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doc

    • 资源ID:4180243       资源大小:66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doc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第一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前期准备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在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在此前提下,信用社信贷人员应做好资料收集整理、阅读分析、规范会计科目、确定分类时点、确定分类对象类别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第一节 资料收集的内容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需要将以下三项内容的资料收集齐全。一、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1、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营业执照、贷款卡、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流水账单及银行分户账流水账单、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有效证明等资料,与原件核对后,留存复印件;2、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内部组织、投资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3、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4、非财务信息。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行业风险情况、经营风险情况、管理风险情况、区域风险情况、自然社会因素情况、借款人还款意愿、借款人对外担保情况以及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等情况。 二、借款人和担保人近三年的各种报表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3、现金流量表;4、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审财务报表和报告;三、信用社内部资料1、借款人的借款申请书;2、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联社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3、借款合同;4、授信额度或授信书;5、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抵(质)押物评估报告、物权凭证以及依法办理的有关登记文件;6、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7、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8、借款人还款记录和农村信用社催款通知书;9、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以及贷后检查报告等。第二节 阅读和分析资料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判断贷款正常与否。分类人员应根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查、分析,对贷款正常与否作出初步判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一、对贷款用途的分析通过分析借款合同中最初约定的用途与贷款实际用途,判断贷款是否正常。一旦贷款用途被挪用,还款周期及贷款偿还可能性都会受到影响,贷款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会加大。对挪用的贷款,至少应归为关注类。二、对还款来源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主要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或销售、抵押物处置、重新筹资及保证人代偿等。各种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和变现能力不同,成本费用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通过正常经营获得的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执行保证、抵押或重新筹资,其不确定因素较多,成本较高,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应重点根据借款人约定的还款来源是否合理,从而判断贷款风险程度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分析确定贷款的还款来源,将还款来源划分为第一还款来源或第二还款来源。判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能不能还,有没有还款的意念,关键是有没有还款的来源。使用还款来源渠道判断法,作为风险分类的参考因素之一。既:判断借款人使用第一还款来源归还贷款本息,还是使用第二还款来源归还贷款本息。1、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的关系。第一还款来源是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收入,也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偿还能力才有保障,贷款才真正安全。第二还款来源包括:依法执行保证人经营收入、依法变卖抵押物收入、依法变卖保证人财产收入、依法变卖借款人财产收入、借款人筹资和投资活动收入、非有限公司性质的借款企业法人代表的多种经营收入及其它。第二还款来源是次要还款来源。所以,贷款前仅片面的强调或仅把注意力放在“有无抵押物、有无担保”方面是不正确的信贷工作方法。2、判断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的应用。如果企业的还款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并且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比较稳定,则可判断借款人使用第一还款来源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可能为正常类。如果企业的还款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正在减少,则可判断借款人目前有使用第一还款来源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能力,但潜伏未来不能使用第一还款来源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贷款可能为关注类。如果企业的还款来源不是或不全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是投资后进行筹资活动,用于归还贷款本息的来源。如转让对外投资、出 首固定资产、出 首流动资产、对外借款等。则可判断使用第二还款来源归还的贷款,在初评时可能划入不 良贷款大类别之中,贷款可能为次级类或次级类贷款以下。如果企业的还款来源只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并且明显不足,则可判断绝对没有第一还款来源,即便动用了第二还款来源以后,也不能全部还清贷款本息的,预测损失较大的,可能最高划入可疑贷款类别。三、对资产转换周期的分析资产转换周期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经过购买、生产、销售,最终偿还贷款所需要的时间。资产转换周期的长短是农村信用社确定贷款期限的主要依据。因确定的贷款期限短于资产转换周期而形成的逾期贷款,不能简单地以逾期情况来判断是否正常。因为资产转换周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一次性的经营性循环,表现为临时贷款的发放和到期归还;一个是较长期性的资本性循环,表现为靠多个经营周期才能收回资金,形成贷款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占用。借款人经营运转的各个环节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经营性循环周期的变化,从而引起资金需求量的增减。