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中长期贷款的调查与分析.doc
对-市中长期贷款的调查与分析 对*市中长期贷款的调查与分析 找文章到文秘114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市中长期贷款的基本情况到2004年底,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39亿元,比2002年增加4.17亿元,增长21.70,其中基本建设类余额为5.22亿元、技术改造类余额为4.48亿元,个人消费、住房、汽车、农业等其他类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57亿元、2.32亿元、1.20亿元、6.43亿元。从中长期贷款增减变化示意图看出,2002-2004年,市中长期贷款总额呈平稳增长态势,其年距增长分别为3.55亿元、3.66亿元、0.51亿元。二、市中长期贷款呈现的特点1.从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来看。2002年末,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9.22亿元,较年初增加3.55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一是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仅此就增加2.11亿元;二是辖区各商业银行为辖内汾阳杏花村汾酒股份公司、柳林矾水沟煤矿、临县电矿、中阳龙虎水泥厂、孝义市金晖煤化工有限公司注入技改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当年增加0.91亿元。2003年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2.88亿元,较年初增加3.66亿元,主要用于城镇居民公益事业煤气、供热、煤矸石发电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有所增加。如:孝义中行向孝义供热公司发放固定资产贷款0.28亿元,孝义建行为市煤矿石发电厂发放贷款1.02亿元,汾阳农行向汾阳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发放1930万元中长期贷款。2004年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39亿元,较年初增加0.51亿元,主要投向煤矿技术改造和住房领域贷款。2.从中长期贷款行际分布来看。工、农、建行的中长期贷款占绝对主导地位。2002年底辖区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贷款余额为17.5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1.1,中行、发行、信用社的中长期贷款仅占8.9。2003年辖区22.88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的贷款余额为20.39亿元,占比为89.1,其它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仅为10.9。2004年辖区23.39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余额为21.05亿元,占比为90,其它金融机构占比仅为10。3.从中长期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市中长期贷款的行业分布较广,新型产业贷款增幅迅猛。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中长期贷款集中投向煤炭行业。近年来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由于企业管理粗放,技术低下,安全不达标,有悖于国家的宏观产业和环保政策,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据统计,2002年-2004年,投向煤焦行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65亿元、5.50亿元、6.31亿元,分别占当年中长期贷款总额的10、22、21。投向城市拆迁改造和市场建设中长期贷款增势明显。随着撤地建市和一批县级市的相继出现,辖区城镇化建设、三河改造工程、兴建体育馆等成为投资的亮点。据统计,2002-2004年辖区用于城市拆迁改造和市场建设的贷款分别达6646万元,8327万元、10332万元,分别占当年中长期贷款的3.5、3.6、4.4。个人住房贷款增势强劲,汽车消费贷款增势回落。2002年-2004年,辖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达13285万元、20288万元、23157万元,分别占个人消费贷款的37.1、51、64.8。2002年2004年汽车消费贷款在个人消费贷款中的占比分别为58.1、46.6、33.5,同比逐年下降9.3、11.5、13.1个百分点。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和扶贫攻坚项目的中长期贷款缓慢下降。2002-2004年,投向柳林亿元扶贫攻坚项目,汾阳汾州小米试验基础项目,临县、岚县等地的小杂粮试验基地项目以及辖区各县市机修梯田、节水灌溉、打旱井等项目占用中长期贷款额分别为6.53亿元、6.46亿元、6.43亿元,分别占同期中长期贷款总额的34、28.12、27.5。三、中长期贷款中存在的问题1、中长期贷款投放行业集中趋势明显市域经济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辖内煤、铁、铝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全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全市新上马和发展壮大了一批煤焦、钢铁项目,这些企业为当地优势企业,是重点税源,政府和银行均予以政策倾斜。如2004年,汾阳市工行向西山五麟煤焦有限公司分次发放8年期项目贷款1.44亿元人民币,该贷款占到汾阳市中长期贷款总额的55;孝义市近年来投向煤焦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下一页page_break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业的中长期贷款达1.74亿元,占到该市中长期贷款总额的52;2004年末,中阳钢厂占用中长期贷款万元,占到中阳县同期中长期贷款总额的30。贷款向煤焦和钢铁等个别行业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贷款过分集中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贷款过分集中有悖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原则;另一方面,煤焦和钢铁两大主导产业被列为过热行业,在国家实施的新一轮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中,煤焦和钢铁行业受到调控首当其冲,相关企业的基建或技改项目多数被叫停,部分贷款风险显现。2、农业贷款、个人贷款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薄弱,辖区农业贷款需求量大。市为全国连片贫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对中长期贷款需求量大。2002年-2004年,全市投向农业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6.53亿元,6.46亿元和6.43亿元,分别占到同期中长期贷款总额的34、28.3和27.5,需求量大但其占比却不增反降。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统计资料显示:2002-2004年,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3.58亿元、3.99亿元和3.57亿元,分别占同期中长期贷款总额的18.6、17.5和15.3,余额徘徊不前,占比逐年下降。3、不良贷款逐年增加,清收困难历史挂帐问题多:据统计,2002-2004年,全市中长期贷款净增77192万元,占到2004年中长期贷款余额的33,全市三分之二的贷款为2002年以前发放,这一块旧贷款占用时间长,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率高。原因之一是政策性因素所致的全市辖内各县市均存在人行和农发行划转农行贷款,这部分贷款清收难,大部分已成为双呆贷款。不良贷款清收困难,主要以核销为主:从统计数据上看,不良贷款占比虽呈现逐年缓慢下降态势,但不良额却呈攀升趋势。据调查,近年来除对部分贷款进行上报核销和剥离处理外,各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清收盘活的中长期不良贷款很少。五、规范管理中长期贷款的对策与建议1、切实加强中长期贷款的三查:一是金融机构要严格做好贷前调查,严格遵守贷款操作规程,坚持项目评估和论证相结合,既要讲“北京话”,还要讲“地方话”,做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兼顾,杜绝地方政绩观下的行政干预。二是严格中长期贷款的贷中审查,特别是对贷款的主体身份确认,担保的有效合法、手续的严密完备、程序的公开透明进行严格审查。三是强化中长期贷款的贷后审查,防止贷款挪用转移用途。2、加强对不良中长期贷款的动态清收:金融机构应视形成原因和资产实际状况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对属政策性原因造成且回收无望的贷款应加快核销或剥离;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关停并转企业实施破产,并按有关程序依法清收相应贷款;对转移、恶意逃废贷款的企业要对其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确认,发出资产保全通知,并联系金融同业进行联合制裁,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3、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做到资金供应与项目建设的合理衔接:金融机构应密切审核和关注企业技改和贷款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项目进展程度及时合理投入贷款,这样既可使信贷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又能帮助企业节约减少利息支出,防止企业挤占和挪用贷款,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从而实现银企双赢。4、大力发展住房和汽车等个人消费贷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大,金融机构要结合当前消费时尚,不断拓展消费信贷领域,开发适合银行操作的、新的大宗类消费信贷品种。5、加大对中小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力度:县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当前国家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中小企业急需产品升级,建议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保证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改造资金需求。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