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从银行监管的视角分析我国上市银行报.doc

    • 资源ID:4179873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银行监管的视角分析我国上市银行报.doc

    从银行监管的视角分析我国上市银行2007年年报 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在资产总额、盈利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了双下降,贷款拨备计提水平继续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新会计准则在上市银行中也得到了顺利实施。但是目前上市银行会计准则的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协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年报,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目前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情况,更清楚地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上市银行财务状况分析(一)总资产分析2007年末14家银行1资产共计298402.08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6.7,资产规模比2006年增长50684.24亿元,增长率为20.46,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四家国有上市银行总资产共计233816.44亿元,占所有上市银行资产总额的78.36,比2006年增长了16.87。其他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共计64585.75亿元,占比21.64,增长率为35.51。各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在2007年货币供给量比2006年上升了20.99。中信银行因为中信和中信证券的合作带来了大量的同业存款,造成贷款规模增加,增速在所有上市商业银行中最大,招商、兴业、深发展紧随其后。14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达到148071.0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93,在14家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为49.62。其中四家国有银行贷款规模为113004.0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4.6;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为35066.9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0.45。从贷款规模增长程度来看,显然由于受到基础规模的影响,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长率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工行的增长率最低为12.17,宁波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长最快,达到了29.74。(二)贷款质量分析根据年报分析,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的双下降,不良贷款从2006年的4182.03亿元,下降到了2007年的3694.19亿元。不良率从3.88下降到2.50。其中四家国有银行2007年不良贷款规模占总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83.37,贷款不良率从2006年的4.43下降到2.73。其他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16.63,不良率从2006年的2.4下降到1.76。从个别银行的贷款质量来看,宁波银行贷款不良率最低,而深发展贷款不良率最高。(三)拨备计提情况分析1.总体分析。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计提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3994.61亿元,比2006年余额提高了12.33。其中中信银行和深发展贷款减值准备余额呈现了负增长,分别为-4.54和-13.16,其他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都有所增长,其中交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增长率最高达到了27.6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从2006年的85.02提高到2007年的108.09。其中国有四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2006年的82.12提高到2007年的104.67;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从2006年的99.44提高到了125.23。从个别银行拨备计提情况来看(见图1),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达到了359.94,而深圳发展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仅为48.29。国有四大银行由于不良贷款规模较大,尽管覆盖率已经有所上升,但相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仍然较低,拨备计提的压力依然较大。2.拨备计提行为分析。根据一般经济周期的特征,在经济发展的上行期银行贷款质量提高,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相对减少,而在经济发展的下行期银行贷款质量下降,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相对较多,为了验证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行为是否也存在这种亲经济周期的性质,我们用贷款减值准备金与贷款余额的比例(P/L)来进行分析研究2。由于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2005年数据无法取得,因此我们仅对其余10家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进行研究。从2000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民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2007年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1.4。在这种经济处于上升期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和贷款不良率持续双下降。如果按照亲经济周期效应,商业银行的P/L应有所下降,但根据分析,上市银行总体P/L指标在2005年至2007年先升后降,2007年的P/L指标基本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基于此,我们认为上市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计提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亲经济周期性。从个别银行的情况来看,华夏、民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P/L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亲经济周期性。而招商、中国银行的P/L指标先升后降,浦发先降后升、深发展逐年下降,因此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定的亲经济周期性,其中深发展银行的拨备计提行为亲经济周期性表现最为突出。3.税后一般准备计提分析。根据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的要求,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余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财政部关于呆账准备提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90)对一般准备的提取规定了过渡期,同时要求不得只对贷款余额提取,也不得以扣除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资产净额作为提取一般准备的基数。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也对一般准备予以了更加细致的规定。根据对年报的分析我们发现(见表1),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一般准备的计提力度,一般准备数量有了133.78的增长。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准备增加幅度较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一般准备增长率均超过了200。从一般准备计提的充足性方面分析,目前深发展、南京银行已经按照风险资产1的要求提足了一般准备,而其他银行尚未提足,但根据财政部关于呆账准备提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90)的要求,商业银行仍然有3年的过渡期,以保证一般准备的计提达到风险资产1的要求。(四)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分析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银行业主要是对国有银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中国银行业所持有的次级债相对较少,因此未造成重大影响(见表2)。从2007年年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受次级债影响相对较大,2007年证券投资损失达到32.63亿人民币。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07年末仍持有一定量的次级债资产,共计72.16亿美元,其中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均未持有违约率较高的与美国次级房贷有关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建设银行对其持有的4.59亿元CDO全额提取了减值准备。为了抵御次级债风险,三家银行共在成本中列支了23.25亿美元的减值准备,中国银行在股东权益中还留有2.82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储备。因此,针对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国银行业减少了持有次级债的规模,提高了相关的减值准备金以有效抵御次级债风险的影响。(五)监管资本分析1.资本充足状况分析。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具体见表3、表4),所有银行的资本净额和核心资本都有所增加,其中建设银行的资本净额和核心资本增加最多,但在资本增长率方面南京银行增长最快。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都高于8的最低要求。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但深圳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然低于8,为A股唯一一家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银行。