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3.doc

    • 资源ID:4182551       资源大小:7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3.doc

    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研究2010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 毕海内容提要: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操作风险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通常是在银行受理客户业务交易后,由于外部和内部欺诈的原因损失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而形成的风险。通过银监局通报的案件,涉及柜面业务的案件占比超过了70%,由此可见,城市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了风险范的重点。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入题,从城市商业银行对柜面操作风险认识不足、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有待加强、内控体系不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单一、制度执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缺乏,制度执行力不高和操作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较低方面分析不足,并进一步通过城市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案例剖析,结合柜面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提出了防范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的九项对策: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强化操作风险分层管理,完善操作风险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外部欺诈风险,坚持正确的防范思路,构筑严密的防范体系,从组织上保障防范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源头防范,狠抓人员、业务风险管理,建立高效的监督执行系统,积极创新,提高防范工作质量,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操作风险管理、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防范城市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营货币为主要业务的高风险行业。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融合及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我们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能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规范内部管理,防范各类操作风险导致的案件和违规,已经不是一个仅仅影响形象和声誉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银行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搏得一席之地的生死存亡问题。而柜面业务在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只要与客户发生资金关系,都要反映到城市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当中,这些业务最后都会体现到柜面业务中,有的整项业务都发生在柜面(如支付结算业务),也有的业务或产品的某些环节体现在柜面(如贷款业务),这就反映出城市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防范对策也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一、 研究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能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规范内部管理,防范各类操作风险导致的案件和违规,已经不是一个仅仅形象和声誉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城市商业银行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壮大的问题。尤其是近年发生的少数金融机构内外勾结诈骗案,就暴露出当前银行内部操作风险防范上的问题。随着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业务日益复杂化、IT技术的不断应用、日趋增多的诉讼、调整变化的法律和监督体系、新经济模式 (如电子银行 、电子贸易)的出现,更为复杂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战略,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交易量的提高、监管要求的日趋严格等,使得银行业务种类繁多,操作日趋复杂,增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的开销、存取现金、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因为风险控制失效造成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这也是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城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科技力量较国有商业银行薄弱,业务种类以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为主,网点则是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对外服务的窗口,因此柜面操作风险是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操作风险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通常是在银行受理客户业务交易后,由于外部和内部欺诈的原因损失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而形成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二、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脱胎于城市信用社,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弱,经营管理状况相对较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柜面操作风险形势更不容乐观。操作失败风险来自于操作业务过程中发生失败的可能,而操作战略风险来自于一些环境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跨区域放开后经营网络不断延伸,快速发展与落后的基础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操作风险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一)城市商业银行对柜面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对柜面操作风险的理解和认识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与大型银行高度重视柜面操作风险,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行界定形成对比,城市商业银行对柜面操作风险普遍不够重视,认识相对落后。