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 资源ID:4185273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内 容 摘 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金融与经济已密不可分,它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已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且其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金融发展已成为制约成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而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作为一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改革的浪潮,给各国金融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新工具、新技术、新市场的产生,在给经济带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剧烈的震荡,给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货币政策一直是经济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政策之一,也是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由于金融创新扩大了信用创造,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将受其影响。因而,金融创造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都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创新的思路。关键词: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影响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finance and economy is inextricably linke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inancial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 life, and its growing influence, ev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restricted for a crucial determinant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motivation is financial innov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s the waves and waves of global financial reform at a time, to all financial and bringing about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new tools, new technologies, new markets, gave strong impetus to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ings severe shocks, macro-control sets new challenges to Governments, monetary polic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policy in the poli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of a State. Now, thanks to financial innovation extends credit creating that monetary policy would inevitably affected by it. Thus, financial research on monetary policy creation, have had a very re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irst-finance innovative contents and feature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the instruments of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and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stor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novation.keywords: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目 录 一、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 .1 (二)金融创新的特点. .1 (三)金融创新的成因. .1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2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2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3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5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影响. .5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6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7四、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改革. .8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和现状. .8 (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9五、结论. .11参考文献. .11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的创新.(二)金融创新的特点金融创新的发展,以60年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资本流动加快为背景,以7080年代的放松管制为契机,一直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近几年国际金融创新更是呈现出多样化,一体化的新形象。主要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 金融创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1)增加流动性创新。包括所有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性或可转让性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技术,如CD存款,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2)信用创造性创新。能使借款人的信贷资金来源更为广泛,或者使借款人以传统的信用资金来源转向新的来源如票据发行便利;(3)股权创造型创新。包括使各类经济机构股权资金来源更为广泛的金融创新如可转换债券,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能使金融工具由债权变为股权;(4)风险转移创新。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所有新工具和新技术如期权、期货交易、货币与利率互换交易。 2.融资方式证券化。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方面的优势在弱化,而逐步向筹集资金方便、成本低、选择强、流动性高的证券融资方式转化。一般讲,融资方式证券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工具的证券化即通过创新工具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主要是金融体系的证券化。尽管银行和金融机构借款比重下降,可通过提高可转让金融工具的相对比重来实现金融体系的证券化。证券化过程与金融创新有密切联系,因为证券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工具来完成的,而这些金融工具又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资产证券化趋势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国金融和金融市场是创新还是呆滞、僵化,是深化还是抑制的标志和尺度。3.表外业务的重要性日趋增强。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以提供担保服务收取佣金和服务费的业务活动。表外业务的种类包含:(1) 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如票据承兑、跟单信用证等;(2) 贷款与投资的承诺业务如票据发行便利、循环贷款承诺;(3) 外汇买卖与投资业务如互换业务、期权业务、远期利率协议等;(4) 利用现有银行的人力、技术设备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如代收费业务等。 4.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由于资讯的进步,使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体,形成全球营业一体化。同时离岸金融市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使资本与货币市场呈现“无边界的扩张”,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外汇市场已成为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营运的市场;(2) 欧洲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壮大;(3)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三)金融创新的成因1.规避管制。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一个推动力。西方很多创新工具都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其原因是美国金融业受政府管制较严。因此可以说,金融管制愈严,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创新也愈活跃。 2.技术革新。