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工厂—未来主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模式.doc
-
资源ID:4180721
资源大小:148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贷工厂—未来主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模式.doc
信贷工厂未来主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模式正文目录前 言5第一章 中小企业现状与融资环境6一、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6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7(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7(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7(三)直接融资规模小8(四)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8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8(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8(二)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9(三)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9(四)银行信贷的不恰当收缩和不到位服务加剧了矛盾10(五)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10(六)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政策扶持10第二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产生背景11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11二、旧的业务模式亟待变革12三、流程化改造创造了条件13(一)客户中心理念是流程银行架构的基础14(二)业务流程重塑是构建流程银行的切入点14(三)组织和管理流程的重构紧紧围绕业务流程进行15四、商业银行积极进行创新16五、信贷工厂模式优势凸显17(一)优化了银行资源17(二)更加专业全面18(三)更加便捷高效18(四)下放部分权限,审批更加自主18(五)流程更规范精细18(六)规模效应更明显、财务成本更节约18第三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运作流程20一、主要特点20二、管理模式20三、基本流程21(一)标准化的产品开发21(二)作业流程设计21(三)批量化生产23(四)管理集约化和队伍专业化建设24第四章 国内商业银行对信贷工厂模式的探讨26一、建设银行:率先引进26(一)主要做法26(二)主要特点28(三)主要成效31(四)推广情况32二、中国银行:全国推广32(一)主要做法33(二)主要特点34(三)主要成效34(四)推广情况35三、其它银行:陆续跟进36(一)民生银行36(二)杭州银行36(三)平安银行37第五章 案例借鉴建行河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分析39一、理论先行围绕业务转型规划,明确发展定位39(一)明确目标定位39(二)明确市场定位39(三)明确层级定位40二、完善制度围绕标准化运作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操作流程及配套管理制度40(一)打造全新的业务台40(二)创新优化工作流程40(三)探索新型的管理机制41(四)完善配套制度41三、质量第一围绕可持续发展,发挥好“信贷工厂”平台风险控制作用41(一)严把客户筛选关41(二)严把准入退出关42(三)严把内控管理关42四、打造品牌围绕提高产品竞争力及知名度,加大产品宣传及创新力度42(一)从服务效率上打造品牌42(二)从综合收益能力上打造品牌43(三)从业务宣传上打造品牌43(四)从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上打造品牌43第六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前景44一、市场空间广阔44二、政策层面在推动44三、机遇与挑战并存45(一)合理设置小企业经营中心数量46(二)释放客户经理营销能量46(三)设立独立的评价授信人员46(四)审批人员派驻制46(五)强化抵质押物专人管理47(六)强化全流程职能设计47前 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先后陷入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或处于破产的边缘,中国也不例外。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最大,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为了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国家先后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确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以及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与此同时,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中小企业业务也逐渐引起了商业银行的重视,各商业银行围绕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探索。特别是进入09年之后,国内各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创新力度,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逐渐面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这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中,信贷工厂模式值得重点关注,可能会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主流模式。本期专题从六个方面对信贷工厂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一章侧重于介绍国内中小企业的现状与融资情况;第二章主要对信贷工厂模式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第三章详细分析了信贷工厂模式的特点、模式和基本流程;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信贷工厂模式的引入和推广情况,以及各银行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第五章以建设银行河北分行为例,对其在试点“信贷工厂”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为银行同业提供借鉴;最后一章主要分析了信贷工厂模式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敬请关注本期专题:信贷工厂未来主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模式。第一章 中小企业现状与融资环境一、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力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2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GDP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而且还成为了创新的主力军和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不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形势恶化,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重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增幅大幅回落,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陷入了两头挤压的困境。与此同时,去年上半年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以及一系列紧缩的宏观调控措施,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上升。自07年以来,央行6次加息和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了30%-40%。尽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央行进行了多次降息,但对中小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与此同时,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此外,中小企业的资源环境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出口形势急剧恶化。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下行,导致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出口持续出现负增长,导致相当多的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企业经营陷入经营困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批中小企业,出现关、停、半停工,甚至倒闭的状况,更多的中小企业则受困于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利润下滑的危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仅去年上半年全国有就近7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浙江近20%的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广东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幅下降。日前,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究报告显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还有40%左右的中小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中小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及。