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

    • 资源ID:4178831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01总420期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术陆远权,张德钢2(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47;2.重庆大学,重庆400030)摘要: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处理好激励不相容问题.”)or1一一.奉主导的夕生性农村金融改革存在双重目标约束,无法有效调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平衡双重标约束,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农村内生性金融机制j其中弱化目的转监管思路和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是重要途径.导谨农靛金释乜机褐双重目标菜;魂茔金融持续发?图分类号F832i35|文撂码A10072904i2011(o8),oo52一O3一,引言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解”二三农”问题,2005年,闰家推行了农村金融”新政”,在山西平遥县首批试点”日升隆”,”晋源泰”两家只贷不存且完全由自然人出资的小额贷款公司.2006年,银监会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7伟人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指导意,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冈通过政府主导的外生性金融来推动农村金融深化.根据银监会200920l1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规划,到20l1年底,本轮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将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294家,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小额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卡161家.从已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看,虽然其rI1的一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服务”农”,改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标和追求自身盈利的商业目标的双重目标约束使得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迫切需要有效平衡,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二,文献综述自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诞生以来,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推行新农村企触机构是为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政府主外生推动的,缺乏内生动力,这会阻碍其?叮持续发(洪l2011).事实上,银监会之所以规定村镇银,款公司的设立必须由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导发起J暂农村资金互助社一道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小崽I是出于对存款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的杉虑,fL际l印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民间资术的准人,使得新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收窄.沈杰干II儿杰(2010)业是认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严格约,使褂分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资金缺的,渊查显示,80%以上的小额贷款公把融资限制作为术来发展的主要障碍(邢早中,2009)也柑多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J持续发展做了研究.王修华和贺,金等人(2010)认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主体单以及政策小备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村镇银行的后续发腱.张良(2010)从农业产业层面指m,农业的脆弱他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产业险,从沦,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合作性金融组织,与专通介农村融市场,但是其法律定位不清,经竹水平低,删能力弱,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境(廖继伟,20l0)从已有文献不难看,对我日额农村金融机十勾I,J0续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存融资制度,经管干¨农收稿日期:2011-0614作者简介:陆远权(1966一),男,重庆人,教授,经济学博_I=,供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张德钢(1987一),男,陕两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本义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DJXSllO11101)的资助.|鼍毫|P2011矗村市场层面上,而没有结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贯思路就隐藏在背后的深刻的双重目标约束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已有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大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制度层面的探讨略显不足,本文将重点从制度层面研究双重目标约束下如何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三,双重目标约束的内涵及目标冲突表现我国历次农村金融改革都是政府外生推动的,本次改革虽有所突破,但政策制定者仍然顾虑重重,从银监会对存款金融机构和非存款金融机构的区别监管对待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既希望建立起农村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又对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充满担忧,这势必导致双重目标的出现.双重目标是指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改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标和追求自身盈利的商业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能否达成一致,将会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同的归宿.能够有效调和双重目标的机构就能够在农村金融市场获得持续发展,而不能调和目标冲突的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性质发生改变.为有效调和这对目标,确保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后续发展,首先必须厘清两个目标的实质及其冲突的具体表现.(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的内涵.社会目标是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到的改善农村贫困农户的融资条件,提高贫闲农民社会福利水平的目标,它是被政府部门赋予的一种使命.从理论逻辑上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微型金融服务确实是提高农户福利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它可以通过向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性资金进而扩大产出,投资更具效率的资产组合,平滑消费等途径来提高家庭收入,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民银行和银IIAcJ才在2005年试点后,进步开展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增量改革.