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金融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与广泛运用,金融业有可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1990年芝加哥金属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联合开办了全球交易体系,它把全球电脑终端联结起来,使加入该系统的会员能在全球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全球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当今科学技术在金融界运用的结果。 3.减少风险。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浮动汇率的实施,企业及个人面临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业务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以达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为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而创新的工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金融创新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使货币结构发生改变。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在通货鼓胀下物价水平的上升,都会导致货币需求绝对数量的增加,但金融创新却通过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减弱了货币的需求使人们的既定的总资产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欲望下降,在经济活动中对货币的使用减少,从而降低了货币的广义货币和金融资产中的比重。2.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改变传统货币需求动机。传统的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的一个稳定函数,但这种稳定是基于环境不变条件下的一种假定。在这种条件下,依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称之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正函数;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反函数,由于货币不生息或很少生息,而其他资产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为什么还要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呢?金融创新中出现了诸多流动性很强的金融工具,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从而改变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引起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 3.金融创新通过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债券化趋势使得资产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资产价格也随之上扬。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需求方面。从理论上讲,资产价格与货币需求这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资产价格对货币需求影响。 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数量公式表达为: MV=PQ 式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Q表示一国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数量,P表示总价格水平。在这个经济系统中,仅存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两极,因此费雪方程式是一个两市场货币数量公式。在资本市场存在的条件下,货币运行的空间不仅存在于实体经济体系,相当数量的货币也同时存在于资本市场体系中,因此,货币数量公式可以表达为:MV=PQ+P*Q* 式中,P*为金融产品价格,一般可用资产价格进行代替。Q*金融产品数量,可用证券交易量代替。P*Q*表示证券市场所需的货币流通量。PQ就是商品市场(实体经济)所需的货币流通量,MV表示货币流通总量。从这一方程中可以看出,货币流通总量不仅取决于实际经济的运行状况,而且要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 (2)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货币总需求。当资产价格提高,居民的财富价值增大,其消费支出将相应增大;反之减少。当资产价格提高时,企业的筹资能力提高,其投资支出也会增加,从而社会的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增大;反之减少。而资产价格的变化,将改变其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净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发贷的意愿。同理,汇率如果发生变化,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都会受到影响,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会有较大的变化。 (3)资产价格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资产价格变化会改变人们的货币需求偏好,当资产价格变化形成一定的风险溢价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有所增加,货币需求就会相对减少。二是金融创新使得新资产形式不断涌现,在资产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情况下,大量存款会转会为高收益率资产而产生转移效应,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使货币供应量相对过剩。三是在资产存量不断膨胀、资产价格迅速上扬的情况下,人们的货币预期需求会有所下降。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金融创新以前,货币定义比较容易,因为能够充当交易媒介的只有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与作为投资的其他资产界限比较明确。但金融创新以后,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空前加大,打乱了原有货币定义中的界线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往来频繁,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互有兼容,界定货币的内涵变得十分困难。1.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 在金融创新以前,货币定义比较容易,因为能够充当交易媒介的只有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与作为投资的其他资产界限比较明确。但金融创新以后,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空前加大,打乱了原有货币定义中的界线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往来频繁,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互有兼容,界定货币的内涵变得十分困难。 (1)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 货币供给除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外,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供给主体增加,货币供给将受到更多的经济主体行为影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丰富,使得微观经济主体面临更多的资产组合选择机会。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预期判断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调整,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使得这种调整操作成为一种可能。这一调整过程也使得货币供应量日益成为由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内生决定的一个经济变量。 (2)金融创新使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从经典的货币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货币供给的一般方程式:M1=B*(1+K)/(rd+rt)*(t+e+k)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狭义货币量M1受基础货币B、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现金占活期存款比率k、转化后的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率t以及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比率e的影响。随着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出现,这些因素都有相应的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中央银行在进行基础货币供给时要受更多的经济主体影响,可控性下降。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外,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成为了货币供应者。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和金融机构的同质化趋势,模糊了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混淆了这两类金融机构在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上的本质区别。特别是随着融资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市场的发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存款货币的创造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2.金融创新放大了货币乘数,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 由于任何一个时点上的货币供给量都可以视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因此,在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既定时,货币乘数是至关重要的变量。