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oc

    • 资源ID:4179273       资源大小:909.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oc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学 生:徐杨学 号:20093437指导教师:金镝专 业:国际经济学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O一三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The impact research of market-orientedinterest rate on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Undergraduate: Xu YangSupervisor: Jin DiMaj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 University June 2013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几年中央银行采取了各种措施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改革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影响面广、涉及面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成员,更容易受到冲击,蕴藏风险,这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借鉴了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辩证的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提出了若干意见。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ABSTRACTTh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urrent finance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at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ive role in realizing the internal-external equilibrium and insuring the effective allocating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Central Bank has take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rial mechanism and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is case, It has become the main concern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our commercial bank on how to deal with it easil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he essay organically analyzes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commercial bank.According to both of the good and bad experiences from other countrie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is a rather complicated system project, which influences and involves widely. As the main member of financial system, commercial bank is easier subject to the strike with the potential risk , which is the realistic problem the commercial bank faces. This essay revolves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effect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n the marketization and the commercial bank. At the same time, how do the bank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the article gives some relative suggestion.Key words: Interest rate, The market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Financial bank, Affect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1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2.2 国内研究现状2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 1.3.1 研究的内容21.3.2 研究的方法31. 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32 利率市场化概述42.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与意义42.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42. 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5 2.3.1 发达国家利率管理的主要模式52.3.2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52.3.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6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83.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的和方案8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83.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分析8 3.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利条件83.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84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94.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阶段性影响104.1.1 利率短期剧烈波动,商业银行难以适应104.1.2 系统风险增大104.1.3 银行之间的存款业务竞争加剧104.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长期影响114.2.1 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更加直接114.2.2 银行利差整体缩小114.2.3 利率风险将成为银行永久的话题125 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及政策145.1商业银行的抉择145.1.1 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145.1.2 确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145.1.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145. 2 我国政府的政策措施14 5.2.1 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155.2.2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法制建设156 总结16参考文献171 绪论 1.1研究问题的背景开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而利率市场化也俨然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先于我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早在1994年10月最终实现了这样的经济模式。通过国际社会有关利率市场化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回溯历史,我们已经走到了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改革开放30多年,从十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要素市场领域,约束却依然存在,尤其是作为资本价格的利率仍然受到了严格管制。利率机制的僵化,导致市场信息失灵,使得政府的宏观经济措施很难达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的资金价格应该由市场双方自主定价,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依据现行条件下的市场情况来确定存贷款的利率水平。在中央银行长期的计划管控下,我们的商业银行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市场嗅觉,其面临的挑战是空前巨大的。当然高挑战必然对应着高收益,任何美好事物的蜕变也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走,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今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第17个年头,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冲刺阶段。