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doc
-
资源ID:4185647
资源大小:512.5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doc
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作者曹俊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学号09429402150117指导教师王跃武 讲师二一三 年 五 月 十二日摘 要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改革涉及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新型金融组织发展、民间融资规范等多个领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民间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都很突出,本次温州改革试点,为温州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安排,更有利于解决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问题。这对于条件成熟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模范效应。本文主要是研究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和改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改革及将来全国推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不断完善温州金融改革方案,为中小企业的改革积累宝贵的借鉴经验,从而带动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 温州金融改革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finan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scheme"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establish the Wenzhou finan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Many areas of this reform involves the reform of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w financ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folk financing norms, is an important attempt of financial reform in china. Wenzhou private economy developed, man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 variety of folk economy contradiction is very prominent, the Wenzhou pilot reform, provides a new policy support and strategic arrangements for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more conducive to resolve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period in the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reform has a important effect. This paper is main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reform of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form may exis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al promotion in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plan,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mot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目录摘要2Absract3第一章 绪论51.1 选题背景和意义51.2 主要文献综述51.3 主要研究方法6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综述7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72.1.1信息不对称理论72.1.2关系型信贷理论72.1.3信贷配给理论82.2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特点82.2.1内部融资为主体,比例过高92.2.2外源融资渠道单一92.2.3地方发展不平衡,非正规金融作用显著92.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102.3.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及融资政策不佳102.3.2 民间融资活动处于“非法”状态122.3.3 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应有的层次性12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与金融改革温州为例123.1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出台的背景123.1.1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153.1.3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特点163.1.3 此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173.2 温州金融改革的内容及意义183.2.1 温州金改12条183.3 温州金融改革的核心203.3.1 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203.3.2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21第四章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224.1 从温州金融改革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出路224.1.1 试点利率市场化,实行浮动汇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224.1.2 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担保问题234.2 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机遇244.2.1 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244.2.2 民间资本合法化带来的机遇24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各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却受到资金的制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尤为迫切。在当前正规金融缺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需要新的路径。最终在2011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实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当前要借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契机,搭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简要概括温州民间融资的发展历程,考察了2011年温州民间融资困境出现的复杂历史背景。并从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事件入手,对温州金融风波的主要原因,潜在威胁及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下一步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及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温州金融改革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温州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信贷业务走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前列,具备改革土壤和创新动力。而地方先行试点,继而全国推广的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贡献不小。民间融资不仅仅是温州的问题,其他的地方同样也存在资金缺口和资金剩余之间错位的问题。温州可以这样发展,其他城市也可以。毕竟大型金融机构资金有限,而一些先富起来的资本所有者也需要一个宽松有效的环境,所以通过这种试点,慢慢的形成一种民间融资和官方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是有示范效应的。1.2 主要文献综述 国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才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信息不对称。Stiglitz和Wiss(198l)认为,信贷配给源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了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问题的发生是基于商业银行不具备监督借款者的能力、借款人与贷款人利益不一致性以及他们之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金融机构出于盈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被迫采用信贷配给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这种政策的约束。后续的一些研究支持了Stiglitz的经典结论,这些研究主要证实了银行的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一1994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1998)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他发现了与Peek和Rosengren(1996)类似的现象: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同时他发现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Strahan和Weston(1998)提出了匹配理论,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Jayaratne和 Wblkert(1999)对小银行对小企业信贷成本优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并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 针对这些研究,学者们也提出了诸多解决的建议。Baner.jee(1994)提出了“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Berger(1998)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多的应该倚重小的金融机构。