因此,对每笔贷款要根据实际占用的合理性加以分析判断。四、对还款记录的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记录能够反映贷款的偿还状况和不 良状况。贷款的还款记录一般有两种情况:贷款还款记录良好,借款人能还本付息;贷款还款记录不佳,还本付息出现不 良。分类时要根据还款记录来判断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等。“借新还旧”贷款,原则上可以划为次级类;如果借款人财务状况良好、有偿还能力的“借新还旧”和展期等可按照一般借款人的要求分类。如果是由于借款人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那么展期反映的是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本息逾期天数、以及贷款是否停息挂帐等都是贷款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与期限管理之间的重要衔接点。这是因为,一般来说,逾期的时间越长,还款可能性就越小;对于个人消费贷款来说,逾期的次数越多,该户贷款的质量就越差。还款记录也是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重要依据。分类时要根据借款人的品行和信用记录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因为一个人的还款意愿只能从历史记录,从经营过程中是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程度、有无隐瞒事实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套取银行贷款、是否有意拖欠银行的贷款等等的事实来推断和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从而判定贷款的风险程度。第三节 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农村信用社要正确设置和使用有关贷款科目。在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四个贷款种类下,分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四个占用形态,在四个占用形态下,区分信用方式、保证方式、抵押方式、质押方式四个贷款方式。一、对农户贷款和农村工商业贷款科目相交叉问题的处理。个体工商户以自然人出名的贷款,应纳入农户贷款科目;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应纳入农村工商业贷款科目。二、对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科目相交叉问题的处理。由于原来会计部门的规定中,凡中长期贷款,不分贷款方式、不分贷款形态,一律在中长期贷款科目(科目代号12411244)核算,因此,出现中长期贷款科目中既有保证方式、又有抵押等方式的问题。如:“中长期农户贷款”科目中,某农户为抵押的贷款,应按抵押农户的标准批量分类,而其没有在抵押农户科目核算,这就造成分类的汇总结果与会计科目不符。要求中长期贷款科目中,仅核算中长期的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应分别调入到抵押贷款科目(科目代号12511254)或质押贷款科目(科目代号12551258)。短期贷款(科目代号12311234),仅核算短期的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短期贷款中的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应分别调入到抵押贷款科目(科目代号12511254),或质押贷款科目(科目代号12551258)。第四节 一次性与续时性风险分类因为贷款发放和收回,变动较频繁,因此,在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操作时,应按两个阶段进行,即先确定一个截止日期,集中时间进行一次性风险分类;然后再进行续时性风险分类。一次性分类是指在原“一逾两呆”分类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分类的要求,对截止某个时点的所有贷款余额进行的集中分类。一般应以上月末的贷款数据作为风险分类的操作时点;续时性分类是在一次性分类结束后,对以后发生的新贷款、原来已经分类并发生变化了的贷款,进行连续不断的分类。连续性分类采取贷款业务随发生随分类的办法。第五节 划分贷款类别将全部贷款划分为三个类别,即企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一、将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科目中的单位出名的贷款全部划入企事业单位贷款类别;二、将农户贷款、其他贷款中的自然人名义的贷款划分为两部分,单户贷款30万元以下的全部划入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类别;单户贷款30万元(含)以上的全部划入自然人其他贷款类别。此贷款额度只作为参考,各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所管辖贷款额度和数量,确定适合自身分类的具体额度。三、确定操作表格。依据上述贷款的类别,分别使用企事业单位贷款认定表、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认定表、自然人其他贷款认定表进行操作。第二章 信贷员风险分类初分工作贷款风险分类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则开始进 入信用社管户(包村)信贷员对自己分管的贷款业务进行风险分类的初步划分工作。第一节 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是按贷款风险程度的高低,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类别,简称五级分类。其中,正常和关注类为非不 良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类为不 良贷款。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是对各类别贷款划分标准的原则性规定,它集中体现了每个类别贷款的还款保证程度,从而反映了贷款的内在风险,是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最基本、最权威的依据。一切分析论证过程,如现金流量分析、财务分析、担保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水平分析等都是围绕这一依据进行的。核心定义的规定,揭示各类别贷款风险程度和损失程度呈现逐步递增或恶化的趋势。贷款的基本特征是指对贷款五个类别中各个类别风险表现形式的概括和描述。一、正常类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基本特征:一切正常。判断的标准为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正常类贷款基本没有风险或风险极低。如对于合法合规的存单质押贷款、国债质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低风险贷款,如果是合法办理,签批真实,质押额充足,到期确保扣划有保障的,则应认定为正常;若出现签字不实、未能认真核保等可能危及到期不能全部偿清贷款本息的,应视借款人的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判断。对于到期收回贷款本息确有绝对把握的,这类贷款可直接划人正常类贷款。二、关注类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基本特征:潜在缺陷。同正常类贷款一样,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分类时要抓住“潜在缺陷”这一基本特征。如果一笔贷款仅仅是贷款信息或信贷档案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对于还款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则此笔贷款不应划入关注类。同时,也不能将有特定风险的某一种类贷款,片面地划为关注类。三、次级类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基本特征:缺陷明显,可能损失。次级类贷款从字义上理解,就像工厂生产的次品一样,相对于原来的既定价格,可能要折价处理,最终可能会给厂家带来一定的损失。次级类贷款也如同厂家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一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贷款已经变成非正常品,相对贷款原来的价值来说,可能要缩水,将会形成一定的损失。