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次级贷款浅析金融创新.doc
目 录 一、 开篇引言 - 3二、 论文内容 - 5 1 摘要2 关键字3 正文第一篇、简单介绍何为次级贷款第二篇、次级贷款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第三篇、细谈金融创新第四篇、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关于对金融创新的深思4 参考文献三、 总结 -19四、 附表 -21引 言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刚从20世纪迈进21世纪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迅猛,是因为创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创新存在于社 会的每一个角落:技术创新、农业创新、军事创新那么本小组为什么会选择金融创新作为论题呢?经济学科是黄金学科,而金融学科则是铂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1世纪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变得强大,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起来。我们只有在对其有了深入的认识与学习才能运用到创造财富的每一个层面上去。又是为什么选择了次贷危机这个热点呢?自美国房地产下跌引发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有快两年的时间了。这一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从国家的执政当局的官员、学者到平民百姓,整个世界的人民无不在关注着这一大危机的发展动向。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深处全球化的时代,生长在中国这个让人雄心蓬勃的伟大年代,“遭遇”上这一世纪性的大危机,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一方面,从纯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能够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性的危机,无疑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最珍贵的研究材料。正如格林斯潘所说,谁若解读了大危机,谁就掌握了现代经济的真谛。我们不奢求成为真正解读了大危机的人,但对这一事件能够有个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也不枉我们学经济专业的人,也算是对经济学学术的尊重;另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作为有责任心有抱负的高级知识分子,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为我国以后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从而使我国在全球化的过程,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本质上说次级贷款它属于金融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次贷危机的产生归根到底是金融创新机制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就此作为论文的中心展开了以下讨论。论文内容 摘要:众所周知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直接的冲击。本文主要介绍了次级贷款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重点是透过次级危机的发生来认识金融创新。文章首先了解了何为次级贷款和金融创新,进而说明金融创新和次级贷款的关系,由此就次级危机引发对金融创新的深思,最后就对金融创新的深思进行总结。关键字:次级贷款、 次贷危机、金融创新 正文 第一篇 简要介绍次级贷款一、 次级贷款的定义次级贷款又名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按揭贷款。次级贷款就是指银行和一部分借款机构向那些信用等级不高、收入相对较低,不能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借款人发放的一种贷款。二、 次级贷款的传导机制(运作过程)据美国监管当局调查,次级贷款并不是商业银行发放的,而是不受监管的贷款公司发放的,他们是不需要注册的贷款公司。那么,为什么这些小公司能够发放那么多贷款呢?这是次级债危机的关键。这些小的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之后,把它卖给有特殊目的的投资机构,即打包公司。这些打包公司把款打包分成A、B、C、D四档,交给评级公司进行评级。假如有100个次级债客户,其中有很多人不能偿还贷款,但是肯定不会全部都不还。假设有20%的人能偿还,把这20个人选出来打包,这20个人还款概率是99%,按照穆迪和标普的评价标准评为3A;另外还有20%的人还款概率是80%,评为1A;30%的人可能还不上,评为3B;其他的人评为C或者垃圾级,这就是资产证券化。也就是说,打包变成一包资产以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再分类卖给不同的人。这样投资者也很放心。例如,社保基金追求安全和高回报,可以选择3A级的债券,风险投资者可以选择3B级,很明显,这是这一种“创新”。 第二篇 次级贷款和金融创新的关系次级贷款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次级贷款作为金融创新产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由于当时颁布的一系列的法案都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三篇 细 谈 金 融 创 新一、 金融创新的概念 l 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l 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在放宽银行设立条件,取消或放松对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取消或放松利率管制,外汇管制,允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业务交叉等金融管制后,加强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相互竞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商品和交易手段。二、 金融创新的内容及种类(一) 金融创新的种类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兴起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四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各种货币制度创新、信用制度创新、金融管理制度创新等与制度安排相关的金融创新。1.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和固定汇率制体系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以后,以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国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协议”为起点,以主要发达国家正式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为标志,创立了现行的在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下以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它通常以某一地区的若干国家组成货币联盟的形式而存在,成员国之间统一汇率、统一货币管理、统一货币政策。2.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中,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频繁的国际金融创新和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各国强烈要求创建新型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 1975年,在国际清算银行主持下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专门致力于国际银行的监管工作。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包括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结构创新、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等与金融业组织结构相关的创新。1.金融业的国际化使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在过去单一制、总分行制的基础上出现了连锁制、控股公司制、联盟制银行,在分支机构形式上,也推出了全自动化分支点、百货店式分支点、专业店式分支点、金融广场式分支点等,此外,还有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而无具体营业点的网上银行,其中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是金融机构从传统的单一结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2.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创新就是“金融联合体”的出现,即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和商贸为一体的大型复合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等新型的经营机构。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方法的创新。1.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2.资产管理认为负债是资产的既成前提,资产规模受到负债规模制约,负债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存款,银行处于被动地位,银行只能对资产主动加以管理,努力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3.