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及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长期以来,同上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它融资机制的平台,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十分狭窄。在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八成以上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在直接融资方面,因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更为狭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贷款面临道德风险,银行获得企业信息状况的难易程度和掌握的多少就成为选择贷款对象的一个标准。根据对近几年不同规模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负债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发放的流动贷款基本上都投向大型和重点中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明显偏少。中小企业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这主要由于银行即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只是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有限,没有稳定的资金,后备资源缺乏。(三)直接融资规模小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每年由政府部门确定债券发行计划,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的调整。同时,债券的发行门槛较高,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而且,在股权融资方面,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上市,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偏小。(四)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因此,亲友借款、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款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更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在各大商业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中,只有不到15%的贷款落实到了中小企业上,目前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即使,在今年上半年信贷井喷的几个月中,绝大多数的新增贷款依然为大型企业所占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仍是少数。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而且长期以来也未得到有效解决。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不完全怪银行惜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分布广而分散,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差,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企业财务治理不规范,缺乏可信度;自有资金不足,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监督的难度,与银行执行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我国银行机构贷款对象性质上的区别对待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发放贷款必须要受到法律、法规和银行经营风险治理等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的约束。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治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而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基本条件。(二)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在强化信贷资金治理后,对贷款更加谨慎,贷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贷款的责任更加明确,贷款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也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越来越高,加重了融资难度。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贷款方面力求效益最大化,银行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办贷款业务时,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但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同。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资金贷款,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贷款治理成本高;再加上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型金融机构对地方企业了解程度相对较差,银行受评估正确性、银行无法分担和自身对商业化改革适应性的限制,不会愿意过分冒险。近年来,虽然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有所转变,但是经营战略定位仍然是面向大城市、大企业的“双大”战略和面向“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的“四重”战略,中小企业尚未成为信贷支持重点。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商业化经营思想约束,经营中只能是择优服务。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也将自己的信贷服务对象定位于大中型绩优企业。而且,我国众多的银行机构中至今尚未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三)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收资金以充实自己的力量。在国外,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在市场化融资上提供风险投资渠道,方便中小企业面向市场融资,但这需要健全的资本市场。从我国资本市场来看,它的发展是被动的、滞后的和非市场化的。在金融抑制政策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机制的作用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显得十分缓慢和滞后,它的发展结构失衡,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融资结构单一、机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还是为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服务的。(四)银行信贷的不恰当收缩和不到位服务加剧了矛盾去年以来的宏观金融调控主要是为了控制银行信贷流向过热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仍然是银行机构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新增贷款计划、既定的经营战略以及项目贷款发放连续性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商业银行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存量、提高新增贷款条件、上收基层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的做法较为普遍,人为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加,这就使本来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受资金和资产负债比例治理的约束,进一步支持的能力受到抑制。尽管近几年央行发出过多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窗口指导文件,并制定了风险溢价的利率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五)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在美国可以看到“小企业治理局”这样的机构,它主要的工作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治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是美国中小企业重要的信贷融资机构。而我国融资市场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这部分资金。