次级类贷款的划分,要抓住“缺陷明显、可能损失”这一基本特征,且正常经营收入明显不足用于还清贷款本息,借款人当前资产净值、还款能力或抵、质押物不能充分保证贷款的偿还,贷款存在明显缺陷,如果不纠正,贷款人可能承担一定的损失。那么,如何才能判断好“缺陷明显”这一特征呢?以借款人的产供销情况为例,如果多数财务指标均较好的借款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借款人的存货非正常增加较多或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销售收入不能及时实现,但这种状况不是长期的,借款人生产周期未发生质的变动,只是存有潜在缺陷,在此情况下,对借款人的贷款最低要划入为关注类;如果借款人存货继续增加,产品有积压,销售出现困难,用生产周期理论上已经不能解释,缺陷已经明显,并且还本付息已逾期90天以上,则对借款人的贷款可划分为次级类。借款人正常经营收人不足,若是偶然因素,如应收账款临时性未到位,则不能简单地将贷款划分为次级类。次级类贷款是不 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时要格外谨慎。借款人必须靠正常营业收入之外的其他来源偿还贷款本息,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至少应划分为次级类。任何一类贷款都有损失的可能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次级类贷款总体上存在损失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被划为次级类的贷款,都注定要损失。四、可疑类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基本特征:肯定损失。可疑类贷款除了具备次级类贷款表现的全部缺陷,还有更明显的严重问题。比如,按照借款人目前的经营情况和资产净值,贷款的按约清偿是非常值得怀疑或是不可能的,即使落实第二还款来源,贷款本息仍然无法足额偿还,虽然损失的可能性极大,但因为存在一些可能会有利于贷款归还的不确定因素,要等到情况更确定时才能把贷款归为次级类和损失类。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是拟定中的收购、兼并、破产清理、资本注入、抵押品留置、再融资、重组等。五、损失类贷款核心定义: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类贷款实际上是近似于“一逾两呆”贷款中的呆账贷款。基本特征:损失严重。这类贷款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或履行什么程序,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收回价值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在账面上保留。需要注意的是,贷款划分为损失类,只是账面处理,是贷款人内部对其真实价值的确认,并不代表放弃债权,贷款人应继续催收。需要说明的是,损失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是依据2002年1月1日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2第4号)来确定的。因此,在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要实事求是确认损失类贷款(呆账贷款),及时核销损失,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认定呆账。呆账的认定权限、审批核销程序按照关于印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核销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6225号)执行。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贷款风险分类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范围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或其分支机构,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其他经济组织指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联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经有权部门核准登记领取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农村信用社在“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各科目(包括短期、中长期贷款;抵押、质押贷款;逾期、呆滞、呆账贷款,下同)核算的贷款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贷款,要按企事业单位贷款进行分类。二、企事业单位贷款基本分类标准农村信用社在充分分析借款人主要还款来源的基础上,参照基本分类标准,确定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档次,并根据担保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介于相邻档次之间的贷款原则上应归入低一级档次。除特别规定外,基本分类标准是贷款风险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严格地讲,没有两个借款人的贷款风险形式和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想列举出各类贷款所有风险表现形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用枚举法,提示性地罗列影响各类贷款分类结果的主要特征。分类时,关键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损失程度,对照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一)正常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1、贷款本金及利息未逾期(含展期,下同)或逾期未超过90天(含90天,下同);2、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3、借款人可能存在消极因素,但贷款资料齐全,净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影响。(二)关注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不超过90天(含);2、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3、)借款人或有负债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4、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信用状况出现可疑征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如未能及时取得适当的资料文件、借款人不合作或难以联络等;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其主要标志是产品销售减少、营业收入降低等;10、贷款抵押物、质物价值明显降低,或农村信用社对抵押物、质物失去控制;11、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三)次级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360天的贷款;2、借款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支付出现困难;3、借款人经营亏损,并且难以获得补充来源;4、借款人已不能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还款需要执行担保;5、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贷款;6、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存在明显的逃废债企图,妨碍债务的清偿;7、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8、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9、可还本付息的重组贷款;10、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重要文件缺失,影响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及担保价值的正确判断或可能影响贷款及担保的法律效力;11、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发放的贷款。