负债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寻找资金来源,特别是充分利用短期负债增加银行资金来源,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运用,满足贷款或其他资产的需求。 4.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关键是时刻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从而使银行选择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利率确定方式或水平。 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交易方式或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等与金融业务活动相关的创新。1.新技术应用导致新产品层出不穷美国花旗银行公布的一份金融消费白皮书中,指出了当前和未来十大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趋势: 助式服务;全天候服务;居家理财;跨国金融产品;综合金融产品;无实体金融产品;全方位金融服务;百货化金融产品;个人化的家庭银行;无现金社会2.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一方面对原有金融工具进行改造,以推出新型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在新金融结构和条件下创造出全新特征的新工具,其种类繁多,不胜枚举。3. 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金融市场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各国纷纷放松了金融管制,各国金融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化,欧洲及亚洲美元市场、欧洲日元市场等新型离岸市场纷纷出现。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异军突起。人们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变量的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买卖选择权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由此形成了期货、期权、掉期等不同衍生工具市场。三、金融创新的历史及其发展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证券、金融、合约这些金融创新产品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起源的,他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呢?(一)从时间纬度谈金融的起源现行的公司的制度有它历史的沿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时间纬度看,金融从本质上讲是价值在时间上面的转移。我们提供贷款、我们在未来拿回来本金和利息。其实就是时间纬度的价值交换。所以,价值在时间上面往前或者往后进行时间的转移,其实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金融。今天我们拿到一笔钱拿去用,在未来把本金和利息还给贷款人,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价值在时间过程的传递。所以,通过时间来传递价值就是金融的本质。我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机制,通过价值在时间上面的传递来使我们的家庭、银行、政府,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能够在金融安排上面更加平滑、更加顺畅。金融的作用就在于此。所以当通过这样一个时间的纬度来传递转移价值的时候,就有了金融。 ( 二)金融市场的起源最早期的历史非常早期的金融发展,要回到美索布达米亚两河文明的时候。在早期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我们就看到了金融是创造了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文字、书写。最早我们写字,不是因为要写诗、写文章,而是最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而产生的。最早的这些文字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美索布达米亚文化中,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交易、贸易等等都是和金融、文字产生了非常大的联系。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楔形文字,他们用来记录最早期的和约。两河流域以外还有其他的地区也产生了最早的金融的产品,中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中国最早有金属的钱。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了很多的硬币或者金属的所谓的钱,中国其实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贷款、货币,甚至有了自己国家货币的政策,比如说你要确定铸多少钱,这就是早期的货币政策。在欧洲传统主要是创造一些债券、债务,很多人进行了储蓄的行为,这种储蓄行为最后带来了市场、带来了公司债券。从这三个古代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早在一千年左右的时候这些金融的主要要素其实都已经存在了,并且在后面的一些年中,逐步的成熟和发展起来。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金融创新产品。三、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一)金融创新的重要性金融创新是金融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他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的效率,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对社会发展有非常积极地作用。 1. 传统的金融市场组织与设备过于陈旧,价格机制不完善,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灵敏度不高,使得价格不够合理且价格机制的作用力不高。传统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商品数量小、种类少,各类投资者不易实现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过高,而且交易成本相对比较大。实现金融创新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从而提高了市场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同时,现在创新中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增加了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的交易的活跃程度。 2. 目前的金融市场存在着金融创新不足,且结构畸形,导致的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较低,这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而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条件。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提高了资金周转素的和使用效率,节约了大量流通费用,降低成本,加之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从而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存活率,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3. 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对于整体经济运作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上体现出来的。传 统的金融投资种类过于单一,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低,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而境地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且导致货币作用对经济的推动力不高。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分配效率,现代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总量的快速增长,扩大了金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金融创新还能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提国内各更多更灵活的投资和融资安排,是全社会的资金融通更为便利,金融业对社会投资和融资需求的满足力大为增强,并且增加了货币作用效率。 4. 创新浪潮实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当今世界的经济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特别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时间、地域以及各种社会传统的界限,涌现出更多、更新的喂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行业、部门、模式和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当然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为之服务的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的要求,原有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和融资技巧等就会在一些方面显得笨拙、落后,不怎么合理并缺乏效率;相应地,原有的金融法规也会不时暴露出种种缺欠。