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由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靠担保性贷款,这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六)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政策扶持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如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泰国小企业金融局、韩国中小企业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均由政府设立,并且程度不同地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就较倾向于大企业,许多人认为落后国家想要发展经济,追赶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使得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优先发展等同于大企业的优先发展,为大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在搞活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便利上却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提供许多优惠政策。第二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产生背景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以及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和融资环境的恶化,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例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央行、银监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去年8月初,央行在上调了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外,还通过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指导,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金融产品和组织创新力度,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与此同时,银监会明确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制度建设、组织创新、总量倾斜、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推动各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有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为中小企业在非常时期发挥吸纳就业和刺激内需作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去年10月底,央行再次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就做好下一阶段货币信贷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继续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二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并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手段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三是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下一步财政还将加大力度,在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环境。此外,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凸显的问题,去年12月初,银监会又宣布了一项新举措,鼓励银行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据悉,在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中,银监会力求从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上为小企业金融服务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鼓励银行从成本核算、风险评价、激励约束、信贷审批、尽职免责、恶意违约惩罚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建立准子银行、准法人机构性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以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将资源集中服务于小企业市场。根据指导意见,银行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可申请单独颁发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业务范围限于包括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在内的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以及相关的中间服务业务。指导意见要求,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应建立独立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的成本利润核算机制、独立高效的信贷审批机制以及独立的激励约束机制。此外,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还应建立专业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人才队伍,违约信息通报机制,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以及单独的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和损失拨备制度。同时要注重开发、使用适应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技术,以推动小企业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经营显现了好的发展势头。招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建立了“离行式”持牌专营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一级部制的专职管理部门,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建之中。央行和银监会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的推动,客观上给银行增加了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是信贷工厂产生和日益推广的重要原因。二、旧的业务模式亟待变革在过去,国内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大企业业务模式,即商业银行在给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时,按照给大企业贷款的标准和方法,贷款的门槛无疑很高,能过关的中小企业可想而知,即使中小企业过关了,通常也要等很长时间的审批才能得到贷款。另一种就是个贷业务模式,即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时,采取类似扩展信用卡业务或个人消费信贷的方法,通过迅速扩张客户数量占领市场份额,结果虽然银行的业务量大了,但不良贷款率却大幅上升,到头来是得不偿失。从以上两种模式来看,均存在明显的缺陷。按大企业模式来做,不良贷款率控制的很好,但客户数量和业务量上不去,银行付出的成本无法覆盖,没有利润可言。按个贷业务模式来做,则完全相反,业务量上去了,但不良贷款率却高的惊人。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就是都无法使银行利润实现最大化,从而使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动力明显不足,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使商业银行宁愿把花在中小企业业务上的精力投入到大型企业上。与此同时,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针对性产品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流程复杂,手续繁琐;针对性产品少,产品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差。银行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最难的是要做到市场接受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平衡。市场接受与否很快就会知道,但产品的风险有多大,需要客户数量、时间和经济周期的检验才能了解产品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有多大,最好通过试验还可以检验控制措施的调整效果。只有通过连续性和动态的数据管理才能够设计出来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国内银行历史数据较少,历史验证情况说服率较低,有些时候产品要靠经验来设计,这是产品设计的难点。而在旧的业务模式下,复杂的业务流程决定了国内银行无法在短期内设计出适应性、操作性强,又迎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由于中小企业信贷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在银行信贷业务上则体现为“金额小、笔数多、交易频繁”,这就要求信贷产品和业务模式要切实符合企业需求,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这样对银行的效率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银行服务企业的模式是客户经理为所服务的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客户经理工作涉及信贷业务全流程的各项职能,一对一实行全方位服务,完成对一个客户金融需求服务相对需要时间较长。如果沿用原有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小企业大批量处理的信贷业务流程。通过借鉴流程银行的理念,对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效率、质量、规模、服务、成本等各项关键指标上实现最优,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这也是信贷工厂产生的主要原因所在。