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研究.doc
-
资源ID:4184875
资源大小:89.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毕业论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研究.doc
第一章 导 论1.1.研究背景与应用意义众所周知,信贷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大银行因信贷风险而遭遇重创,使得银行业对信贷风险更加关注。就损失的程度而言,信贷风险当之无愧为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而产生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信贷风险的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本身经营特点和其内在脆弱性,而我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又导致了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过度集中,成为信贷风险的高发区。在此形势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就商业银行自身而言,要在复杂的金融形势下保持竞争力,必须正视信贷风险,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采用先进的信贷风险测量和预防技术,将信贷风险降至最低。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表现,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今天的二十几多年时间里,城市商业银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个曾被被成为国有四大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的“第三梯队”,近年来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全国各地级市都有自己的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底,全国2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6000亿元,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其中9家城市商业银行被银行家杂志列入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实践证明,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对于有效地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确保地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在管理尤其是应对信贷风险管理上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简单等,在信贷风险识别和计量上还缺乏科学的办法。在当前复杂金融环境先,城市商业银行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实现稳健发展,必须要实现经营风险的优化管理。国外由J.P.摩根银行开发的CreditMetries模型,在信贷风险度量化与管理方面应用的非常成功,该模型以衡量贷款组合在险价值(VAR)为核心的动态量化风险管理,能够动态地对银行信用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很好解决了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量化的问题。而这套模型系统在我国商业银行却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借鉴该模型系统,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探索一套先进的信贷风险识别、计量和预测机制,对于优化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将有着重要的意义。1.2.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在当前信贷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针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现状,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具体信用风险状况,及目前正使用的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探讨CreditMetries模型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目标以深圳城商行信贷风险控制为例,介绍了CreditMetries模型的基本思想、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方法,包括单项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状况的计算,两种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状况的计算以及多项信用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的计算。以求达到加强城商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1.3.理论预设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实践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信贷风险测量、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两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城商行信贷风险应对策略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在基于VaR框架和CreditMetries模型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圳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和度量的方法,给出了采用CreditMetries模型技术计算单笔贷款、组合贷款VAR值的例子。探讨了CreditMetries模型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中的应用前景。1.4.研究内容本文在介绍我国城商行信贷风险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CreditMetries模型为基础,提出基于CreditMetries模型的信贷风险度量分析,其中计算组合贷款的联合分布概率的理论基础就是默顿模型。研究单笔贷款和两笔贷款是重点,两笔以上贷款由于计算复杂需用计算机得出结果。根据以上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深圳城商行信贷风险为例,具体研究单笔贷款和两笔贷款的信用风险VAR,分析两类贷款存在信用风险的状况。之后,探讨CreditMetrie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1.5.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商行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我国城商行信贷风险分析量化和控制进行了初探。介绍了CerdtiMetric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出基于CerdtiMetrics模型构建城商行信贷风险度量和控制的方法。本文在研究时将采取应用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1.6.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提出研究信贷风险问题的背景、意义和内容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阐述了城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进而从量化识别风险的角度对信贷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度量理论的发展和几种主要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第四章提出以CerdtiMetrics模型理论分析。研究CreditMetries模型,首先研究CreditMetries模型的原理,然后介绍CreditMetries模型计算方法。第五章实证分析,以深圳城商行信贷业务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具体研究单笔贷款和两笔贷款的信用风险VaR,分析两类贷款存在信贷风险的状况。第五六章结论,对本文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论文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第二章 文献综述2.1.国外文献综述对信贷风险控制理论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始终走前列。安东尼·桑德斯(2001)认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的研究”,算得上是西方研究商业贷款理论的最早的著作书籍。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贷款必须以真实商业票据为凭证的理论。在这之后,“美国莫尔顿1947年在商业银行及其资本形式中提出的资产转换理论”,1 安东尼·桑德斯著.信用风险度量.刘宇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591普鲁克诺1949年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提出的预期收入理论,以及之后其他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资金总库理论、资产分散理论、资金转换理论等都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如今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信贷风险控制已逐渐从原始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的“集约型”管理过渡,细分与量化信贷风险也逐渐成为主流。