考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标准的尺度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覆盖广度,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户的数量,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贫困地区营业网点数量等指标;二是覆盖深度,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贫网程度,每个贫网农户获得的贷款额,妇女贷款数占贷款客户的比重等指标.商业目标是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实现自身利润获得报酬的目标,也即盈利目标,它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固有使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是自负盈亏的组织,其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持续经营和后续资金的进入.衡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回报率,操作成本的自我充足率以及财务上的自我充足程度等.由于不同目标的绩效评价存在差异,往往造成目标冲突,而这两个目标一总420期旦无法达成一致,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不相容的具体表现.1,股权结构不相容.考虑到多方资本参与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同时为体现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政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服务广大贫困农户的政策目的,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作了规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参股方由政府部门,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组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要控股方代表了社会利益,而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则代表了商业利益,很明显,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二者之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两大主要利益相关者目标难以达成一致,必然影响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后续经营.事实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其商业性的一面更加突出,更可能与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达成一致,共同侵蚀政策性资本投入.当监管方注意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背离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时,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督甚至是惩罚,这显然不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股权结构引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这种局面将会长期存在.2,经营权限的限制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不相容.为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真正成为服务”农”的机构,监管层对其经营权限作了诸多限制:规定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县域范围内经营,不得跨县设立分支机构;资金互助社的活动则限制在乡,村范围内,只能从事社员内部的借贷和结算业务关于贷款去向的问题,规定70%的贷款必须是涉农贷款,而且规定了最大单笔贷款额度.存诸多限制下,这些金融机构好像是为农村地区量身定做的,充分体现了服务”三农”的政策目的,但事实证明,传统的农村金融改革试图通过政策性规定来主导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逻辑是行不通的.如果改革的政策性目的过大地违背了机构自身的利益,有可能产生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过多地损害机构利益使其无法持续经营,二是无法有效激励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导致改革模式难以有效推广.目前,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就将融资,营业范围等规定视为影响其后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可见这方面的冲突十分突出.3,风险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不相容.当前,国家存在着防范农村金融风险过度的倾向,主要是考虑到农村金融关乎到国家整体金融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故而对于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非常审慎.但是经验表明,国有资本控制农村金融市飘|8201总420期场尽管可以带来农村金融短暂的,表面的稳定,但这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是一个低效率的均衡.农村金融7伟入限制过度,必然造成金融市场缺乏竞争,进而导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金融多样化需求.监管方既希望民间资本主导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发挥其监管效率优势,又冈担心金融风险而对其严格限制,处于两难境地.4,外生性的金融安排与农村经济环境不相容.本轮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限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引导其向正规金融转变,使正规金融活动逐渐取代农村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非正规金融活动,但这是以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与现代正规金融方式相适应为前提条件的,而这恰恰是值得怀疑的.现代金融以商业开放,流动,分丁和市场交易为特征,已经突破了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传统农业社会边界,而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本质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阶段,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贫困农户首先是从亲戚,熟人,邻居处寻求金融供给,每次交易中人们遇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法律条文.因此,外生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当前农村的经济环境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5,当前商业银行积极设立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并不能说明制度安排满足了激励相容,反而应该对其做深入思考.商业银行现阶段踊跃申请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开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上世纪90年代纷纷收缩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由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还是出于其他目的而为是值得讨论的.必须予以说明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两个隐性获利来源:一是成本转移减少的费用促进了利润的提高,如母行承担了交通运输,人员T资,贷款审查等费用或提供低成本的贷款.二是母行的优质业务输送推动收益增加,如将助学贷款,灾后重建等优质业务分给新设立的农村金融机构.除去这两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在农村新设立的金融机构的盈利将会显着下滑.那么商业银行究竟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商业银行在竞争农村地区的经营特许权进而获得垄断优势,以便日后从事非农贷款等其他业务.商业银行的此类目的严重背离了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势必会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四,解除双重目标约束助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一)完善激励机制设计,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政策所产生的正向激励效|P应既要体现在支农力度等政策【_1j标上曼体满址机构自身盈利的诉求上.