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doc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系 别: 经济系 专业年级: 07级金融(2)班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1年 5 月 10 日_(subject)_Bank of China Limited,The risk of business of credit card and protectionSpecialty and Grade: Finance,Grade 07 Number: Name: Xu Xiaojing Advisor: Wang Xiongjie Date: May 10th,2011 目 录摘要. IIAbstract.III引言.11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及信用卡业务.21.1 信用卡概念.21.2 信用卡业务的内涵及特征.21.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3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52.1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种类及特点.5 2.1.1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5 2.1.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6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6 2.2.1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6 2.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9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分析.113.1 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环境因素.11 3.1.1 法律建设的滞后性11 3.1.2 信用体系不完善11 3.1.3 宏观经济影响113.2 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参与者因素.11 3.2.1 持卡人方面11 3.2.2 中国银行方面124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154.1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的制度措施.15 4.1.1 促进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15 4.1.2 促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15 4.1.3 借鉴国际信用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154.2 中国银行内部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15 4.2.1 事前风险预防16 4.2.2 事中风险监控与分析.17 4.2.3 事后坏账处理17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2摘 要信用卡业务因其突出的利润实现能力及在获取客户信息、竞争优质客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商业银行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进入中国,信用卡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规模扩张的同时,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信用卡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致该银行流动性危机乃至波及全行业。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管理部门、学者及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对合理构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思路。首先,文章对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进行了描述,归纳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特征。然后从风险管理思路、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内控机制、受理环境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点,就合理构建信用卡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关键词:中国银行;信用卡;风险 AbstractCredit cards for its outstand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fit ability and to access to customer information, competitive quality customers ' unique advantage, become important carriers and means of enhanc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With the growth of national income in China as well as foreign bank credit card business into China, credit card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But the expansion of scale, while gradually highlight the risk of facing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Credit cards for the commercial bank is a two-edged sword, in the profitability but also may cause the Bank's liquidity crisis and spread to the whole industry.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and risk management issue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cademics, and industry-wide concern.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Limite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nk of China)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analysis on issues of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 view to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practices provide constructive ideas.First of all, article on the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risk managemen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From ideas,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accepting environment, and people have raised the quality of the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that remai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Last