面对挑战,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和适应措施,以促进金融产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势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对策,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学习、直面挑战,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突围。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Fry和Gelb依据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实质性作用的结论。1980年,Fry通过累计时间序列回归估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在亚洲,平均实际利率每向均衡的自由市场利率上涨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快0.5%;同期,他还对61个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每低于均衡利率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率将丧失0.5%左右。 这些研究的成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利息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但这些结论都是基于纯市场经济条件下讨论的,针对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过程中利率的形成、决定、以及相关政策,则没有能涉及。1.2.2 国内研究现状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采用的是利率管制,国内很多的研究工作更多的是对原有管制利率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早在1991年,郑先柄先生就在其专著利率导论中表明了利率市场化的观点,他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会加剧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但同时它也能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在早期的利率管制期间,利率的变化不能够及时正确的反应资金的供求状况,这样银行的利率经常低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如果出现上述状况,无疑将出现贷多供少的情况,受资本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反之,则会出现供多贷少的情况。总之,在上述情况下,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同时也会造成分配的不合理,形成资本价格扭曲。除此之外,还许多学者,如黄金老、张维迎、许小年、吴敬琏等也都对此有过阐述,这里就不做赘述了。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1 研究的内容利率市场化及其在国外的实践: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与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包括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和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实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和麦金农和肖金融深化理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消极影响,包括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威胁、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以及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绪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利率市场化概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 对策与建议结论图1.1 研究流程图1.3.2 研究的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2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采用微观分析的方法,并作为研究的重点,同时由点及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进行了宏观分析,体现了微观和宏观的统一。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4历史分析法。对利率市场化国际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建立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的。5一般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以利率市场化的国际实践经验为对象,对其经验和理论进行分析,应用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去,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6归纳总结的方法。综合归纳法:对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并提取需要的信息。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文章是在阅读了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所得,目的是为了分析现实环境中的现象,从而提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实际问题的对策。文章系统的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实证分析等手段,得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 2 利率市场化概述2.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与意义利率市场化说到底就是要将利率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由市场资本的供给双方来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金融交易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当然,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完全的屏蔽国家的宏观调控。利率市场化总的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即金融交易主体有利率决定权,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中央银行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权力。2.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自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诞生,至今已经超过200年历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丰富着整个经济大浪潮。有人说,经济学是一门很奇怪的学科,因为它不同于自然科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彻底的颠覆,所有的经典都能共存。正如时代一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印迹,谁也无法替代谁。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有下面两块,即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化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指出,“一切优惠或者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他是自由竞争主义的创始者,认为制造品会因为竞争而降低价格,无形的手会使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麦金农则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指出实现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而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也印证了这样的说法,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深化理论。他们指出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率往往被中央银行限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这会导致储蓄水平的低下和需求水平的提高。而政府为了抑制强烈的资金需求,只能是透过计划的方式分配资金投向。金融限制中的经济,市场被划分为了政府管制的市场和没有管制的市场。前者是资金的主要流向之处,而后者由于没有资金来源,其利率远高于前者,它们只能是通过内部累计和同业拆借来进行融资。