这也是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落后、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1、认为操作风险不如信用风险重要,因而重视程度不够。城市商业银行大都认为目前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因而信用风险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相比较而言,操作风险没那么重要,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就不够重视。事实上,由于操作风险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往往会引发流动性风险。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的信用和声誉比大型银行脆弱,操作风险有可能对中小银行产生致命打击。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应更加重视操作风险及其管理。2、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案件。现实中,由于操作风险发生后往往最终体现为案件,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就简单地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案件。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就被案件防控所替代。这实际上人为缩减了操作风险的范畴。3、认为柜面操作风险不可控、不可测,无法主动管理。柜面操作风险大都由人员因素引发,因而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事先难预测等特征。一些风险管理人员据此认为操作风险无法主动管理。事实上,通过对较长时期大量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操作风险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以通过完善业务流程、开发风险预警系统等实现事先发现、主动防控。而在“被动管理”认识的支配下,由于不能投入大量资源,操作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有效开展,管理落后状况也就在所难免。(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有待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就是银行开展操作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操作风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控能力不强、操作风险大案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薄弱。这一问题可归纳为“五重五轻”。1、重视业务发展,轻视操作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明显的规模情节和速度情节,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追求跨越式发展,忽视操作风险管理;在考核压力下,分支机构甚至出现违规操作、打擦边球等情形。特别是放松对一些低风险业务的控制,盲目做大业务,潜藏巨大风险。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正是典型。2、重视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防范。基于“操作风险不可控”的认识,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重视操作风险的事后管理,通过加强审计、加大责任追究等措施,试图通过严厉的处罚和惩戒起到警示作用,以达到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事实证明,该管理思路的效果并不理想。3、重视个案查处,轻视全面分析。操作风险案件发生后,城市商业银行通常情况下更强调对单个案件的查处和整改,但很少对银行历史上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件及外部案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使得操作风险管理的改善进程缓慢。(三)内控体系不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单一,大多主要依靠内部控制中的传统流程控制和制度控制。而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控体系不完善问题,从而使得柜面操作风险管理能力不高,操作风险大案屡有发生。1、内部控制架构不完善,导致内控体系不健全。在公司治理层面,董事会未能承担起内控建设的最终职责,造成内控建设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和持续性。在经营管理层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内控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仅从条线管理角度开展内控活动,使得内控体系缺乏整体性。2、内控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由战略层面、基本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等不同层面构成的内控制度体系,大多由各业务条线的业务管理办法或操作手册代替,制度对风险的控制力不强。3、内控关键措施缺乏,内控效果不高。关键岗位强制休假、轮岗轮调、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等内控关键措施对控制操作风险具有很好效果。但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或由于人员不足,或由于不重视等原因并未建立起上述内控举措,或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未能严格执行,使得内控效果打折扣。而很多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与这些内控关键措施的缺乏直接相关。4、内控监督评价职能较弱,内控持续改进机制没有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内审普遍薄弱,而这恰恰是内控监督评价的核心因素。从而造成对内控缺陷的识别能力不强,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内控持续改进机制也就难以形成。(四)制度执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缺乏,制度执行力不高制度执行不高是很多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有制度不执行给银行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在有制度的情况下往往会让风险管控人员放松警惕,进而发生风险。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制度执行力不高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重视制度建设过程,对制度出台后的执行情况重视不够。