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179298       资源大小:18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doc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币分阶段的趋势分析,重点突出人民币汇率呈现该趋势的国内及国际原因,并通过总结该潜在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及企业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人们对未来心理预期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一部分通过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研究意义的阐述,对论文的整体构成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从三次汇率改革的角度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发展的背景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别对1994年、2005年以及2010年6月的三次汇率改革具体内容以及改革的目的给出了基本介绍。第三部分从2005年7月汇改以后和2010年6月汇改以后两个时点出发,分别对两个时间段的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通过表格和折线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币在近几年的汇率走向、整体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呈现该现象的原因。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总结的人民币汇率趋势,深入分析了出现该汇率走向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及人民币内在原因阐述了近几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内在因素,并为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趋势打下了基础。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最新的权威统计数据,总结最新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并分析了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及对未来可能的预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数据及趋势的更新,并根据趋势详细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多种情况及原因,以期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心理预期的影响起到最佳的指导作用。关键字: 人民币 汇率 趋势 分析目 录1.导论51.1 研究背景51.2 国内外研究现状51.3 研究目的和意义62 人民币汇率概述63 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73.1人民币汇率走势83.2 人民币汇率预测分析94 人民币汇率趋势影响因素114.1 宏观经济层面114.2 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125 结论14后 记15参考文献16附 录17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1.导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世界金融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而倍受瞩目。金融渗透的深刻性与广泛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汇率作为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纽带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人民币正在国际金融及流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对人民币汇率趋势的简要分析与预测,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国内与国际因素,对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投资决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刘墨梅(1988)从换汇成本和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客观基础,认为换汇成本比购买力平价更有解释力。陈建梁(2000)支持把换汇成本作为我国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认为我国外汇工作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方法,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其一是国际收支均衡论,或外汇流量平衡论: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资本项目的比重在增大,但在长期间内,仍是以经常项目为主,后者又以进出口贸易收支为主。其二,我国外汇收支中,肯定是以出口外汇收入为主导的。因此,以出口换汇成本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主要依据,是合理的。换汇成本概念不仅包含了贸易收支平衡,还包含了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对比。可贸易品的国际价格对比,直接影响换汇成本。凯恩斯于1923年在论货币改革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即利率平价假说。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基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应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的货币国利率的差异。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扬帆(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他指出: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易纲和范敏(1997)对中美间汇率和利率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人民币会不断向完全可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迈进,中国的利率政策制定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因素,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将来中国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在国际收支说的理论框架下很难进行实证检验,一般只能定性判断出变量变化后对汇率的相应变化的方向。现在对国际收支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把汇率看成是被决定的变量,而认为两者间能够相互作用。马晗(2010)在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际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自然也是如此。其主要观点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汇率的波动实际上取决于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数量。当债权高于债务时,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小于需求,则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一国债务高于债权,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则该国货币贬值。谢多(1997)认为汇率并轨对对外贸易改善不大是因为目前一般贸易出口下降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和外贸体制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不宜用汇率贬值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下,贸易平衡的主要手段应是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不应是贬值。1.3 研究目的和意义人民币汇率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受惠者众多,而同时,其汇率的自由浮动亦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在宏观层面上影响一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增长、心理预期等,也会在成为国际政治势力追逐的话题,对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及至政治地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对国内经济包括国际经济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影响人民币呈现该趋势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制定经济政策及心理预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2 人民币汇率概述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多轨合并推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另一方面实行新的结汇、售汇制度在此背景下汇率自1994连续贬值的常态开始;稳中趋升;其主要原因可分析如下第一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开始见效、金融紧缩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需求膨胀得到抑制因而进口方面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的压力。