这种市场行为的扭曲,寻租滋生腐败,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定要放开金融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他们建议政府放弃过多的金融干预,把资金的定价权交给市场,这样利率便能反应真正的资金供求状况,从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在麦金农和肖以后,还有很多的经济学家根据相关的想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即利率市场化可以达到供求均衡,市场完全出清,资金利用达到帕累托最优。2. 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3.1 发达国家利率管理的主要模式依据过往的数据,我们得出国外利率管理的十种模式。在此,除了一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它的九种都和利率市场化相关。表 2.1 国外利率管理的十种模式表方案序号模式内容模式缺点模式优势使用环境1利率由中央银行控制利率难以发挥调节作用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改变计划经济体制2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波动幅度较大且频繁利率长时间处于均衡状态纯粹的市场经经体制3浮动权限+基准利率银行决定权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利率可以波动计划经济解体初期4央行控制主要利率,其余利率开放控制性较差中央银行控制较容易商业银行的依赖性较强5中央银行限定贷款利率低限和存款利率高限国家调控与银行目标相反风险系数降低性质不确定6中央银行限定贷款利率高限和存款利率低限控制性较差存款人和借款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垄断条件下7中央银行限定贷款利率低限和存款利率低限机会成本较高低点控制可以保护双方利益资金过剩8中央银行限定贷款利率高限和存款利率高限控制性较差可以很好的保护双方利益纯粹竞争9中央银行限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开放法律控制性较弱通过存款利率实现贷款利率控制干预较多10中央银行限定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开放体制性较弱通过贷款利率实现存款利率控制干预较多2.3.2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激进式改革,另外一类则是渐进式改革。但渐进式改革从成果上来说明显优于激进式。表2.2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表国家性质改革模式改革最初情况监管效果成果发达国家渐进经济稳定监管合理成功低利率配合合理亚洲国家激进经济不稳定监管弱化失败低利率配套不合理亚洲国家 渐进经济较稳定监管加强基本成功低利率配套合理 日本利率市场化经验从1950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经历一段疯狂的发展时期,低利率和严格的货币量控制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利率市场化也已初具条件。日本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以下的阶段:(1)通过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利率自由化为改革寻求突破口;(2)完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加以品种、规模以及主体的丰富,成功达到了公开市场大额交易的利率自由化,加之广泛地联系,到1994年,日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这一目标。亚洲发展中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亚洲国家在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都是以稳定宏观经济为前提,其中以韩国、印尼等国家为代表。大多数的亚洲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都遵循渐进的原则,并且注重监管和调控,所以成功的机会较大。印尼在1983年时取消了利率限制,但对其仍有限制,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才开始放开条件,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印尼早期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资本先于利率开放,早期投机客通过货币手段拉升利率。但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调控,使得国家能顺利度过那段时间,并最终成功。韩国较印尼则更为谨慎,韩国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是以稳定为前提,配套体制改革先行的方式进行的。这无疑是保证利率市场化成功的重要条件。拉美发展中国家改革的教训拉美国家改革的背景是充斥着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极高等不稳定因素。政府企图通过激进的改革方式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的目的。但改革方式的混乱以及条件的成熟,着实让这些国家在改革中吃进了苦头。最终,改革也鲜有成功的。2.3.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根据各个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也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为了顺利完成我们自己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经验来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上。宏观经济不稳定意味着存在商品价格及生产要素价格的急剧变化,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有就是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在这些情况下,放开利率管制,无疑会加大利率波动,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进而诱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循序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更加的符合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要求。这是一种逐步开放式的利率改革方式,从部分开放到全部开放,合适的顺序,合理的体制都是这场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或缺的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对银行系统的有效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减少银行改革面临的系统风险。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必要性3.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的和方案通过长时间的金融实践与理论摸索,我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改革方案,并且在采取渐进的改革模式上达成了一致。对此,方案强调利率改革应该与市场培育并举,在增强利率导向的同时,放松利率管制。其中,在放松货币的管制途径中,应该遵循先外币后人民币的原则。而在市场主体开放中则应该依照先整体后部分,先贷款后存款的原则。行走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机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起到调节作用,将利率主导权重新交回给市场。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我国利率化改革的经历来看,大致有以下的几个阶段表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表经历阶段时间管制程度利率机制第一阶段1949-1978年完全管制政府控制第二阶段1979-1993年逐步松动基准利率+浮动利率第三阶段1994-1999年市场化步伐加快开放程度加大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利率逐步放开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由此,我们改革的基本思路得以确立。3.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分析3.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利条件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伴随着无数的阵痛与失败的,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一些经历,我们的改革才会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之上取得的成就也才会更加宝贵。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呢?下面将会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提到市场化改革,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国企。当前,我们的国有企业机制僵化,产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在市场化日益激烈的今天被完全的暴露出来。很多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陷入亏损甚至是破产的边缘。