“在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在1952年时,哈里·马克维茨首先以科学计量收益-风险为目的引入了均值一方差框架,为风险的定量研究建立了数学基础”。2AltmanEl.A.Saunders.CreditRiskMeasurement:DeveloPmentsoverthelasttwentyyears.JournalofBankingandFinanee.1997(12):78-962“在1973年时, FischerBlack与 Myronschole推导出了如何给股票的欧式期权定价”。3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teAnalysisandThePredietionofCorPorateBanuPtey.JournalofFinanee.1968(9):589-6093在1974年, Robert Merton使用BlackSchole:模型推出期权的价值。在 1977年,Geske把Merton模型拓展到可应用于各种类型债务。同年,Cox和Blaek加入了对财务约束、附属条款和再融资限制的考量。在1979年,Turabull把税收和破产成本因素考虑了进来。“在1993年,Sundaresanlm与Ramaswal以及在 1995年 Schwartz与Longstaff,都假设无风险利率遵循维纳过程并与公司价值相关,进而考虑了利率风险同违约风险的相关性,并且将利率恒定的假设放宽了”。4AltmanE1.R.G.HaldemanP.Narayanan.ZEI,AAnalysis:ANewModeltoIdentifyBankruPteyRiskofCorPorations.JournalofBankingandFinanee.1977(l):29-544这些理论研究的发展给信贷风险计量搭建了新的平台。1968年,Edward Altlnan发表了Z-Score模型,开创了采用多元判别分析(MDA)模型计量信用风险的方法。在1977年Haideman,Narayanan与AhTnan建立了第二代Z计分模型,对原始的模型进行扩展。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的机构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并且创建了许多用数理模型作为基础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其中 CreditMetries、CSFP、KMV等模型已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国外围绕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较多,比较典型的为: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I·爱特受、保罗·纳拉亚南(2001),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美)MiohaelK.Ong(2005),内部信用风险模型一资本分配和绩效度量;(法)乔埃尔·贝西斯(200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美)安东尼·桑德斯(2008),信用风险度量;(瑞士)MnauelAmmann(2008),信用风险评佑一方法·模型·应用等,这些文献都对CreditMetries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信贷风险度量和营运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文献资料。2.2.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实务界、理论界,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断涌现,学者们分别从信贷风险管理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日渐丰富和成熟。赵卫兵(2005)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一文中系统介绍了传统的信贷风险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中的运用,同时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运用中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信贷风险决策评价模型。周萍,毛加强(2005)在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及其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思考一文中,从分析信用风险计量的原理模型入手,指出流行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在我国使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对我国开发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出了几点建议。易云辉 (2005)在 CreditMetries模型计算信用风险的实例分析一文中,从CreditMetries模型出发,分别讨论了单个贷款和资产组合基于违约率,信用迁移概率的计算原理和实例,并对违约率的测算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陈红波(2004) 在商业银行组合风险量化管理方法研究中对国际上流行的能对组合风险进行量化管理的VaR和CreditMetries方法作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赵然(2008) 在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中,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进行研究,从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到许多国际大银行分别开发自己的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型,指出化分析技术越来越成为研究主流。范南(2008) 在CreditMetries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一文中,介绍了CreditMetries模型的计算方法与基本思路,包括单笔贷款,两种贷款及多种组合贷款信用风险状况的计算等。同时研究了该模型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指出该方法可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量化比较,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方法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段兵(2009) 在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及应用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工程化模型进行研究,并研究了信用工程技术的若干应用。程鹏、吴冲锋(2009)在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中主要对市场上三种主要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CreditMetries模型,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他们的基本原理与相应优缺点。沈沛龙(2009)在现代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比较中,对目前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3.文献述评纵观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都以专注于宏观领域的居多。对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不能很好地符合我国的实情。由于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主要也是在借鉴西方研究的成果上进行,对于微观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的研究致力于我国城商行的微观领域进行,在系统地分析了贷款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作了探讨。因此对此的研究能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该模型奠定了基础。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3.1信贷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3.1.1信贷风险的定义作为金融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不仅经营着存贷款业务,承担着筹融资功能,而且担负着支付清算等多项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这就是被通认为的商业银行风险。在商业银行风险中,信贷风险作为首要风险,是指银行在从事传统的贷款业务和表外业务过程中,由于借款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多不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或银行实际收益小于期望收益而使银行承受损失的风险。5 张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5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一般认为,广义的信贷风险是指因客户在信贷过程中违约行为引发的风险;狭义的信贷风险是指银行本身因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死账。通常认为,信息不均衡是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普遍性原因,由于银行与政府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不良贷款、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良贷款问题等。经济体制转轨也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殊原因。6 赵晓菊、柳永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l页6 3.1.2信贷风险的特征从商业银行经营来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信贷风险的产生受经济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使银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可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能完全避免,只有在经济活动中和银行经营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将其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二是不确定性。