而货币乘数又主要取决于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现金占活期存款比率k、转化后的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率t以及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比率e等指标并与这四个指标都呈反向变动关系。在传统货币理论中,“货币乘数与货币流通速度趋于稳定”,而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这四个指标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金融创新引起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实际缴存比率下降,使货币乘数变大。 rd和rt通常由中央银行规定,在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中被视为外生变量,但由于中央银行一般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而采取差别准备金率,活期高于定期。于是,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存款账户和负债种类来减少实际缴存的准备金。(2)金融创新使t降低。 转化后的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率t:在金融创新中非存款性金融工具大量涌现,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发挥着支票存款账户的作用。银行定期存款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吸引力降低,公众在资产组合的调整中就会将一部分定期存款转换为其他金融产品。因此,在活期存款不变时,定期存款在总的存款中所占的比例减小,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与一般存款相比,中央银行对它们的准备金要求却相对较低。 (3)金融创新使现金占活期存款比率k变小。 现金占活期存款比率k: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持币的机会成本、公众偏好与支付习惯、金融制度的发达程度等。金融创新既提高了现金以外的金融资产报酬率而增大持现机会成本,使公众减少持有现金量;又通过提高转账结算的速度与便利程度而降低成本费用,改变社会支付习惯等,使公众愿意持有活期存款而相应减少持有现金。k的变小使货币乘数变大。 (4)金融创新使e降低。 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比率e:金融创新一方面使得同业拆借市场十分发达,短期资金融通便利,而市场金融工具丰富,银行保持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也因为公众的现金偏好下降,银行保有库存需求量下降,从而使银行尽可能调低e,这也使得货币乘数变大。 从金融创新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看,rd、rt、t、e和k各参数因金融创新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根据其与货币乘数的反向变动关系,必将引起货币乘数的大幅提高,并增加了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干扰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准确预测,影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影响1.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力。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和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有利于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金融创新为政府融资证券化铺平了道路,为政府债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不仅满足了政府融资的需要,而且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了大量可供买卖的工具,使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大增。第二,金融创新引起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政府债券因兼备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成为各金融机构举足轻重的二级储备,也是最主要的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他们积极参与市场买卖不仅在客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操作,也有利于增强政策效果。第三,金融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使证券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要资产。人们对各种经济信息、动态和金融市场行情十分关注,并据此作出预期,采取经济行动。这无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使得这一政策工具不仅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还可以通过操作发布明确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微调。 2.金融创新削弱了再贴现率的效力。在调整再贴现率的操作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因为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后,只能坐等金融机构来申请再贴现时才能发挥作用。金融创新使这种被动性更为明显。在创新活跃的国家中,再贴现只是金融机构众多弥补流动性的途径之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贷款证券化、同业拆借、发行短期存单,包括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等多种方式满足其流动性需要。除了拓展多种借入途径之外,金融创新还可以降低借入成本、提高借入便利度,其结果是金融机构对贴现的依赖程度下降,这就削弱了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重要性,调整再贴现率的效力因此被打了折扣。金融创新弱化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效力。金融创新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因为第一,金融创新使融资证券化趋势日益增强,它一方面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另一方面,创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比例,尤其是商业银行,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通过国内外货币市场,如同业拆借、回购协议、欧洲美元借款等短期借入款和其他较长期负债如发行金融债券等的比重却稳步增加。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大为减少,因此降低了提缴的准备金。第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出的介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间或逃避计提法定准备金的新型负债种类来减少实际提缴额。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减少,所以其作用力必然被削弱。另外,金融创新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正统理论阐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机理的基本前提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不变,那么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数倍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作用,而金融创新恰恰破坏了这个基本前提。由于货币市场高度发达,银行调整超额储备的途径很多,亦十分便利,这就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刚性减少而弹性加大。例如,当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银行不愿收缩信贷时,他们可以通过减少超额储备来保持其贷款规模。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来解决,其结果是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效力。3.金融创新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由于任何一个时点上的货币供给量都可以视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而货币乘数可以表示为:K=1(r h e)。其中:r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h是现金漏损率,e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一般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但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乘数中的有关变量不断发生变化,致使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减弱。 (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1.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首先,金融创新使得银行间资产的替代弹性大大提高。例如,当中央银行想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减少准备金供给以压缩货币供应量时,银行可以通过负债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资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通过减少贷款来满足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所以,要达到增减某一货币量的目的,必须使利率经常波动,利率调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相对缩小;其次金融创新以后,银行越来越多地把资金转向纯粹信用中介以外的用途,非利息收入不断增加,利润总额对利差的变化反映灵敏度降低;另外,金融创新与金融国际化互为因果,跨国银行国外利润的比重不断上升,它对国内利率的变化反映越来越迟钝。 