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它们毫无准备的向银行取得大量的贷款,而在权力和责任上又是非对称的,这过程中的明显代表就是它们取得贷款的容易程度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肯定会遭遇这部分既得利益者的狙击。除此之外,我们还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国家的垄断产业,国家的长子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中电力,还有就是我们的四大国有银行。四大银行的垄断度之高,着实让人咂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它们对利率的极度敏感性以及对风险的厌恶,无疑会成为改革过程中的另外一块绊脚石。说到利率这个话题,中央银行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一个机构。名义上,它是货币管理的最高机构,可实际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背后的国务院。政治决策的过多干预,导致了经济改革往往要屈从于政治而事倍功半。中央各个部门之间的博弈,使得利率锐化成为一个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由于银行操作上没有独立性,实际的供求关系不能得以正确反映,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就必然受到阻碍。3.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当然,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的利好因素。其中包括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较大,监管职能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水平的提高等等。伴随着这样的一些优势,我们更加应该集中全部力量,抓紧时间,审时度势的完成这样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历时上没有哪一次的改革不是伴随着血流成河,不是以伤害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为前提完成的。但处在这样的一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更加应该坚定信心,按部就班的完成这样的一系列改革。 4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4.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阶段性影响 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利率市场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影响。阶段性的影响产生于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衔接期间,伴随着转轨工作的完成,阶段性的影响也就会逐渐消失。4.1.1 利率短期剧烈波动,商业银行难以适应长时间的利率管制,人为压低利率的行为必然会在利率放开后迎来猛烈的反弹。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在实际利率资料完整的18个国家,只有波兰在推行该政策后实际利率下降,其它的国家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的部分国家,甚至遭受到了市场的疯狂报复,利率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如智利、阿根廷、土耳其等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利率波动频繁,大多数表现为一开始的持续走高,如我国在利率放开初期,存贷款利率上浮了10-20%。原因不仅有上诉的抑制效应,也包括了“垄断利率”的存在。纵然我们四大行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大的惊人,银行体系的高度垄断特征明显,从纳什均衡可以知道,谁选择降低利率谁就损失利润,大家也就不约而同的维系了高利率的模式。除此之外,我们特有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也决定了利率走高的必然趋势。当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资产负责比例管理以及存款考核制度,为了维持银行的高收入与高福利,银行需要大量的存款。这样银行体系必然会选择高利率,靠利差来获取利润。4.1.2 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增大处于利率管制的条件下,低利率对于存款者实际是一种征税,而对于投资者则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在利率水平上升之后,如果贷款利率水平同时提高,高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转嫁给了企业,降低了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企业利润下降,资产负债比就会提高,而在贷款利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是通过自身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利差。由此,原来集中在存款人的风险转嫁在了银行身上。除此之外,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不稳定的风险就会加大,经营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连锁效应,引发银行业的大危机,如美国华尔街曾经发生的那起银行倒闭潮一样。这样的情况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相当不利。4.1.3 银行之间的存款业务竞争加剧在利率开放初期,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竞争将会变得非常激烈。这样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各个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差距。如印尼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的利率差由1983年的11%下降到了5.7%,而在1990年更是不足1%。同样的还有韩国,5%-7%的差距缩减了一半。基于这样的激烈竞争,后期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将会趋与稳定且统一。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单一,很多的商业银行都将吸收存款作为银行业务的第一要义。因此存款利率放开后必将引发商业银行间的一场血战。4.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长期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影响将会长期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市场利率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非系统性和长期性。4.2.1 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更加直接以前,中央银行严格管制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对其资金没有定价权,进而它们之间的竞争趋于同化,而非价格竞争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方式。商业银行通过优质的服务,网点分布,以及结算速度来赢得竞争中的霸主地位。从某种角度上说,国有的商业银行由于其具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在网点和服务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而作为民营资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只能是通过其它的非常规手段来赢得这场战争。然而,当利率放开后,银行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力,它们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来进行产品定价。在金融服务没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价格将会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无疑进入了一个突出的角色,而国际优质资本的进入也将会对我们的国有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利率如同产品的价格一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各个竞争主体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资金价格的变动来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得失,其调节效果在所有的手段中也是最明显的。在国内,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品牌度相差较小,由信用依赖所形成的竞争力就会显得无足轻重。而国有银行因为其代表了国家信用,网点较多,规模大,在竞争中会有明显的优势。加之其特有的雄厚的资金,无疑成为了大型企业的首选。但其低劣的服务以及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严重的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相反,股份制银行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反而能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从而加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4.2.2 银行利差整体缩小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间的贷款竞争将会明显加大。