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doc
浅析金融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 论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家金融主权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主权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家金融主权作为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国际货币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有被弱化的趋向。发展中国家在融入便于化过程中一味盲目迎合、过分的摒弃金融主权权利,极易引发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在便于化过程中应充分享有并行使国家金融主权,以维护自身的经济权利。 当人类进入21世纪,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表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它的发展一方面使欧美等国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得以巩固,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然而,金融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各国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例如,1992年英国英格兰银行受西欧金融风暴影响而损失大量资产,英国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并随即退出欧洲货币一体化体系;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对各相关国家及地区造成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影响。引起这些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国家金融主权被摒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较为严重,虽然本国金融体系很脆弱、金融法规不健全、金融监管较滞后,但为了短期效益,它们一味盲目迎合全球化,主动放弃了国家金融主权这道自我保护屏障,往往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金融和经济“陷落”。基于此种情况,现今世界又出现了“反对金融全球化”思潮,这更促使我们认真冷静地考虑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有效的实现国家金融主权,建立起国际金融新秩序。 一、金融全球化的实质及国家金融主权的基本涵义 现代经济交往无不涉及金融问题。金融是国际和国内经济活动的核心和命脉,一旦金融系统出现问题会广泛地波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包括贸易、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各方面,从而迅速地发展成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以致影响到国际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质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金融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Ill从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这是一种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资金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障碍,加速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从而使世界局部金融风险问题会迅速地转化为全球性金融风险问题,使本没有危机的国家遭受他国危机的影响。这就是金融全球化独有的不稳定性和联动效应,其影响之深、影响之广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依据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2条规定,国家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不容剥夺的权利,即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国家金融主权是一国经济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学者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加以研究。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国家金融主权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单独研究,这是由它在经济主权中重要地位及其特殊本质所决定的,著名教授刘丰名曾经指出:国际经济法的研究需要将其重心转向加强国际金融法的研究,逐步建立国际投资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国际货币金融法“三位一体”体系。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非同寻常。笔者认为,国家金融主权就是一国对内对外一切金融(货币资金融通)事务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即金融的独立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它包括货币主权和金融监管主权两个方面。面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和争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不断地被弱化并极有可能旁落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金融机构之手,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和经济的附庸化和殖民地化。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其国家金融主权及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各主权国家应采取积极而又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它既不能轻易放弃国家金融主权,又不能不看到全球金融化的大趋势。 二、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主权受到的挑战 (一)美元化。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表现为货币问题,货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金融主权,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1999年1月,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宣布,阿政府认真考虑将其经济美元化,即让美元彻底取代阿货币比索,放弃国家的金融主权,而不再实行目前的以美元为储备的货币体制,即实现政策美元化。随后,拉美很多国家包括波多黎各、厄瓜多尔、巴拿马等都实现了美元化。美元化是通过一种强币向若干国家渗透并部分或全部排挤这些国家的弱币所形成的金融区域化的又一种形式。【3】美元化的实质是放弃国家货币金融主权,即货币发行权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借用强势货币来确保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但是美元化换来的稳定只是暂时的,美元化带来的后果是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和汇率波动,甚至产生通货紧缩。2002年阿根廷再次暴发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令阿根廷银行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所有银行均出现严重亏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银行监管的缺乏,国家金融主权完全的丧失,导致外资控制了整个银行体系,即阿经济命脉。阿政府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来应对这场危机。这种美元化金融体制短期效应是明显的,但是长期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以牺牲国家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即放弃用货币政策调控本国、本地区经济的手段行为,将使这些国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的附庸。正因为如此,曾经大量使用美元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和埃及,在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后,又出现了“反美元化”现象,美元存款在这些国家总存款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下降。 (二)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发展中国家为了充分加入到国际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及更好地条件,积极投身到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扩大本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消除政府的金融管制成为了出发点和目标。这就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盲目地放弃了部分金融主权。1997年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各国内部,概而言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速度过快,脱离了本国实际经济的发展;2金融资产的增幅在短期内增长过度、金融机构急剧膨胀;3未对跨国金融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形成有效的监督;4在国内初始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迅速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5国家内部的金融法律体系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要求。