articl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argeted credit card business has put forward some tentative.Keywords: Bank of China and credit card; risk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引 言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才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但随着中国加入WTO, 2002年以后更多的商业银行了解到国际意义上的信用卡业务,意识到它的广阔发展前景,并随着政府放开个人消费信贷等宽松政策的出台,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拓信用卡业务,跨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致使信用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年至2003年的低速起步期,2003年至2008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底至今的平稳发展期。2009年第四季度,银行卡发卡量达到20.65亿张,其中信用卡发行量达到1.85 亿张,占银行卡发行量的8.96%。人均持卡(银行卡)量为1.59 张(以13 亿人口计算),已经基本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持卡量水平1。由于国内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以及由于经验不足而使风险控制技术方法不匹配等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每年遭受重大损失。如2002年仅收单欺诈损失金额就达到478.3万美元,到2005年,信用卡资产的坏账率为1.6%。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风险。到2007年,中国银行信用卡资产坏账率高达1.74%。2009年一季度,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高达49.70亿元,同比增长133.1%,占期末应偿贷款总额的3.0%2。信用卡风险日益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国内学术界已经对信用卡业务进行了研究,信用卡业务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对风险的处理水平,根据“高风险,高回报”和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因此,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探索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促进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理论意义:第一,为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探寻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技术方法;第二,将风险控制理论创新性地用于信用卡业务,对学科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意义:信用卡业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属于无担保放款。在我国,它是一个新兴业务。由于我国的个人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风险控制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制约了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情况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发展实际,提供了进行风险控制的指导方法,对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的竞争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及信用卡业务1.1 信用卡概念信用卡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为持卡人提供信用证明,持卡人可凭卡购物或享受特殊服务的特制卡片,均可称为信用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银行、加油站、制造企业、商场发行的可在指定范围内使用的卡片都叫信用卡,这是信用卡的广义概念。我国规定只有银行才可以发行信用卡,定义较窄。1999年前,我国把银行发行的卡片一律称为信用卡,1999年国家发布实施银行卡管理办法后,对信用卡(含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进行了分类,并将其统称为银行卡。1.2 信用卡业务的内涵及特征信用卡业务是指与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包括发卡业务、收单业务、数据处理和转接活动、资金结算清算业务等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关系的总称。其中发卡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信用卡使用者的账户开立银行所提供的信用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发卡业务是由发卡机构办理,发卡机构指向持卡人发行卡片,通过相关服务收取费用的机构,包括银行和制造企业等。收单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接受信用卡结算的商户的账户开立银行所提供的资金清算等金融服务。收单机构主要负责特约商户的开拓、维护、授权和账户结算等。事实上,多数发卡银行都兼营收单业务,也有一些非银行机构从事专业的收单业务。信用卡业务作为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业务,它不同于一般的信贷业务,其业务环节涉及到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各个领域,是银行最全面、最复杂、最集中的特殊业务。其主要特征有:第一,其他业务一般是由银行和客户组成,而信用卡业务是由银行、客户和特约商户三方面组成。从持卡人角度:首先,信用卡提供了信贷支持。持卡人在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消费而不必去银行办理贷款,并且这种贷款没有额外成本,借款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还款方式;其次,交易手段安全。客户不必要携带大量的现金,降低了现金被盗或损失所带来的风险;再次,交易效率提高。以资金的划拨完成交易的电子化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最后,可以享受一定的增值服务。以信用卡的客户资料为基础,银行开展交叉销售时,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提出专家设计的方案。对于特约商户来说,信用卡是其信用促销的更好的替代品,促进销售的增长。同时商户也不承担信贷风险,而是直接从银行收回货款。对于银行来说,信用卡作为普通的银行卡来使用,可以为银行带来存款。当发挥它的信用贷款功能时,信用卡以及由此产生的中间业务将会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银行向客户提供循环信贷、收取手续费,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处理服务,收取交易折扣。另外,信用卡业务克服了地域限制,从而出现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第二,信用卡业务属于银行的资产业务,银行根据负债业务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的数额、期限来安排发展信用卡业务的规模,增加了银行管理的有效性。第三,信用卡业务属于典型的零售业务。首先,它所服务的对象广泛,既包括自然人,又可以是法人单位;几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可以通过信用卡完成,因此,信用卡业务需求广泛;“一卡在手,走遍全球”体现了信用卡使用的范围的广泛性;其次,信用卡产品和服务方式多样化。