在制订制度的过程中,总行各相关部门均会积极参与,出谋策划。但制度出台后,在如何将总行的意图和制度的内含准确、完整、及时传递至分支机构方面,则做得相对不够。造成分支机构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意图,影响制度的有效执行。2、制度执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缺乏。制度出台后,相关部门并未建立起一种评价机制,以了解制度执行情况、执行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制度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等,以便于对制度进行调整完善,造成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的脱节。此外,对有章不循、违规违章操作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也是造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五)操作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较低研究显示,柜面操作风险大都跟人员因素有关。因此,传统的制度控制、岗位制约等风险防控手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人容易受到自身感情、情绪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人工控制”来防控操作风险还容易带来衍生风险,如合谋作案等。换句话说,电子化的系统控制方式不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防控效果更好。这也是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普遍较低。集中表现在:1、业务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较弱。业务系统更大程度上是业务操作和处理系统,缺乏对各环节潜在操作风险的控制功能,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不够。2、城市商业银行大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不能对操作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实时监控和预警。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控制”阶段,操作风险管理效率不高。3、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为操作风险的量化管理做好准备。鉴于操作风险的特殊性,全流程管理、全覆盖监控是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基本要求。但在缺乏专门的系统,电子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很难做到这一点。三、城市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案例剖析近年来发生这些案件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加之银行员工涉案,恶意违规操作,暴露出银行内控合规建设存在严重漏洞,在开户、对账、印鉴管理等传统风险防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昭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案件风险形势日趋复杂,案件防控压力不断加大。2011年上半年发生的存款环节案件中,相当比例的案件都发生在柜台业务环节。一类是外部人员利用银行的熟人文化,借老客户、老关系、好朋友、同学、亲戚等关系,钻银行操作人员制度执行不力的空子,实施有预谋的犯罪。涉案金额最高的存款类案件为江西鄱阳县9400万元财政资金贪污挪用案,鄱阳县城区信用社原主任涉嫌参与此案,并为犯罪嫌疑人李某贪污提供便利,此案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反响极大。较典型的例子有农行盐城某支行3155万元存单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与支行主任张某相熟,且是支行大客户之一,犯罪嫌疑人伙同他人利用掌握的存单信息,伪造存单和存款人身份证,利用支行对大客户和熟人介绍的业务疏于审核的漏洞,冒领存款,骗取巨额银行资金。 二类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自身熟悉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的优势,寻找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较典型的例子有湖南邵阳市联社某分社2名员工挪用1719万元客户资金案,该2名员工利用受理客户存款业务时系统的存单重打功能和截留的空白存单,再打印一张存单,造成一笔存款两张存单的事实,然后挪用大量客户存款。类似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件,引起了总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下面用二个案件进行详细的剖析,以期对做好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件防范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一)案例一 业务主管挪用资金案黄奇(化名,以下简称“黄某”),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原系X行XXX分理处业务主管。XXXX年X月9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黄X趁该分理处员工陈兵(化名)休病假之机,盗用陈的安全认证卡和密码登陆业务系统,分三次将75.5万元上级行清算帐户资金先转入过渡帐户,并分三次全部转入个人活期账户当日中午提现40万元携款外逃至南京。10上午,XX支行营业部随即向该支行信贷财务部反映,其所辖网点X行XX县XX路分理处清算户资金异常,随即组织人员展开核查。10日17:50分,黄某家属到该支行报案称黄某挪用了单位资金,并携75.5万元要求平帐。11日7:07分,黄向支行投案,交代了全部作案事实,支行遂向XX县检察院报案。黄某于当月25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案例分析:1、假设黄某弄不到密码。本案相关责任人陈兵事后检讨:“如果我能坚持制度。保管好安全认证卡,不把密码告诉黄某,他也不会犯罪,我自己也就免受其害了。”2、黄某作案得逞的关键是他弄到了柜员卡和密码。假设该分理处的柜员卡和授权密码能严格按制度保管,他纵有天大能耐,也无法以这种方式达到作案目的。(二)案例二 伪造客户印鉴,诈骗企业资金XXXX年X月,某企业在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开设企业账户,5000万元分8批打入企业账户。到款当日该账户就划出1100万元,此后三天陆续以本票等方式转出资金,单笔金额均在500万元以上。疯狂的偷天换日手法将企业财务人员完全蒙在鼓里。到企业财务人员发现账户上只剩2000余元时,犯罪嫌疑人已经从该账户挪用转移2751万元,作案时间之短,数额之高令人咋舌据案情通报描述,是印鉴卡管理漏洞造成如此重大的疏忽。据了解,银行在企业开户时要求其填写印鉴卡,印鉴卡正面预留两枚印鉴,背面加盖企业行政公章。在开户过程中,印鉴卡可能被调包。案例分析:1、柜员办理业务未遵循“面对面,一对一,不间断,交本人”的基本要求。在企业财务人员离柜之后,开户资料不能离开柜台,更不能交给客户经理。 2、银行审核开户资料时,授权书是授权给该财务人员。但第二天该财务人员并未亲自来银行办理,银行柜面人员若坚持遵守“本人”办理原则,犯罪嫌疑人就无法利用柜面人员误认为其是企业人员的错觉而办理虚假资料的开户。3、大额划款时,银行未与企业财务人员或主管人员进行核实,未建立完善的核对制度。