Bester(1982);Jl入了贷款抵押甄别机制,提出了低风险的企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相反,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1959年,日本的青木昌彦认为企业的内源能力决定其外源融资的相对重要性,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决定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1980年,一些著名的学者提出“关系型贷款”,也就是说“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利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融资关系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这里所说的关系型贷款,极大的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的矛盾,极大减小了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1981年Wiseel等人为了分析信贷配给形成的真正原因,根据信息不对称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模型,并对对信贷配给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该模型充分证明了信贷配给出现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1999年Waken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1.3 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属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类论文,从整体看,更侧重于理论性,总的来说运用以下方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定性描述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本质,定量分析是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过程及温州改革实质的说明。这两者结合有利于认识温州金融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三,四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以温州改革为例论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问题以及可实施的措施,及温州改革实验出台对今后中小企业融资的各方面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论,将以上分析做出总结,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未来方式和途径及前景做出展望。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综述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2.1.1信息不对称理论 市场上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完全的信息,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一般假设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充分的。但是这一假设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是不符的。现实中,信息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信息偏差现象,即信息不对称。信息与其他资源一样,也是稀缺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两个方面的现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当前,有关学者在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中,同样引入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用来研究信息不对称状况下,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规律。信贷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企之间的信贷市场上,作为资金使用者的企业在自身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银行一旦贷出资金会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而在银行决定是否贷出资金的决策过程中又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问题。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而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总体企业数目巨大、行业分布较广,以及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等原因,使作为资金贷出方的银行更加难以对贷款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由于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银行面临着超过企业的风险。为了有效地规避这一风险,银行会采取种种措施,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等。常见的措施包括提高抵押贷款的水平 (Berger&Uden, 1995)、在贷款合同中加如约束条款,使贷款多限于短期(Berger&Udell,1998)等等。2.1.2关系型信贷理论 Greenbaum和Thankor(1993)最先提出了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理论。他们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能力或者无法获得无条件承诺的贷款时,他们就是寻找其他变通的方法。他们会通过与银行的长期交往与银行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与企业长时间的活动与发展更好的监督该企业。银行与企业就通过这样的“关系”而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与关系型借贷相对应的是交易性借贷,后者是建立在企业各种财务指标等“硬件条件”上所做出的借贷,而前者则是建立的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这一“软性条件,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借贷。与大型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硬件方面”的条件没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又很有优势的“软体”信息,从而能够很好的降低其贷款的成本,能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关系型借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会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在初期贷款时,通常都会支付较高的利率。因为中小企业的“硬性”条件不够,因此需要支付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来补偿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所承受的风险。这也是中小企业在一开始为了与银行建立关系所付出的代价。企业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向银行证明其信用以便之后获得更好的信贷条件。而银行方面也由于与中小企业的密切联系,对于依赖其的企业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降低了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初期获得贷款并且支付了高额利息之后,只要能够按时还款,就能够逐步的取得银行方面的信任。而且之后的贷款条件会比最初的条件要好,从而能够不断的降低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与银行在长期的交往与合作中会逐步的建立里稳定的管理,从而能够取得较低成本的贷款,同时对于银行来说,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失去一个可靠的贷款客户,这样就形成了关系型贷款。2.1.3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指的是当利率低于市场水平是,信贷市场上就会出现过去的贷款需求的现象。信贷配给理论是由斯蒂格利兹和韦斯(1981)全面系统的从信息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不完全信息下逆向选择能够导致信贷配给现象做出了经典型的证明。之后,本斯特和赫尔维格(1987)在斯蒂格利兹和韦斯分析的基础上,对借款者的道德风险行为所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做出了补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不对称的信息,这些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借款者能否按期还贷的能力和借款者使用贷款的风险程度。如果借款者没有对银行如实汇报其用贷投资的情况,银行就很难判断其违约的风险;贷款后,由于银行无法控制借款者使用贷款和偿还贷款的行为,因此借款者有可能会做出风险投资,从而是银行面临着违约还贷的危险。在这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那些风险较高的借款者愿意支付高额的率,而风险较低的借款者则只愿意支付较低的利率。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如果他们选择提高利率,风险较低的借款者则会选择放弃贷款,留在市场上的只有风险较高的借款者,这样会影响银行的利润。因此,银行会愿意降低利率来吸引低风险的借款者,从而规避了逆向选择的发生。但是,这样也造成了银行的利率低于市场出清的水平,因此信贷配给的现象就出现了。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源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面,银行由于无法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使用较低的利率达到市场出清的水平,来满足市场上贷款者的需要,然而,另一方面,银行为了保证其贷款的安全,从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这两个方面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出现。 所以,我们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问题重点是研究如何减少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部对称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更应该主动向银行提供能够证明其还款能力信息,从而获得银行的信任,来减少其贷款的利率和成本。2.2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一些出口依赖型企业面对不断缩减的出口量,加上国家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大量企业倒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生存环境极度恶化,面临众多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金融危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依旧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与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符。由于融资的不易性,许多中小企业销售产品获得的资金无法及时补回在生产环节挤压的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2.2.1内部融资为主体,比例过高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融资方式以自有资金和内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十分有限,体现了单一的融资类型。从内部融资的方式来看,创立期股东的投资和盈利后的再投入占到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绝大部分。相对的,大企业的内部融资占到的资金来源比例就小很多。