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藩篱的金融创新。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客观需要不仅是强劲的,而且是持久的,所以金融创新的浪潮也在不断地推进。(二)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创新内容广泛而复杂,有利有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1.金融创新的正面影响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多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新服务的开展,扩大了资金来源和运用的规模及业务种类,增加了盈利机会。以电子计算为基础的创新,大大减少了支付、会计、资料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和交易场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业务范围的拓展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增强了金融机构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对金融市场的而影响: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即 金融工具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使金融市场容纳的金融资产种类不断增加;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对金融制度的影响:金融创新强烈地冲击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使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由分离型向综合型转变;模糊了融资界限,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导致融资制度发生深刻的结构变化;促使了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对筹资者的影响:金融创新使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形式灵活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筹资者对融资的不同要求。 对投资者的影响:金融创新扩大了资产选择的空间,并提高了金 融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使投资者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 对全社会的影响:金融创新繁荣了金融业,增加了各经济单位应 付风险的能力,并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2. 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 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增加了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增加了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压力和冲动;推动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使各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从而造成金融风险易于扩散。 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金额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力,这是因为创新后的金融工具大都增加了支付功能,使得货币的定义变得十分困难,英国等国家在金融创新活跃的时期都多次修改货币的定义,但仍然无法进行准确的计量,这就容易导致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做出错误判断。同时,金融创新也较大地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与效果,易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和金融监管困难。从整体看金融创新的而积极作用远远超过它的负面影响,应当积极地推动金融创新,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趋利避害。第四章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关于对金融创新的深思美国次贷危机难以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更多的是市场恐慌情绪带来的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还会导致我国对房地产按揭市场和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恐慌心理,这些都将不利于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在第一章中我们对次级贷款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在本章中我们将为大家讲解由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危机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关于金融创新方面的启示一、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1、放贷机构和投资者“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 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大量发放次级贷款,大量持有次级债。当危机发生时,难免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2、贷款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引起风险的传递和扩大通过贷款证券化,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同时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放贷,使得放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以及以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风险也得以传递和扩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异动将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3、信用评级机构严重失职在这次危机中,标准普尔、穆迪等信用评级公司从一开始就认定次级抵押债券和普通抵押债券同等风险,并给予最高的信用评级。投资者出于对这些机构评级的信赖,放心的大量购买了此类债券。但当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时,2007年7月,这些评级机构又将几乎所有次级抵押债券的信用等级调低。这样的行为,直接引起了市场的极度恐慌,导致了全球性的流动性不足。4、房地产市场萎缩及美国利率的上升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房地产持续了十几年的繁荣,住房销售量不断创下新记录,房价也以每年增幅超过10%的速度攀升,1995年至2006年美国房价翻了一番。受房地产上升态势影响,美国次贷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中期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2006年三季度至2007年7月,美国房价下跌超过10%,房屋销售锐减,2007年5月美国成屋待售房屋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00万套。随着美国房地产形势逆转,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表现出来。5、监管者的失职加剧了次贷危机的形成如果说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过程的参与者是受利益趋使而忽视风险的话,那么美国金融部门没有予以及时监管则是巨大的失职。受制于不干预市场的传统,尽管美联储等金融监管部门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贷款标准的放松,但美联储并没有及时规范金融机构的某些行为,错失了防范危机产生的好时机。而且美联储还在一边不断加息的同时,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多品种次级房贷,直到2007年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等才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使更多的贷款公司主动或被迫迅速收缩住房抵押贷款,住房市场需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加剧了次贷危机的形成。6、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经历2000年至2001年短暂的经济衰退后,特别是9·11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促使了美国经济的连续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至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近5年的新高,至4.2%。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美国次贷市场迅速膨胀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宏观环境。由于人们普遍持经济增长向好预期,次级抵押贷款经营机构也放松了次贷准入标准。经过了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周期,2004年以后,美国经济开始步入下滑周期,经济增长的逆转带来了连锁反应,次级抵押贷款所积累的风险逐步展现,并在世界范围蔓延。