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复苏,全球经济不断的走强,在美元不断走强的形势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走软的现象。2010年6月,人民币进行新的汇率改革,之前一直维持基本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3 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3.1人民币汇率走势3.1.1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表3-1 2005.7-2011.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一览表年 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 %汇率变动20052.488.27658.070220063.258.07027.808120076.467.80617.304120086.507.29806.8230200906.83296.828520103.156.83826.62272011.93.596.62156.3833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汇率都一直保持着稳步上涨的态势,长涨速度在2010年出现了近几年的新高。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3.25%,2007年,全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6.9%,而200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升值已经达到了6.1%,接近2007年全年水平,升值速度明显加快。而在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出现了一个拐点,到第三季度仅为0.6%。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数处在6.82至6.85之间,人民币升值趋势出现明显放缓。而在第四季度,由于美元的走强、出口条件恶化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出现了小幅下降。同时,由于国家经济政策从上半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向下半年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亦促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稳步上升趋势。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对美元汇率基本在6.8382及6.8274之间。一直到2010年新的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上。2010年6月后,人民币兑美元屡破新高,升值压力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3.1.2 2010年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2010年6月实行新汇率改革之后,一直维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7月至今,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顺差总体仍然保持较大规模。新的汇率改革重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在2010年7月的6.7775到2011年9月的6.3833,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不断突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新高。这不仅对人民币国际化造成新的压力,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3.2 人民币汇率预测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升值的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的几次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但是,却没有根本上消除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通知,这也同时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加。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有升有降,最高6.3833,最低6.8275,双向波动走势明显,这也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在不断增加。此外,我国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方针进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并没有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估和调整,这亦使得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加,从而促使人民币汇率增长的压力不断扩大,促进人民币升值。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中国30年来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92%,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投资大量涌入,国际收支资本项目迅速膨胀,促使人民币升值。此外,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中国生产率的提高及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其国内通货紧缩及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巨大的国际压力。4 人民币汇率趋势影响因素4.1 宏观经济层面4.1.1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6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22亿美元,进口增速继续放缓,而出口速度始终保持平稳增长。出口稳健扩张意味着外需依然旺盛,进口放缓则显示着国内采取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已经对国内需求产生了抵制作用,也同时引发了对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市场预期。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各种收支的总和。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变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人民币贬值和外币的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人民币汇率上升。截至2011年9月,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 1071亿美元,巨额的国际顺差势必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给人民币汇率直接带来很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以来处于顺差的形势下,每年的贸易顺差会带来大量的外资,大量外资流入国内市场。而大量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后,势必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同时,国际贸易的顺差也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增加,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4.1.2 外汇储备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此纪录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不足一年。2011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016.83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压力,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大,从而增加了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加重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势必对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日趋长期化。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使人民币供不应求,而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央行尚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将继续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2011年一季度,我国实现贸易逆差10亿元,但同期外汇储备增长却高达1973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背后,实际也是以外汇储备规模的剧增作为代价。4.1.3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相应上升。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均衡汇率本身也会不断的升值,中国30年来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92%。2010年中国GDP增幅10.3%,2011年一季度达到9.8%,二季度达到9.6%,三季度GDP达到32.07万亿元,实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升值成为了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4.1.4 缓解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般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本上涨推动的,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且由于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因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始终存在,也在推动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扬。