随着经济生活的多样化,人们的需求也多样化,银行适时改变营销战略,推出了众多个性化的产品,丰富了信用卡市场;再次,规模化的信用卡业务由于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平均成本得到下降,使得整体收益相对稳定、安全;最后,银行建立的银行卡中心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可以从其中挖掘更多的优质客户。1.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198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国内金融界率先推出人民币长城信用卡业务。长城卡的发行,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减少了现金的流通数量,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货币调控,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987年3月和10月,中国银行分别加入世界两大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国际组织和维萨国际组织,并于1987年11月发行人民币长城万事达卡,1989年8月发行长城维萨卡。目前中国银行已发行中银信用卡、中银都市卡、中银JCB信用卡、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国航知音VISA奥运卡、中银携程信用卡、中银安利信用卡、中银长城国际卡、长城信用卡、长城公务卡等一系列信用卡。2007年,中国银行继续加大银行卡产品的研发、营销、服务和系统建设力度。中国银行中国内地机构累计发行信用卡1,139万张,其中,中银奥运系列贷记卡超过100万张;累计发行借记卡11,123万张。当年累计实现人民币卡直销额2,369.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70%;代理外卡收单交易额累计260.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6.90%。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行内地机构商户数目为23万家。2009年末中国内地银行卡累计发卡量比2008年末增长42.36%,其中贷记卡增幅达71.67%;境内外借记卡增幅12.17%,其中海外借记卡增幅284.39%3。2007年,中国银行加强中高端、青年、商务客户群体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新增信用卡实现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加大公务卡和奥运卡、都市卡等的推广,新推国航知音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携程信用卡、庄胜崇光联名卡等较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不断提升信用卡产品的核心功能,拓宽贷记卡还款渠道;筹建设立中银金融商务公司,承接信用卡中后台操作业务,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科学、高效的业务运行体系;在全辖推广应用信用评分卡系统,强化对分行信用卡高风险资产催收力度,通过开展与中银保险公司的信用卡保险业务合作,为中行信用卡风险资产处置和转移拓宽了渠道。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可以说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在1993年之前,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这一段时期,中国银行创造了许多国内信用卡业务的第一次。长城卡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中首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或社会名人,那时人们把拥有一张长城卡看作是社会地位的象征。1993年至1995年,随着工行、建行和农行信用卡业务的大规模推广,他们凭借着国内为数众多的机构网点,很快在发卡量上超越了中行,但中行依然保持着一些先发优势。特别是在单卡存款及总体交易量上,长城卡还稳居前列。1995年后,信用卡业务电子化全面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中行再次落在了工行及建行之后。特别是上述两行利用与工商企业天然的紧密联系的优势,使中国银行在特约商户市场的争夺中处于下风。此后,各股份制银行相继发卡,长城卡的市场份额继续萎缩。但长城卡一直被称为中国国内信用卡中的“贵族卡”。自1994年开始,随着国内各家银行在信用卡市场中的介入,在国内人民币业务及机构网点存在弱点的中国银行逐渐丧失了先发优势。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尤其是在各行将各种电子借记卡与信用卡进行捆绑竞争,使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虽然中国银行在总的银行卡发卡量上处于弱势,但中国银行目前仍是国内第四大银行卡发卡行和第二大信用卡发卡行,在国际卡发行量、外卡收单结算业务及信用卡消费额三项指标中更是独占鳌头。图1.1和图1.2是截至2007年5月中国银行和其它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量的比较图。图1.1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卡量比较图1.2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易额比较数据来源:中国银行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2.1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种类及特点2.1.1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银行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形式众多,对风险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经济学家们习惯上将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若按银行行为来划分,银行业务主要面临三种形式的风险:一是违约风险,借款方不能偿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银行不得不安排资金计划之外的支出,这种风险与银行的存款来源主体有很大的关系;三是市场风险或利率风险,就是所经营商品的价格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对银行持有的资金或负债的组合类型有影响。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金融业务,它本身除了具有普通银行业务共同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和商誉风险等八类风险外,由于不同的特性,如属于无担保授信、额度授信,而且通过塑胶卡片为载体,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风险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信用卡业务风险分类,旧巴塞尔协议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此假定下,其它风险已隐含在内),新巴塞尔协议全面考虑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提出四种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下表即是在新的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及内容。为了风险控制研究需要,本文从信用卡业务风险源的角度将信用卡业务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技术性风险三类4。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持卡人信用风险、特约商户操作风险和不法分子的欺诈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内控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重点岗位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包括:业务系统性能风险、软件设计风险和技术设备固有的缺陷风险。