据统计,2005年温州市中小企业的总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和信用贷款、其他来源的比例为6:2.4:1.6。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小企业的资金筹备来说,自有资金比增加了1000k左右,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所占比例从原来的30%多下降到24%。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资金普遍比较匾乏,缺乏持续性,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创立后不久便因资金不到位和不得不倒闭。据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在我国,有近30%的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近60%在创立后4一5年后消失。2.2.2外源融资渠道单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外源融资方面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即偏向于间接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8月做的调查报告,银行贷款占到了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总量的98.7%。另外根据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在浙江温州地区的190个中小企业的企业总负债中,银行贷款占到的比重平均为61.3%。当资金周转困难时,有150家企业的首选是向银行或者信用社贷款,占到了78.9%。14.3%的企业选择了民间贷款。13家企业选了拖欠贷款,占到了6.89%。而且,在上述这些企业中,贷款要求得到满足的只有125家,占到了65.8%,53家不能满足,占到了27.9%,12家企业甚至无法得到贷款。融资渠道不畅,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现行的政策法规以及贷款审核中对企业规模和投资回报的要求,对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形成了阻碍。2.2.3地方发展不平衡,非正规金融作用显著由于我国东西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时民间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中小企业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偏远地区的发育程度差距较大。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对吉林、湖北、浙江、四川四省进行的“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显示:在我国东部例如浙江省,认为融资难度大的民营企业占到了36.59%,认为自有资金不足需要融资的占31.48%;而在西部省市例如四川,认为融资难度大的民营企业占到了50%,认为自有资金不足需要融资的占到了67.89%。因为浙江省和四川省分别属于东部和西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区,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东西部民营企业融资基本状况。可见,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内部融资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和劣势。再者,由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存在困难,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民间资本进行借贷。所以,地区经济越是不发达,该地的中小企业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就越强。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中,43.18%的融资来自地下资本,中部为39.18ry0,而东部仅为33.99%。2.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2.3.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及融资政策不佳首先,内部治理的混乱。中小企业不仅受到外部融资难的约束,而且经常缺乏理性的融资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形成恶性循环,又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难度。因此,怎么通过资金融通和资本经营来加速企业的发展就成为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中小企业死亡率较高。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单薄,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抗风险能力较低,经营风险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的要求,则很可能被淘汰。来自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统计,有近24%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两年后己经不在了,有近53%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四年内消失。据此推论,中国的中小企业倒闭率不会低于美国中小企业的倒闭率,即我们的中小企业更容易破产。再加上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在银行进行其还款能力评估中造成不利影响,对资金需求次多量小,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成本高,利益小,所以一般对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总是难以投入下来,这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生存的难度。再次,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企业信用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在一个企业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该企业的可信度、财务状况、基础素质、资产质量、社会信誉、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有限,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单薄,抗风险能力差,财务透明度低,组织结构不稳定等特征,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贷款评估报告,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被金融机构排除在融资名单之外,进而使其融资变得困难。有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着不规范操作、多头贷款、骗取信贷资金等影响自身信誉度的“杀鸡取卵”式行为,更加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全国范围的信用体系。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原因。目前我国各地征信系统各自为政,相互隔离,互不联网,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典型的就是这次国家房地产调控多套房认定时,由于房管、银行、公安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成体系,增加了多套认定的难度,平添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导致融资难度增强。最后,中小企业担保、抵押困难。在我国制度的规定下,企业想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必须拿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用以抵押。信用贷款因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对于中小企业,其经营规模小,资本基础单薄,厂房设备不足,固定资产有限,难以作为贷款抵押物,即使勉强可以,其折扣率也非常高,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担保抵押十分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抵押贷款抵押率大致如下:房地产、土地抵押一般为70%左右,机器设备是50%左右,动产是25一30%之间,专用设备是10%左右。中小企业的资产评估登记必须经过各种管理部门的审核,而且层层收费,若加上贷款利息,则其总成本非常巨大,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费用。另外,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专业性较差,技术不成熟,操作不规范,多数属于部门垄断性服务,对资产的评估难以做到精确,存在较大误差。而且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比较短,贷款期限则很长,因此在一个贷款期限内,企业需要进行多次资产评估,反复缴费,中小企业一般都会望而却步。根据我国担保法,除非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人、其他组织和公民,其他法人或组织没有成为保证人的资格,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国家机关等都不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保证人。目前我国虽然有很多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愿意代为他人清偿债务且真正具有代偿能力的却极其少。所以,中小企业找到担保人的难度很大。其次,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办理担保手续多、环节多、成本高,进而这些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要大打折扣。根据2006年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报告,在近几年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基础上,在所有的抽样调查者中,1.30k的人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如以前,31.1%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明显变化,55.60k的人认为有了小幅改进,有明显改进的只占到n.9%。这说明在我国这几年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工作效果依然有限。在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下,我国的流动资金大部分都流向了经济发达城市,而我国多数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依旧没有得到完善,服务对象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主,使得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小型金融机构资本实力不足,发展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但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2008 年国家出台了4 万亿应对金融风暴的经济刺激方案后,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两年期间银行发放的9.56 万亿贷款,大部分流向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或政府融资平台。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体制机制上。 (1)国有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业垄断经营体制。