在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出现了下降,其他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有所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资本金进一步充足,2007年中信银行通过在A股和H股的溢价发行,共增加股本79.2亿元,交行发行了250亿次级债,并于5月份A股上市募集了247.5亿元,兴业A股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7年3月发行190亿金融债;民生银行报告期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可转债转股共增加43亿元和资本公积138亿元。南京银行A股实际募集资金67.14亿元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宁波银行A股实际募集资金40.27亿元。北京银行在报告期内A股实际募集资金146.85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其他银行均无募集股本和发行次级债行为,受资产规模大幅提高的影响,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2.附属资本中一般准备分析。由于各银行中只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六家银行披露一般准备数据,因此我们仅对这六家银行进行分析(见表5)。如果将附属资本中的一般准备与贷款总额作比较,可以看到,除中信银行外其余五家银行的一般准备水平均超过了贷款的1。同时我们还发现,这六家银行附属资本中的一般准备数据存在差异,有的银行是将贷款减值准备中的组合减值准备直接作为一般准备,例如民生银行、中国银行;有的银行是根据税前计提的减值准备减去按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计提的贷款专项损失准备后的余额,计入附属资本中的一般准备;还有些银行根据贷款的1来确定,例如北京银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对如何计算附属资本中的一般准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个问题早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颁布实施之后就已经存在,而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亟待银行监管部门出台有关协调政策。3.执行银监发200782号文分析。为了应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监管资本和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影响,银监会于2007年11月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计算资本充足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782号文,简称82号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调整。根据该通知的精神,所有不符合监管资本要求的项目将被调整,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净利得从核心资本中扣除计入附属资本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股权和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部分从核心资本中扣除,不超过50部分可计入到附属资本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选择权等项目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调整。在该文件之前,银监会曾发布银监复2006218号,要求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正变动可计入附属资本,计入部分不得超过正变动的50;公允价值负变动应全额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该文件最终体现在了2007年7月新修订的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通过分析上市银行的年报发现,只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执行了82号文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执行2007年7月新修订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其余银行无法从其年报中看出执行文件的情况。通过分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的年报,我们无法清晰地掌握根据82号文件进行资本充足率计算调整的完整过程,只能够了解部分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整的信息,而无法获取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选择权调整的信息内容。现选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将执行82号文、执行新修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简称:修订办法)和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简称:原办法)的资本充足率数据进行了对比(见表6)。对于工商银行来说,与原办法相比,修订办法提高了核心资本充足率,执行后82号文这种提高被消除。对建设银行来说,82号文在修订办法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核心资本充足率,而且两者都降低了资本充足率。通过数据验证可以看出,82号文比修订办法更审慎地处理了公允价值变动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二、上市银行盈利状况分析(一)总体情况分析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为 4164.57亿元,净利润为2878.03亿元,相对于2006年来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利润总额较2006年增长了57.17,中国银行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券影响,利润增长水平最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100,国有银行的利润总额也有了明显增长,其中交通银行利润增长最多达到了76.77。上市银行2007年净利润也较2006年增长了56.69,除中国银行增长率为29.05外,其余银行均有44以上的增长,其中兴业、招商、中信都超过了100,分别达到了126.04、125.83和122.49。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净利润增速最快,达到了 65.85。14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合计为7834.76亿元,比2006年增长2111.18亿元;手续费收入合计为1154.35亿元,比2006年增长618.80亿元;投资收益合计45.28亿元,比2006年减少 49.07亿元。2007年平均资产回报率指标也较2006年有所提高,招商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最高,达到了1.36,华夏银行最低,为0.41,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资产回报率都超过了1,其中建设银行最高,达到了1.15,工商银行回报率最低,为1.01,但工商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在四家国有银行中增长最快。从成本收入比指标来看,上市银行都呈现了下降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内部管理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北京银行最低为25.03,民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高达到了46.99,从指标的变化来看,南京银行成本收入比降幅最大,民生银行的降幅最小。(二)利润结构分析通过分析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我们发现传统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呈现了大幅增长,总体增长36.23,这主要是由于2007年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上升和生息资产与计息负债规模的增大。其中中信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最多达到58.87。招行、兴业、华夏增幅也均达50以上。中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最低为26,主要原因是其生息资产规模比其他上市银行增长较低。尽管净利息收入增长迅速,但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90.30下降到86.54。除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的比重较2006年上升外,其他13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比重均出现了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特别是手续费净收入在2007年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利息净收入的增长。手续费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从2006年的8.45提高到2007年的12.75,这主要是由于 2007年资本市场的繁荣以及银行中间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兴业银行的手续费净收入增长最快,达到了250.86,而南京银行增长幅度最小,仅为13.10。其他非利息收入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对收入影响甚微。这充分反映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方面收入,只能通过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相比较而言,华夏银行的收入结构比较特殊,该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达到了21.13,远远大于其他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而且手续费收入也并不是其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仅占营业收入的3.16,投资收益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较高,达到了17.01,远远高于其他银行。 三、上市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一)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当期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部分或者计入当期损益中,例如交易性金融工具;或者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对损益的影响分析。从年报的分析中发现,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依然非常有限,总体为-0.43,即产生了负面影响,而2006年的影响是正面的,总体为0.13,公允价值对损益的影响变化主要是受到了来自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中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变动幅度最大,从2006年的4降低为2007年的-6.31,建设银行的影响变化最小,从2006年0.23提高到0.3。2.