世间万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银行经营所涉及的外界环境更是如此,由于不能完全认识和把握每一项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规律,比如我们无法预料借款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什么,而这种活动将会带给银行什么损失,所以认为,在具体信贷工作中,因我们面对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和不确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始终有不确定性。三是对应性。众所周知,受益与风险相互对应,有多大受益就有多大风险,也就是说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关系,正是这种正相关的关系激励着人们敢于承担风险,获取风险收益。基于此,这一对应性特征你将给经济主体产生一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配置信贷资金。以此树立商业银行工作中风险机制观,从而正视和规避风险。四是相关性。一般来说,风险有其相关性,商业银行同一经济活动对不同的行为主体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后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风险不仅与其自身内部管理及决策有关,而且还受其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决策和活动效率影响。也就是说,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考察、防范的监控,不能只简单地从商业银行放贷和收贷这些环节来着手,应从全面和系统的角度,把它同整个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各个行为主体和各类经济决策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认识和预防。五是可控性。虽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对应性和相关性,但不是说在信贷风险面前,我们只能束手无策,持消极态度。相反,正是由于认识到上述特征,我们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审时度势,利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有效行为决策和措施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使之尽可能朝好的目标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又是可控的。3.13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信贷风险和信用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而给交易另一方带来损失的风险,也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7 楼文龙.城商行改革发展的监管引领与实践困1.金融时报.2007年l月11日6版7。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二者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由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不仅包括了信贷风险,还包括了存在于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目前,由于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的主业,所以信贷风险仍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3.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3.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来说,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的活动。它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观点,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银行在在动态评估、监测过程中,将信贷风险保持在可小和最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高的风险收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为:1、提高盈利能力。商业银行收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风险的驾驭能力,如果一家银行信贷风险驾驭的能力不强,则其坏账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利润的高低,甚至可能由于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导致生存的危机。2、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偏低的状况,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关乎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和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任务。3、增强竞争优势。银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风险控制能力的竞争。风险必将带来成本增加,这些成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计算或衡量出来。忽视今天的风险,就等于忽视未来的潜在损失。控制当前成本,就是控制未来收益。因此,信贷风险管理是盈利性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8 乔埃尔.贝西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第一版(许世清等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第29-30页83.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三大要素为实现和达到上述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商业银行在具体落实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把握信贷风险管理的三大要素:客户授信整体风险、信贷风险平衡和统一授信管理。1.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客户授信整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将每一个客户和所有客户汇总起来看作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要做好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管理,首先要对客户进行整体评价,以确定客户资信等级和确定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其次需要确定客户的风险域,因为风险域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进而构成对债权人的风险;第三要根据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针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在不同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分析监控,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优化授信结构、确定最佳的风险平衡组合。2.信贷风险平衡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机构,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鉴于风险的不同特性,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实践找出其规律性,达到预防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如何尽可能做到将损失和收益对称,也就是达到风险的平衡。3.统一授信统一授信主要是指授信主体、授信客体、授信风险标准、和授信业务管理的统一。授信主体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能以本部门的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为理由游离于银行整体之外;授信客体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无论一个自然人成立多少间互无法律关系的公司、或是一间有若干层次的集团公司,商业银行都应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考察,严防客户利用法律的空隙通过不同的公司套取超过其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的授信。近年来,随着经济实体的壮大,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管理,解决了分散营销、分散授信可能导致的总体风险失控的问题,有利于改善授信资产结构,然而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集团客户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或利润,逃废银行债权的现象不断出现9 许华.