4、柜员缺乏职业的怀疑态度。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降低了柜面开户人员的警惕性,而忽略了银行固有的操作流程,将企业的开户资料退还给了客户经理保管,而非直接交与开户企业。(三)城市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产生原因剖析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1、粗放式发展思维惯性根深蒂固,全行风险内控能力与业务发展状况不匹配。部分基层管理者核心竞争力缺失,面对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压力,粗放式发展思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在经营理念上出现重营销轻管理的理念偏差,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而忽视风险管理和防范。个别基层负责人甚至认为风险控制不易出成绩,只要不出现大的差错事故就没事,从而制约了全行内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部分基层机构员工合规操作意识差,风险意识淡薄,岗位流程制衡机制失效。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案件看,几乎都与员工违章操作有关。“熟人文化”盛行,“轻制度、重人情”,员工之间盲目信任、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排斥“认制度不认人”的控制机制,使各业务操作环节上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部分基层网点负责人在现阶段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对外营销的客户经理,又是该网点承担核算管理任务的业务主管,承担着大量的核算业务授权工作。由于网点人员较少,业务主管一般只配两人,而且多为倒班,如果外出营销就无法授权。一些网点负责人为了营销业务,放弃了主管职责,或不认真审查凭证,或将授权卡交于经办柜员,使主管的授权与监督形同虚设,客观上形成了核算管理和案件防范上的一些漏洞。一些网点负责人重任务指标、轻核算管理,重既得利益、轻案件防范,有的网点负责人甚至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指标,不惜以违反制度规定来迎取客户。很多业务和产品指标是通过各级行的业务部门下达到支行营业部及其以下网点,而这些业务发展指标均与柜员收入挂钩,如完成多少存款、发一张卡或推销一笔保险等兑现多少收入,而对堵住各类差错和事故或无违章、无案件的柜员则没有明确的考核奖励标准,没有体现出风险防范的价值,就形成了柜员重任务指标,轻核算质量、轻风险防范的现状。3、制度执行力差,遵循性问题突出,条线部门管控不到位。一是制度执行刚性不强。二是群发性、链条式违规现象集中突出是案件发生的直接诱因。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案件,均存在多个环节、多个部位长期、连续违规的特征。如黄某案件中授权、企业案中的大额资金热线联系、印鉴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使得关键控制环节失控。三是部分条线管控不力,监督指导不到位。个别业务管理部门对经营机构管理简单化,存在将制度制定理解为实施控制,将文件传达等同于贯彻执行的现象,政策传导不力、贯彻不细、落实不深、反馈失真等问题严重。四、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要做好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只有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评估,了解所要防范的对象,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其进行控制。柜面操作风险的识别就是要对可能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财务或非财务损失的,所有内部或外部的柜面操作风险因素逐一进行识别,以达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柜面操作风险一般重点从当前和未来潜在两个方面进行识别,综合考虑柜面业务交易过程、管理过程、操作人员、柜面环境、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越权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柜面常见的转账支票业务为例:如果对转账支票进行操作风险识别,现实风险就是银行柜面受理了无效转账支票(如逾期支票、远期支票等)或转账支票账务核算错误(如金额输错,记账串户等)形成资金损失;潜在风险则包括不按流程操作导致业务控制失效,违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导致银行可能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等。而要对这些操作风险进行具体识别,则需要从各个因素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从转账支隸产业务操作流程来识别,转账支票业务的柜面操作的标准流程是受理审核记账(复核)出具回单,这个流程体现了对转账支票业务现实和潜在风险的防控,如果违反了这个流程,就可能导致无法发现存在的风险。从其中的审核环节来看,如果审核人员没有识别出无效的转账支票,那么必然会造成资金损失。换个角度来假设这个社会是完全诚信的,那么无论是否按照流程办理,或具备辨伪的专业技术,那么这项业务都不会形成资金损失,也就不会有操作风险。所以,识别柜面操作风险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判断。柜面操作风险评估就是通过根据曾经的损失经验值、假设情景和条件进行分析等方式,逐一对所有被识别出来的内部或外部柜面操作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展开测评,最终判断出可以接受哪些风险,不可以接受哪些风险,或者哪些风险是需要加以控制或转移的。柜面操作风险评估时一般重点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柜面操作风险因素的发生频率;二是柜面操作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三是柜面操作风险等级;四是柜面操作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五是控制的有效性。由于柜面操作风险因素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不完全具备规律性,往往需要依靠评估人员的经验和风险损失的历史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柜面操作风险的评估往往是基于“合理估计”的基础之上的。五、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柜面操作风险诞生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营业柜台,发生于银行柜面经营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涉及到各项柜面经营业务和产品,柜面操作风险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注重防范损失的发生,而损失发生的减少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不确定性包括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人员不确定、系统不确定四种类型。