电子化手段发展业务,进行金融创新。目前,已有花旗银行等十几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办了以网上银行业务为核心的电子银行服务。可以说,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和争取客户与市场资源的重要手段,谁抓住了电子银行,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目前绝大部分国内同业已经充分感受到这种威胁,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作用,将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业务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手机银行、企业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不断涌现,而且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上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各家银行纷纷设立专门电子银行工作机构,整合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电子银行品牌,抢占客户市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和招商银行的“一网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始终保持着强劲的业务发展势头。 综合上述因素,电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已经证明,银行业只有成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剧烈金融变革而长盛不衰。历史正在证明,谁能在最新的电子银行应用上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金融竞争中占得先机。历史还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中国的银行业才能赢得跨世纪的挑战,跻身世界一流。 二、当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1明确业务定位,是电子银行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的基础。 电子银行业务的战略定位是与营业机构、ATM并列的主要经营渠道,是客户关系的主要纽带,是业务创新的主要平台。电子银行要发展成为全行业务经营和市场拓展的主渠道,各业务部门应主动将所主管的非现金类金融产品向电子渠道移植,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最有效率地向广大客户分销,保证客户服务效果和质量的一致性;电子银行的运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能够与客户保持最紧密的接触,也能够最快地响应客户需求,因此是客户关系的主要纽带;电子银行是与信息科技联系最紧密的业务创新平台,它不只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移植到电子化渠道,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出全新的金融产品以及通过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经营方式,可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再造业务流程,促进业务创新,助推重组改制,从战略层次上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这一定位,今后两年,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目标是丰富产品功能,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其中扩大业务规模尤为重要,电子银行产品和渠道的客户数、交易额和交易量等各项业务指标要大幅度增长,位居市场前列。各行在发展客户时既要高度重视数量,又要兼顾产品质量,提高使用效率。 2突出重点,分清阶段,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电子银行业务品牌,完善电子银行产品功能,重点是促进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规模化增长。一是要有效配置资源,实施系统营销,在最短时间内打出产品知名度。二是要与核心业务系统进度同步,完善电子银行产品系列功能。网上银行重点是满足个人和企业客户的普遍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现有功能;CRM要突出精品服务亮点,以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为服务重点,快速响应大型集团公司客户特别是一些特大规模的集团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客户服务中心重点加大系统建设的推广力度,继续丰富业务功能,扩大覆盖面;手机银行要初步建成总行统一接入平台,重点实现金融信息即时通知服务和小额支付服务。三是要扩大市场规模,电子银行客户占全部客户的比重要达到10%以上。 3理清关系,加强协作,充分调动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要处理好传统业务与电子银行业务的关系,营业机构、ATM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这五大营销渠道之间的关系,电子银行业务长远发展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兴业务,是依赖于传统业务发展的,是传统业务在电子化网络的延伸。没有传统业务做支撑,电子银行业务就象无源之水,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业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须依赖于电子银行业务。没有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传统业务就会失去发展的后劲,终究在金融创新和竞争的浪潮中被淘汰。只有将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相结合,全行业务才能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传统业务,相应地,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等部门的产品,为电子银行部门提供了充足的造血元素,而电子银行部门创新后的产品,不仅为这些部门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新鲜血液,也为这些部门发展和维系客户提供了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有了信息技术、运行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才能够保证电子银行渠道稳健和畅通,而电子银行业务的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各部门服务客户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4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建立滚动式开发机制。 作为一个业务创新平台,电子银行业务的生命力就在于滚动开发,推陈出新。创新是电子银行业务乃至全行整体业务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银行优势,不断创新,从不同层面上推进业务整合,形成具有电子银行特色的产品,提供优于传统方式的综合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电子银行系统的先进性;重点实行业务创新,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的组织和重构,利用电子银行渠道优势弥补传统业务不足,结合电子银行渠道优势提供增值服务形成新产品;大力开拓服务创新,通过多渠道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整合形成新型的、更有价值的银行服务产品,将电子银行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刘春红,陈辉胜.世界网络银行的未来趋势 J.浙江金融,2002 3张卓其.电子银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胡平西,徐联初.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