我国金融体系对外资、对民营资本仍然没有放开,金融服务基本上为四大国有银行和少数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所垄断。没有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提供充分竞争、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影响力弱、可提供的保证少,而面对一个垄断的资金供应方,融资难度自然会很大。实践当中,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等或类似的融资条件下,银行会优先满足国有企业的需求。银行贷审部门和风控部门私下都存在一种认识:贷给国企的钱如果收不回来,无非是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最终还可以通过政策剥离,将不良贷款交给资产管理公司;而如果贷款对象是民企,则常常会被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长期以来,历史形成的银行与国企利益关系,使得在国企经营出现滑坡甚至陷于危机的情况下,鉴于原有融资额度大,银行也只能提供进一步的贷款支持,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通过不断增加贷款以保证利息支付,只要不在行长任期内断供,则这种危险的合作会一直继续下去。 (2)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目前仍然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考核体系,促使地方政府专注于“招商引资”,而忽视甚至破坏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为了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各地争相放宽门槛,提供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公用设施、各项行政审批等方面大开绿灯,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地方各级领导也是当地大型龙头企业的常客,他们或调研,或考察,或参观学习,无形中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保护伞和利益相关者。相应地,各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们也是各地经济界企业界参政议政的代表,中小企业声音无从发出,中小企业的困难也无人问津。(3)行政垄断和资源垄断过多过滥。我国虽然制定了反垄断法,但因为我国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是政府庇护和认可的垄断,法律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垄断本身就意味着高利润,易于吸引资金等资源的流入;自由竞争的中小企业面临市场被蚕食、原料供应短缺、资源获取困难等多方面压力,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诸多上游企业的垄断定价抬高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使他们的利润空间遭到压缩。地方政府不仅是国有行政垄断的保护者,一些行政行为还直接造成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给予大型国企以超国民待遇。近两年冶炼行业原料 短缺的时候,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当地国有矿山优先供应本地的国有冶炼企业,剩余部分才能满足民企或外地需求。(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如“蘑菇效应”所揭示的那样,中小企业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但小也有小的优势,那就是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利于创新。勇于创新是中小企业的优势也是其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的创新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难以发挥。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等服务的机构尚不健全,支持创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的机制还不完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比较普遍,创新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充分体现,甚至还受伪劣产品的牵连。2.3.2 民间融资活动处于“非法”状态在经济发达国家,民间资本一直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私募业也十分发达。但是在我国,民间资本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被披上了非法的外衣。尽管在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五款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同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发布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中提出了“要正确认识民间资本的融资作用”。但是,法律的空白使得民间资本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合法的身份,自然得不到大胆的运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的规范,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风险和成本。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屡禁不止。拓展开来说,是我国法制环境的缺失。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判决下来,执行力也是个大问题。健全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制保障。中小企业面对垄断企业、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执法部门、甚至地方邪恶势力,都处于弱势地位,常常有理无处申诉,只能打落牙和血吞。2.3.3 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应有的层次性目前,上交所、深交所两个主板市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市场、深交所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开始运营一年之久的创业板市场等组成了我国的资本市场。总体而言,资本市场在我国是随着改革开放慢慢发展起来的,还处在建设完善阶段,相关的制度效用有限,规章政策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许多问题和矛盾,缺乏应有的层次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需要不断地进化与完善。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与金融改革温州为例3.1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出台的背景截至2011 年7 月末,我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 万家,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50%和近7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80%。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2011 年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8.5 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60.2%,分别高于2010 年末和2010 年同期0.9 和1.9个百分点,并高于7 月末大型企业贷款20.4 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 万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分别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16.6 和13.7 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9.2%,分别高于2010 年末和2010 年同期1.1 和2.4 个百分点。据统计,我国600 万户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资金紧缺之中。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表1 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而来自于外源融资的比例相对很小。第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只占全部融资的3%左右,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的比例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1.3%左右。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相对间接融资来说,渠道狭窄。第三,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可以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及商业信用等非正规金融。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长,但并未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状况,因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金融就替代了外源融资中部分银行借贷。我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门槛高,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拒贷比例达到56.1%,导致资金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的中小企业面临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尤其银行借贷渠道受阻。自2010 年年初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使本来借贷困难的中小企业更加难以贷款。如图1 所示,从2010 年1 月18 日开始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至16%,此后多次上调,到2011 年6 月20 日达到21.5%。商业银行对外放贷相对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愈加紧张。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的提高,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筹款的成本会随之提高,这将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大的阻力。如图2 所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从2010 年7 月的5.56%提高至2011 年7 月的6.56%,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给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难题。我国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有效回笼资金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在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门槛,给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诸多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