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从表层次的分析来看,此次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金融产生产品的创新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出了问题,但从更深一步分析我们知道,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美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也就是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的问题。 二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20多年的创新历程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创新具有如下特征:1、 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金融创新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宫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模式,主要表现为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基础金融产品的开发。这种创新惟一能够确定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能够起到诱发心的创新的作用。吸收式创新的最大优点是创新成本低,主要是将国外的创新移植到中国市场。2、 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金融产品结构单一。我国负债类业务创新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导向和主体,有较浓的计划特征,推出产品主要以满足国有企业融资需求为主。资产类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出现以后,也主要停留在股票市场,没有形成多元化产品。3、 区域特征明显,特区和沿海城市金融管制相对宽松,市场比较发达,创新比较集中。金融组织机构高度集中,金融发展极不平衡,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海南等金融业相对发达地区,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较为沉闷。这种格局同时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特征。4、 金融创新靠外力推动,内部驱动不足市场化的金融创新强调市场主体的内在激励,但在计划体制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收到削弱,其结果是中国的金融创新以自下而上的强制式推动为主。这种创新只有在创新主体能够享受到大多数利益时才能出现,因而加剧了市场 的垄断特征。在实践中的明显表示是,一方面由于监管过严,金融创新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市场不规范,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得有效保护,作为金融主体的“暴力”造成了简单的数量扩张。(二)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创新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快速发展金融市场,需要消除很多制约因素。1、 薄弱的信用基础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为本身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离开了信用基础,金融创新根本不可能出现和存在。我国的信用机制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来建立和推动的,在形式上基本属于国有信用。在这种信用机制里,金融创新空间狭窄。2、 政府行为错位政府行为的错位造成了金融创新成本增大,金融行为主体政策风险加大。一个成熟的驾驭市场经济的政府应该通过制度设置来健全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来调控市场。我们的政府往往通过非经济的手段来干预市场。政府对金融创新的趋利动机等特性突出表现为,出现于市场流动性、靠强制推销的政府债券,以及不计成本的保值储蓄等。政府行为的错位还表现为金融市场立法不完善,立法缺乏前瞻性。3、 金融创新主体风险意识薄弱、内在动因缺乏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金融机构逐日还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形成,金融主体缺少风险防范意识,“避险性”创新难以展开,其他创新也是表面的和缺乏市场支撑的。4、 金融人才短缺人才是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以及促使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普及的急促。可是由于我们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政府推动性创新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之下,市场主体更偏好于投机,金融市场内部信用机制难以有效运转。5、 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的运用成本一方面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成本,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又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受技术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使得技术创新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三、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金融创新总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把市场主体的趋利冲动科学合理地引导到法制化的轨道上,既不压制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也不片面迁就,防止积累风险(一) 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我们注意到,次级债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满足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尤其是有些中低收入者也希望通过房价的不断上涨进行博利。尽管美国承受了此次次贷危机的巨大压力,但美国也通过金融创新方式将次贷风险成功地向全球输出。因为,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将次级债的收益与风险转嫁给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次级债引发的投资风险自然要由全球资本市场来共同承担。(二) 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事实上,金融创新永远也离不开一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如美国次级债就产生于“911”事件之后的那个特殊年代。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国情变化的几个基本特点。1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形成气候并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我国股票和基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规范,以及普通老百姓对这个新兴市场认知的不断加深,传统的银行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即便资本市场发展还很难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垄断地位,但将会动摇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过日子的基础。2 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和财富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二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长期以来的金字塔型收入结构,正在被“两头孝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取而代之。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这种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队伍也将逐步壮大起来,此时不断满足投资者各不相同的投资风险偏好要求,既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其业务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 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以及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受第三次“婴儿潮”的影响,与前代人相比,无论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还是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如何适应这样的一种新变化,同样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既紧迫又十分艰巨的任务。