集团客户统一授信中关联企业管理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J.2004,第6期:26-279;授信风险标准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无论是总分行、还是不同的业务部门,必须用一个标准对客户的授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这个标准包括对客户的整体评价、授信条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内容,并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而决非某一部门或个别人的主观意愿;授信业务管理的统一是要求商业银行对内部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不同金融产品的经营部门和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按照信贷风险管理要求实施统一管理。3.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包括以下七个环节:1、风险的识别。即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和行为。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在业务流程过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商业银行一般是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2、风险的衡量。即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测算和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导致在给定收益情况下损失的数额、给定损失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过程。我们知道,风险的衡量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也是巴塞尔委员会研究的重点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信贷风险的衡量和识别,在方法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最新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原先运用标准法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评级法(简称为IRB法)作为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衡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统一方法。3、风险的监督。即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全面地监督和反映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各类情况。比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原协议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三大支柱的内容,从第二支柱“监管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所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是从市场监管的角度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进行监督,以便充分、及时、全面、有效地掌握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4、风险的控制。即风险控制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在降低损失的同时,寻求风险的最大平衡。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所提出的风险计量的标准,商业银行风险平衡的标准就是实现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具体为: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木抵御损失的能力;二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计一划或称利润计划要求。只有根据这两项标准将信贷资产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上,商业银行才达到了风险的最佳平衡点。5、风险的调整。即商业银行通过某种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比较,以实现对银行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风险调整收益就是要科学的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我们知道,传统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情况的衡量都是用会计资料进行的,例如利差或股权收益率等等。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得都需要为一定的风险付出代价。因此,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经营业绩才有意义。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3.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3.3.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信贷风险的管理具体来说包括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测量、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等内容。其中信贷风险的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对信贷风险进行了正确及时的识别,就不能作出准确的测量、评估和预测都,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就无法实现。随着银行监控能力的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方法如财务报表分析法、指标监控法等,已经发展到风险值(VaR)方法等现代的方法和模型,并在9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到信贷风险管理中。在实践中,各家商业银行往往根据不同的出发点选择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综合采用多种方法。1.信贷风险识别的传统方法(1)指标监控法指标监控法是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用以监控信贷资产的运作状态,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变化。我国自1989年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应用。为此,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了几套商业银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各商业银行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与监测办法。为使指标体系技能与国际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实际,建立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国际上一些主要的指标体系,如CAMEL评价体系、Moody评价体系以及各国商业银行分析评价法等,建立指标体系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可操作性、可比性、预警性、系统性、开放性,以及向国际惯例靠拢等原则。10 范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识别.科技管理J.月.20004:667010信贷资产风险识别的指标体系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贷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资产组合、期限)、盈利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规范性考核等。指标监控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反映贷款风险表象,易于理解、操作简便其缺点是对风险识别的反应不够全面,比如简单的指标能否全面地反映风险,对预测和指导决策的意义何在等。目前,此方法是国际上较早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各银行也已经在不同程度的使用。(2)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一段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竞争能力、现金流等财务状况作出评估,及早识别潜在的信贷风险,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所列的每项数字,在和报表上的其他数字联系起来分析时,准确掌握企业资产的诸多信息。按照银行贷款的期限之分,此方法也相应地根据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要求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识别企业风险、道德风险和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外部风险。一般来说,短期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酸性试验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平均周期;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周期;负债率;赢利率(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等。长期财务比率分析指标:债务对股东权益率;股东权益对总资产率;流动负债率;长期负债对总资产率;流动资产率;固定资产率;负债对总资产率等。(3)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又叫德尔菲法(Delphi方法)。运用专家意见法进行风险识别的程序为:由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聘请若干名专家,向他们提供银行经营的资料,并将调查表发给他们,请他们回答相关问题;专家们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回答问题,然后将调查表返回;风险管理人员汇集整理返回的专家意见,将整理过的较为集中的专家意见及其理由反馈给每位专家,让他们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多次反复,使意见逐渐收敛。