三、流程化改造创造了条件信贷工厂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小企业业务模式,其核心在于致力打造“流程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金融服务。因而,它的出现和大面积推广,也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流程化改造的结果和趋势。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率先在银行业推动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其核心是,商业银行按照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优质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类别,将全行业务分设成一系列能以最快速度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业务流程,并将经营决策点直接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其特点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强调业务条线的系统营销和系统管理职能,确保各大业务在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在银行内部畅通无阻地流动,因而具有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合规部门地位突出及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特点。近几年,通过借鉴欧美同行的先进经验,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了流程化改造,极大加速了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相对于传统的银行模式,流程银行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客户中心理念是流程银行架构的基础银行之所以进行以流程为核心的根本性再造,首要的原因是来自客户的挑战,已经到了必须重新从根本上考量并改变过去产品导向的经营理念的程度。客户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选择空间的日益弹性化,使得客户营销失败或流失风险越来越高。所以,流程银行的架构应首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银行模式中过于精细的劳动分工羁绊,从生产或产品导向彻底走向消费者导向和服务导向,时刻围绕顾客价值考虑“客户想买什么”,而不是“银行要卖什么”。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进而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再造组织流程、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从而最终在市场末端和决策高端架设起为客户“量体裁衣”的业务流程。(二)业务流程重塑是构建流程银行的切入点流程银行的构建是以流程重塑为“核心”的,而业务流程的再造则是构建这个“核心”的切入点,以此来引发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其中的机理在于流程银行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在此种导向下,业务流程是与客户最贴近也最敏感的环节,只有从这里切入,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口味和偏好,并制作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有服务:其一是突出核心业务流程。即根据诸业务流程对客户价值贡献度的大小,区分核心业务流程和边缘业务流程并予以不同的解决办法。所谓核心业务流程即那些最能体现一个银行竞争优势,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诸如零售业务或零售业务中的理财业务、高端客户业务、微小贷款业务、产品研发和创新、独特的服务手段等等,业务流程的再造应将这些业务流程的重构作为重点。而所谓边缘业务流程即指那些附加值低或不能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业务流程,诸如对于小银行来讲的大客户业务、成本高昂的IT技术;对于大银行而言的微小贷款业务、社区银行业务等等,这些业务流程或者通过采用外包手段,有偿委托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银行或公司,或者果断予以放弃。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业务流程的再造,有助于银行致力于核心业务,既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大大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的回报率。当然,以外包方式与外部公司或银行的优势互补型的合作,在传统银行模式中是难以想象的,而在流程银行的建构中,外包成为一种公认的智慧型路径选择,帮助银行有效克服资源瓶颈或摆脱竞争劣势,尽快达成战略目标。其二是突出业务流程的多样化。传统银行模式由于过分注重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越来越难以应付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不同客户群的需要,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业务流程。如根据客户的收入水平,分别设计出针对高收入客户、中等收入客户、低收入客户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的信用水平,设计出分别针对高风险客户、中等风险客户和低风险客户的业务流程等等。(三)组织和管理流程的重构紧紧围绕业务流程进行传统银行的组织管理特征是“科层制、多级分行制”,整个结构呈金字塔型。这种结构因为管理层次过多、信息传递周期过长、部门间职能交叉重叠、业务审批环节过多等原因,导致官僚主义、相互扯皮、重复劳动、交易成本高、运行效率低和服务功能差等弊端,如一项贷款业务从客户提出申请到拿到贷款再到贷款收回,需要十多个环节;一张信用卡的申领也得用六个左右的环节,而且往往是越是优质客户、大客户,审批环节越多,周期越长,效率越低。此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客户和竞争的需要。流程银行的组织和管理流程则是配合业务流程重塑推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的业务管理结构,实现资源集成和组织扁平化,形成高效率的模块化结构。相对“部门银行”而言,流程银行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与传统银行模式对比,流程银行具有以下优势性:一是有助于解决银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当前,国内银行竞争力较弱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同质化竞争严重,而外资银行的核心优势恰恰基于功能完善的业务流程的高度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能力、定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成本优化能力和内部运作效率。建立流程银行的管理模式不失为解决银行同质化竞争问题的更优路径。 二是有助于解决银行运营效率及成本控制力低下的问题。“部门银行”遵循的是传统的分工理论,以银行自我管理为中心,按照职能分工构建内部组织体系,往往造成流程分割。而流程银行管理模式按照最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和创造客户价值的营运流程重新设计和组装,重建完整的业务流程,实现内部运营的高效率,最大限度地简化流程和节省成本。三是有助于解决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体制性问题。传统的“部门银行”体制呈现出部门之间、总分行之间的权力分割和资源割据,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和风险监管虚化、风险问责不落实等问题。建设扁平化、集中化、专业化的流程银行组织模式,通过精简管理层次、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后台处理等,能够从制度层面上解决银行风险控制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如果沿用原有的模式已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大批量处理的信贷业务流程。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先后对传统的银行体制进行了流程化改造,从“自我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积极转变,并且根据客户需求,改进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高了运行效率,这为以流程化为核心的信贷工厂业务模式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基础。四、商业银行积极进行创新为了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中小企业业务也逐渐引起了商业银行的重视,各商业银行围绕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逐渐面世。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先后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来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提高审贷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银政合作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各银行不断开发出新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日趋丰富。例如,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无抵押、担保难”问题,部分合作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箱式信用共同体”、“伞式信用共同体”、“街区信用共同体”、“小企业联保共同体”等,为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有的银行还创新了自然人保证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商铺租金贷款、工程机械按揭贷款等中小企业信贷产品。