这些国家普遍忽视了金融全球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时间,同时也忽视了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体系不能自动防范任何风险的事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制度框架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带来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 (三)国际金融组织的干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金融领域越来越依赖、求助于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这些组织利用其所具有的职权不断地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因发生金融危机而需要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主权形成了冲击和影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金融危机的实践中,往往对被援助的成员国金融主权进行干涉,迫使这些成员国放弃部分金融主权1997年l2月3日IMF与韩国签署援助贷款协议时,要求韩国大幅度开放其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举进入韩国市场,在韩国的外国银行或企业可以全面参与韩国证券交易活动,政府不得干涉中央银行工作等。这些苛刻的条件严重地限制和削弱了韩国的金融主权,使韩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选择其金融体制以及对外开放进程的权利。许多国际金融法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让韩国用相当一部分金融主权来换取贷款援助,以摆脱金融危机。为此,韩国公众把l2月3日定为“国耻日”。印尼面临的情况更严重IMF与其签署协议时,不仅要求削减财政开支、紧缩通货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还要求政府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些要求最终导致了印,尼社会大动荡直至苏哈托政权倒台。tSrIMFX成员国金融主权如此干预,致使很多国家对IMF采取的行动产生反感甚至对抗,这对IMF的信誉及存在价值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有的成员国或专家甚至提议立刻废除IMF。确实,当一国已不能独立地确定其金融政策,独立地选择其金融体制,独立地操纵和控制本国金融发展,其国家金融主权将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 以上所有挑战无不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国家金融主权弱化的理论息息相关。这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霸权的体现。他们完全掌握着全球金融的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不仅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且还是司法者。他们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弱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美元化直接受益者是美国;金融市场过度开放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是这些倡导者理论导致的必然结果;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在金融危机中不得不接受IMF的援助,IMF趁此对这些国家金融主权进行干涉,正是美国等发达成员国以不予拨款及合作相威胁,操纵IMF按他们意志行事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从发达国家利益立场上提出的改革措施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所以,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强化金融主权观念,牢牢把握金融主权不受损失,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金融主权其实是非常重视和谨慎的,对此他们从未慷慨过。在金融主权上,他们实行“双重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认清这一点,认清放弃国家金融主权的严重后果,重新树立新的金融主权观,在保证国家金融主权安全的基础上,谋求各国互利互惠,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金融全球化。 三、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主权的实现 (一)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坚持和发展国家金融主权。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过分担心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和剥削而畏缩不前就会痛失良机,被金融全球化所淘汰;然而,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全面放弃国家金融主权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时,即要坚持自己的国家金融主权,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实现国家金融主权。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金融的相互依赖日趋增大,各国已经、并将达成更多的各种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制度,这些协调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求各国遵守共同制定或承认的规则和法律文件,以谋求更多的共同利益。以这种协调制度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的金融主权,但这种冲击是各国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通过理性选择后自愿接受的,是有利于各国利益和发展的是一种正常行使金融主权的行为而不是对国家金融主权的放弃。 (二)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努力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首先要从国际金融制度上为自身的发展争取保障,防止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将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强加给自己,并进而侵犯本国的金融主权。IMF的配额及投票决策机制,使IMF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成员的控制,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任何想法和意见均无法买现,主权平等原则失去任何意义。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市场不成熟、特别是在缺乏对国际游资的协调和监控机制的情况下,开放金融资本市场是不可取的,过早开放易使虚拟资本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只有参与到金融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金融全球化主导权的垄断,而不至于被动的遵循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才能维护自身的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利益。唯有如此,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制定金融全球化规则的力量对比的平衡。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仍应该加强联系和团结,提高在金融全球化冲击下的整体生存能力,以集体的力量改善自己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逐步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 (四)加快完善国内金融体制实现市场对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实现金融主权和保障金融安全。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国家金融主权安全意识,健全法律制度以维护自身国家金融主权。首先要重视金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深入改革,使本国金融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逐步接轨,更好地吸收国际金融业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充分行使国家金融主权。对于任何一个希望通过金融全球化来分享国际经济增长利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一个实质性的金融化体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为此,应其采取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方式,在实施中把握好开放的“度”,有关信用评级、公司上市证券业务、外汇买卖等业务,不能完全掌握在外资手中;其余金融业务可在充分有效的监管机制下逐步开放。 总之,发展中国家只有适度的参与到全球金融化进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全球化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效应,才能更有效的保护金融安全,真正实现国家金融主权,实现国家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凤鸣金融全球化的冲突与矛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l,(8) 2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3雷娟浅议拉美国家美元化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万国华从亚洲金融危机看M法律机制亟待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南开学报,1999,(2)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