(四)可疑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61天以上的贷款;2、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借款人的贷款项目因非正常因素处于停缓建状态;3、借款人实际已严重资不抵债;4、借款人进 入清算程序;5、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6、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信用社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7、贷款重组后仍不能正常归还本息;8、农村信用社已诉诸法律追收的贷款。(五)损失类贷款基本分类标准:1、借款人因依法解散、关闭、撤销、宣告破产终止法人资格,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借款人及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2、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且复工无望,或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3、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4、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或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贷款,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5、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刑罚,其财产不足归还贷款,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农村信用社依法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贷款;6、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农村信用社仍无法收回的贷款,或法院判决胜诉但农村信用社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执行的贷款以及法院终审判决农村信用社败诉的贷款;7、由于上述(一)至(六)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8、银行卡被伪造、冒用、骗领而发生的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净损失;9、助学贷款逾期后,农村信用社在确定的有效追索期内,依法执行担保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三、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操作程序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的一般操作程序为:整理收集档案资料填写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表的基础信息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组织信贷讨论确定初分结果上报复审确定分类结果对贷款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反馈给信贷部门。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结果的最终认定权限,各地参照贷款审批权限确定,但损失类贷款应根据损失贷款数额的权限,逐级报批。(一)依据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进行风险分类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而核心定义又贯穿于整个风险分类始终。首先,农村信用社管户(包村)信贷员对分管的企事业单位贷款,逐笔依据核心定义和贷款的基本特征对贷款给予一个概括,形成一个初步的划分类别。其次,对照每一条基本标准进行核对,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类别的调整。然后,对调整的类别再依据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进行核对。(二)依据“四大分析工具”进行风险分类“四大分析工具”指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担保分析。运用“四大分析工具”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的一个主要程序。农村信用社在整理信贷档案资料和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的要求填制借款人档案和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重点对借款人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现金流量、担保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析。由于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决定贷款本息是否能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因此认真、全面地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是准确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前提。对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和担保的分析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后面附件中对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和担保分析有详细地重点讲解,这里只作简单介绍。1、财务分析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是影响其偿还能力的根本因素,其财务状况的好坏是评估偿债能力的关键。财务分析,指的是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的确认、比较、研究和分析,借此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作出正确的贷款风险分类提供依据。在贷款风险分类中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借款人编报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在具体的财务分析中必须做到:(1)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情况。农村信用社在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应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考察借款人过去和现在资产状况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其构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趋势与盈利趋势等等。(2)通过各种指标来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的实质是分析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相互关系。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考核还款可能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由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和借款人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应综合进行判断。