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doc
世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及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姓名:关秀凤 学号:20094205042 年级:09级电子商务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荷兰) 引发的原因:1637年发生在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这就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 郁金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郁金香狂热”中的缺货状态因而变得高价。郁金香的培育速度无法赶上突然扩大的需求量。 当时,由鄂图曼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人,引起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高,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已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在约1634年左右,郁金香的大受欢迎引起了投机分子的目光,他们只是为了哄抬价格取得利润。这些投机分子有计划地行动,有人因此一掷千金,当时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了一座宅邸的纪录。 郁金香交易在短时间内让人一掷千金的传言在工匠和农民之间广为流传,吸引他们进入了这个交易市场,他们原本没有资金,所以仅从买得起的程度开始进行,这种情况使得非顶级的品种价格也开始抬升,渐渐出现了因转卖而取得利益的民众。市场的交易模式至此也开始改变,开始出现全年交易和引进了期货交易制度。 事件的影响: 1637年2月初,价格突然暴跌。与其说暴跌不如说是找不到买家,因为票据无法兑现,导致无法付出货款却又背负债务的人据说达到3000人。荷兰各都市陷入混乱,有人还同时身兼债权和债务人。虽然有人兴诉,但在债务人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事情无法寻得解决的途径。最后震动了议会和市政府展开行动,最后做出“在调查结束之前保留郁金香的交易”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票据失效,却很快把问题解决,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虽然植物爱好者继续追求高价的郁金香,但是在史料上并没看到对于其他产业的打击,有较大影响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在泡沫化过后,价格仅剩下泡沫时的百分之一,让荷兰各大都市陷入混乱。这个事件和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以及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并称为近代欧洲三大泡沫事件。 二:1720年南海泡沫(英国) 引发的原因: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事件的影响:当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股票的时候,而当时的政府成员,这可以被称为最早的内幕交易者,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包括财政部长在内的许多官员卖掉了所持有的股票。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南海泡沫的破灭使神圣的政府信用也随之破灭了,英国没人再敢问津股票。从那以后,柴思胡同这条著名的交易街清静了整整100年,此间,英国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从而为发达的英国股市历史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带来很大震荡,国人对股份公司留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案一直到1825年才予废除,反映国民经过长时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牛顿曾因而叹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可见事件影响之大。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尔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数行业的长足发展。在政治方面,南海泡沫事件使国民对托利党及乔治一世大失信心,政府诚信破产。相反,辉格党的罗伯特·沃波尔却因为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残局,使其声望日隆,继而成功于1721年起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首相主导政局。三: 1837年经济大恐慌(美国) 引发的原因:1836年,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关闭了美国的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杰克逊将资金转移到了那些州银行。因为将联邦基金移入小型州立银行、对美国联邦第二银行造成很大的商害,他认为美国联邦银行对于信用和经济发展的控制过严、对一般市民造成伤害,因而透过上述的作法顺利让这家银行关门大吉,但各州银行因为不重视授信政策,导致西部土地生成许多投机买卖。 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都是引发的原因。 在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延期申请遭到拒绝而关闭后,第二银行停止了一些贷款发行,国际银行家通过紧缩美国银根,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剧减的境地。 1837年当马丁范布伦担任总统后,许多银行都面临很大的问题,有些准备歇业、业绩下滑、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让这个年轻的国家遭逢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最终造成了美国持续5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史称“1837年的经济大恐慌”。 事件的影响: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巨幅紧缩的境地。 股票价格开始疯狂地下跌,破产很快蔓延至所有行业,全美90%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奇高无比。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年轻共和国 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当几个州政府试图为它的债务进行融资时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购买它的债券。美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萧条时期。这场金融恐慌 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8年加州发现了巨大的旧金山金矿才开始有所转机。四:1907年银行危机 引发的原因:1907年,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举失利,引发了华尔街的大恐慌和关于尼克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惊恐万状的市民在各个信托公司门口彻夜排队等候取出他们的存款。银行则要求信托公司立即还贷,受到两面催款的信托公司只好向股票市场借钱,借款利息一下冲到150%的天价。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几乎陷于停盘状态。 银行纷纷收回贷款,股市暴跌,民众挤兑,几家大银行濒临倒闭。 挤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纽约银行的市场流通性收缩、存户对银行失去信心和美国缺乏法定最后贷款人。事件的影响: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五: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原因: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19191920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从1924年起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25年欧洲工业产量恢复到1913年水平并继续快速增长。但是,这一时期已潜伏着许多矛盾。国际金融状况比1914年以前更为脆弱。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其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事件的影响:此次危机它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破产,市场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 1987年黑色星期一 引发的原因: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股灾。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 引发金融市场恐慌, 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也有人认为股灾前的股市暴涨是由程式交易引起 (上升原理相同, 股价方向相反而已), 而因此造成的股价过高现象引致股灾。 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有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冲突是原因: 当时美国当局希望让美元升值来压抑通胀, 因此货币政策的紧缩来得比欧洲货币政策的调整快, 结果令市场对与美元挂钩的港元信心下降, 令香港股市首先崩挫, 再漫延其他市场。另一理论认为1987年英国风灾是股灾原因之一: 1987年的风灾发生在10月16日 (股灾前的星期五), 期间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严重受灾, 很多伦敦的经纪和金融业人士当天无法上班, 而当时并无网际网路交易, 导致大量未平仓的交易无法在周末前交割, 令有关未平仓交易要渡周末, 这令市场人士不安。 事件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大的一次全球性股灾,造成了世界主要股市的巨大损失。美国股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世界主要股市合计损失达1792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5.3倍。七: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原因: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从总体上看危机都是因投机和信用缺失引起的。次贷危机主要成因有以下几方面: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买、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最终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事件的影响: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协调。这种负面影响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度。二是降低了对华尔街的崇拜。三是降低了信用卡消费的魅力。2、国际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日韩两国为例,国际金融危机使金融制度相对成熟的日本和韩国也造到了重创。从对日韩大企业的影响看,一是实体经济收益率整体下滑。二是虚拟经济大幅缩水。日本股市一路爆跌,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外向型经济。韩国各大银行和企业,也出现了“美元枯竭”现象,严重影响着韩国金融业的稳定性及经济实体的发展。3、国际金融危机对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外界看好的东欧经济体,也卷入危机并遭受重大冲击。目前东欧国家的外债累计达1.6万多亿美元,很大部分是从西欧银行借的,但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洲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信贷紧缩,股市下跌,大批外资撤出东欧市场,经济出现了明显困难。如匈牙利的经济危机非常严重。4.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引发的原因: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事件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圆、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印尼失业人数达2000万。(3)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4) 受东南亚危机影响,1998年日元剧烈动荡6月和8月日元兑美元两度跌至146.64日元,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造成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5)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