表2.1 信用卡风险类型内容及新旧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比较5风险类型内容新旧巴塞尔协议下的比较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市场准入度(如应收帐款的证券化程度)相同流动性风险隔夜货币市场需求(如特殊个人或群体的消费模式改变引起的流动性新增风险)新增信用风险信用评级过程、催收策略中的违约风险范围扩大,如违约损失不仅包括坏帐核销额,还包括因为违约而造成的手续费收入减少及催收和坏帐核销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操作风险交易处理风险(由于信用卡交易处理自动化程度极高,因此这方面风险很小)、内部人员欺诈风险旧框架下几乎不考虑,新框架下列入,发卡机构通过制定险防范策略、进行交易数据跟踪等可有效降低此类风险2.1.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信用卡和信用卡业务本身的特点造成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不同于其他银行产品和业务所产生的风险,由于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与使用量上较难全面控制,因此风险的发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风险普遍存在、损失较大。信用卡业务风险种类繁多,由于透支是信用借款功能的具体体现,再加上信用卡交易的环节很多,如申领、打卡、发行、使用、交易、结算等,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银行在高盈利的驱使下必然选择承受一定的风险,而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加剧,迫使银行提高甚至超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较高风险下,必然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一旦风险发生,损失额度相当大,而且涉及到业务参与者各方的利益,甚至影响到银行的声誉,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第二,涉及人员有限、风险可控。虽然信用卡业务涉及到发卡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等多个方面,但是造成每笔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人员和金额是有限的,只要发卡银行严格办卡条件,把好对客户的资信审查关,制定合理的授信额度,不滥发卡,依靠目前的网络科技优势,在信用卡的使用过程中,采取动态的实时监控,限制每个持卡人的透支,及时发现可能的违约账户,最终发卡银行的效益一定大于风险。同时发卡银行加强自身的业务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对员工和商户的培训,不断提高完善技术网络,落实安全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信用卡业务风险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2.2.1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随着中国银行信用卡发卡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各种案例层出不穷6。银行卡业务案件特征7:1、伪卡案件:非发卡银行发行而属于纯粹的伪造的或卡本身为真实的银行卡,但被盗取磁道信息制成克隆伪卡;在ATM机安装读卡、摄像装置,盗窃银行卡信息,进而伪造银行卡作案。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安装读卡装置,盗窃银行卡信息;在ATM机插卡口安装盗卡装置并安装假键盘,盗取客户银行卡及客户密码;在ATM机出钞口安装非法装置,窃取客户取款资金;冒充银行张贴虚假告示,诱骗客户转出银行卡资金,或诱骗客户银行卡信息。案例:2002年11月24日中午,中国银行接某商场男装柜反映,有人使用一台湾MASTERCARD消费时,POS机上显示“没收卡”。经与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上海授权中心联系后,确认该卡系假卡,应扣卡抓人。中行信控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中山派出所,一起将已擒获的冒用者移送思明公安分局。2、非法冒用案件:不法分子获取真实持卡人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后,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并用非法接管的信用卡账户进行欺诈交易。3、未达卡欺诈案件:持卡人未收到的信用卡在邮寄过程中被盗取,不法分子利用盗取的信用卡进行欺诈交易。案例:2005年初,一市民接到中国银行通知,称该行预先批核给他一张万事达卡,但等了数星期仍未收到信用卡,于是向银行查询。银行职员称卡已寄出,因他未收到,故将补发新卡给他。次月该客户收到了新卡,却因疏忽未向银行确认已收到卡片,也没有在签名条上签署名字,更没有使用该卡签账。可是月中却收到银行月结单,显示该卡发生金额数千元的签账。这位信用卡持卡人立即向中国银行查询,银行职员告之根据计算机记录曾有人确认收卡。而卡户则表明并未确认收卡,信用卡背面也并未曾签名,更无可能签账购物,指出银行在处理确认收卡的程序及保护客户资料方面存在漏洞。4、虚假申请伪冒办卡案件:通过盗取他人身份信息、伪造身份证件,以他人名义申请信用卡,或者以虚假资料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交易。案例:沈某纠集石某、吴某等人,假冒上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等名义,持伪造的公司人力资源部印章,在上海市一家人才报纸上刊登虚假招聘广告,骗取众多应聘者的资料。他们利用部分资料制作了假身份证,并凭此假冒应聘人员之名到中国银行共办理了39张银行贷记卡。从2005年8月到2006年5月,沈某一伙持冒领的信用卡在当地各大商店、金饰品店及娱乐场所进行透支消费及购买大量黄金制品,再将这些骗购得来的黄金制品低价销售给邹某,共同瓜分所得赃款41万余元。5、非面对面交易欺诈案件:真实持卡人、银行卡均不在交易现场,不法分子以各种方式获得真实持卡人银行卡数据信息后,通过电话、传真、邮件、互联网等渠道冒用银行卡。6、遗失/被盗案件:指真实持卡人银行卡遗失或被盗后,被不法分子冒用。7、恶意透支案件:真实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信用卡案件。接下来的一组数据定量地描述了中国银行XX省分行的信用卡风险及风险管理状况:据中国银行XX省分行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行信用卡贷款余额185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23.68万元,不良率1.28%。其中逾期60天90天的7.42万元,90180天的6.42万元,180天以上的9.83万元。表2.2 按透支天数分类信用卡贷款偿还情况表表中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信用卡风险分析报告(第四季度)下同图2.1 按透支天数分类信用卡贷款偿还情况图图2.2 按五级分类信用卡贷款质量图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也日益受到政府、经营机构以及广大持卡人的关注。“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成为中国银行工作的重点。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主要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三方面进行。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主要依照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集了4000多万人的信贷信息,囊括个人贷款金额达到2.14万亿,每天查询量已经超过4万次。系统收集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全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90% 8。几乎国内所有中资银行的个人贷款都已进入了个人征信系统,并且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除了贷款信息和信贷性信息以外,个人征信数据库还将采集个人身份信息、纳税、缴费等非信贷交易信息。