2.金融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计算困难。金融创新后的产品往往兼有交易和投机的功能,在利率波动情况下,资金往往在支票帐户和储蓄帐户之间不断转移,这是要计算狭义和广义货币十分不易,造成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总量目标范围与实际经济增长经常不符。金融创新削弱了干扰了对货币乘数的准确预测,由于任何一个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都可以看作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类集合变量的乘积,因此,在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既定时,货币乘数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变量。 (三)对国家货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传导机制的影响主要在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方面。资产证券化为银行和其他的发行者提供了广阔的融资渠道,无论货币当局怎样变动利率水平,都很难发生资本成本效应,货币供给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会减小;而且资产流动性的增强,也大大抑制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流动性效应,从这两方面都可看出,资产证券化削弱了货币当局利率政策的时效性。 金融创新使公众和金融机构通过派生的信用扩张满足其日益扩大的需求,加大了货币政策主体控制货币的难度,使中央银行难以判断既定货币增长率的实际运行结果,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金融衍生工具出现之后,原有的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正货币总量的定义以反映金融衍生交易所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创新,使得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信息收集、储存和传递的技术进步推进了金融创新的过程,都使得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数量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长的效率有所降低。(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 金融创新的新环境下,通过开展招聘会,政府引导,政府扶持和建立高起点的培训平台等方式促进就业和创业有效的降低了失业率。对中小企业通过增加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贷款主体、创新贷款模式、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创业和再就业经济活动的进行。 3、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率紧密相联、 在宏观层面上、金融通过增加资本积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三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增加了对金融的需求、对金融的承受能力等来支持金融发展。在微观层面上、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企业资金来源、监督机制以及资产重组等方面来改善经济的微观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系统的发展与创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金融创新越多、金融系统就越发达、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4、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创新的新环境下,技术也得到改革创新,随之技术对外依存度降低,改善了“大量进口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品”的现状。企业的投资能力和赢利能力也随之增强。与此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也逐渐增强,海外投资的比例也日益增强,改善了之前把大量外汇用于购买回报率很低的美国国债的情况,国际收支日趋平和。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减少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增强本国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把投资市场夺回来,这样以来更好的促进了国际收支平衡的发展。 四、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改革(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及现状1.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吻合。目前,各国都把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四大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完善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具体的操作目标就是:第一,保持经济增长;第二,保证充足货币供给;第三,稳定物价、保证就业;第四,平衡国际收支。2.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3.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展开。通过金融的改革创新,增强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盈利状况逐步改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不但要考虑到微观方面,比如培育市场客体货币市场等,还要考虑到宏观方面,比如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等,同时不能忽视操作技术方面:把握调控的时机“点”和力度“度”。具体建议如下:1.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 中心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正常运作以维持秩序稳定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货币市场,并且这个货币市场须具备相当的规模。在货币市场不健全、不规范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心银行的调控是很难操作的,货币政策也很难发挥效力。这就客观要求加快货币市场的建设步伐,为中心银行运用市场机制,以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市场基础,以便发挥中心银行货币政策的最大的效力。根据目前货币市场的现状,首先,应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参与者,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其次,要提高市场主体信用度,降低经营风险;再次,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制改革,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最后,因为国债市场既有货币市场的特征,又具有资本市场的特征,所以要加强国债市场在连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竞争、严格治理的货币市场。2.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的矛盾。对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必须大力支持。同样对盲目发放贷款、形成风险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总之,应在强化信贷约束机制的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收缩机制的矛盾。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在进一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出台一些新的措施和鼓励政策,构造货币政策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从而延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一步拓实金融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3.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这种非市场化的利率,使货币市场的利率弹性有限,从而抑制了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高效率实施,同时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削弱了利率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地完善利率结构,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央行调节货币供求、居民决定消费支出、企业选择投资机会的资金价格信号。同时,以市场化的利率来约束企业的信贷行为,从而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4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允许资本有限制地流动,同时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当务之急。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分流外汇储备,舒缓外汇占款压力,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只有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才能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便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利用汇率政策杠杆来调节外汇收支5确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扩大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加快货币市场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进商业银行的资金治理水平,以提高货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