最后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决定在某一点停止反复,以得到基本趋于一致的意见。该方法的优先在于能够对于复杂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风险进行识别,特别对于不宜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识别的风险更为有效。一般来说,在考察银行总体风险,或者银行在大的区域或行业上的宏观风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4)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指采用图解的图形,将大的故障分解成若干小的故障,或对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由于分解后的图形呈树枝状,分解越细,树枝就越多,因而称故障树法。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明确、直观,能够比较迅速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这样认为,故障树用于风险识别就是风险树,通过它可以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也可以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地分解,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地找到真正对银行产生影响的风险及原因。2.信贷风险识别的现代方法(l)风险度方法风险度是度量信贷资产风险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贷款资产风险度二基础系数X变换系数X过渡系数。其中,基础系数对应信贷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贷款方式系数;变换系数对应企业信用等级的系数,过渡系数是对应贷款形态的系数。风险度方法的提出,源于1988年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协议提出了风险资产的概念,并以简洁的架构规定了包括信贷资产在内的资产风险权重指标:0%、10%、20%、50%、100%,当然也允许各国在某些极为有限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决权。90年代初,深圳市银监部门首开先河,在深圳市银行业资产风险监管暂行规定中,根据巴塞尔协议对包括信贷资产在内的银行资产风险权重做出了规定。随后,中国农业银行参照巴塞尔协议的一般原则对贷款系数、变换系数和过渡系数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中国国内多家银行也都采用了风险度来识别和度量信贷风险。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有一致性和容易操作的特点,它的系数的定义遵循了国际标准,进而更具可比性。其缺点是必须基于一定的前提,即是风险度的使用是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有广泛信誉度的信用评级系统,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度方法的优势,对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风险度模型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企业信用等级系数,目前各家银行分别采用内部评级系统或区域评级系统,没有统一规范。随着对信贷区域限制的放松,很需要有统一的信用评级系统。(2)风险值(VaR)方法风险值(Value-at-Risk) (简称VaR)方法是国际上从90年代初开始兴起并逐渐被广泛采用的风险度量方法,正在成为金融风险度量的国际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在一定的概率意义下,分析一项交易或资产组合的最大预期损失。由于VaR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的,是把交易组合的风险综合为单一指标风险值。这种方法的优点之一在于能将风险识别、测量一次完成,非常直观,易于操作,因此,目前国际上己将其广泛应用于信贷风险的度量。这一方面的成功案例也屡见不鲜,比如J.P.Morgan集团利用风险值方法管理金融风险,在应对90年代初期拉美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的形势下,对风险进行了准确的识别和果断的决策,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金融风暴带来的损失。VaR方法的优点还在于其适用范围较广,既可以识别和度量单笔信贷业务的风险,又可以识别和度量个行业或地区交易组合的信贷风险。前提是银行必须提供长期的历史数据,或者是有专业咨询机构提供计算VaR所需的参数和分析工具,这些参数是对大量历史数据加工后得出的。国外有提供这项服务的专业公司,例如J.RMorgan,S&P, Moody等。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的服务机构。本文在后章的实证研究中,将尝试运用此方法计算相关变量。33.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度量1.信贷风险度量理论发展如上所述,信贷风险度量技术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度量方法和现代度量模型两类。第一类主要包括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专家系统分析方法,如6C分析法、5W法、信贷评分法如Z值法、ZETA法;第二类主要是现代信贷风险度量方法如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模型;基于VaR的CreditMetries模型;麦肯锡开发的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基于保险精算的CSFP信贷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与传统方法相比,现代模型有其突出特点功能,一是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并运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成果;二是从指标形式向模型化形式转变,从单项贷款分析转向组合分析,从盯住账面价值转向盯住市场价值等;并且这些分析都尝试考虑宏观环境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如麦肯锡的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广泛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如基于保险精算理论的 CreditRisk+模型。这些理论的发展,对银行业信贷风险度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度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当然,我国商业银行在次信贷风险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在风险量化方面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的应用还处在内部评级的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短且不规范,主要针对单项贷款风险度量,还没有进行两笔以上的单项贷款风险度量、在违约数据库,转移矩阵等方面也还出于空白。目前大多商业银行的内部评价系统更多的是用于客户的筛选和风险的预警,尚未向更深层次的风险量化管理方向发展。2.几种主要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l)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6C”法:“6C”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个人品德、个人能力 (主要指借款者归还贷款的能力)、资本、抵押物、经营环境(行业经营环境及趋势)、事业的连续性(企业持续经营前景)等六个方面评定其信贷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的一种方法。11 张美灵、欧志伟.信用评估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第37页11信贷评分方法:信贷评分方法是指事先确认某些决定违约的关键因素,然后将它们加以联合考虑或者加权计算得出一个数量化的分数,根据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关键点把潜在的借款人加以分类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Z值模型,采用五个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实施信贷评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对低于该值的企业即被列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行列。信贷评分法的优点主要在于Z模型是建立在单项指标比率水平及绝对水平基础之上的多变量模型,经过一定的综合计算后产生的衡量标准能有效地区分违约与非违约客户。其有效原理在于通过对己有的违约客户和非违约客户的相关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相关数据的组内方差较小,组间方差很大,样本显著性很高,违约客户所呈现的各种数据与财务基础良好的公司有着明显不同。利用Z模型进行判断,依据评分临界点标准,对贷款申请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通过这种判断方式,可以对贷款人相关指标做出恰当的分类,从而对客户违约概率进行大致估计判断。Z模型包含的单指标包括:公司的获利能力、流动能力、偿债能力的各种比率,这种模型对于解决缺乏内部评级系统的金融机构以及无法界定的客户系统风险非常适用。(2)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为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近二十年来,国外出现了利用模型技术和分析方法,在传统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批信贷风险定量模型,主要有:KMV模型、CreditMetries模型、麦肯锡模型和CSFP模型等四类。KMV模型:该模型由美国旧金山市KMV公司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创立,主要是对信贷企业的违约进行预测。该模型具体包括两个关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