依靠低利率来吸引客户将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方式,而信用良好的大企业也会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银行之间的利率下降,营收减小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潮流。少数竞争能力较差的银行将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由于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目标客户趋同以及营销思路落后等条件的制约,使得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逐渐缩小。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将会被逐渐打破,从而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它形式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四大行一家独大的时代也将会一去不复返。在质量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只能是通过价格战来赢得市场,而利息差的下降也就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伴随着利差减小的是商业银行的巨大生存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革中需求突破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话题。4.2.3 利率风险将成为银行永久的话题从总体上说,商业银行利率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呈上升趋势。风险本身被分为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资产结构失衡,体制不合理,决策失误等等。外部因数则是一些宏观变量如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等等。当两者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以下的风险类型.(1)重新定价风险该风险又被称为期限不匹配风险,即收益风险是由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债务的价值变化不一致所引起的。当前者大于后者时,银行处于“正缺口”状态,利率将上升,利差增大,银行净利差减少。反之,则出现“负缺口”,银行收益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下调而增加。这样的波动,使得利率风险现实可能性加大,在缺少风险管理的措施下,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风险损失。 表4.1正缺口表浮动利率贷款90天定期净利差利率变动前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10%9%8%30天后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8%8%8%60天后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2%1%0%(2)利率基本点风险利率基本点风险是指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利率变化不能同步,进而使潜在的价值和银行的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表 4.2 利率风险表90固定利率贷款90天定期存款净利差利率变动前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10%9.25%10.75%利率降低后的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8%7.5%9%利率提高后的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2%1.75%1.75% (3)收益曲线变动风险通常情况下,由于短期资产的风险要小于长期资产的风险。所以,长期资产的利率存在一个升区,这也是为什么收益曲线多数情况下是向上倾斜的。目前,该风险在过外币市场上已经有所显现。由于大额外币利率由银行定价,而银行本身把利率当做是一种竞争手段,这就造成了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远高于贷款的上升幅度,结构化风险加大。表 4.3 收益变动表抵押贷款利率90天定期存款利率净利差正收益曲线9.5%6.6%2.9%负收益曲线10.2%9.12%1.08%5 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及政策5.1商业银行的抉择 根据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原则包括以及四个方面: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要对利率风险实现妥善监控;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政策;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具有独立的外部审计工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5.1.1 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道路可知,控制风险以及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我们这场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我们可以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围绕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自我的组织架构,从保证整个改革流程的高效与流畅。改革需要实践,更需要一个完整、可行性很强的改革方案。因此,在整个的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培育相关领域的人才,最终在相关的环节做到有的放矢。5.1.2 确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测量、处理、评价四个阶段。其中利率风险是指运用各种手段确定风险的来源、发生时间和性质。对于一些经常性发生的风险时间,可以在之前找出相关的风险参数,进而确定波动范围,再由此确定防范措施。风险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衡量风险大小、频率和幅度。风险处理则使指在风险发生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予以控制。针对风险评价,我们通常是通过科学的评价了解风险管理的效果,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5.1.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通过对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数据的统计,我们得到了一些比较常规的改革工具,其中包括运用表外管理技术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的表外管理技术和资产证券化技术,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和向大型化、全球化、集团化发展等等。以上的方法需要数据支持、模型推导,以及实证分析才能得到相关的精确结论。由于本人知识深度所限,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阐述。5. 2 我国政府的政策措施 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经济体制改革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配套政策。其中,最基础的包括稳步推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以及加快金融法制建设5.2.1 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我们有必须进行相关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果不从制度上改革,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就很难有大的改变。股份制改革是现代企业改革的基本模式,一方面它能减少政府对于企业的“过度干预”,解决所有权问题;另一方面它有利完善资本架构,扩大资本来源,从来而保证资本的充足率。除此之外,因为它具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这样就使得风险更加的分散,权责明确。最后,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公司的内部腐败,减少资产的不必要流失。5.2.2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市场如同游戏一样,都离不开规则。利率的放开也不是要中央银行完全的退出市场。它要求中央银行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市场而不再是控制市场。因此,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我们的中央银行不但不能退出利率管理,更应该积极参与经济调节,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的对利率进行管理。在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法律法规,在经济管理中实现有法可依,减少经济制度漏洞。目前。我们的金融监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监管手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