2、现金流量分析贷款风险分类主要考察的是贷款的内在风险程度,即借款人的偿还贷款可能性,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因此,分类过程中,首先要将借款人的即期现金流量与同期要偿还的债务进行比较,分析当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对贷款作出风险分类。农村信用社在对借款人提供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看借款人经营性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即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通过持续经营所获得的资金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如果来自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不充足,那么就要看通过投资或筹资活动可以获得的现金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在分析现金流量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分析起点和考虑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短期贷款,我们考虑的是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及时偿还贷款;对于长期贷款,一般主要考虑的是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在贷款初期,应该考察的是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对于不同阶段的行业贷款,我们在分析现金流量时也要有不同的考虑,因为行业的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均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在开发期和成长期,借款人没有销售收入或只有很少一部分销售收入,而且还要靠外部的融资来解决资金的需要,因此其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一般是负值;在成熟期,随着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这时现金净流量才能为正值。由此可见,在分析现金流量时,现金流量的多少、影响的程度以及不同情况下分析都是不同的,不能将现金流量的分析简单化。3、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与财务因素分析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贷款风险分类中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为了更加全面、动态地分析影响贷款的风险程度。非财务因素分析是在财务因素分析以外的,包括借款人的区域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自然及社会因素分析、借款人还款意愿分析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分析等。财务因素分析侧重于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侧重于定性分析,是贷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在对借款人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时,贷款风险分类人员要通过阅读信贷档案和公共信息网络来充分获取有关贷款和借款人的各种信息,在对借款人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复杂多变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影响贷款偿还的关键性因素,从而进一步判断这些因素的持续影响是否对贷款偿还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并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由于非财务因素具有较多的主观判断因素,因此贷款风险分类人员要正确理解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基本标准和特征,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贷款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贷款的风险作出正确判断。4、担保分析通过对借款人的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之后,我们对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当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借款人不按照贷款合同履行义务时,借款人的担保为贷款的偿还提供了第二还款来源。贷款担保是贷款本息偿还的第二还款来源,重要性仅次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分类时应注意分析担保的有效性、抵(质)押的充足性、抵(质)押物变现的可能性等。为降低贷款受损的风险程度,就应尽可能对其发放的所有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但是办理了担保手续并不能保证贷款如期偿还,信用支持不能取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抵押、质押和保证只是保证偿还的一种手段,即使再好的抵押品也不会将一笔有问题的贷款由坏变好,一旦农村信用社不得不靠出 首抵押品或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时,其花费的成本与精力将使一笔贷款由盈利变为亏损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说,贷款担保只能降低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5、综合分析在确定贷款还款可能性时,最主要的是对影响还款可能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地以单个因素分析来确定分类结果,应该从上述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现金流量、担保分析等几个方面总体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的可能性。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应始终坚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类别划分代替对贷款的风险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三)提出初分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操作人员将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以及非财务因素分析和综合判断的结果,分别填写在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列出对贷款偿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提出初步的分类意见,按要求填列入“初分意见”和“初分理由”栏内,以供组织信贷讨论,确定风险分类结果时参考。四、填制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操作表格使用统一制定的认定表一(见附表)。“表头年月日”,一次性分类时指风险分类的时点日;序时分类时指贷款发生日。“单位性质”项目,指借款人的所有权性质。如国有独资、集体所有、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私营、港澳台商投资、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外商投资等。“信用等级”栏目,指县(市)级以上联社对借款人评定的“企业资信等级”。保证人的“企业资信等级”填入“担保分析”栏目。“本息逾期情况”项目,填实际逾期天数。逾期720天(含)以下的填实际逾期天数;逾期721天以上的,不需具体计算,只填写“721天以上”字样。“欠息金额”项目,填写截止风险分类时点日的单笔实际欠息金额。“目前还款来源”项目,指信用社人员在分类时对还款情况的判断。