对权益的影响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部分对上市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也非常小,总体为 0.9,但相对于2006年的0.04来说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民生银行的影响程度达到了13.51远远高于其他银行,中信银行受影响程度最小,仅为-0.12。3.公允价值使用范围分析。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包括:交易性金融工具、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即使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根据年报分析,所有的银行都有交易性金融工具、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只有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采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其中中国银行采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资产规模最大,达到了570.52亿元。对负债而言,仅有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负债采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而其他银行未采用,其中中国银行采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负债规模达到了812.84亿元。只有深圳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其他银行或者没有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所有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金融工具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仍然占据绝大部分,其次是交易性金融工具。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规模总体较小,总体为8.85。其中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规模占比明显大于其他银行,分别占到25.19和20.08。而且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规模较2006年的规模有所下降。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来说,上市银行主要以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为主,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交易性金融负债,其他银行则没有。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规模明显小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规模,2007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仅占负债总额的0.53%,这种不对称的方式容易造成资产负债表波动性增加。(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分析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具体采用单项计提和组合计提的方式。从目前上市商业银行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银行均已执行,而浦东发展银行仍然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方法进行计提。从准备的计提情况来看,贷款减值准备中单项和组合计提表现出了不同的比例,大多数银行单项准备计提大于组合计提,例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单项准备小于组合准备,工商银行的单项准备和组合准备基本持平。而且上市银行2007组合准备的总体占比较2006年有所提高。从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数量来看,新的方法较五级分类法有一定的差别,如果银行严格按照指引的方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作为基准,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分别计提1、 2、25、50、100的损失准备,按两种方法所计提的准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整体来看,新准则要求的方法比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所要求的方法多计提21.93的准备。从个别银行来看,浦东发展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多提比例最大,比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多计提62.99,而民生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少提比例最大,比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少提17.11。四、通过分析年报发现的信息披露问题通过分析年报,我们发现年报信息决策有用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某些环节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式的不同还是影响了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一)会计核算的一致性水平有待提高新会计准则总体上属于原则导向,上市银行在执行准则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由于各行主观判断的差异导致的准则执行不一致,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会为银行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润操纵提高空间,这突出表现在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上。虽然各行2007年都根据准则的要求计提了贷款单项减值准备和组合减值准备,但从拨备覆盖率指标来看,各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深圳发展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低仅为48.29,而其他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接近或者超过100,因此深发展的拨备水平较其他银行明显偏低。而且,对于其他银行来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也高低不同,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接近360,国有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处于90110的水平,其他股份制银行(除深圳发展银行外)处于100-200之间。拨备水平的差异充分说明了准则执行的不一致,而审计师对于拨备计提充足的判断尺度不一,也更加助长了这种不一致情况的存在。另外,在某些业务的会计核算方面各行也存在差别。例如对于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各行缺乏统一的标准或不能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信贷资产买卖业务有的银行按照卖断业务进行不审慎的会计处理。中间业务科目设置缺乏统一的规范,收入归属不统一对核算和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于以上存在的会计核算不一致现象,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一致性实施的监管力度,加快准则的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二)信息披露还存在不规范现象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基本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的披露要求,但在执行中,各行之间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不一致的现象,与准则要求的披露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也不利于在银行间进行有效比较,会直接影响银行业信息的透明度。例如根据准则要求,金融工具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工具、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持有到期,另外还包括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但银行在具体披露时采取了合并披露方式,例如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家银行采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合并反映具有这类性质的金融资产,但招商银行该类资产中包括衍生金融资产,而深圳发展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却不包括衍生金融资产。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将“可供出售证券”、“持有到期债券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作为“投资证券”项目的子项目列示,而其他银行则作为一级科目列示。这种信息披露不规范现象还广泛存在于其他表外信息披露中。另外,商业银行在其年报中均披露了资本管理方面的信息,但各银行在信息披露详细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信息披露较为充分,而其他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较为简单,无法准确掌握资本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商业银行在执行资本充足率文件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有的银行执行82号文件,有的银行执行2007年7月新修订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执行文件的差异也会影响信息的可比性。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上市银行年报的信息质量,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监管部门有必要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从而提高信息可比性和上市银行的信息透明度,这对于强化市场约束作用、督促银行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各上市银行2007年年报。2.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2005年5月17日颁布。3.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2002年4月2日颁布。4.财政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2006年12月7日颁布。5.德勤2007年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分析。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注意事项

    本文(从银行监管的视角分析我国上市银行报.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