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架构都属于大型、非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类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原则是:首先,在全行实施分散化管理,各业务部门应当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负责降低风险的各项具体工作;其次,对全行的风险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要求总行的内控委员会负责监督全行的操作风险,界定全行各相关部门在操作风险不同层面的具体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全行一致,充分合作,避免重复工作,推广最佳做法,并促进银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问题上统一立场。银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的运营是有效率和效果的,交易记录是准确的,财务报表是可信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可依赖的。银行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限制授权、保护银行资产和记录的使用与接触、分离重要岗位的职责并不定期地加以轮换、确保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及测试。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一个可控的环境,及时的风险测评,有效的控制活动,完整的会计、信息及通讯交流系统和完善的自我评估监测机制。防范操作风险是一个从决策层到操作层都必须介入的系统管理工程。作为决策层应当对操作风险的形势现状及走向具有较为明确的概念,不断从宏观上制定和调整防范目标和对策,明晰各级机构和职能部门在防范风险中的地位与分工,建立稳定的防范机制,避免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防范漏洞。各级管理层应当对本辖的案件风险形势经常进行全面分析,在做出正确判断后,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操作层应当清楚自己的防范职责、任务、权限和如何按章操作,实现本职防范目标。通过这种逐级的目标细分,将防范风险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在此基础上,本系统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同业之间还应加强协作配合,提高防范案件风险的工作效率。(一)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作为各级管理者,首先要对防范操作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看待防范风险对银行发展,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实践中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1、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发展与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防范风险是为其服务和提供保障的思想。这一点任何时候不能改变,否则我们所有的防范都会失去意义。但这绝不意味着风险防范是可有可无的工作,风险与银行经营是相生相伴的,风险防范应是整个银行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忽视风险防范,片面追究发展和效益,最终会受到风险的惩处。如果风险防范工作做的好,就会为业务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看,必将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力量,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对立矛盾的。任何割裂二者,片面追求一方的,都必将会与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2、要正确处理好防范成本与防范效益的关系。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任何防范风险措施的执行,从长远看都不应该阻碍业务的发展,不致降低盈利水平,不致削弱市场竞争力。防范风险的成本费用支出,作为银行管理成本的一部分,毕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而是一种成本消耗,其价值增值可能是负面的。作为企业,商业银行不可能让防范成本无限扩大,如果投入过大,虽然案件风险没了,但市场丧失了,业务萎缩了,就远没有达到防范的目标。如果投入过小,风险没有降低,业务又停滞不前,这更与防范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防范风险必须要分析投入与产出比,要将防范的成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到防范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实现防范效果的最大化。 3、正确处理重点防范与普遍防范的关系。银行的风险涉及到方方面面,以目前我行监督人员的数量、业务素质、监督机制来说,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否则极有可能疲于应付,缺乏针对性,捡了芝蔴,丢了西瓜。因此必须要在全面防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重点的开展工作。4、正确处理监督部门防范与各部门共同防范的关系。风险防范涉及到了银行所有业务,但我行目前负责监督的主要是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仅依靠目前的监督部门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知识结构上都不可能完全适应防范工作需要,必须依靠各个业务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业务熟练的优势,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要求将防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共同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实现共同防范。(二)强化操作风险分层管理,完善操作风险监督评价机制1、树立操作风险第一责任人理念。努力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全行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案件防控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案件防控及整改领导小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责任。牵头部门、协力部门和督办部门通力合作,配套联动,加强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引起各级领导人员和广大员工的进一步重视。继续推进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和完善操作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是各项业务的直接操作者和管理者,负有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要分别担负起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操作风险管理的统筹、支持和督促工作,履行好第二道防线职责。