不能与借款合同签定的“还款来源”条款相互混淆。“目前还款来源的首先、其次、其他”三个项目是对还款来源的判断顺序。如:“首先”填借款人经营收入;其次填保证人经营收入,或变卖抵押物收入;其次填筹资收入、或投资收入、借款合同条款以外的用于还款的资金来源等。该项目来源依据是“现金流量表”。没有收集到“现金流量表”,此项目就不能填制,只能是空白表格。因此,就不能判断是第一还款来源,还是第二还款来源,就不能使用此方法对贷款风险分类。“近三年财务分析数据”栏目,要有可比性,既均填三年中相同的计算期间所发生的数据。填表的顺序是第一个栏目(以左为上)填本年的数据,第二个栏目填去年的数据,第三个栏目填前年数据。如:第一个栏目填2004年一季末数据,第二个栏目填2003年一季末数据,第三个栏目填2002年一季末数据。“抵、质押物现值或评估价值”栏目,分别将贷款发放时及风险分类时的信用社自行估价,或委托评估部门的估价填入两个项目。“借款人固定资产状况”栏目的“评估价值”项目指风险分类时的信用社自行估价,或委托评估部门的估价。对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县办企业的旧贷款,对村委会、大队、乡政 府、乡经管委、乡企管办等贷款,对已关停企业的贷款,在风险分类时可直接使用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认定,不再使用“四大分析工具”。此表填一份,信用社对一个借款人多笔贷款认定为同一类别的,在同一张表上逐笔填表,一张表格不够的分别填表,联社分表审批。联社审批后退回信用社存档。信用社对一个借款人多笔贷款认定为不同类别的,有几个类别即填几份认定表。如正常类填一份表,关注类填一份表,依次类推。第一次风险分类结束后,需要分类的贷款,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风险分类工作,并填制此表。对贷款风险较大、借款人经营或管理变化较大的,信用社必须随时监控,并按季、按月或随时调整类别。使用认定表一操作的贷款,需填制“对应关系明细表”。企事业单位贷款要在运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担保分析、综合评估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担保分析工具,注意两个操作程序。一是按照文件标准将每笔贷款的担保情况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个档次。二是根据上述三个档次对已初步核定的贷款五级类别进行上下调整。使用担保分析工具,作为风险分类的参考因素之一。如:使用贷款本息损失程度判断法,可作为风险分类的参考因素之一,但使用参考因素,不能脱离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1、判断贷款本金和利息均确保100%的按期收回的,划入正常类别。2、按目前情况判断,借款人有能力100%的归还贷款本息,但存在影响借款人未来偿债能力的潜在不利因素的,最高划入关注类别。3、判断贷款本金可能收回100%,利息可能收回50%及以上的,最高划入次级类别。4、判断利息可能100%的损失,贷款本金可能受到影响或极少部分本金受到损失的,最高划入可疑类别。(5)符合呆账贷款条件的,或判断利息100%的损失,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本金或100%的造成损失的,划入损失类别。五、管户(包村)信贷员签署初分意见。初分意见可参考以下几种类型:(一)正常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该借款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信誉状况、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充足,没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借款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故认定为正常贷款。(二)关注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1、直接认定类别的贷款。例如:综合各方面因素,借款人目前虽有能力偿还贷款,但存在影响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潜在不利因素,故认定为关注贷款。2、先按第一还款来源认定贷款类别,然后再按担保分析结果调整类别。例如:虽然该贷款目前尚未逾期,但企业还款能力已出现明显问题,仅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初步认定为次级贷款。但考虑到抵押物价值充足,如果执行担保,则无贷款损失,故分类结果上调一级,最终认定为关注贷款。(三)次级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虽然该笔贷款目前尚未逾期,但该企业生产经营已出现问题,并处于半停产状态,且开始拖欠利息,仅靠借款人的经营活动收入已不能足额地归还贷款本息,必须执行保证,即使通过该企业法人代表的其他经营收入及担保单位的经营收入代为偿还,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故认定为次级贷款。(四)可疑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1、没有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单位能力较强,但执行期尚未终结。例如:该借款企业虽然已倒闭多年,无财产可执行,但保证人生产经营正常,资产规模较大,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且经过依法起诉,保证人已与信用社达成分期代偿协议,由于执行期尚未终结,难以预计贷款损失,故认定为可疑贷款。2、没有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的抵押物变现能力不强。例如:该借款人生产经营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抵押物价值不高、难于变现,即使执行担保,也要造成较大损失,故认定为可疑贷款。(五)损失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损失贷款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该借款企业已处于停产状态,经依法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讼后仍无法收回贷款本息,故认定为损失贷款。以上几种分类理由及认定意见,各信用社可作为参考,不能死搬硬套,不能搞文字搬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阐述。第三节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分类一、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范围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是指在“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各科目核算的农户贷款。二、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标准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分类基本标准如下(见图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凡具备企事业单位损失类贷款标准(三)至(九)款规定之一的,确定为损失类贷款。三、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操作方法“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采用矩阵分类的办法。矩阵分类是成建制的、整体的一种分类方式。矩阵分类和批量分类不是一个概念。矩阵分类是一种分类的方式,而不是分类的标准,也不是分类的方法。只有依据分类的核心定义,参照分类的基本标准,采取矩阵分类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方法才是批量分类。自然人一般农户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在严格按照核心定义和基本标准等操作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的进行分类。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因金额小、笔数多、无财务报表、

    注意事项

    本文(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指南.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