缓解通货膨胀局势的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的经济政策,通过收紧流动性来抑制需求,降低进口。但是提高利率无论从频率和幅度上都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作用甚微,因而,短期内较为有效而直接的价格工具仍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4.1.5 心理预期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往往根据自身对未来汇率的主观评价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这对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往往起到加大外汇波动幅度的作用如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持续上升其中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起到了很大作用4.2 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4.2.1 美元低利率一国国内本币利率的下降将导致国内资本流出,而利率上升将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从而形成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自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至0-0.25,至今仍维持低利率政策,而由于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的人民币国内利率多次进行调息,利率不断上升。中美利差的加大,势必将吸引热钱流入,从而吸引国际游资的涌入,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4.2.2 美国经济复苏不稳定美国2011年一季度GDP仅增长1.8%,二季度仅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6月17日,下调美国2011年GDP增长预期至2.5% ,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而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过高,2010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有所减少,但仍高达1500亿美元。2011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升至16.4万亿美元,其在调整债务上限的决议也可能拖累美国的经济复苏。内部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与财政赤字,使美国在对外贸易上求得突破口,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将其经济复苏的矛头指向国际市场,将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作为经济复苏的借口,促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4.2.3 美元失业率增加2011年7月8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6月非农就业仅增加1.8万人以来最低,6月失业率升至9.2%,创2010年12月以来最高,而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制造业就业数据的拖累。美国认为人民币是造成美国出现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因而一直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施加压力。美国认为,中美两国出现的国际贸易不平衡是导致美国失业问题的原因,我国对美国贸易的顺差,使得美国企业面临破产,失业增加,而中国不仅扩大生产,生产率大幅提高,且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因而,美国认为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负责,并要求中国人民币进行升值。5 结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进行,但我国在扩大内需和降低利息之后,经过半年的政策改革,中国经济下滑的态势有望起稳,贸易顺差还能持续进行,人民币币值的稳重有升将成为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从而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发展,增强人民币汇率防范国际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后 记本文从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到正文的书写过程中,得到了导师以及同学好友的帮助。本文在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为及时找到最新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并制作成直观明了的图表形式,本人做了大量的搜集及修改工作,并最终达到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及时性的目的,使全文更具时时性和创新性。特别感谢导师在全文的编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令该文成功完稿。参考文献1 史昱.强势美元政策有望延续EB/01.,2008,(9).2 张明.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影响下的中国宏观经济J.中国金融,2008,(18).3 郑群妮.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J.亚太经济,2006,(06).4 赵春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建议J武汉金融,2002,(12).5 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6 郑群妮.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J.亚太经济,2006,(06).7 傅红娟.宏观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04)8 陆前进.三大因素决定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J.上海证券报2011,(01) 9 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0 江小涓.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111 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 李建伟.余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3,(11)13 张志超.关志雄.再谈人民币汇率走向J.国际经济评论,2003,(11)14 宋泓.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1999,(7)15 郭树清.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和经济J.中国外汇管理,2004,(9)附 录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总表 (2005.7-2011.9)月 份币 种期末价期平均2005年7月美 元810.80 822.90 2005年8月美 元809.73 810.19 2005年9月美 元809.30 809.22 2005年10月美 元808.40 808.89 2005年11月美 元807.96 808.40 2005年12月美 元807.02 807.59 2006年1月美 元806.08 806.68 2006年2月美 元804.15 804.93 2006年3月美 元801.70 803.50 2006年4月美 元801.65 801.56 2006年5月美 元801.88 801.52 2006年6月美 元799.56 800.67 2007年7月美 元757.37 758.05 2007年8月美 元756.07 757.53 2007年9月美 元751.08 752.58 2007年10月美 元746.92 750.12 2007年11月美 元739.97 742.33 2007年12月美 元730.46 736.76 2008年1月美 元718.53 724.78 2008年2月美 元710.58 716.01 2008年3月美 元701.90 707.52 2008年4月美 元700.02 700.07 2008年5月美 元694.72 697.24 2008年6月美 元685.91 689.71 2008年7月美 元683.88 683.76 2008年8月美 元683.45 685.15 2008年9月美 元681.83 683.07 2008年10月美 元682.58 683.16 2008年11月美 元683.49 682.86 2008年12月美 元683.46 684.24 2009年1月美 元683.80 683.82 2009年2月美 元683.79 683.57 2009年3月美 元683.59 683.41 2009年4月美 元682.50 683.12 2009年5月美 元683.24 682.45 2009年6月美 元683.19 683.32 2009年7月美 元683.23 683.20 2009年8月美 元683.12 683.22 2009年9月美 元682.90 682.89 2009年10月美 元682.81 682.75 2009年11月美 元682.72 682.74 2009年12月美 元682.82 682.79 2010年1月美 元682.70 682.73 2010年2月美 元682.69 682.70 2010年3月美 元682.63 682.64 2010年4月美 元682.63 682.62 2010年5月美 元682.80 682.74 2010年6月美 元679.09 681.65 2010年7月美 元677.50 677.75 2010年8月美 元681.05 679.01 2010年9月美 元670.11 674.62 2010年10月美 元669.08 667.32 2010年11月美 元667.62 665.58 2010年12月美 元662.27 665.15 2011年1月美 元658.91 660.27 2011年2月美 元657.52 658.31 2011年3月美 元655.64 656.62 2011年4月美 元649.90 652.92 2011年5月美 元648.45 649.88 2011年6月美 元647.16 647.78 2011年7月美 元644.42 646.14 2011年8月美 元636.87 640.90 2011年9月美 元635.49 638.33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