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doc

    • 资源ID:4183880       资源大小:50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doc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由于城镇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本文以改革开放1990-2005这16年来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经济模型,据相关经济理论和客观实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选取城镇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从数据中得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居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负向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正效应。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实用性。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论述:问题的提出经济理论陈述相关数据收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检验对比分析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因素。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目 录摘要I前言11 问题的提出22 理论陈述32.1 经济理论陈述32.1.1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32.1.2 相对收入理论32.1.3 生命周期理论32.1.4 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42.2 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43 相关数据收集6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7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85.1 经济意义的检验85.2统计推断的检验85.3计量经济的检验9 5.3.1 拟合优度检验95.3.2 F统计量检验105.3.3 T统计量检验105.4实证结果综合分析106 对比分析11 6.1 收入预期影响11 6.2 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117 政策建议12结论13参考文献15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本文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为目的,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以1990-2005年的数据,将城镇居民消费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年均货币流通量(X2)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论述:问题的提出经济理论陈述相关数据收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检验对比分析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因素。1 问题的提出城镇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我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2 经济理论陈述2.1 经济理论陈述2.1.1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对于 有(1),即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2) ,即由 可知有,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此时 ,函数符合假说和2.1.2 相对收入理论(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即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有其中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2.1.3 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2.1.4 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该假说把收入分解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把分解为持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有,假定:1从而2,其中,是由利息率,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 其他因素决定的,认为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3.与,与,与不相关,即,从而,因此,进而有。所以:消费函数不清,在假设下,函数形式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或弱形式。2.2 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消费结构是消费者为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用于不同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它是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正确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支出的分类,一般有以下3种,按吃、穿、住、用划分;按消费对象基本属性划分,分为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劳务按消费的社会功能分为生理消费和社会消费。消费结构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志决定作用的是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揭示了两者的关系,用恩格尔系数= 作为衡量个人家庭消费结构,以至一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也成为衡量富国、穷国的标准,一般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恩系趋于下降。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消费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可概括为四个转化(1)从自给性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向商品性消费结构转化。(2)在商品性消费结构中,吃为主的消费结构向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化。(3)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精神和劳务性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化。(4)由商品消费结构向产品性消费结构转化。3相关数据收集表:19902005年解释变量数据和被解释变量数据年份城镇居民消费额(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904767.8102.3002644.41510.219915648.6105.1003177.81700.619927166.6108.6004336.02026.619939554.1116.1005864.72577.4199412968.9124.9427288.63496.2199517098.1116.8177885.34283.0199620048.8108.8088802.04838.9199722345.7103.06710177.65160.3199824757.399.44211204.25425.1199927336.398.65813455.55854.0200030707.2100.75014652.76280.0200133644.9100.66715688.86859.6200236784.999.04217278.07702.8200341344.1100.95019746.08472.2200447528.6103.35821468.39421.6200553280.8101.60024031.710493.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4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c+b1x1+b2x2+b3x3y-城镇居民消费额x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年均货币流通量x3-人均可支配收入5模型的求解和检验5.1经济意义的检验通过Eviews 软件,得到城镇居民消费额与年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由结果可得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为: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根据模型分析可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额减少65.51798元;年均货币流通量每增加1亿元,城镇居民消费额增加0.87944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没增加1元,城镇居民消费额增加3.274009元,这个分析结果在经济意义上是合理的。5.2统计推断的检验1.R2=ESS/TSS。其中R2为判定系数,ESS为回归平方和,TSS为离差平方和。通常用来度量回归线的拟合优度。若R2=1,则表示完全拟合,即线性模型完全解释Y的变异。若R2=0则表示Y与X之间无任何关系。R2 越是接近于1,就表示拟合得越好。2. ,其中SSE为为回归平方和,SSR为残差平方和,k为解释变量个数,T为样本个数,为显著性水平。F越大,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3. t=bi /se(bi)t/2 (T-k-1),其中bi N(i,var(bi)), se(bi)为bi 的估计标准差,k 为解释变量个数,T为样本个数,为显著性水平。