内部审计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要负责评估和监控一道、二道防线操作风险管控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三道防线要统筹兼顾,构建全方位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城市商业银行要继续推进操作风险监督评价工作,要根据风险监督评价方案的要求,做实做好操作风险监督评价工作的推广、实施和优化。要做好日常监测评估工作,对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要组织各分行、相关条线及时对操作风险监督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持续评估,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对风险监督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整改,制定落实方案,提高执行效率。2、加强重点环节操作风险管控、防范叠加风险诱发案件。当前全行操作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尤其是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叠加风险突出,执行交付流程类错误、外部欺诈和制度产品流程缺陷等领域的操作风险事件频发,人员因素成为诱发操作风险的主因。2013年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前形势,做好以下重点环节的操作风险防范:(1)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防范人为因素诱发操作风险。统观上年度城市商业银行报告的操作风险事件,人为因素是诱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部分员工的业务功底不够扎实,少数员工责任心不够、有章不循都是造成操作风险的重要成因。此外新员工业务不熟,操作风险集中,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针对人员风险问题,一是加强对新入行员工人生观、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作为上岗考核首要标准严格把握。加强新人培养,对新入行的会计人员和新到会计岗位的老员工,实行岗前强化培训与传帮带相结合并给予上岗过渡期,定期进行跟踪,确保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二是建立学习制度,营业经理(或坐班主任)和基层网点负责人要制定学习计划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再学习,除利用晨、夕会及时传达有关通知精神外,每周班后必须进行不少于两小时的业务学习、讨论。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试、考核,督促会计人员提高学习效果和业务素质。四是建立强制轮岗制度,在岗位任职期限内,不定期进行不打招呼的突然性强制轮岗,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的全面发展。五是结合全行员工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计算机知识、业务系统操作等信息化培训,提高柜面会计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六是加强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动态管理,密切关注了解员工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了解掌控重点人员的异常动态行为,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七是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党员日常教育,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促进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切实从源头上防范会计管理风险。八是分行层面要重视人员的风险管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管理方法,坚决杜绝业务不合格上岗、无证上岗现象。同时员工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全行上下要做到每一个员工都要讲风险、每一项业务都要明白关键风险点、每一项流程都要能控制住风险。(2)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顶岗检查制度。强制休假期间,由代职人代行管理职责并对代职机构的内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为保证随机性和突然性,提高实施效果,代职安排不预先通知基层银行负责人本人及所在机构。每年安排强制休假的比例不少于经营性分支机构总数的50%,每次强制休假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横向和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不相容岗位及控制要求,进一步整合、梳理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完善并强化风险管理,务必覆盖全部业务环节及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3)加强业务流程和产品制度优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总行层面要继续加强业务流程和产品制度的优化工作,要认真清理各类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既要突出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又要科学合理地压缩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成本,要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具体分解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操作环节,渗透到管理控制的各个步骤,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4)加强信贷领域操作风险管控,着力防范叠加风险诱发案件。近年来,银行业均发生了一系列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叠加的突出风险事件,客观上与经济下行有关,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信贷领域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还较为薄弱,问题整改力度亟待加强。全行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加强信贷领域操作风险管控,尤其要加强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查、抵质押权证办理、合同签订、核保手续、受托支付、贷后监管等重点环节的风险管控,严格双人调查、尽职调查、客户准入、补充调查等制度的执行,切实建立起健全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5)各道防线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协调,落实好各项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各业务条线、客户经理、前台柜员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关注业务流程各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风险防范于未然。