与此同时,各发卡机构催收制度、客户信用信息跟踪制度等一系列信用管理制度都得到有效加强。在操作风险方面,开放专业化服务市场的同时,中国银行加强了对银行卡数据处理及相关业务外包的准入和监管,确保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安全。其次,还建立了商户风险监控系统,对经CUPS系统转接的全国所有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境外部分地区的商户日常交易实现监控、识别及预警工作。在防范欺诈风险方面,建立健全信用卡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并加强银行卡技术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范银行卡伪冒和欺诈交易,建立健全银行卡案件的报备、预警及通报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卡欺诈案件的发生。如新增加的专门针对信用卡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犯罪对象进行规定:一是利用信用卡犯罪的;另一个是针对信用卡信息资料的。2.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信用风险的认定及统计口径不够准确和统一透支期限是衡量信用卡资产风险程度的基础指标,我国目前对这一口径的定义不够准确,导致风险比例存在高估。按照国际惯例,计算透支期限是按照拖欠最低还款日的累计次数来计算;而中行规定,只要期末存在透支余额,即从首次透支的日期计算透支期限,这样将持续进行部分还款的客户也纳入了高风险客户;各行在判定信用风险时标准不一,有按照“一逾两呆”标准的,有遵循“五级分类”原则的,也有自己定义不良标准的;现有的五级分类原则也不太符合信用卡资产的特性。2、风险管理经验及管理技术欠缺以前,中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完全沿用了传统的企业贷款管理方法,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人为判断,不仅成本高、风险控制效果不佳。信用卡是一个规模大、金额小的零售产品,主要按照统计学的“大数定律”来选择风险较低的人群。在国外,计算机系统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对申请人(持卡人)进行信用评分、贷前审查、透支后监控等功能,甚至在不良催收中,都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发卡机构已经积极引进了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及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将有较大提高。目前,这些人才、技术、经验仍然面临着本土化、历史交易数据积累不够等问题。3、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一是信用卡风险准备金的税前提取比例较小、提取频率低。目前,能在成本中列支的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是:按照年末透支余额的1%差额提取,一年提取一次,其余风险准备只能在税后提取,不能列入成本。这种规定无法实时反映信用卡的高风险的特性,加大了发卡机构的运营成本。二是信用卡坏帐核销的程序、规定过于严格。目前,国内的信用卡呆坏帐核销程序与一般工商企业大额呆帐核销的程序一样,需要提供的资料比较复杂。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向公安、司法、工商等司法行政部门获取相关材料,难度较大,造成信用卡的风险逐年累积,不能及时消解风险;三是作为银行卡组织的银联,缺乏必要的准备金制度保证支付的安全运行。随着发卡机构的不断增加,难免会发生某些发卡机构因资产质量不佳、经营不善等问题,出现支付能力困难的风险隐患,银联目前无权向成员机构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担保品。4、缺乏高效以及畅通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国内银行在银行卡发展的前期,各行由于害怕暴露各自的风险状况,都不愿对监管机构及其它银行提供有关案件、不良持卡人、不良商户的有关信息,导致犯罪分子、不良持卡人可以在各行、各地之间重复作案或者继续透支,扩大风险损失。从银行卡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各发卡行在银行卡的市场营销、产品推广上处于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在风险控制上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紧密合作,以实现风险管理的“共赢”。随着中行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蓬勃发展,信用卡风险的总量和比例在不断加大,各发卡机构开始逐步重视信用卡风险管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伪卡交易、恶意透支、银行信用卡系统错误等情况还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有组织、有预谋的涉及信用卡的犯罪行为,使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形式更加严峻,各发卡机构应该把信用卡风险管理,作为信用卡业务的重点,谋求信用卡业务的积极扩展和风险控制的匹配,使信用卡风险管理服务于信用卡业务的利益最大化。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分析3.1 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环境因素受体制、经验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中国银行存在对风险意识不够、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等问题。风险管理体系不能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9。3.1.1 法律建设的滞后性任何市场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维护。发达国家针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法律法规大都比较完备。而我国由于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目前,中国银行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1月5日制定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长城人民币信用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业务。该办法在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时,仅仅是一种行业规范和处罚,对银行卡公司、持卡人、商户等的资质要求、准入程序、监管要求和主体、客体的法律承受责任和支付、结算权力法律保护规定不明确,对于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不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随时出现的个案没有相关法律约束,这些原因无形中都会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敞口增多,不利于发卡机构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3.1.2 信用体系不完善现代信息经济学家对信用风险问题作了周密而深刻的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一种假设,即:信用风险的产生和存在是源于决策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及非对称性。因此,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极大地促进包括信用卡业务在内的信用交易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仅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评估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