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互联网金融的25模式.doc

    • 资源ID:4179814       资源大小:94.5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互联网金融的25模式.doc

    互联网金融的2.5模式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35%,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抵押物,很难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要求,融资能力比小微企业更弱。这两大市场的需求,曾以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亲友借款等形式有限满足,现在互联网金融给了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一个新的机会。对广大小白用户而言,贷款是一个生活化的需求,每个人一辈子至少有一次信贷交易,那就是房贷。很多人还会有多次信贷交易,例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旅游、培训、装修,甚至贷款租房等等。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从欧美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的拐点。去年北京人均GDP约为13700美元,深圳人均GDP近2万美元,成都接近1万美元。7月下旬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以后银行将从“吃利差”转向以专业服务争夺用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一部分银行会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一部分银行将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个人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优质用户能以更低的成本从银行拿到贷款;并且一些高风险用户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得到服务了。市场细分的同时,银行还得努力拼服务,例如申请条件放宽、放款速度加快,甚至上门服务,真正转向“用户中心”。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商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是互联网金融的10年。“金融改变生活”即将在中国发生。(本文作者为融360联合创始人、CEO,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叶大清我去年在公开场合上提出“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一个问题被媒体和业界朋友反复问到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争论概念没有意义,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中外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就把互联网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从1992年至今涌现了很多创新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中国版”。我把他们划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笔者所从事的金融垂直搜索领域现在大概在2.5阶段。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融360这种模式?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因为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而在中国,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各种金融需求确实存在,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近些年供应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趋势,让用户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今年以后,利率市场化会让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决策,同时进行交易的撮合。用一个比喻就是,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过程好比炼金,融360做的是从泥沙中筛金矿的工作,我们帮银行把最累的活做了,而把金矿炼成金币的过程交给银行自己来做。国内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中不乏“中国创造”。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诞生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么一定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从1.0版本到3.0版本,前行的方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诉求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1.互联网成为对小客户进行大规模整合的重要平台;2.利用网络和移动端实时、全时、全天候、多样的特性,提供方便、安全、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3.每个人的融资、理财和其他金融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是“小融”用户的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小融”是谁?简单来说,80%90%的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为工业时代设计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小融用户未曾被好好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融用户能和“大户”一样获得专业而细致的金融服务。小融用户有三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白用户。其中小白用户数量最多、年纪最轻。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明显是不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贡献了60%的GDP,但贷款占比只有10%多一点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喊了多年,目前国内中小微企业90%以上都没有和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关系。而在美国,小微企业贷款占

    注意事项

    本文(互联网金融的25模式.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