确定合适的激励j标,能够诱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确的经营动机卡IJ行为此,对每一个激励目标,都要把握好进度和施步骤前,适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税收,财政补贴等绛济卅施,激励1二具比较单渊,需要丌,皮川1更多,妲”埘性的激励T具,并建立顺畅的激励传导机制.能效兼顾多重目标.(二)弱化政策性取向,承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追求商业利润的事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既然是Fl负盈的金融机十勾,就无法改变其追求盈利的天性,认为农村金融lf,场I高利息就是高利贷的观念必须转变,农村金融r场I的高成本是任何金融机构都无法I避的,除政府的补贴存在,否则高利息的存在是必然的经验f9J,国外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平均利率需要达到25%一40%之间才能保持盈亏平衡,虽然人民银行规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利率上限南之前基准利率的2.5僻测整4倍,但从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来看,最高上限的规定仍然偏低,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盈利问,需要予以调整.如果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背负过多的政策目的,游离于商业性和政策性之,最终的发展必将在外部干预和内部人控制之下难以为继(三)适时放弃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制度,加快推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生化改造和生成,目前,民间资本对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没比较踊跃,政府应该借助有利时机,助推新农十1f金融机构的内生化进程,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资金助礼等合作金融组织的设立,通过民间自发的参,逐步带动培育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帮助他们r斛干【I利川代金融T具为自身谋发展.只有广大农户的参i,新,农村金融机构才能获得持续经营的源泉.(四)给民间资本更多的自由,发挥其独特优势民间资本受到抑制的一个重要l大1索就是政府部或监管部门认为民间经济主体够成熟,缺乏从巾:融业所需的资本和经营才能,在利益而fi订,够而具有冒险冲动,而需要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融市场设置严格的准入制度.但这在理论辑J足矛盾的,在实践中也是不成立的.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民间资本就永远无法成长壮大,农村金融就始终得不到深化,因此认为民间资本不成熟限制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悖论.事实上,一小额贷款公司所取得的业绩恰恰说明了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场具有独到的优势,农村经济主体(下转第47页静%)务的简单化,必要时可直接禁止某些复杂,不易理解的做法,使消费者在享受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能很容易地获取简单的服务和产品.5,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动态机制.我国应尽力完善三位一体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体系,促进金融机构优化内部投诉处理程序,发挥银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消费者投诉处理的作用,强化监管机构监督消费者投诉处理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建立集中处理和查询消费者投诉的系统,对消费者投诉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消费者行为研究和持续市场调查相结合,来识别潜在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为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吴兴旺.日本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N.金融时报,201104_25.2吴盛光.金融消费者保护:后危机时期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J.南方金融,2011,(1).3杨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制度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10,(2).4姜承秀.论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inForeignCountries:DevelopmentandImplicationsXuMeiru(CBRC,GuangdongBranch,Guangzhou,510117China)Abstract:Basedonthe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statusof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inU.S.,Britain,SingaporeandJapan,thispaperpointsoutseveralissuesthatChinaisfacing,includingimperfectlawsandregulationsof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lackofpublicfinancialliteracy,imperfectdisciplinesysteminfinancialinstitutionsandindustry,etc.Thispaperalsoprovidessomepolicysuggestionstopromote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legalsystembuilding,makeaclearidentificationofthescopefor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strengthentheeducationforfinancialconsumers,regulatethemarketbehaviorsandimprovethedynamicmechanismof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KeyWords:FinancialConsumer;Protection;ConsumerInterests(责任编辑:曾爱婷;校对:ZAT)(镬磺上接第54页)具有很高的经营才能,同时民间资本具有独特的监督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因此应该对其参与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后续资金来源.五,研究结论及启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呈现H了良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双重目标约束所引发的激励不相容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不良隐患,需要予以克服.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包括培育农村地区内生性金融,弱化政策目的,转变监管思路和放宽民间资本准人在内的措施化解由双重目标约束所引发的一系列激励不相容问题,进而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政府需要转变国有资本主导农村金融改革的传统思路,逐渐让民间资本替代同有资本,建立起内生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参考文献1成思危等.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3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_经济纵横,2010(6).4王修华,贺小金,何婧.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fJ.农业经济fq题,2010,(8).5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2010,(2).6廖继伟.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为例J1.上海经济研究,2010,(7).(特约编辑:梁红漫;校对:LHM)ll|

    注意事项

    本文(【word】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