(三) 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所借鉴或引进的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四) 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由美国次贷危机显示,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因此,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进行金融创新,一定要坚持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鉴于此,我们要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对此,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创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充分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能像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那样,精心设计一套体系完整、应有尽有的创新操作工具,将那些蜂拥而至的巨额游资一起裹进风险投资之中;二是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经营理念的束缚。对银行来说,在信贷资产的组合结构中,房屋抵押贷款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优质资产之一,而且还可以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延伸进中高端客户群体中。面对这样一个利益巨大的信贷资产,我国银行业难有动力将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也是目前我国房贷证券化起色不大、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兼得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才是创新战略应该锁定的目标;三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指向混业经营。从国际经验及长远来看,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五) 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最深刻教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不能违背了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首先,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正在公开挑战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会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之中,而且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债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会放大相关的投资和交易风险。此时,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了,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不仅远离了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而且也把市场参与者完全隔离在“谨慎经营”的藩篱之外。其次,金融机构贪婪的逐利性在经营风险被转移给社会后,必然会以牺牲谨慎原则作为扩大信贷规模的基本前提。一旦风险集中爆发,整个社会在为之震惊时,突然会想到要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及是否遵循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但为时已晚。因此,问题是在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风险隐蔽的严重滞后之间,如何实现与谨慎经营原则的有效衔接,这是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最后,金融衍生产品从一开始就远离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典型的衍生产品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由于金融创新,衍生产品通过切分包装、 评级定价及金融工程模型等方式被投资银行家们精心包装并推向资本市场后,其价格与投资价值往往会被高估,市场风险随时都有可能集中爆发。同时,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也被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美国次债危机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在金融创新中必须很好地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创新与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和棘手的现实问题。总 结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透过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非但不能减缓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心和金融创新步伐,而且还应当从五个方面厘清我们进行金融创新的清晰思路:第一,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第二,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第三,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第四,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第五,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 1 曹小武. 美国次债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启示与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03):60-642 沈炳熙. 次贷危机与证券化J中国货币市场, 2007,(11).3 马丽娟, 徐鹏, 杨茜.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转换对我国的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6):29-344 谌争勇.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借鉴与启示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79-835 刘晓午. 金融创新,中国该如何走?N. 中国经营报, 2008, (2008-03-31)6 孙宁华著.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 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 蔡恩泽. 摩根士丹利的中国脚步J. 经济导刊, 2008,(01):95-968 崔善花: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金融研究,2007(12).9 孙伯良著. 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 M.上海三联书店, 2005.10 金岩石. 美国危机与中国机遇J. 中外管理, 2008,(06):201111 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第二版)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3.北京:112-12512 次贷风波研究课题小组. 次贷风波启示录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4.北京:406-42013 谢天思.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J.世界经济报道,2008,01附表:1、60年代避管性创新 创新时间内容目的创新者50年代末外币掉期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58年欧洲债券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1959年欧洲美元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60年代初银团贷款分散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出口信用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平行贷款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可转换债券转嫁风险美国自动转账突破管制美国1960年可赎回债券增加流动性美国1961年可转让存款单增强流动性美国负债管理创造信用美国60年代末混合账户突破管制美国出售应收账款转嫁风险美国复费廷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2、1970年代转嫁风险的创新 创新时间内容目的创新者1970年浮动利率票据转嫁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特别提款权创造信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住宅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转嫁美国1971年证劵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新技术运用美国1972年外汇期货转嫁汇率风险美国可装让支付账户命令突破管制美国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突破管制美国1973年外汇远期突破信用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74年浮动利率债券转嫁利率风险美国70年代中与物价指数挂钩之公债转嫁通胀风险美国1975年利率期货转嫁利率风险美国1978年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突破管制美国自动转账服务突破管制美国70年代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国际银行机构3、1980年代防范风险时间内容目的创新者1980年债务保障债券防范信用风险瑞士货币互换防范汇率风险美国1981年零息债券转嫁利率风险美国双重货币债券防范汇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利率互换防范利率风险美国票据发行便利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