t越大,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5.3计量经济的检验通过Eviews 软件,对城镇居民消费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影响关系如下图:分析可知,模型为: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5.3.1 拟合优度检验 R2=0.998666,该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由上图也可以看出变量的拟合值与实际值拟合的非常好,所以该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5.3.2 F统计量检验针对H0: b1= b2= b3= 0, 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该模型的自由度K=3,由于数据是从1990-2005年,所以T=16。从F分布表查出自由度为K=3和T-K-1=16-3-1=12的临界值F0(3,12)=3.490,由Eviews得到F=2994.851>3.490,应拒绝原假设H0,说明模型总体显著。5.3.3 T统计量检验T1=-2.710246,T2=4.052385,T3=6.318238。针对H0: b1= b2= b3= 0 ,给定的显著水平=0.05。该模型的自由度K=3,由于数据是从1990-2005年,所以T=16。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T-K-1=12临界值t/2(n-k-1)=2.1788。由Eviews数据可得,与b1 、b2 、b3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分别为2.710246,4.052385,6.318238,其绝对值均大于2.1788,这说明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解释变量都应拒绝H0,也就是说,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消费额”都有显著的影响。5.4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最终模型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的消费额的影响具有系统显著性。根据经济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可以说,这三者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并且城镇居民消费额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最大。但是消费总额对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实用性。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们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6对比分析最终模型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系统显著性。根据经济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可以说,这三者对居民消费有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6.1 收入预期影响研究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们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经济学家提出了永久性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性收入是指在除去那些暂时的或不固定的影响(如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等)之后,一个家庭获得的收入水平。这一理论暗示,消费者对待收入变动作出的反应不会都一样。长期稳定的收入即永久性收入变动才会提高消费。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消费倾向,中年人比老年人、青年的消费倾向低。6.2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要想在“十二五”期间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消费的作用。 7政策建议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靠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也面临居多难题,因此,扩大内需、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应是长久之策,根据以上分析,改善居民消费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导消费趋向。为全面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应提高在住房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同时消费应考虑到长期的回报率,人们更应注重在金融保险证券行业和科技教育方面的投资。(2)扩大总的消费支出。市场经济是重视消费的经济,社会再生产虽然是以生产为起点运行的,但是消费对生产也有能动的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转变过去对消费的消极观念,降低储蓄,扩大投资,通过激活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针对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税收政策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方面需尽快进行调整。(4)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收入差距。及培育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5) 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环境。一方面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配套环节。这样,才能满足许多钱在可能实现的消费。(6)加快货币的“无纸化”。金融学家认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等非纸化货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降低人们将手中闲置货币“被动储蓄”的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货币流通量。结 论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居民消费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经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可得模型为: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这一结果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各种影响居民消费的制度的变迁,城镇居民的消费可支配收入仍然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呈现出共同的增长趋势。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年消费支出也不断提高。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决定性影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消费高级化。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多少直接影响到消费性支出的多少,最为突出的就是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相对于食品支出影响因素而言,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等相对高级化消费的变动更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随着要素市场的放开,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越来越多,高收入户拥有的股票、利息、出租房屋等的收入远高于低收入户,导致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尽管居民消费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但是可支配收入较多的居民对收入的预期明显要比其他居民户要好,正是这些收入和心理因素使可支配收入表现出促进消费高级化的特征。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应该看到,工薪收入仍将是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将社会就业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免费开展各种类型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走向市场的能力,降低就业准入门槛,提高劳动者综合技能,扩大就业面。同时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户教育扶贫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包括确保养老金按时发放、落实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制度、扩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这对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人们消费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价,政府应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市场物价平衡,避免因物价上涨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影响消费质量。要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这样可以给居民消费一个较良好的未来预期,从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货币流通量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们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由于货币储蓄量比较稳定,适当扩大货币的总发行量,可减弱货币储备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当然以严防“通货膨胀”为前提)。这也与模型推断相吻合。但是,扩大货币发行应慎用,应牢记是货币消费量决定货币流通量。参考文献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达莫尔达.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3 马立平.居民消费行为的定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2)4 易丹辉.居民消费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