总分行各业务条线及风险管理、法律合规、纪检监察、安全保卫等中后台职能部门,要避免对业务经营指标任务简单解释下达、对相关政策要求简单上传下达,出问题后就事论事、简单处罚的粗放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对全行的业务指导、内控落实、监督检查和员工管理,形成全行上下齐抓共管理的风险和案件防控工作格局。加强会计主管、风险经理、纪检监察特派员队伍建设。认真梳理三支队伍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对全行客户经理、纪检监察特派员实行日志制度,规定明确的工作要求、记录内容、频率等,并不定期的开展监督检查,真正发挥三支队伍在基层风险和案防工作中的合力。(6)加强基层网点内控建设,有效管理操作风险高发区域。基层网点一直是操作风险的高发区,全行要继续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防范工作,提高基层网点的制度执行效力,尤其是基层经营机构要做到操作风险防控三个“心中有数”:一要对监管要求、总行制度心中有数,二要对所辖领域内核心风险点及管控状况心中有数,三要对辖内的人员情况及工作效能心中有数。切实做好风操作风险隐患排查,针对问题、针对隐患,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外部欺诈风险2012年银监局通报的外部欺诈类事件高发,反映操作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少数企业主涉诉或道德滑坡,反映在操作风险管理领域,突出表现为欺诈类事件的上升。主要包括一些信贷业务领域的虚假抵押、虚假保证、伪造银票、逃废债务、材料造假、假冒网站等事件,直接影响到银行资产的安全,有的事件虽然被堵截,但反映出的风险信号应引起全行的高度警惕。全行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外部欺诈风险诱发操作风险案件。1、加强重点条线操作风险管控,扎实推进内部控制优化。城市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防控柜面操作风险的紧迫性、重要性,进一步梳理柜面重点业务领域关键风险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将关键风险的管控落到实处,加强对各类业务操作风险高发领域的定期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操作风险隐患并采取防控措施。强化会计内控管理,建立柜面会计人员准入、轮岗、退出机制,推行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积分制度。强化核心业务系统维护管理,确保系统安全与效率。加强账户管理,规范会计业务授权及对账行为,加强电子验印操作管理,提高柜台核验处理效率,强化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账管理平台、会计风险预警系统、差错管理子系统等非现场方式,加强对账、事后监督、现金备付、出纳差错等关键环节管控。针对现金尾箱、假币管理、银企对账、金库管理、上门收款等重点业务组织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存款风险滚动检查,并加大整改问责力度。推进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优化集中运营平台,通过集中运营,有效控制降低柜面操作风险发生概率。2、防范外部事件诱发的操作风险。当前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全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外部形势十分严峻。全行要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警惕外部事件引发的突出风险。资金面偏紧诱发的信贷领域操作风险:当前受市场不景气和资金紧张的双重影响,信贷领域操作风险事项上升,银监会统计的信贷诈骗案件数量、金额出现双升。在资金链偏紧的背景下,企业骗贷和银行违法放贷的风险呈上升态势,一些存在瑕疵的贷款因资金链断裂而暴露。城市商业银行要高度防范一些借款人虚构贷款用途,假借受托支付方式套取信贷资金,防范因信贷三查不落实引发骗贷和违法放贷的风险。民间借贷活跃诱发的员工道德风险:当前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高利贷集资愈演愈烈,部分银行出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高利贷领域,少数银行少员工涉入民间借贷活动。社会上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对银行员工诱以高利、转嫁风险,拉拢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银监会统计的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及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城市商业银行要高度防范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加强员工行为排查。票据融资功能异化隐藏的操作风险:在当前社会资金面偏紧、银行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票据的融资功能凸显,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承兑和贴现显著上升,伪造、变造票据时有发生,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或伪造变造情形暴露,将会迅速演化成操作风险案件。全行要高度重视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加强票据业务需求合理性及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强化保证金管理,严防违规操作风险。利用柜台操作不当诱发的案件风险:柜台业务操作不当一直是全行操作风险事件的高发环节,虽然主要是高频低危类操作风险事件,但此类事件的高发,从另一层面反映出柜台业务的操作存在诸多漏洞,是防范操作风险的薄弱环节。银监会批露的案件信息中,柜台业务数年来一直是案件的高发领域,由于柜员不当操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而诱发的案件明显上升。全行要高度重视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与准金融机构合作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风险: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准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和作的风险管理,筑牢与其融资业务之间的防火墙。3、完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涉及到银行各个业务环节,各个部门,如何加强防范,主要应把握以下各个原则: (1)有效性原则。银行内部制定的各种业务规章、指令、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及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下级行制定的规章必须不违背上级的规章。规章制度必须要得到严格的执行,成为所有员工行为的指南,执行内部规章不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都不能拥有超越、控制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2)全面性原则。风险防范的措施,必须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3)及时性原则。一是风险防范必须加强事前防范,遏制于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3.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