针对小企业的现金流特点,部分银行推出了小企业定贷零还贷款、小企业循环贷款、小企业分期还本付息贷款、小企业一次还本分次付息贷款等信贷产品,更加适应小企业的现金流特点,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超过300项,主要有“出口小企业统借统还贷款”、“工商银协议方式”、“仓单质押贷款”、“中小企业捆绑营销”和“票据包买”等形式,累计信贷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效提高了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各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的积极创新,为信贷工厂业务模式的出现和推广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五、信贷工厂模式优势凸显信贷工厂是由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集团首创,致力于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业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量推广。它是一种客户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一种批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具体来说,信贷工厂就是以“流水线”的形式处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营销、销售、业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一个“生产”流程都有专人负责,批量发放,批量“生产”,有人每天每月每季对“准次品”进行预警,对“次品”进行“软回收”再组合或通过法院渠道“硬回收”。与传统的小企业贷款管理相比,“信贷工厂摒弃了或是以产品、或是以办理效率、或是以客户发展为主的、单向的、分散的经营管理做法,而是将机构设立、人员配置、融资产品、风险控制、目标客户、市场销售、绩效考核等方面,合理联结打造成为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全新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优化了银行资源该模式将分散于各业务部门和支行的小企业岗位人员、审批权限、风险管理等信贷资源整合再造,变分散为集中,变兼顾为专业,以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构建起高专业化程度的信贷业务机制,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形成市场销售、风险管控、人才利用的整体优势。(二)更加专业全面在组织架构上,它将分属于业务部和支行的小企业客户经理集中,在客户营销上,实行主动的名单制营销,认真做好小企业市场细分,高度重视营销规划和目标客户筛选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动态管理和维护,并视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做到服务更专业、产品更全面,有效提高销售成功率。(三)更加便捷高效该模式简化了受理、评价等各环节的信贷流程,构建标准化作业、流水式审核的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单笔业务的各项审批要素只要符合允许值,即可快速通过,自业务受理到正式放款平均时间为5个工作日,办理效率提高近1倍,甚至部分小企业的贷款办理用时只需1-2天即可办结,效率之高远远超过旧的业务模式。(四)下放部分权限,审批更加自主该模式放宽了信贷政策的强制约束,下放了部分信贷业务审批权,使办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分支行具有了更大的审批权限,从而使得审批更加自主,也提高了运行效率。(五)流程更规范精细该模式的风险控制以客户风险评级、产品风险评级为核心,通过早期预警、软回收、信用恢复、硬回收等环节,实现风险管控流程化操作。该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使用产品的不同风险等级,灵活动态地为客户确定授信额度,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加合理的授信额度。(六)规模效应更明显、财务成本更节约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小企业信贷管理投入大、回报少、用人多、成本高的情况下,信贷工厂模式的成功,为银行实现效益目标和更好地服务小企业提供了范例。总的来看,信贷工厂模式以“专业、科学、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理念为基奠,彰显了“风险可控、效能提高、成本降低”的特点,这也是信贷工厂模式能够取代传统中小企业业务模式的关键所在。第三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运作流程一、主要特点信贷工厂又称淡马锡模式,是指银行进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时,设计标准化产品,对不同产品的信贷作业过程就好像工厂的“流水线”,从前期接触客户开始,到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管理以及贷款的回收等工作,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信贷工厂”具有“六化”特点:“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风险分散化”,由此做到在既定的风险容忍水平内,提高效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既满足了中小企业客户信贷融资的“短、频、急”需求,又能使银行实现中小企业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信贷工厂模式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小企业业务流程,将客户营销与中后台管理相分离,提高交叉销售能力,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通过提供专业、科学、高效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信贷工厂实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三个“有效”,一是小企业业务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二是实现了标准化作业,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集约化经营,规模效应明显,运作成本有效降低。二、管理模式目前,在信贷工厂组织架构的设置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战略事业部制,另一种是准事业部制。其中,战略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即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模式,它是根据战略事业部体制构建、设立主要为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的专营机构。此类机构可申请单独颁发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一般需要在总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下辖小企业专营机构的管理。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完全事业部性质的专营机构可真正落实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建设,但不足之处在于很难充分共享银行现有资源,而且批量设立专营机构成本很高,推进速度也较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采用此种模式的较少,招商银行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在组织框架的设置上与此较为类似。准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是在总行设立准事业部制的小企业业务部,负责小企业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可下辖专营机构,但主要依托现有分支机构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与专营机构相比,最大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失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目前,采用信贷工厂模式的国内商业银行,一般均为此种组织体制模式,例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杭州银行。三、基本流程信贷工厂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其流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流程设计、批量生产和队伍建设等四大部分:(一)标准化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必须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目标客户群体,然后按照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两大体系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但设计标准化产品时必须遵循中小企业信贷“六化”原则,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基于客户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设计,既要考虑“集群性”,以便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和批量化生产和销售,又要考虑风险分散功能,对不同行业、区域,以及抗经济周期能力进行组合设计。在标准化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时就要内嵌风险控制条款,同时根据小企业创业、成长、发展、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不同需求,将“以客户为中心”和“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理念真正嵌入制度和流程,基于客户细分、市场细分和客户贡献度差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组合。(二)作业流程设计作业流程设计指针对小企业客户数量多和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